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

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李潼索性住在了太平公主園邸中。至於那些鸞臺同僚們,自有兩家家人妥善安頓。否則,要請這麼多體制內的人吃飯,單單逐個安排就是一件麻煩事。

因爲住處距離近,李潼比昨天晚起了將近一個時辰,趕到天津橋的時候,羣臣還在陸續抵達,不免越發有感要在左近坊區置業。

時隔數年,再次感受到這種羣臣由天津橋頭等待入朝的喧鬧氣氛,李潼心裡多多少少是有些唏噓。不過他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窮髮感慨,行下天津橋後,便不斷的有朝臣入前攀談寒暄。

永昌舊年,他雖然服紫於前班,但也就是那麼回事,前排老傢伙們即便是閒聊,也不帶着他,可以說是很無聊。眼下雖然五品服緋,但卻是大省要員,站在羣臣當中,自有一股掩飾不去的存在感。

“巽郎少年高及,真是讓人羨慕不淺啊!”

沈佺期擠入人羣之中,看着李潼身上那簇新袍服,眼神頗有熾熱,只覺得雖是一樣的官袍,但還是李潼身上這件更好看。

他如今仍然官居天官考功員外郎,想要再進一步,最好的選擇無疑就是鳳閣舍人、鸞臺給事中這樣的美職,所以嘴上說的羨慕也真不是客氣。

人的心理很奇怪,舊年李潼解褐便爲四品,更是麟臺少監這樣的士林美稱職位,但也並沒有讓人感覺如何。可他現在做了鸞臺給事中,卻讓人多多少少感慨做得好不如生得好,勞苦半生不如人家親長隨口一言。

無非前事距離太遠,乏甚感觸,後事則近在傍身、幻想我亦能爲。人事乖張,就在於最幸運那個,總是我朋友啊。

“拙幼幸居,諸君都是忠勤奉獻之類,時緣際會,易我不難。”

在這樣的公開場合,李潼倒沒有在鸞臺的那種張揚,仍然保持着謙虛姿態。

說話間,橋頭又是一陣騷動,人羣左右避散,繼而便露出了樑王武三思的身形。

武三思目下官居天官侍郎,但並沒有穿官服,而是一身宗王正裝,身後五六名僕傭,或提笏袋,或捧符囊,看着很是威風。

李潼見狀後只是嗤之以鼻,老子都不稀罕玩的,你還擺譜擺的挺過癮。

武三思走過來,原本圍聚在李潼周圍的朝臣們稍稍退遠,當他走到李潼近處時,特意頓足停了片刻,視線餘光掃過,原本還有幾個站在近處的也都退的更遠。

沈佺期暗裡拉了拉李潼的袍帶,擔心他氣盛之下當面衝突,李潼轉頭笑了笑,便往側後退了一步,並擡手拍了拍沈佺期手背,單憑你面對上司還跟我站一塊兒,就是朋友,等我以後高升了,這個位置是你的!

一樁小插曲後,端門緩緩開啓,羣臣依次行入,走進皇城之後,李潼與沈佺期等人道左話別,然後便直往鸞臺本省而去。

給事中屬於供奉官,本來也是需要朝參的。但是天授革命以來,供奉官羣體集聚膨大數倍,如果悉數上朝,可能會擠得那些政務官們站的地方都沒有,所以也是需要排班輪番。

李潼新入職,還沒排上值班表,只能先入省坐衙。

入省之後,自有留值官員上前轉告宰相的吩咐,讓他先併案理事,退朝後再安排具體的職權範圍。

對此李潼也不挑剔,先胖不是胖,那就先給人打下手。

他在令史導引下,走入正廳左廂,這裡是一排通堂的辦事廳堂,所謂通堂議事就在這裡。納言、侍郎等偶爾會下廳,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召人登堂稟事。至於右廂的通堂,則就是散騎、諫議、拾遺補闕之類的公用辦公廳。

李潼行入通堂的時候,諸給事中已經各自在席,見他行入便頷首示意,態度還算友好,畢竟昨天剛喝了人家花酒。

只是當看到書令史將李潼引到距離正廳最近的席位處時,幾人各自神情也是有幾分微妙變化。畢竟如今都是一個層次的人,各自心底對於資望、位次之類還是有着不同的計較。

“百司奏抄已經入省,諸案分執,給事是否要先作擴檢?還是要安排下省?”

聽到書令史的彙報,李潼擡頭望向對面靠牆一排箱籠,那些箱籠裡盛放着多少不一的文卷,便是百司彙總入省的奏抄。

以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彈、三曰露布、四曰議、五曰表、六曰狀。凡此六事,門下官長總而覽之。而在送達官長案頭之前,負責將之初步處理的便是給事中。特別是前三種,更是給事中日常文案主要工作。

所謂奏抄,便是祭祀、支度、授官、斷罪等相關文書。奏彈是御史糾劾百司違禁不法之事。露布則是各邊軍情上奏文書。

李潼想了想之後問道:“尚書夏官有關安西露布,有沒有分案審理?”

他雖然在朝中瞎折騰,但還是關心軍國大事,時間已經到了九月末,算算收復安西四鎮的戰事應該也有了大的進展,他想要看一看進度如何。除了單純的關心之外,他還有部衆在河源準備打打順風仗、發點順風財呢。

書令史聽到這話,臉上便露出爲難之色,指了指北堂一處房門緊閉加封且有賁士把守的房間,說道:“天官、夏官文事仍在封倉,需要官長楔令勘合才能開倉。”

所謂楔令,便是木楔勘合制度,用於財貨收支、重要文書管理以及各方倉儲諸事的管理。受事雙方分持雌雄木楔,諸書文符令檢驗完畢後,還要勘合木楔,才能完成交接。

李潼本來還興致勃勃,聽到這話後頓感索然無味,最重要的人事、軍事現在還不能處理,那還管個屁事?

他轉頭看看側席幾人都在伏案疾書,不因事小而怠慢,滿意的點了點頭,並對書令史說道:“先講一講日常雜規諸類吧。”

給事中日常事務大體可分爲供奉待制、坐衙與下省三類。前兩樁不需多說,重點是這第三樁下省,最能體現給事中的官威。

南省之稱,最初只是特指尚書省,因爲尚書省位於中書、門下二省的南面。不過洛陽皇城格局與長安又有不同,尚書省被踢出了皇城而位於東城。

所以眼下所言南省,是統稱三省,但在官署便宜行文中,南省仍然專指尚書省。下省便是到尚書省六部諸司視察事務,偶爾一些出京外使也可稱作下省,但這機會並不常有,一般外使主要派遣的還是御史。

唐代官制,三品便是最高,三省六部九寺官長,達到這一級別的時候,其職權已經不在具體的事務,端坐衙堂,受其成事,負責具體事務管理的,往往都是侍郎。

而如今,三省侍郎也往往加知政事,所以五品的中書舍人、門下給事中、尚書左右司郎中,便是具體的省務執行人。給事中下省,南省諸侍郎雖然品秩更高,但是也需要通堂待問。

聽書令史講解到這裡,李潼便樂起來,並立刻就愛上了下省這一工作內容。武三思那貨已經不是一次當面惹他,盡裝大尾巴狼,得空就下省收拾一下這老小子。

他這裡還在盤算着下省耍威風,省中通鼓又響起來,宰相退朝歸署了,於是便起身行出相迎。

宰相崔元綜疾行入署,侍郎楊再思也趨行於後,兩人神情都有幾分急切,後方還跟着一隊禁軍武士並兩名大內中使,看樣子似乎是有大事要發生。

崔元綜並沒有停下來回應下屬們的問好,入衙後便匆匆走入直堂,然後又轉入通堂,中使跟隨入內,禁軍把守廳堂,不準人靠近過去。

李潼站的位置還算靠前,眼見這一幕,便目露詢問的望向站在廊下的楊再思,楊再思只是給他做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並不多說其他。

不多久,崔元綜便走出來,身後中使並走力搬擡着碩大箱籠,他在廊下短立片刻,擡手指着屬下們說道:“周給事、蘇給事,你們、唉,還有巽卿,一同入宮!”

說完後,他又大步流星的往官衙外行去。被點名幾人也連忙跟隨上前,這會兒,楊再思才湊上來,在李潼耳邊低語道:“安西大捷,四鎮已復!專奏已經送入鳳閣,相公歸衙、拾取露布,以作犒獎之憑!”

李潼聽到這話,心中也是暗暗喝彩,並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他雖然向來不高估自己的影響力,但也擔心自己這小翅膀瞎撲扇、或會給時局帶來壞的影響,如今聽到安西四鎮還是順利收復,心裡也感到非常高興。

鸞臺一衆人等行入宮城後,李潼便感到氣氛頗爲歡快,往來所見人衆步履都輕快許多,顯然也都爲四鎮的收復而感到高興。

垂拱年間迫於內憂外患的局勢不得不放棄四鎮,雖然四鎮遠在西陲,但也跟時局人心帶來不小的積鬱。女主當國以來,外事又一言難盡,逢此大勝,自然也能讓人心有所安定。

0254 邪言鑽心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20 願此心同我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177 大王才思敏捷0192 太平公主登門0306 魏王不壽0006 人盡敵國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019 一隻大青鵝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072 天賦異稟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79 飛錢承兌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222 吐谷渾王族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389 鄭女文茵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020 願此心同我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343 女人的報復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350 艱難皇嗣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105 人間滋味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254 邪言鑽心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081 少王險計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092 仇人相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60 血洗丘宅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
0254 邪言鑽心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848 大將薨逝,北疆不安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151 神都此夜多驚魂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20 願此心同我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177 大王才思敏捷0192 太平公主登門0306 魏王不壽0006 人盡敵國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019 一隻大青鵝0668 鷹苑豹坊,內外編軍0072 天賦異稟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279 飛錢承兌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709 貪生知懼,自入彀中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222 吐谷渾王族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818 蜀中繁華,金玉滿架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389 鄭女文茵1033 當戶窮吠,於事何益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0020 願此心同我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562 羣商捐用,馱馬鉅萬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149 舊事再起波瀾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343 女人的報復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506 嘉貞入營,可汗暴斃0350 艱難皇嗣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213 珠玉散盡,只爲彰才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171 人生若只如初見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844 紅顏一笑,豪擲千金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105 人間滋味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18 酒不醉人人自醉0254 邪言鑽心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081 少王險計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092 仇人相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545 國賊碩鼠,其罪當誅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160 血洗丘宅0570 土渾引賊,默啜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