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既要還要

朝議。

早朝纔剛開始,還沒等展開幾個話題,便以左都御史馬文升爲首,羣臣齊刷刷跳出來反對皇帝參加閱兵儀式。

馬文升率先道:“帝王出席兵馬檢校,或是沙場點兵,爲將士餞行,或是御駕親征,自京師直搗黃龍,但從未有帝王爲彰顯國威而犯險於敵前之先例。

“況且如今外夷來犯不止,邊關多有烽火之患,爲人君者當以國事爲先,遣禮部官員善待來使,恩賜後送還其境,不應任由其在我朝都城內遷延,製造禍端。此是爲上本之策。”

馬文升開了個頭,隨後都察院和六科的御史言官便紛紛出列,開始陳述皇帝參加閱兵儀式的各種弊端。

總的來說,就是認爲皇帝此舉是以身犯險,殊爲不智。

朱祐樘高坐在龍椅上,神色絲毫也不爲所動,只是會時常看向自己的右手邊,那裡本來是覃吉所在的位置。

但今天覃吉因爲休假而沒有回宮,眼下光聽下面的人在那兒反對,身邊連個幫忙說話的人都沒有。

懷恩是不想,李榮是不願冒頭,至於蕭敬則是不敢。

最後不得已,朱祐樘只好自己開口:“諸位卿家,一次普通的校場演兵罷了。爲何非要說得那般嚴重呢?”

在場大臣似乎並不會因爲皇帝出現委屈的說辭,而有所動搖。

對現場很多人來說,這恰恰是順杆子往上爬的絕佳時機,務必要讓皇帝知難而退。

見火候差不錯了,懷恩上前一步,朗聲道:“有關閱兵之事,由戶部右侍郎張巒牽頭,如今事既已定下,淨軍和京營兩路人馬也已提前做好準備,有萬全之策。諸位不必多言,相信此番不會出現任何變故。”

懷恩此時才走出來爲皇帝說話,乃是有講究的。

我馬上就要致仕了,這朝中奏對是參加一次就少一次。

陛下先前一段時間,在一些事上完全不採納我的意見,你肯定覺得我跟你的立場相悖,是個壞人。

那你不妨多聽聽下面人的意見,讓你知道,原來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你的這些個大臣,無論是老臣還是新臣,甚至是你信賴的那些東宮講官出身的朝官,他們也都跟我有幾乎相同的看法。

那你還覺得我是故意跟你唱反調嗎?

在最後,我作爲你忠實的奴僕,當然還是要堅定地站在你這邊,替你說話。

劉吉此時也厚着臉皮從朝班中走了出來,好似個忠直老臣一般,道:“陛下,臣不明白,爲何非要多此一舉呢?讓他人代表您前去出席,或也能令外夷臣服。而您親自出城檢驗兵馬,除了以身犯險外,不會有額外的收穫。”

懷恩駁斥道:“劉閣老,自古軍機無小事,陛下親自前往,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即便並非檢校兵馬,單是陛下去慰問在京將士,又有何不可呢?”

劉吉聽到這話,不由有些納悶。

你懷恩到底是什麼意思?

暗地裡發動朝臣來跟皇帝唱反調,可說是把能走的衙門都走了個遍。等輪到我出來說話時,你卻要針對我?

咋的,你是“既要還要”,是吧?

怎麼的,只有你是好人,我們都是惡人?

劉吉如今到底是內閣首輔,站在文臣之巔,面對一個即將致仕的內相時,絲毫也不怵,以秉公直言的口吻道:

“臣聽聞,此番檢校兵馬,還要列陣、放炮,要在外夷面前演練。如此境況下,萬一有人居心叵測,趁機對陛下不利;或是韃靼人有冒犯之舉,責任該由誰來承擔呢?”

還沒等懷恩反駁,這次朱祐樘親自回答:“劉閣老,我想問一句,你是覺得,成千上萬的宮廷宿衛都護衛不了我的周全,是嗎?”

劉吉道:“陛下乃天下之主,應當以江山社稷爲重,不該讓自己身陷任何險地中。如果陛下認爲此番演兵有其必要性,就請陛下委派,由老臣代表您去主持此事。哪怕讓老臣親自上陣演兵,甚至殞命當場,也是毫無怨言。”

聽到這話,在場很多人心有不忿。

就算皇帝要去出席閱兵之事顯得很荒唐,也沒有你說的這話來得離譜。

你算什麼東西?

名義上是內閣首輔,但現在誰還把你當回事?我們如今對內閣大臣的信任,全都建立在徐閣老執領內閣的基礎上。

至於你劉吉……就是個傀儡!

咋的,你還想通過這次演兵的機會,展現你的錚錚鐵骨,想重新獲得士人對你的推崇,領導我們做事?

抱歉,這不可能的事情!

懷恩以奚落的口吻道:“劉閣老,您忠君體國,我等都看到了。但有些事,以您的能力恐怕無法承擔。

“陛下對天下人寬仁,甚至對外夷也能做到一視同仁,願意親自出面主持這次閱兵,你大可伴駕在側,替陛下遮擋來自方方面面的危險,又何必事到臨頭了還要給彼此找不痛快呢?”

這話看似在教訓劉吉,又像是在駁斥在場所有反對閱兵之人。

皇帝到底不可能跟大臣撕破臉。

但懷恩卻夷然不懼。

你們反對皇帝的決定,就是給雙方找不痛快,我就這麼仗義直言了!

我的立場是什麼?

不好意思,私下裡我反對歸反對,但在明面上,我仍舊是皇帝身邊最忠實的奴僕,會以皇帝的利益和顏面爲先。

你們這麼公開反對,擺明了不給皇帝和我面子。

在場許多文臣心中憤憤不平。

雖然懷恩沒有在明面上表達過反對閱兵的想法,但私下裡做的那些個小動作,瞞不過在場絕大多數人。

只是他們怎麼都沒想到,懷恩還真是“既要還要”,竟這麼不要臉,當庭教訓那些跟他持同一立場的人。

懷恩回過頭,恭敬地對皇帝道:“陛下,過去幾日,的確有人私下建言,認爲您不該參與此番閱兵。

“這些意見,您已經看過了,其中有不少擔憂,其實都不成問題,也能克服。但如今在朝堂上公然反對,卻難免有僭越之嫌,實乃不臣之舉。

“奴婢認爲,應當定下規矩,以後儘量杜絕此類事情發生。”

這話也好似在提醒那些對他懷恩有意見的人。

我反對,那我是私下裡持有的意見,至少在明面上,從來都是跟皇帝站一道的。

而你們呢?

反對起來完全不顧場合!

連下皇帝臉面這種事,也都毫不猶豫便做了出來,可有想過如此公然挑戰皇權,有多危險?

感情皇帝不聽你們文臣的話,就可以在公開場合直接撕破臉?

劉吉依然不依不饒:“君上有不當之舉,爲人臣子,豈能無勸諫之意?臣所做這一切,都是爲了陛下,爲了大明的社稷安定。更是爲天下蒼生,絕無私心啊。”

明面上講不通,就開始上價值。

朱祐樘霍然站起,目光陰霾地盯着劉吉,朗聲道:“劉閣老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這裡我也要提醒劉閣老一下,這件事其實我一早就做了決定,任何試圖更變朕想法的勸諫都毫無意義。

“如果擔心我會因此而犯險,那在演兵時,我會盡量距離危險的地方遠一些就是了。倒是諸位卿家,你們可以選擇去或者不去。”

在場大臣非常疑惑。本來去或者不去,都是皇帝你一句話的事情,現在居然讓我們自己來選擇?

這話是什麼意思?

慪氣嗎?

那去的人是不是會得罪同僚,而不去卻要得罪皇帝你呢?

朱祐樘繼續道:“此番演兵,目的是爲大明邊陲的長治久安,要是能達成此效果,自然是可喜可賀,但若韃靼人仍舊執迷不悟,繼續犯邊的話,大明也不會慣着他們。今年開春這場戰事,就當是一個漫長戰事的開端好了。”

說這話時,少年皇帝的臉上平添了幾分自信。

以前朱祐樘在朝堂上提到打仗、邊關防禦等等,完全沒有底氣。

甚至去年年底安排李孜省掛都御史銜協同防備邊疆時,爲了一個官職問題,皇帝跟大臣之間就爭論不休,甚至需要皇帝以委屈的口吻,各退一步,才最終選擇了折中之法。

但現在不過纔過去一個月,形勢已經有本質上的區別。

李孜省幫皇帝在西北打了一場勝仗,足以證明皇帝即便沒有朝中這幫大臣支持,也擁有取得對外夷作戰勝利的資格。

也就是說,皇帝現在完全可以在軍機大事上,跳過臣子來決定一些事,而無須什麼都受朝議限制。

這就好像後世某國宰執,跳過長老會來決定事務一樣。

任何皇帝,都不想爲朝中大臣限制其想法,尤其是一個剛登基不久,三板斧還沒展現出來,有着銳意進取思想的少年君主。

懷恩眼看在場大臣全都默不做聲,心中一突,這下是不是把大臣們反對皇帝的積極性全打沒了?但還是隻能站出來做總結陳詞:

“明日早朝後,陛下將會列席閱兵儀式,由四衛營和錦衣衛護送前往城外校場。同時各公廨留人值守,剩餘人等一併出席。”

……

……

朝議結束,朱祐樘返回幹清宮,沒坐鑾駕,神情顯得很輕鬆。

當懷恩過來攙扶的時候,朱祐樘才顯得有些心虛,小聲問道:“大伴,我在他們面前說的話,是不是重了一些?”

懷恩笑着寬慰:“陛下,您剛纔在朝會上展現出了帝王應有的威儀,恰如其分,非常好。”

朱祐樘緊繃着的臉這才放鬆下來,笑着問道:“明天在哪個校場演兵?都安排好了嗎?”

連朱祐樘都發現,朝會上懷恩有意遮掩了舉行閱兵儀式的場地,似乎是怕消息走漏,而令宵小有機可趁。

“到時一切都會安排妥當。”

懷恩道,“稍後您要見見張家小國舅嗎?一切都是他安排下來的,想來他會給你合理的解釋。”

“是該見見了。”

朱祐樘點頭道,“這兩天沒見到延齡,本來今日該讓他入宮來旁聽朝會的。不過也好,少看些那些人的爭論,會讓他心態放平些,只需要把演兵之事辦好就行……

“大伴,你不知道,之前我聽延齡說了新式火炮有多厲害,大受震撼。希望明日校場上親身感受一次,順帶讓諸位卿家看看,想來他們就應該能理解我的心思了。”

……

……

朝議結束。

衆大臣走在出宮的道路上。

徐溥快步跟上走在前面的劉吉,問道:“劉老,今日您親自出面反對陛下檢校兵馬,爲何不提前跟衆同僚打好招呼?如此我等也好協調配合,您這樣據理力爭,只能是徒勞無功,或許還會引來陛下的厭憎!”

好似是怪責劉吉沒提前商議,沒跟他溝通。

其實也是告訴劉吉,要真知道你這麼勇,我們提前給你佈置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經據典,甚至派出人手打配合,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狼狽收場。

都怪你!

劉吉道:“反對陛下前去演兵,是爲彰顯一下諫臣的態度……自古臣子想要改變君王的決定,有那麼容易嗎?”

徐溥一聽,心下不由來氣,感情你早知道爭了也沒用,只是爲了凸顯你是個耿直大臣?

賣人設呢?

“我也不認爲在張來瞻稱病不出時,光靠他家裡一個毛頭小子,再加上一羣在背後挖坑使絆之人,就能把一次檢校兵馬的場面事給辦妥。出了亂子,被笑話的人會是誰?到時別怪我沒提醒就好!”

劉吉這番話,讓徐溥突然意識得,這老傢伙似乎也沒那麼愚鈍。

這是看準了皇帝要在閱兵這件事上吃癟,提前反對一下,爲的是事後推卸責任,同時也彰顯他是個大預言家?

且劉吉似乎很清楚如今張巒面對的敵人是誰。

看似朝中有懷恩這樣富有經驗的人協助,而其似乎也堅定地站在皇帝那邊,全力協助。

但其實,懷恩這個慈眉善目的傢伙,纔是如今大明最大的陰謀家,是最不希望張巒將來在朝中崛起,呼風喚雨之人。

如此一來,懷恩自然就會用到一些陰謀手段,讓這次閱兵不順,最好是來個慘淡收場……也未必需要下皇帝的面子,只需要做到一種……讓皇帝覺得,這次的事情太過掃興,以後不宜再搞這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就行。

“劉老明日會一同參加檢校兵馬嗎?”

徐溥問道。

劉吉斜着瞅了他一眼,嗤笑道:“陛下讓你選,你還真以爲有選的資格呢?只有一條道,不去也得去!”

徐溥道:“那在下就留守內閣吧。”

“……”

劉吉先是皺眉不解,隨即好像明白了什麼,看似徐溥沒有跳出來反對皇帝,沒有站在皇帝對立面上,但仍舊是以無聲抗議的方式,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劉吉嘴上嘟噥:“也不知是誰在給陛下找麻煩。有些人,就喜歡僞裝成老好人,實際上比誰都更惡毒!我呸!”

對於這番抨擊,徐溥就算聽到了也當是裝作沒聽到,黑着臉揚長而去。

第770章 只是點綴289.第289章 絕不袖手旁觀第668章 陷阱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474章 狐狸窩第551章 多個對手第590章 好人言第64章 挑撥離間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219.第219章 東宮女主人第740章 付出就得有回報180.第180章 PPT融資(求票)295.第295章 好聚好散(求月票)304.第304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286.第286章 存在感第687章 病中驚坐起(求保底月票)第10章 家裡沒男人第413章 父女的相處方式(求月票)245.第245章 競爭第675章 同舟共濟269.第269章 能坑一個是一個(求票)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141.第141章 塵埃落定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第768章 交情值幾個錢第557章 文壇盛事165.第165章 暴風雨來臨(求月票)172.第172章 納采問名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第626章 對立第34章 趕赴京城第537章 紙上談兵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166.第166章 善因惡果(求票)273.第273章 進翰林院的門路361.第361章 兄友弟恭第544章 考驗開始第574章 出手第669章 全看這一哆嗦223.第223章 睿智112.第112章 大病(求訂閱)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第194章 順水人情(求月票)第17章 大智慧第665章 旗幟不倒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588章 額外收穫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720章 既要還要第572章 清官清名340.第340章 他的春天,我的末日第429章 特別的招待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55章 今時不同往日244.第244章 催更140.第140章 虞美人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219.第219章 東宮女主人145.第145章 極速提升的待遇第682章 姐弟閒話第751章 量身打造379.第379章 攻擊來得如此湊巧375.第375章 無病呻吟第532章 好人壞人第675章 同舟共濟第8章 實踐出真知第505章 連口湯都喝不着第704章 場面人第423章 不垂簾,勝似垂簾第629章 請纓98.第98章 強勢(求票)344.第344章 你對他們不夠了解第720章 既要還要第756章 張閣老356.第356章 深藏不露?96.第96章 豪賭前的日常第734章 無人送寒衣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701章 試探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668章 陷阱第475章 “父慈子孝”第556章 都需要名聲(求月票)346.第346章 白手套第34章 趕赴京城第721章 攻擊點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第740章 付出就得有回報第411章 無憂的上位者343.第343章 翁婿之間第486章 爭議134.第134章 太子不急太后急第501章 大恩不言謝第682章 姐弟閒話第653章 所託非人第707章 大國威風第760章 野望第565章 真相(求月票)第53章 宮闈風雨
第770章 只是點綴289.第289章 絕不袖手旁觀第668章 陷阱第770章 只是點綴第474章 狐狸窩第551章 多個對手第590章 好人言第64章 挑撥離間第185章 打斷骨頭連着筋219.第219章 東宮女主人第740章 付出就得有回報180.第180章 PPT融資(求票)295.第295章 好聚好散(求月票)304.第304章 光腳不怕穿鞋的286.第286章 存在感第687章 病中驚坐起(求保底月票)第10章 家裡沒男人第413章 父女的相處方式(求月票)245.第245章 競爭第675章 同舟共濟269.第269章 能坑一個是一個(求票)第456章 滿朝皆牽連(求月票)141.第141章 塵埃落定368.第368章 顛覆得還不夠徹底第768章 交情值幾個錢第557章 文壇盛事165.第165章 暴風雨來臨(求月票)172.第172章 納采問名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第626章 對立第34章 趕赴京城第537章 紙上談兵122.第122章 未卜先知166.第166章 善因惡果(求票)273.第273章 進翰林院的門路361.第361章 兄友弟恭第544章 考驗開始第574章 出手第669章 全看這一哆嗦223.第223章 睿智112.第112章 大病(求訂閱)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第194章 順水人情(求月票)第17章 大智慧第665章 旗幟不倒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588章 額外收穫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第720章 既要還要第572章 清官清名340.第340章 他的春天,我的末日第429章 特別的招待339.第339章 不信藥石信鬼神第55章 今時不同往日244.第244章 催更140.第140章 虞美人第214章 名聲(求訂閱和月票)219.第219章 東宮女主人145.第145章 極速提升的待遇第682章 姐弟閒話第751章 量身打造379.第379章 攻擊來得如此湊巧375.第375章 無病呻吟第532章 好人壞人第675章 同舟共濟第8章 實踐出真知第505章 連口湯都喝不着第704章 場面人第423章 不垂簾,勝似垂簾第629章 請纓98.第98章 強勢(求票)344.第344章 你對他們不夠了解第720章 既要還要第756章 張閣老356.第356章 深藏不露?96.第96章 豪賭前的日常第734章 無人送寒衣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701章 試探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668章 陷阱第475章 “父慈子孝”第556章 都需要名聲(求月票)346.第346章 白手套第34章 趕赴京城第721章 攻擊點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第740章 付出就得有回報第411章 無憂的上位者343.第343章 翁婿之間第486章 爭議134.第134章 太子不急太后急第501章 大恩不言謝第682章 姐弟閒話第653章 所託非人第707章 大國威風第760章 野望第565章 真相(求月票)第53章 宮闈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