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

參加完八月十五的潞王登基大典,朱樹人總要在南京略微多盤桓幾日,

後續還有一堆的繁文縟節和同僚應酬、人脈維護、人心摸底的工作需要做。

他驟升了三省總督,加了兵部尚書銜,朝中有哪些人是真心爲他歡欣鼓舞的,哪些是嫉妒卻又無可奈何的,哪些則是對這個朝廷不看好、依然覺得還不如早點投北面韃子求個榮華富貴的,這些都要摸排清楚。

該喝酒談心,假裝推心置腹的場合,也一個不能省,新君即位後,朝廷的團結始終是第一位重要的。

再考慮到從南京回武昌是逆流而上,肯定比來的時候順流而下要慢得多,做完這一切,朱樹人最快也得八月底緊趕慢趕回湖廣,稍微出點拖延就得九月上旬了。

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天下局勢如此飄搖,其他各方勢力也是不會等着南京朝廷進一步徹底整合內部的。

早在潞王登基大典前後,在西北前線,就有四川巡撫方孔炤快馬加鞭六百里加急送來的緊急軍報,想跟朝廷請示一個對敵情變故的處置意見。

隨後,河南的襄陽、信陽前線方向,也陸續傳來了類似的緊張訊息,基本上可以和方孔炤送來的信息相互印證。

方孔炤送來的信息,倒也不算太壞,只是喜憂參半,風險和收穫並存,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根據四川守軍秦良玉、方國安部探報,漢中方向的明軍,在七月底時,就在陳倉道口遭遇了闖賊麾下袁宗第部的小股流賊部隊的侵擾過境。

寶雞縣和大散關的明軍守軍自然是籠城死守,並不與敵交戰——這也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朱樹人平定四川后,就定下的方針。

因爲陝西在崇禎末年就是天下第一天坑,絕對的財政無底洞,既然有那麼多土地都丟了,就不急於先收那。

當然陝西將來肯定還是要的,那都是華夏故土,但在有很多階段性可選項的情況下,還是要分輕重緩急主次,先拿其他好拿的,所以這個方針本身沒問題。

朱樹人離開後,漢中地區的防務就一直由方孔炤盯着,也把一部分四川當地的部隊添補了過去,以補上朱樹人抽調走曹變蛟的部隊救駕產生的缺口。

四川部隊相對不擅長平原野戰,還缺乏騎兵,也不可能在關中平原主動求戰。

但是相持了很短一段時間後,秦良玉的收關兵馬很快就發現了異常——袁宗第似乎只是過境,偶爾部隊趕路逃散了就在野外隨便劫掠一把,但並不敢攻擊官軍掌握的寶雞縣。

甚至袁宗第都敢不顧自己的糧道後路,有時候直接就帶着大軍從寶雞縣城外不遠處迂迴而過,然後沿着渭水逆流而上,穿越秦嶺、隴山之間的河谷,似乎是要把部隊轉移到隴西。

這種做法,明顯是犯了兵家大忌的——兵法中,之所以那些當着要道的堅城、沒法被進攻方直接迂迴繞過,就是因爲如果你繞過去不打,等你主力部隊走遠了,堅城裡的部隊是可以開城門出來截斷你後勤糧道的。

袁宗第這種不管不顧往西逃竄、完全不擔心寶雞縣明軍斷他渭水航運的做法,一開始着實是讓秦良玉懵逼了一會兒。隨後她也毫不客氣,吩咐兒子馬祥麟按常規基操、瞅準機會出城劫糧。

馬祥麟還真就中規中矩一擊即中,殲滅了袁宗第一小支後軍偏師,連帶着把輜重物資端了。而袁宗第居然還是忍氣吞聲,絲毫沒有反抗的意思,只是讓後軍更加小心行軍逃竄。

到了這一步,秦良玉基本上也想明白了——袁宗第肯定是不會久守西安了,他把部隊一批批往隴西撤退,這是要連老巢都丟了遲早全軍撤。

當時因爲消息閉塞,身在四川的秦良玉並不知道外邊關外的戰況,所以她本能還覺得西安是此前李自成起家稱王的地方,肯定是闖軍重鎮,哪怕北京淪陷了,李自成多半都會拿西安當陪都,怎麼會這麼輕易放棄呢?

但眼下鐵證就在眼前,袁宗第這樣沒命地分批西撤,被截糧道都不管不顧了,秦良玉就是再不敢相信也得信了。

雙方小摩擦了一陣後,到了八月初,情況終於明朗:袁宗第實在撐不住了,試圖向大散關的馬祥麟提出談判請求。雙方略一接觸,袁宗第就直接服軟,想問問朝廷是否能允許他棄暗投明、既往不咎。

秦良玉聞言大驚,一時不敢相信,她也無權決定這種大事,就逼迫着讓對方交代更多理由,不得隱瞞。並表示只要他如實交代前因後果,朝廷絕不會因爲他窮途末路,就開更苛刻的條件逼迫他。

考慮到大明朝廷如今是朱樹人的岳父在執掌,袁宗第雖僻處邊陲,也知道朱樹人在招降納叛方面的好名聲——

連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投降,如今都洗白了,還靠着收拾其他流賊殘部做回了參將。朱樹人還是出了名的喜歡重用那些殺義父來投的流賊酋首義子,簡直專門崩擊華夏的認乾爹倫常秩序。

袁宗第猶豫之後,認定如今局勢跟崇禎在世時已經大不一樣了,一個仁懦不敢清算曆史舊賬的新監國,加上一個有靈活道德底線的權臣,他就是投降,問題應該也不大。

最終,袁宗第就如實供述:他之所以西逃,想逐次放棄關中、最後連西安也放棄,逃去隴西,是因爲從七月中下旬開始,東邊的潼關、蒲阪津方向,就陸續遭到了清軍的進攻。

確切地說,來進攻的不止有清軍,還有另一支地位比較特殊、因爲蝴蝶效應而定位不明的軍隊,那就是吳三桂的關寧軍。

如前所述,歷史上清軍在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的十月份,才徹底搞定山西河北,然後兵分兩路,分別由阿濟格和多鐸掛帥,一路西征李自成,一路南征南明。

而因爲崇禎早死兩個月、其他節奏都加快了,如今這一世,清軍的這一輪大規模征伐,也就提前到了七月中,剛剛過完最暑熱的季節,多爾袞就搶着部署動手了。

而這一世的吳三桂,因爲朱樹人的蝴蝶效應,此前一直是保持了對管寧地區和關內一兩個府的控制的,當初新一片石大戰,多爾袞只是從薊門入關繞道側擊李自成。

因爲有海路這條退路,多爾袞把吳三桂逼得再急,吳三桂還能指望從海路撤走相當一部分兵力,最多隻會丟下一些殿後打阻擊的部隊。所以多爾袞也深知這一點,並不像逼太急對方,還想慢慢軟化吳三桂,雙方就保持了一種微妙脆弱的平衡。

可惜,既然是微妙脆弱的平衡,能保持小半年就不錯了。吳三桂也沒想到李自成那麼不經打,而多爾袞又那麼強,

李自成進北京沒多久就跑了,而此後四個月裡,整個河北、山西兩省全境都落入了韃子之手。一切變化太快,讓吳三桂手上的籌碼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他倒是想一直跟多爾袞保持“討賊聯軍”的身份,但他已經知道自己不夠資格了。

如果吳三桂是個沒什麼野心的,肯重新回去乖乖做南明的武將,失去藩鎮割據的超然地位,那他倒也能跟着朱樹人走。

但權力這種東西,一旦品嚐過其美妙,實在是由奢入儉難,很少能有人再功成身退的。

吳三桂當然知道過去這幾年,朱樹人一直在拉攏分化自己的嫡系勢力,雖然朱樹人一直有幫着關寧軍運糧運餉,可那同時也是在收買人心!

吳三桂麾下的張國柱等部將此前已經跟着朱樹人南撤了,至少帶走了吳三桂麾下四分之一到三成的關寧軍老兵!曾經跟吳三桂共事的李輔明部,也被朱樹人拉走收服了。

要是選擇南下,吳三桂很清楚,以後他一輩子都當不了雄踞一方、自己說了算的土皇帝了。只會被當成失去了根據地的客將,錢糧財權全部仰人鼻息,一旦看你不爽斷你供給,立刻就能拿捏。就像《三國演義》上韓馥的謀士勸韓馥控制袁紹那樣。

如果吳三桂是個穿越者,知道後世的歷史,那他當時的感覺,應該就跟張漢卿丟了東北地盤入關後、會擔心被常開申當客將隨便調度消耗吧。

出於這種顧慮,他決定最後搏一把,以朱樹人爲備胎後盾,來跟多爾袞重新談一個更有可行性的條件。

早在六月份的時候,河北徹底平定,吳三桂就對多爾袞伸出了橄欖枝,希望可以更深入地與清軍合作剿賊,甚至可以考慮“放棄關寧根據地”,只要多爾袞答應他另外兩個新條件。

第一個條件,倒是跟歷史慣性一模一樣,便是“身爲明臣,只戰流賊”,他可以作爲清軍的聯軍,甚至是被清軍請來的客軍,一起打李自成,但也僅限於打李自成,如果清軍敢對南明動手,他絕不會參與。

還別說,很多對這一期間歷史不太瞭解的人,或許會對這個條件覺得詫異,但事實上,原本歷史上吳三桂在弘光、隆武年間一直是做到了這一點的。

在南京江浙的南明政權被多鐸幹掉之前,吳三桂是堅持了只跟闖賊作戰,絕不跟明軍作戰。所以多爾袞兩路分兵時,吳三桂才選擇了跟西路軍的阿濟格,而沒有跟南路軍的多鐸。

至於吳三桂軍後來對明朝動手了,那主要是永曆時期的事兒,吳三桂還找了一塊遮羞布——他認爲永曆已經不是大明正統了,因爲永曆沒有自己的部隊,而是選擇了給孫可望李定國這些“張獻忠義子”封王,借張獻忠軍殘部自保,

所以吳三桂發檄文說永曆是“西賊傀儡”,是被反賊裹挾的,這樣做好心理建設,才帶着他麾下原本打明軍旗號的部隊改弦更張,徹底當了清軍。這中間,其實有一個兩年的過渡期。

如今吳三桂的形勢好歹比歷史同期要好得多,吳三桂當然也不會主動當漢奸,在這方面他提出的條件,自然會比歷史同期更加苛刻。

而多爾袞既然在原本歷史上,都答應了吳三桂,現在就更加得答應了。多爾袞表示,目前絕對不會要求吳三桂參與對明朝控制地區的軍事行動。

至於天下流賊消滅完之後麼,多爾袞就沒說,但誰都知道形勢變化之後,可以有新的要求。

吳三桂提出的第二點要求,則是比歷史上更苛刻的、純屬蝴蝶效應。

吳三桂表示,因爲他現在還有關寧的地盤,如果要他放棄這塊地盤,必須給他一塊自轄的“就糧之地”,而這塊就糧之地,他也不問多爾袞白要,他可以幫着打李自成,從李自成手上搶過來,

到時候從李自成那奪回的土地中,分出一部分給吳三桂,多爾袞承認這塊地盤歸他,大家兩不相犯,而他也可以繼續以兵力幫助多爾袞追擊李自成殘部。

這個條件,多爾袞顯得比較慎重,反覆確認吳三桂想要哪裡。而吳三桂再三權衡,也知道要值錢的地方多爾袞不可能給,多方博弈後,吳三桂表示:

既然聽說攝政王要讓阿濟格親王帶領西征大軍徹底消滅西北闖賊,吳三桂願作爲客軍先鋒,助阿濟格親王廝殺,只要吳三桂的部隊作爲主力攻下關中,就以陝地作爲吳三桂軍的新根據地,

屆時關寧地區的人口土地自然全部交給多爾袞,而且也保證不會再從海路南撤到江南。

多爾袞思前想後,考慮到如果不答應這個條件,吳三桂真有可能狗急跳牆走海路去投奔朱樹人。而清軍的海上實力,至今還是一坨答辯,根本沒法跟稱霸黃海幾代人的沈家水師媲美,這種事情是阻擋不了的。不管怎麼說,把吳三桂騙離關寧放棄南逃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多爾袞也是做了一些情報工作,尤其是瞭解了一下陝西如今的情況,他也得知崇禎年間,陝西幾乎就沒正常年份過,環境惡化極爲惡劣,雖說是一個省的地盤,實際上能提供的錢糧也不比關寧地區一兩個府多了,未來多年都未必能恢復。

考慮到陝西經濟上不值錢,多爾袞最終決定答應,只要吳三桂打主力收復西安,就許封吳三桂成爲事實上的西北王,後續吳三桂繼續出兵助戰河南南部等掃尾工作。

等流賊徹底消滅後,再談進一步條件也不遲。多爾袞相信,只要吳三桂成了事實上割據的西北王,他是絕對不敢再投降回對武將防範嚴重的明朝、受南京朝廷實際控制的,到時候,出於對清算的恐懼,自然會逼着吳三桂作出進一步選擇。

如此層層蝴蝶效應之下,這一世的吳三桂,跟着阿濟格再來打陝西流賊時,也就愈發有積極性了,簡直就跟打了雞血一樣。

袁宗第在潼關和蒲阪津都是大敗,加上他和李自成嫡系地盤之間的道路被斷絕,袁宗第防區事實上成了一片飛地。而陝西糧草一直不能自給自足,過去兩年一直是在靠消耗人口維持剩下的軍隊活着,這樣一塊地是守不住的。

這纔有了他在潼關失守前夕、拼命帶着嫡系部隊往隴西跑,然後被明軍截擊了,他還想通過秦良玉嚮明朝名義上投降——袁宗第其實也清楚,只要他名義上歸順了,明軍是不可能短時間內真的分兵撈到隴西那麼遠,來控制他的,他事實上還是自己管轄自己。

而只要拿到這個投降的名分,變成明朝武將,號稱“不攻明土”的吳三桂,也就沒有理由再打他了。

關中之地就丟給吳三桂算了,他也知道吳三桂下了血本,不達到這個目的不會罷休。

但袁宗第只要好歹能留下一個隴西,跟吳三桂隔着隴山爲界、中間還有南明朝廷控制的寶雞縣爲界,扼住陳倉道口和隴山渭水谷口,那他基本上也就能跟吳三桂井水不犯河水了。

到時候大不了再稍微分點兵,把隴山中北段的街亭道口一堵,秦、隴自古就是兩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

這種涉及大義名分的事情,秦良玉當然不敢自專,也就有了她上報方孔炤、方孔炤再六百里加急急報南京的情況。

當時趕上潞王登基,朱樹人也還在南京,重臣都齊聚一堂,討論效率自然也快。

朱常汸在這種事情上並無主見,只是懦弱覺得有人來投降就能接受。如此一來,下面的人就更好辦了——

原本若是崇禎在世時,下面的人最擔心的就是崇禎要求對方投降後,對方投降得不夠徹底,崇禎就又要追究手下人“爲什麼接受這種不徹底投降的賊寇的投降”,然後治罪。

現在朱常汸就是個軟弱和稀泥的,受降後對方投得不徹底都不追究決策文官罪責,大家也就放開了膽子招降納叛了。

在朱樹人做主下,史可法走流程,朝廷很快給方孔炤回覆,讓他接受袁宗第投降,並且可以給一個參將身份,同時火速派使者從寶雞去西安,通知吳三桂和袁宗第休戰,並且順便安撫吳三桂,表示朝廷對他目前爲止的自作主張立功表現都是認可的,讓吳三桂不要有心理壓力。

朱樹人覺得這麼做也沒什麼不妥,如果能夠穩住大西北,就算對吳三桂示好又如何呢,不管歷史上吳三桂最後有沒有做漢奸,此時此刻他還扯着“只打賊、不打明軍”的遮羞布,那朝廷就該和稀泥儘量利用,免得多樹敵。

如此複雜的亂世,是要講究一點模糊的,不能都跟讀書人那樣,大義名分綱常倫理絲毫不鬆口。要清算,也不是現在的事兒。

這些往返周折,前後也花了一個月左右,等朝廷旨意送到,吳三桂也確實已經實打實佔據了西安和陝西大部分地區,只有潼關、蒲阪津和少數幾個渡口被清軍掌握了——清軍也是要拿捏吳三桂,不讓吳三桂太過分割據,所以要把咽喉軍事要塞捏在自己手上,只給吳三桂一些無險可守的種田地盤。

吳三桂接到旨意後,也借坡下驢,表示他依然是明臣,只是特殊時期配合清軍擊闖,袁宗第如果確實接受朝廷改編、受朝廷委派文官接管地方政務,他也就不會再打過隴山。

中原開戰之前,南明朝廷好歹是把西北方向的防線穩住了。如此一來,只要考慮中路和東路的戰事。

吳三桂和袁宗第、阿濟格、明軍的四川軍隊這幾方勢力,也暫時從未來一年半載內的中原爭霸棋局中,被臨時踢了出去。

中原戰場上,只剩下包含劉宗敏、劉芳亮的李自成本部,多鐸帶領的清軍東路軍,鳳陽的僞福王政權,南京的大明正統朝廷,這四方勢力之間的爭鬥。

——

PS:清軍南下之前,還是花點篇幅把次要戰場格局、地圖變化過一下,免得大家覺得突兀,看到後來質疑爲什麼吳三桂、阿濟格、袁宗第這些人沒來參加這一年的中原決戰。

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3章 孫武再世第20章 屢敗屢戰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25章 得國本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93章 瘋狂升官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
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30章 咱流賊從來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75章 南陽圍城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94章 一波又起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308章 席捲殘敵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章 剛來就被逼到了死角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205章 先剪除羽翼總是不會錯的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3章 孫武再世第20章 屢敗屢戰第74章 分紅一年就得死第119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37章 弒君者劉宗敏第82章 新年計劃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325章 得國本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95章 洪承疇: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天下噴子狗第29章 簡在帝心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224章 摳摳搜搜一點都不像皇帝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93章 瘋狂升官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