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

眼下的驪山行宮周邊,早已經變成了一座碩大的軍營,從渭水向南、方圓幾十裡之間,到處都是大軍所駐紮的營壘。

行宮中接到聖人手令、奉命犒軍之後,王孝傑便急不可耐的離開了朝元閣,還行在山道上,便吩咐屬員們速速前往就近倉邸去提取各種犒軍的物料,不願意再耽擱等待,可見心情之急迫。

王孝傑下了山道之後,各種犒軍物料還沒有備齊,這不免讓他有些焦躁,連連催促辦事人員加快效率。他急於前往犒軍,目的當然並不純粹,但也不敢只顧私怨報復而罔顧聖人囑託。

畢竟今次演武聖人籌備數年之久、且標誌着軍國事務將要進入下一個節奏的大事,若因爲他的任性舉動而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這罪過他也擔待不起。

在等待的時候,王孝傑還在暢想稍後該要如何羞辱報復張仁願,這機會他實在等了太久了。過去這幾年,東北方面事務繁多,張仁願也一直沒有機會歸京述職,讓王孝傑長期的慾求不滿、以至於思念成疾,這一次當然要把心裡的怨情全都傾瀉出來!

“快去取我的仁願筆、仁願鞭來!”

低頭沉思片刻,王孝傑突然一拍腦袋,連忙頓足喝道,心中不無後怕,險些忘了這最重要的事情。

早年他用張仁願的鬚髮打製了毛筆與馬鞭,最初的確是興致盎然的一通炫耀,可是很快便發現這做法有點蠢。

因爲很多朝臣並不瞭解他與張仁願的糾葛,他如果向人仔細解釋因果的話,無疑是主動揭開自己被張仁願羞辱的傷疤。而且張仁願常年鎮戍於外,不能直接看到其人惱羞成怒的神情,也讓王孝傑的炫耀少了一多半的快感,於是便索性讓人將器物妥善收藏起來,以待張仁願歸京後再拿來炫耀。

好不容易,終於捱到犒軍物料已經準備妥當,而用張仁願鬚髮製成的器物也被送到王孝傑手中,於是王孝傑便率衆直往安東都護府軍伍駐地而去。

這一次安東都護府入京有八千人馬,除了三千名都護府本部精銳之外,還有五千名東夷諸部番兵,暫時被安排在了距離行宮十幾裡外的驪山東南方位。

當王孝傑一行抵達營地轅門處時,自有僕員在王孝傑示意下入前大聲呼喊道:“皇帝陛下知安東軍伍業已入驪山行營安頓,特遣左武衛大將軍、領京營指揮使,驃騎大將軍、寧國公入營賜物犒軍,速着營中將主出營迎命!”

安東都護府軍衆新入營壘,營中還在忙着分派帳宿事宜,因此留守轅門的只有幾名胡部校尉兵長,在聽到這一連串的官銜後,不免有些茫然,壯着膽子入前叉手詢問道:“敢問官人,究竟是哪一路大將軍要入營?軍令嚴謹,若通告有誤,恐遭重刑,懇請官人體恤細告……”

左武衛大將軍是王孝傑如今在朝官職,驃騎大將軍則是其武散定品秩位,胡卒不熟大唐官制,對此有所茫然也是正常的。在聽到這問話後,僕員便轉頭望向王孝傑稍作請示。

“只說寧國公來訪,安東都護自知我名!”

王孝傑見狀後有些不耐煩的擺手說道,他這一系列的頭銜中,自然以國公之爵最爲榮耀顯貴。雖然他近年來長居朝中,沒有什麼顯赫軍功可誇,但是因爲主持武舉事宜甚有可誇,因此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受封寧國公,這一爵位也直接拉開了他跟張仁願之間的身份高低,所以王孝傑當然要選這一個進行通告。

那胡人兵長聞言後連忙轉身向內通稟,只是在某一瞬間,似乎是王孝傑的錯覺,隱隱感覺這些胡卒們再望向他的眼神略含輕蔑。

可很快留在營前的胡卒竊竊私語讓他意識到這並不是自己錯覺,只見一名胡卒嘴角撇了一撇,然後便低聲笑道:“瞧這官隨從派頭,還以爲是多顯赫人物,原來也只是一個國公……”

“你這胡狗說甚胡話?知不知國公在我大唐是何顯赫身份?”

聽到這胡卒此言,不待王孝傑開口,自有隨員發聲訓斥道。

那胡卒遭此訓斥,先是一慌,然後便又壯膽冷笑起來:“知道,當然知道!張使君在治出巡時,國公在押前駕、郡公在押後駕,若是粗心大意、車行顛簸,便要一頓刑鞭懲戒!”

這胡卒所說的國公、郡公自然不可能是大唐國中正常的爵位,而是邊疆胡酋們歸化之後所領受的官爵,在天高皇帝遠的邊鎮,自然不可能有朝廷章軌爲之背書,遇到性格強勢兇悍的鎮將,自然便要卑恭事之。

雖然兩種官爵含金量天差地別,但這話聽着也實在讓人感覺刺耳。王孝傑還美滋滋要向張仁願炫耀顯爵,怎麼在這些毛多見識短的胡卒眼裡,就成了給張使君拉車的苦力?

儘管心裡很不爽,但王孝傑也犯不上跟這些卑賤胡卒分說計較,這筆帳自然又記在了張仁願頭上,只是冷着臉倨坐馬背上也不言語。

不多久,營地內便有一羣人匆匆向轅門處行來,爲首的正是王孝傑做夢都時常會夢到的張仁願。而眼見張仁願越行越近,王孝傑嘴角的冷嘲之色也越來越濃。

“臣營州都督、安東都護府都護張仁願,率都護府諸員,奉命入京參禮,營務未定、戎袍未解,滿身風霜,未敢倉促入見,節使竟然已至轅門,天恩厚重,臣感懷涕零,亦請節使內告臣惶恐之情,並恭問聖躬安否?”

待到行至轅門內前,張仁願自然也看到了外面勒馬而立的王孝傑、並注意到了王孝傑臉上那頗爲不善的神情,但既然已經行至此處,總不好再退回去,也只能硬着頭皮入前,忍着心裡的膩味向王孝傑見禮並說道。

“聖躬安康,聖人垂敕……”

見到張仁願後,王孝傑也並沒有急於發泄私憤,而是先將聖人敕書宣讀一遍,待到安東都護府衆人拜謝起身後,他才又開口說道:“營州都督入前再聽。”

張仁願聞言後連忙前行兩步,再叉手恭作聽訓狀。但王孝傑在說完這話後便沒了下文,任由張仁願保持這樣的姿勢過了好一會兒,才又再開口道:“營州都督毋須持禮聽受,聖人聲義只在敕中,現在卻是我來向你問話。”

聽到這話後,張仁願臉色頓時一拉,擡頭怒視向王孝傑,而王孝傑見他這模樣後,心中頓覺爽快至極,索性直接翻身下馬,抖着手裡的馬鞭直接走到張仁願面前,上上下下將其打量一番,眉目之間滿是挑釁的神情。

張仁願雖然在東北戰場上戰功赫赫,軍略手段素來都以強硬著稱,但本身的武力並不出衆,若真的貼身肉搏,王孝傑自信幾拳就能將這傢伙打得滿臉桃花。

當然,這想法也只能存在腦海裡,且不說大臣鬥毆是否得體,單單眼下身在軍營中,而且還當着許多東北胡酋的面,王孝傑也真的不敢放肆羞辱張仁願。

“算了,我也無事問你。”

湊近過去挑釁的看了張仁願幾眼後,王孝傑又咧嘴一笑,擡起手指勾了勾張仁願也已經蓄起的鬍鬚,而張仁願則滿是不樂的將下頜一甩,皺眉低斥道:“你放尊重一些,不要以爲節命在身,我便無手段制你!入我營中,自需守我軍令,若是犯我紀律,我自有法制裁!哪怕控訴於聖人當面,也自是你曲我直!”

王孝傑聞言後也不氣惱,只是甩着手裡的馬鞭在張仁願眼前晃悠,並嬉笑道:“張某瞧我這器具,又黑又亮,用起來甚是趁手,知是何物製成?你想不想有此一具?”

張仁願聞言後翻個白眼,冷笑道:“王某技窮,即便辱人泄憤,竟也只會步我後計!只是我並不覺那料事珍貴,用過幾次頗不稱意,早將那厭物丟棄!”

王孝傑聽到這話後,臉色又是一惱,頓足低喝道:“我會步你後計?笑話,我作此計時,自有心聲教我!還有,你將我鬚髮拋至何處?老子父精母血養成事物,你竟敢如此作賤,我瞧你是不想行出這一處軍營了!若不給我尋回,來日京中街坊上,你就求告不要被我撞個當面!”

“往年我權勢薄弱,已經不肯屈從於你,今番歸朝,論功升階,自當列你前班,還會懼你這鄙夫?”

說話間,他見王孝傑蹀躞斜挎,看着實在扎眼,忍了又忍,終究還是沒忍住擡手向上勾了一勾。

王孝傑低頭看了看腰帶,擡手又將一邊拉下來幾分,並皺眉道:“你篤定你就能歸朝?你在安東滿滿劣跡,聖人可是盡有所知,怎麼會容忍你這種惡員立朝!”

“我再劣又能劣得過你?王某尚且厚顏立朝,仁願功在卓著,聖人又怎會不重?”

張仁願一臉自信的說道,他雖然還沒有正式面聖,但在見到王孝傑入營犒軍後,已經大致猜到了聖人接下來對他的安排。在外雖有權重一方的煊赫,但在京又不失頤養、且極有可能風光拜相,他對此當然也並不排斥。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說話間,他又擡手勾了勾王孝傑的腰帶,並怒聲道:“國朝章軌盛衣冠風貌,我但使立朝,豈能再容你這厭物敗壞朝情風貌!”

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212 獨不見,自惶恐0093 被甲登殿0359 幷州大都督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287 靈前敲詐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35 義伎捐金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124 朔邊良才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203 奔跑的大王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099 宰相危矣0240 少陵原逢故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6 蜀商楊麗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45 死不入黃泉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069 大麴《萬象》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112 神都水深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057 命途何艱難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
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926 老將入朝,執筆修典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612 名王入隴,天佑唐業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212 獨不見,自惶恐0093 被甲登殿0359 幷州大都督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507 中軍議事,諸將思歸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27 刑司捉人,代王回拒0287 靈前敲詐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522 不破不立,更勝前代0235 義伎捐金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898 率土所出,俱可貨殖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313 慈愛如春風溫暖0378 坐皇帝,立皇孫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124 朔邊良才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605 人若謗我,我必殺之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203 奔跑的大王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099 宰相危矣0240 少陵原逢故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1028 佳節令時,不誤教子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236 蜀商楊麗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283 舊事重提,命門被撩0445 死不入黃泉0548 天家無情,勢弱則棄0069 大麴《萬象》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112 神都水深0424 君王戀權,固步自封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72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06 拆門少卿,威震京畿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057 命途何艱難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