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

大周宮城,幹陽宮。

五月之末,午後時分,殿外驕陽已顯火熱,但寬敞大殿之中,流動着沁人的陰涼。

初夏時節,是幹陽宮最宜人的時刻,等到進入六月,神京烈日炎炎,大殿裡要擺上冰鑑,才能借來此等清涼。

會試舞弊案審定落地,讓嘉昭帝煩躁憤怒的心情,終於得以平復,心緒安和,思路也變得愈發明晰。

他端詳殿試皇榜謄錄,面無表情的拿起案上硃筆,將一甲三人之中,林兆和的名字輕輕劃掉。

此次春闈大比之中,林兆和是少數幾個,舉業之纔可以堪比賈琮,按道理也算極爲難得人才。

但是事出有因,難以挽回,嘉昭帝會毫不猶豫捨棄,不會有半點躊躇。

對於皇帝來說,天下才俊猶如過江之鯽,林兆和這等人物,不在少數,爲了社稷大局,他不會牽絆於一人一事。

此時皇帝心中有些慶幸,會試舞弊雖衍禍甚廣,牽連衆多學子官員,但賈琮卻無絲毫牽扯。

天下才俊雖多,但賈琮之才,卓絕非凡,難於取代……

如果此次賈琮也牽扯舞弊案,嘉昭帝手中硃筆,就無法像對待林兆和那般,輕描淡寫的勾劃而去……

……

嘉昭帝對這殿試榜單謄錄,靜靜思索籌謀,時間過去不到半個時辰,奉詔的三名官員便入宮覲見。

近十日之前,嘉昭帝曾召集三名會試主考官,入幹陽殿商議殿試榜單點選之事。

等到此番二次點選,卻已物是人非,三大會試主考,已去其一,徐亮雄終其一生,再不可能跨入宮門。

世道風波,仕途艱險,今勝明敗,誰又能完全掌控……

三名官員之中,禮部尚書郭佑昌取而代之,首次參與殿試皇榜點選。

雖郭佑昌不是欽點主考官,但王士倫和陳默,可不會有半點覺得他無點選之資。

郭佑昌身爲禮部大宗伯,也是聞名士林的書經大家,曾多次擔任科舉主考官。

他原本就是會試主考官重要人選,但因他是賈琮院試座師,曾點選賈琮爲雍州院試案首,出於避嫌才退出會試主考遴選。

現在春闈多經變故,郭佑昌又重回科舉點選之事,也算實至名歸。

嘉昭帝看了三位官員一眼,說道:“春闈多生波折,舞弊大案牽扯衆多考生官員。首輪殿試點選,多生陰霾瑕疵,需重新權衡點選。

二甲三甲之人,可由各位愛卿商議調整,剔除舞弊違逆之人,再於落榜舉子之中,遴選優異者予以補充,再製新題補殿試之禮。”

嘉昭帝話音剛落,王士倫和陳默便遞上增補殿試十人名單。

自從舞弊案被揭開,主犯吳樑落網,九名貢士和兩名舉子獲罪入獄,王士倫和陳默便知皇榜需遴選增補,所以事先就已做了功課。

他們挑選增補的十名舉子,當初閱卷排名,緊跟會榜三百人之後,不過差之毫釐,最終名落孫山。

對這十位名落孫山的舉子,增補榜單之事,無異於洪福齊天,曠世奇緣,聞聽喜訊,不知要狂喜到何種程度……

嘉昭帝對這十名增補舉子,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便放在一邊,因爲他相信增補十人的合理性。

他心中十分清楚,本次春闈太過跌宕,殿試皇榜張榜之日,這十名增補舉子,所受到的關注,只怕不亞於一甲三人。

神京城裡還有過千落第舉子,他們會對增補十人的公正性,進行瘋狂驗證。

王士倫和陳默目睹舞弊案的嚴酷,深知其中厲害,更不會自蹈風險。

他們都是老謀持重之人,絕不會在此事上,給人留下話題,更不會給上千落第舉子找到攻訐藉口。

而事實是王士倫、陳默正如嘉昭帝所想,處理謹慎,不敢私心,增補十人,直接按會試評卷排名序列增補,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而會試評卷排名記錄,在貢院案牘庫和禮部文牘之中,都是有據可查,半點都做不得假。

……

嘉昭帝說道:“除二甲、三甲排名,以及增補榜單人選之外,殿試榜單點選最要緊之事,便是一甲三人之選。

一甲三人是天下士子之望,朝廷科舉掄才的臉面,除了要舉業文章出衆,更要彰顯朝廷唯纔是舉,貴庶無別,公允公正之意。

朕原先得陳默舉薦,杭州府考生林兆和,解元之身,出身平易之門,舉業才華幾可媲美會元賈琮。

朕再觀其殿試文章開敞雄勁,一時之選,遂點爲頭名狀元。

但會試舞弊案事發,林兆和因與主犯吳樑關係匪淺,涉嫌科場舞弊,緝拿入推事院、大理寺審訊。

此事沸沸揚揚,朝野皆知,雖經大理寺審訊,林兆和已脫罪,然名聲已污損,難負大魁天下之望。

狀元人選需重新點選,一甲三名也需增補一人。

林兆和降爲二甲中流之後,不入翰林之列,偃旗息鼓,以免掀起朝野非議。

關於一甲人選,狀元點選之法,各位卿家何言上奏?”

在場的王士倫、陳默、郭佑昌等都曾是舉業驕子,自然將進士之榮看得極重。

他們都知林兆和被點爲狀元,贏得讀書人至高榮耀。

如今因莫須有之罪,聲名受污,不僅失去狀元之榮,還失去一甲之名,跌入二甲之列,各人都很是唏噓惋惜。

而且聖上還特地諭示:他在二甲排名需靠後,並奪入翰林之資,這幾乎已將其仕途攔腰斬斷。

大周文官選拔之制,雖然和前朝有所不同,但也有脈絡相承之處。

文官文職,非進士之身,常例不得晉升五品以上,非翰林之身,止步於從三品之前。

殿試排名二甲中流之後,必定連留京爲官都不能,必定要外派爲官,通常不過一縣令。

進士不入翰林,還外派爲官,因天聽疏遠,人脈荒疏,很多縣令進士,一生都止步六品。

其中有人升到從五品,都已是極大的機緣,至於四品以上機緣,或人脈背景渾厚,或正經翰林出身,不是一般人能奢望。

嘉昭帝將林兆和點入二甲末流,而且奪翰林之資,註定他一生仕途,將蹉跎於遠州偏縣之地……

就像當初賈琮下場之前,柳靜庵曾諄諄教誨,春闈乃科舉終途,士人攀附青雲之路,不僅風光無比,更加兇險萬分,需慎之又慎。

一個狀元之才,就這樣隕落了……

但是在場的三位文官魁首,即便是舉薦林兆和入一甲的陳默,都不覺得嘉昭帝的做法,有什麼不妥之處。

因爲,本年春闈艱澀跌宕,再也經不起任何質疑和非議了。

……

王士倫說道:“啓稟聖上,一甲增補一人,並不是難事,會試前十八名之人,皆可權衡入選。

聖上原先點林兆和爲狀元,不僅是因其舉業才華卓越,更因其出身平易之家。

點選林兆和爲狀元,可彰大周科舉唯纔是舉,貴庶同等,清正公允。

即便荒鄉野村之民,只要苦讀詩書,才華錦繡,也能得報國之途。

此舉,可免草莽遺珠之憾,以使天下士子歸心。

臣以爲聖上再點狀元,可遵循前法點選,方能不偏不倚,士民拜服。”

一旁的陳默一聽此言,已略有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說道:“啓奏聖上,王大人之言,雖然頗有道理。

然科舉掄才,國之大禮,貴庶同等下場,不問門第高低,只論書經文章優劣,唯纔是舉,方爲科舉真義。

臣曾舉薦賈琮和林兆和入一甲,當初林兆和被聖上點爲狀元,臣樂見其成,此二人貴庶有別,然都具狀元之資。”

嘉昭帝聽了王士倫和陳默的奏言,神情沉吟不定,並沒做出表態,只是目光一轉,看向還未發言的郭佑昌。

郭佑昌身爲禮部尚書,精通科舉掄才之法,更深知朝政平衡之道。

方纔王士倫和陳默慷慨陳詞,言語細密,說道透徹,歸根結底只在於一點,賈琮能否點爲狀元!

王士倫諫言嘉昭帝,按點選林兆和之法,選會試榜單前列之中,出身平庶而才華卓絕者爲狀元,以收天下士民人心。

陳默諫言嘉昭帝,守科舉掄才真諦,唯才高低,遴選狀元,林兆和已去,無人可比賈琮才華,應點爲狀元。

郭佑昌看到嘉昭帝看向自己的目光,心中微微苦笑,自己似乎經常會陷入這種境況……

賈琮爲今科會元,才華高絕,不容置疑。

況且他和郭佑昌關係密切,被郭佑昌點爲雍州院試案首,郭佑昌是賈琮的科場座師,而賈琮是他最得意的門生弟子。

但以私心雜念而論,郭佑昌希望賈琮能登狀元之位,擁有一個連中三元的門生,千載難逢的榮耀,甚至要被載入史冊。

後人追述根源,多半會知道,是他郭佑昌在賈琮微末之時,就能慧眼識珠,點爲院試案首,以至以後其連中數元……

這等光彩傳奇之事,即便文官魁首之人,也都會趨之若鶩,郭佑昌自然也不能免俗。

但正因他和賈琮的密切關係,就不得不有所避諱,就像之前他因賈琮之故,退出了春闈主考官遴選之列。

……

而且,讓郭佑昌心有所思,還有另外一件事。

城外工部火器工坊,近日被增兵把守,工坊內外愈發森嚴,旁人不知就裡。

雖火器工坊研製火器之事,皆爲軍國要秘,外人極難探知。

但聖上突然御駕出宮,率領大批禁軍,親臨火器工坊,卻根本瞞不住人。

而且,聖上返回宮中之後,即刻下旨,加封賈琮爲從四品信武將軍,十分引人矚目。

以往工坊研發之火器,在遼東戰場上大顯神威,衆人皆知。

所以事情並不難推測,必是賈琮研製出犀利火器,使得嘉昭帝御駕親臨,並且因功封賞。

之後宮中頒下秘旨,工部、戶部、兵部都因之而動,行事細密,據說還在各地遴選工匠。

郭佑昌是久經官場之人,經驗見識老道,他不用刻意打探。

便能猜到賈琮新造之物,必定是驚人的軍國神器,聖上因此要有大動作。

一個少年勳貴,身負大周軍國要秘,只怕用不了幾年,他就在大周武勳之中,就會變得舉足輕重,難以忽視。

聖上真的希望這樣的人物,在武勳註定顯赫的同時,還登上文勳榮耀的巔峰?

所以,郭佑昌的內心,傾向於陳默的主張。

但不管迴避嫌疑,還是辨析形勢,都不得不站在王士倫一邊。

他只是略微思索,說道:“啓稟聖上,陳大人所言科舉之事,唯才而論,雖然自有道理。

但今時不同往年,春闈波折不斷,舞弊之事叢生,朝廷顏面有損,科舉清明蒙塵,士民議論紛紛,世道人心不穩。

眼下境況,不可忽視,整肅風議,安撫導引,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此番重點狀元,既要論才量名,更要平順人心,所選之人,不偏不倚,不生非議,以收天下士民之心,再振科舉清正之名。

臣之諫言,與王大人殊途同歸,臣附議……

這一番商榷,三位文官翹楚,各抒己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嘉昭帝居中傾聽,思慮籌謀左右平衡。

侍立在側的郭霖,聽得暈頭轉向,心中不禁感嘆,這些文官個個都十八個心眼子,着實分不出哪句是真心的。

時間過去許久,嘉昭帝才聽取衆議,提起硃筆勾劃一甲之名,並讓郭佑昌當庭擬寫詔書,並傳欽天監擇取開榜之日。

當三名官員看到最終一甲排序,王士倫不動聲色,陳默雙目微闔,郭佑昌如釋重負……

這份重點殿試榜單,在嘉昭帝和三位高官眼中,考慮的是朝野大局、名望權衡、士民人心等大事。

但因此引出的糾結和牽扯,又豈止是這些……

……

伯爵府,迎春院。

院落之外,水榭曲廊,小亭軒然,棋坪幽幽,微風細細。

賈琮和迎春相對而坐,敲棋聲聲悅耳。

清風吹過,迎春裙倨拂動,秀髮微揚,風姿嫣然。

黛玉和湘雲、岫煙等姊妹,坐於亭外遊廊上閒聊,笑語清音,溫婉怡然。

廊下水榭,陽光正好,鴛鴦浮游,禽羽絢麗,美不勝收。

賈琮落下一子,看了眼亭外閒聊的姊妹,問道:“二姐姐,三妹妹昨日去東路院,午後也不見回來,有沒讓人傳話過來?”

迎春接上一子,笑道:“我就知道,探春妹妹昨夜未歸,你必定要念叨的,其實她回東路院,還和琮弟有些關係。”

賈琮神情奇怪,說道:“怎麼和我有關係,三妹妹雖在東府住着,不過念着老爺的孝道,隔段時間就回去住二日。

這次回去竟不是了,到底是什麼緣故?”

迎春說道:“琮弟忙着上衙,每日早出晚歸,府上的事情,也不太清楚。

最近東路院那裡熱鬧起來,不少朝官上門拜會二老爺,有些是二老爺相熟同僚故舊,有些卻是拐彎請託找上門的。

據說最近科舉舞弊案事發,牽扯許多官員,重則丟官罷職,輕者被吏部降職外調。

如今這些官都到處找人脈路子,好爲自己仕途前程開脫,他們來拜訪二老爺,就是這種緣故。”

賈琮心中古怪,賈政做的是富貴官,前些年靠着祖蔭人脈,還能幫人引薦謀官。

但賈家形勢大變,二房已旁落爲偏支,這樣的事只怕也難做了。

更何況舞弊案衆目睽睽,想爲這些犯事官員開脫,可不是容易之事。

以賈政目前官職和情形,哪裡能辦得了這樣的事,怎麼會有這麼多官員找上門。

但是他只略微思索,就猜到一些根由……

迎春見賈琮神色,微笑說道:“琮弟一向聰明,必定猜到原因,他們來找二老爺,不過是醉翁之意。

他們都知琮弟如今得聖上器重,在宮中能說上話。

但琮弟日常除了上衙,極少交際遊宴,也從不見生客,他們和琮弟沒有交情。

於是便找上二老爺,都中誰人不知,琮弟從小在二房長大。

探春妹妹去西府走動,聽到這些風聲,心中有些擔心。

琮弟是今科貢士,如今皇榜未張,如何能沾惹這些事情,所以爲你過去做探馬先鋒呢。”

賈琮笑道:“原來如此,三妹妹多慮了,科舉舞弊案茲事體大,我怎麼會不知輕重,絕對不會去招惹的。”

迎春說道:“我們都知道琮弟爲人謹慎,自然是不會擔心的。

聽說這些官員上門,爲了遊說之便,還帶了女眷攜禮,以示兩家交好,二太太必定待客其中……”

迎春說到這裡,賈琮便明白其中意思,更知探春趕去東路院的原因。

如今賈家二房旁落,王夫人難忘昔日權柄,一心想着讓二房出頭風光。

萬一她被那些官員女眷蠱惑,竟勸着賈政參與斡旋此事,賈琮當然不會接招。

但傳了話頭風聲出來,可是會給賈政招來禍事。

探春爲人精明,又是深知嫡母脾性做派,這纔會匆匆趕去東路院。

賈琮想到這裡,手中的棋子都忘了落下,心中隱隱有些擔憂。

也不知東路院那裡,如今是個什麼情形……

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795章 恩仇結雙蕊第255章 制九鎮之位第785章 音書驚舊顏第649章 榮盛隱深危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372章 禪心困離情第782章 金桂欲飄香第八十七章 辭鋒快如刀第436章 情深赴巫山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783章 賀禮勉嬌郎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七十章 黛玉巧相護第539章 鴛盟存真假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235章 入冊內務府第763章 宮花掩春意第324章 爵資生覬覦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四章 探春第626章 家國天下事第163章 詞賦起波瀾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193章 玉尊天籟音第二十四章 道家天師第493章 送美謀破局第426章 解釦春夢香第603章 擇婿文華郎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280章 遼鎮平遠侯第312章 獻俘震四邦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344章 刑獄大理寺第179章 刁奴勢洶然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一百零二章 皓腕欺勝雪第335章 解裳生暗愫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140章 三段擊之法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457章 永夜眠嬌娘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506章 亡羊補金玉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561章 情事生波折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151章 引兵入金陵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327章 防禍改薄命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549章 刀斬野鴛鴦第688章 問禮護嬌顏第九十八章 圖窮始匕見第318章 重華覆榮國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348章 心毒如蛇蠍第544章 相逢即是緣第310章 何當寧國主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720章 庫房生波瀾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329章 芳意生嫣然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774章 風雲顯端倪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389章 諸事露隱憂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
第644章 狀元因何名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第795章 恩仇結雙蕊第255章 制九鎮之位第785章 音書驚舊顏第649章 榮盛隱深危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372章 禪心困離情第782章 金桂欲飄香第八十七章 辭鋒快如刀第436章 情深赴巫山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783章 賀禮勉嬌郎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65章 歧路各自緣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523章 除歲有清歡(一)第七十四章 不進榮慶堂第366章 紅顏易舊心第七十章 黛玉巧相護第539章 鴛盟存真假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113章 纖手梳青絲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235章 入冊內務府第763章 宮花掩春意第324章 爵資生覬覦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四章 探春第626章 家國天下事第163章 詞賦起波瀾第664章 芳情赴末途第193章 玉尊天籟音第二十四章 道家天師第493章 送美謀破局第426章 解釦春夢香第603章 擇婿文華郎第257章 巡鎮起波瀾第280章 遼鎮平遠侯第312章 獻俘震四邦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344章 刑獄大理寺第179章 刁奴勢洶然第五十五章 泓秀夜探第一百零二章 皓腕欺勝雪第335章 解裳生暗愫第728章 房闈添香軟第三十三章 聲名初顯第481章 銜玉難自棄第140章 三段擊之法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457章 永夜眠嬌娘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378章 豔絕清音閣第447章 聖旨撼雄城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第431章 上皇點鴛盟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506章 亡羊補金玉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411章 海天鑄基業第四十二章 刁奴逞兇第561章 情事生波折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151章 引兵入金陵第三十章 隱門餘孽第142章 鎮國之利器第327章 防禍改薄命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549章 刀斬野鴛鴦第688章 問禮護嬌顏第九十八章 圖窮始匕見第318章 重華覆榮國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348章 心毒如蛇蠍第544章 相逢即是緣第310章 何當寧國主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548章 由來亂姻緣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754章 芳心警家業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第720章 庫房生波瀾第476章 父死子承爵第329章 芳意生嫣然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774章 風雲顯端倪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427章 深危多奇情第753章 夜深情香暖第389章 諸事露隱憂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