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

於是,一行人在聚寶門外越城轉向,向東而去。

所幸錢肅樂還是比較謹慎的,在動身之前,派人與城中陳子龍聯繫,言明瞭朱以海的意思和動向,請陳子龍轉令錢肅典、錢翹恭叔侄,令他們率軍從洪武門去正陽門外候駕。

並請陳子龍率城中一衆文武官員,前出正陽門,恭迎朱以海車駕。

朱以海一行這一繞,就給了吳爭寶貴的時間。

正如吳爭所說,死馬當作活馬醫,原本就算朱以海繞行正陽門,吳爭恐怕也趕不上朱以海一行進城。

可這個時候,朱以海顯然忘記了,正陽門外西邊東府城中,所駐囤的一萬多精銳之師,這支精銳,一直從杭州打到應天府,可以說是吳爭的嫡系。

雖說是明軍沒錯,但這些人是被吳爭餵飽了。

吳爭有一個被將士最看重的優點,那就是不貪財,不僅不貪財,還是個散財童子。

就這一點,只要跟過吳爭的士兵,都願意追隨吳爭。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當兵吃餉,天經地義。

說什麼大義啊、精神啊,真到了戰場之上,一切都是狗屁。

戰場之上,唯一可以激勵的就是戰友之間的比拼,比拼的是血性,還有就是錢,真金白銀。

從吳爭手裡流過的錢太多了,多到他自己也算不清楚,可到眼下,吳爭依舊缺錢,身邊確實沒錢。

錢都到哪去了?

大部分都到了將士手中,吳爭從來不吝惜賞賜,每次戰後,在賞賜將士方面,都是以上限爲準進行賞賜撫卹。

這對於明亡之後的明軍陣營中,恐怕還真沒有人能比得上吳爭。

這也是吳爭能以一支雜牌軍,勢如破竹,迅速突破常州,兵臨應天府城下的主要原因。

這支軍隊唯吳爭之命是從,但陳子龍不知道,錢肅樂也不知道。

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明軍,眼見皇帝登基,哪有不順勢效忠的道理?

難道皇帝的賞賜會比一個候爵賞賜的級別低?

所以,他們哪怕知道這支是吳爭留下的駐軍,也並沒有太過擔心這支軍隊。

當然,前提是錢肅樂已經對這支軍隊做了必要的防備,那就是令錢肅典、錢翹恭叔侄率軍從洪武門去正陽門外候駕。

從洪武門至正陽門,這距離比朱以海從聚寶門繞行正陽門要近太多了,完全來得及佈置防務。

人心。

這場變局的核心,依舊是人心。

如果東城府駐軍真如陳子龍、錢肅樂那般揣測,那麼朱以海肯定就順利進了正陽門,而吳爭也就只能對着正陽門,望門興嘆了,然後灰溜溜地撤回杭州城,等待朝廷派人傳宣恩詔,然後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恩詔。

如果錢肅典、錢翹恭叔侄真如錢肅樂認爲的,唯他大哥、父親之命是從,那麼哪怕正陽門外駐軍奉吳爭之命阻攔朱以海一行,那恐怕成敗也是兩說。

聽命是一回事,以命相拼又是另一回事。

正陽門外駐軍,願意聽吳爭號令阻攔朱以海,不代表着他們肯與錢肅典、錢翹恭叔侄所率大軍血拼,況且阻攔與弒君那是兩個性質。

所以,只要錢肅典、錢翹恭叔侄恪守錢肅樂的嚴令,這事也得兩說,成敗取決於雙方大軍誰先妥協或者說誰先敢動手。

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嘛。

連稚童都明白這道理。

可事實上這兩個都是變數。

駐軍是變數,錢肅典、錢翹恭叔侄同樣是變數。

當聽到陳子龍派人轉達了父親的命令,錢翹恭苦笑看向錢肅典,二人相視同時嘆息道:“吳爭完了。”

他們的想法與馬士英如出一轍。

朱以海只要進了應天府,那麼大局抵定。

吳爭就算想反盤,也不能進攻應天府,否則,那就是叛臣,必被天下所唾棄。

可如果退回杭州,那離消亡之時,也就不遠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以海哪怕開始時優渥以待,加以安撫,但在朝中這些文人的策劃下,吳爭只能坐以待斃,到時朝廷只要尋個茬,就能對吳爭進行肆意宰割,吳爭要麼反,要麼就只能逆來順受。

這就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

無法可破,無法可解。

當然,這是建立在錢家叔侄,爲家族利益聽從錢肅樂的命令。

“小叔,現在如此是好?”

到了此時,錢肅典也舉措不定起來。

這事演變成這樣,錢家已經徹底陷進了漩渦。

無論哪方勝出,都與自己和錢翹恭的初衷不相吻合。

但,錢家不只是錢肅樂,還有一門老小婦孺,在這個時候做同選擇,確實很難。

錢肅樂沉聲道:“此時須當機立斷,容不得遲疑。這決定我不做,你來做。你是要順從大哥的意思,還是堅持己見,站在靖海候一邊,支持長平公主繼續監國甚至登基稱帝?”

錢翹恭帶着一副怨憂的腔調,對着這個只比自己大兩歲的小叔,抱怨道:“小叔,這事怎麼該由我做主呢?你知道父親的脾氣,這要是忤逆了他,真會打死我的。”

錢肅樂嘴一咧,他從侄子的話中聽出了他的立場。

錢翹恭繼續道:“還有,若真與父親站在了對立面,之後父親或許因此而遭受黜落,如此一來,我將如此面對父親……豈不是愧爲人子嗎?”

錢肅典眉頭微皺,“到了這個時候,再舉棋不定,定會貽誤大事,到時恐怕兩面都不討好,你若是在意大哥,那就按大哥的命令行事,以現在夏完淳部和你我麾下新軍,足以與靖海候城外駐軍相抗衡。如果這樣,倒也能落個護駕之功,對你我、錢家都有好處。”

錢翹恭懊惱道:“那豈不是要與吳爭爲敵?”

“爲敵又如何?”錢肅典有些急了,他有些不耐煩起來,這個時候,錯就錯,對就對,最忌諱的就是優柔寡斷。

錢翹恭輕嘆道:“小叔或許在吳爭身邊不久,不瞭解此人,可我從在紹興府,他還只是一百戶就開始追隨於他。小叔試想,一個從身邊區區百餘潰兵,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就成了當朝靖海候的人,會有多可怕?我寧願與多鐸當面相抗,也不願意與吳爭爲敵。”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
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二十一章 說好的把總、千總呢?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又想故伎重演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就象做了場惡夢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這笑話不好笑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海州之戰(三)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口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他X的有些道理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