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傳臚賜翰林

大周宮城,承天門。

隨着入宮吉時已到,以張文旭、賈琮、陳啓瑞等爲首的三百進士,在禮部官員導引下,出承天門,過瑞門。

一直到午門之前,進士隊伍暫時停下,在禮部官員的分派之下,三百進士按照三甲排名,單數走東側的左掖門,雙數走西側的右掖門。

這等步走入宮禮儀,與入宮殿試之時,矩儀禮數相近。

等到宮中傳臚大典結束,三百進士出宮之時,他們過午門的走法,按照矩儀卻又不同,這是後話。

三百進士隊伍,通過午門之後,一路所見甬路寬闊莊嚴,兩側殿宇疊嶂,紅牆綠瓦,飛檐瑞獸,氣象萬千,恍如天上宮闕。

當初他們入宮殿試之時,已見過這派皇家氣象,但那時他們入殿應考,心中忐忑,各有憧憬,難有心情品味沿途景象。

如今卻是大不相同,此間人人得進士之身,多年書卷苦讀,科場煎熬搏鬥,終得圓滿正果,志得意滿之下,眼中所見自然處處恢弘。

三百進士入承天門,一路經過會極門、文華殿、武英殿、東西華門,恍如步步青雲,似乎走上登天之路。

他們之中的少數人,或許會位極人臣,權勢滔天,甚至名垂青史。

但他們中的大多人,最終只能遠赴他鄉,爲一縣父母,兢兢業業,嘔心瀝血,珍惜令名,終其一生止步五品,過完曾經輝煌,卻大部平庸的一生。

科舉雖是天下學子,惟一攀附青雲之路,但是真正登臨絕頂,一覽無限風光,又能有幾人?

……

等三百進士走到奉天門前,在禮部官員的提醒下,再次停下腳步。

眼前高大巍峨的硃紅大門,密佈碗口大銅釘,閃動着幽冷的金光。

這裡是皇城內宮外宮的門戶,能頻入此門者,皆爲仕途通達之輩。

三百進士之中,其中大多數人,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步入奉天門。

這兩扇硃紅巨門之後,將是他們起伏難測的仕途,誰能攪動風雲,屹立巔峰,誰將沉於下僚,庸碌一生!

等到辰時二刻,宮門後號炮震響,鍾罄起鳴,宛如仙樂,讓人憑生宏大莊嚴之感。

奉天門隨之緩緩開啓,似有一股凜然威嚴之氣,撲面而來,浩然生韻,讓每一個進士都心神一振。

在禮部官員的導引之下,三百進士各按班次,陸續進入皇極殿外廣場丹陛前,並各自站定位置。

三百餘人整肅而立,一甲三名進士站在隊列首排,異常引人矚目。

狀元張文旭居左一,榜眼賈琮居左二,探花陳啓瑞居末。

所有新科進士皆着統一制式進士禮服,只是上榜人數衆多,禮部除了庫存進士禮服,又重新趕製了一批。

雖按數個規尺製作,但難免會有人衣不合體,不過混跡百人之中,不大顯眼罷了。

唯獨一甲進士禮服,形制更加精美繁複,超於同倫,因三人乃傳臚大典的臉面,他們的禮服事先經過數套試穿,所以皆衣履合體。

只是張文旭和陳啓瑞,都是外鄉入京趕考,不像賈琮排場極大,一套禮服到手之後,便有幾個丫鬟連夜清洗熨燙。

晴雯針線功夫絕頂,不用看都知賈琮身形尺寸,還連夜在禮服上改了幾針,使賈琮穿着更加妥帖。

因此,一甲三人並列,賈琮那身禮服異常嶄新合體,挺括舒展,就像精工定製,肩削背挺,袖展腰直,更顯玉樹臨風,風姿雋美奪目。

張文旭和陳啓端的禮服,雖也乾淨整齊,相比之下,總顯得有些舊氣,肩肘腰背有不少皺褶,有些美中不足……

單憑衣着風儀,一甲三人已顯軒輊,就像陪襯和被陪襯,各生意趣……

……

皇極殿廣場丹陛前,本屆春闈兩位主考官,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吏部尚書陳默,以及禮部尚書郭佑昌等早肅立等候。

本屆春闈之中,十八位同考官,未受到舞弊案和官員風紀牽連,還剩下十位,也等陪同肅立在次列。

再之後便是本次春闈部分執事屬官,包括閱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彌封官、監視官等十幾位官員。

到場的春闈屬官的數量,已遠少於朝廷配置官員之數。

那是因爲有三十餘名春闈屬官,因涉及官員風紀敗壞,或受賄論罪,無法列席傳臚大典。

除了這些春闈屬官之外,京城各官衙正四品以上官員,都按律出席觀禮,滿眼朱紫,浩浩輝煌,氣宇儼然。

等到辰時三刻,宏正悠揚的鐘罄鼓樂微微收斂,皇極殿宮門緩緩打開。

各列春闈屬官以及觀禮官員,按各自班位,魚貫步入皇極殿。

按禮部官員安排引導,所有新科進士依舊在殿外丹陛前列隊肅立。

丹陛石正中已預設的一張黃案,兩側各立三名禮部傳臚官。

黃案上面擺放九鼎香爐,點燃三支明黃燃香,煙氣懸浮升騰,透着莊嚴神秘之氣。

皇極殿之中,皇帝寶座東邊,同樣設立一張黃案,上面供奉今科進士名單金榜。

等入殿官員站定位置,只過去片刻,鍾罄鼓樂再次響起,嘉昭帝身穿青底明黃團龍冕服,頭戴二十四旒通天冠,緩步步入大殿。

所有入殿官員,以及殿外三百餘名新科進士,齊齊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山呼萬歲。

……

等到官員禮拜完畢,今科春闈主考官,內閣大學士王士倫出列。

言道:“啓奏聖上,吉時已到,入殿官員,奉禮進士,皆已就位,請開傳臚大禮!”

嘉昭帝回道:“准奏!”

殿內傳詔內侍大聲唱道:“嘉昭十五年,春闈傳臚大禮,開啓……”

內侍唱報的聲音,逐個傳遞,從深廣的皇極殿中,一直傳報到殿外丹陛下廣場,在所有今科進士耳邊迴盪,人人正襟豎立,神情愈發鄭重。

內閣大學士王士倫,神情肅穆,從皇極殿內捧出金榜,置於丹陛石正中預設黃案之上,在香菸繚繞中膜拜致禮。

最後對兩側的六位傳臚官言道:“奉聖諭,金榜入位,傳臚唱名!”

排在左側的首位傳臚官,走到黃案之前,雙手張開金榜,高唱榜首名單: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嘉昭十五年五月初十,策試天下貢士三百零五人,金榜點選,昭告天下!”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

“第一名,張文旭,青州臨淄人……”

“第二名,賈琮,雍州神京人……”

“第三名,陳啓瑞,粵州宜山人……”

金榜上每一名進士,都會被傳臚官唱報名字。

但一甲三人卻是與衆不同,每人的名字都會重複唱報三次,每一次唱報都伴隨鼓樂如山齊鳴,輝輝煌煌,榮耀無比,搖曳人心。

即便賈琮心志異於常人,當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往復唱響,鍾罄鼓樂悠揚迴旋,似乎響徹天地,內心也涌起無限豪情,一腔欣喜。

……

一甲三人傳臚完畢,緊接着就是二甲、三甲進士唱名。

不過二甲、三甲進士傳臚唱名,沒有一甲重複唱報三次的殊榮,而是一人唱名一次,奏樂之音也簡省稍許。

但就算如此,也是萬千學子終生追逐期盼的至高榮耀,每一個被唱名的進士都是神情激盪,即便情極涕淚之人,也不在少數。

丹陛石正中黃案之後,六名禮部傳臚官輪流接替,分別傳臚唱名三百餘名今科進士,聲嘶力竭,持續半個多時辰,才全部完成唱名典禮。

三百新科進士傳臚唱名完畢,在禮部官員引導之下,重新叩拜跪謝皇恩浩蕩。

此時,傳詔內侍出皇極殿,站于丹陛石正中,大聲宣詔:“傳今科一甲進士入殿聽封,二甲前十五,三甲前五,入殿觀禮!”

殿外廣場上數百進士,聽到傳召聲,出現微微騷動,許多人臉上都是激動羨慕之意。

雖新晉進士達三百餘人,但只有一甲三人,才能在傳臚大典之後,直接冊封官職。

其餘進士只能通過朝考、派衙觀政等途徑,經過禮部和吏部考評,才能最終授予官職。

除了一甲三人之外,新科進士最佳之人,便是通過朝考入翰林院,未來只要仕途順暢,多半能晉升四品以上。

次者入神京六部及其他衙門觀政實習,經吏部考績合格,便能留任爲低階京官。

三者,殿試排名靠後的二甲末流,以及大部分三甲進士,基本要被分派出京,前往各州各府爲縣令、推官等職。

而且分派任官的機會,吏部也不是隨時都有空缺,許多進士要留京侯缺一年,才能被吏部分派官職,至於去繁華大城,還是荒僻莽荒,只能看你運氣。

因此,對所有新科進士來說,一甲三人是同年中天之驕子,上榜便能封官,且爲清貴翰林之職,未來部衙首官或閣臣文勳,皆爲可期。

能陪同入殿觀禮的二甲前十五名,也是本屆春闈的出衆之人,他們和其他同年相比,有更大概率入翰林爲官,不過需經過一輪朝考。

至於一起入殿觀禮的三甲頭五品,不過是陪襯而已,因爲劃入三甲的進士不少,不管是爲了士氣還是臉面,多少也要顧及一下……

等到二十三新科進士,在禮部儀官的導引之下,進入金碧輝煌的皇極殿,分爲三列在殿中侍立,讓整個大殿的人氣增添不少。

……

殿中列位的多名春闈屬官,和一衆觀禮四品以上高官,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大殿中央,這些意氣風發的新科進士身上。

這些舉業鼎盛的新晉進士,必會是官場的後起之秀,甚至他們之中卓絕之人,在若干年之後,可能爲權傾朝野的中流砥柱……

所有人的目光,最後又匯聚首列一甲三人,有人關注狀元張文旭,也有人審視探花陳啓瑞。

但榜眼吸引了更多人注目,因賈琮雖爲新科進士,但家世顯赫,官爵貴重,功勳耀眼,張文旭和陳啓瑞皆無法與之同日而語。

未來仕途之上,幾乎不言而喻,同年進士三百餘人,很少人能比他走的更遠更高……

此時,吏部尚書陳默出班,走到寶座御階之下,向嘉昭帝行禮叩拜之後,接過內侍副總管郭霖傳遞冊封聖旨。

當廷展開明黃卷軸,正聲宣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科舉之盛,國遴良材不拘貴庶之門;文華薈萃,詞章昭論冠蓋學林之峰;世起英睿,正心韜略俯仰社稷之誠。

君恩加勉,蹈心勵志,賜位翰林,以任國事。

一甲一名張文旭,大魁天下,以領同倫,敕封從六品翰林修撰;

一甲二名賈琮,文采卓盛,瀝心建勳,敕封五品翰林侍講學士;

一甲三名陳啓瑞,舉業優勝,謙恭和暢,敕封七品翰林編修。

今科新晉進士餘者,厚承皇恩,不棄新榮,不忘正心,心懷社稷,以待國事……

欽此。

……

陳默宣讀過冊封聖旨,只不過話音剛落,所有觀禮官員各自心中震驚,不由自主發出一陣喧譁。

值殿禮官連忙出言阻止,官員們的喧譁私語,才快速平息下來。

賈琮聽清聖旨,內容心中也頗爲驚訝,他原以爲會和陳啓瑞那樣,被封個七品翰林編修,這對他將是哭笑不得之事。

沒想到最終是這樣的結果,等到跪謝皇恩之時,那句萬歲萬萬歲叫得很是誠懇……

入殿觀禮的二甲十五人、三甲五人,也跟着一甲進士跪謝皇恩。

賈琮的同窗蔡孝宇也在其中,位列二甲十三名。

他雖會試排名在同窗劉霄平之後,但殿試策論答問頗爲精彩,使得殿試點選排名大爲提前,竟入二甲前列。

綜其原因,本次殿試策論題目,對賈琮兩位至交同窗,可算有得天獨厚之利,因他們都極熟悉賈琮之事……

其實劉霄平殿試策論答題也頗爲順當。

但蔡孝宇有位當朝閣老父親,自來飽受家傳身教,高屋建瓴,對朝臣政論見解,超過同年之上,那道殿試策論自然也答問頗爲出彩……

當他聽完聖旨內容,心中古怪之感,如山如嶽,要不是腦子還算清醒,顧忌朝堂莊重,只怕就要爆笑出聲。

心中不由大叫,玉章果然還是這般神奇,搶人風頭,敗人興致,一如既往……

蔡孝宇突然想到,如果他是張文旭,此刻該當如何,只是略微設想,就不由打個冷戰,暗叫晦氣,再也不敢去想。

……

站在進士行列左側首位的狀元張文旭,跪謝起身之後,心中猶如翻江倒海,似乎有些血氣灌頂,雙膝有些微微發軟。

他纔是今科春闈狀元,大魁天下之人,三百進士只有他才能榮耀冠蓋一身。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怪事,榜眼賈琮竟被冊封翰林侍講學士,以往一甲冊封舊事,從未聽聞這等情形。

竟比自己這受封翰林修撰的狀元,整整高了兩階,自己這狀元還算狀元嗎?

不說狀元張文旭心中驚詫震驚,這些觀禮官員多半也是這等心思。

他們都是久經朝堂之人,不少人甚至不止一次,參加傳臚大典觀禮。

但今日傳臚冊封一甲進士,實在太過異乎尋常,以往聞所未聞,正因過於離奇,才讓他們不由自主發出喧譁。

此次朝廷冊封狀元張文旭、探花陳啓瑞以翰林修撰、編修之職,都是按照常例,不足爲奇。

但是冊封榜眼賈琮之舉,卻實在有些讓人吃驚……

此時,不少官員都不由自主,看向正四品官員列班,那位站於首位的翰林院首官,翰林院學士葛宏正。

這位當朝唯一的翰林學士,雖然只是正五品,身份卻是清貴無比,相當於朝廷上的吉祥物。

根據大周官制禮儀,翰林學士需侍座於四品京卿之上,以示尊崇。

所以葛宏正雖只是正五品官銜,但不管是宮宴,還是日常上朝,都站正四品文官隊列首位,堪稱朝堂一道異樣風景。

這位翰林院主官,聽聞聖旨之後,卻並沒其他官員的驚詫之色,而是神情坦然,並不爲異。

不少官員見了此景,心中多少就已明白,一甲進士受封翰林官職,這位翰林院主官,必定早就事先得知。

……

官員之中心思敏銳之人,經過剛開始的震驚,此刻心中稍許思量,大概就想明白賈琮被加恩冊封的原因。

賈琮可算今科進士中的異類,不僅出身國公世家,一體雙爵,還是工部火器司五品主官。

按照科舉規制,一甲進士須冊封翰林官身,這是不可突破之鐵律,也是彰顯科舉清貴的舉措。

按大周科舉規制,榜眼探花按例封七品翰林編修。

但偏偏這等規制,對賈琮這個異類完全不適用。

如果朝廷真要墨守成規,將一個工部司衙五品主官,頒旨冊封成翰林七品官銜,必定要成大周官場笑柄。

當今嘉昭帝和吏部尚書陳默,只怕都丟不起這個臉面……

但是,大周翰林院官員設置,只有主官翰林學士爲正五品,次官分別爲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各兩名,且皆爲從五品。

既然賈琮這個五品官,不能敕封七品官,自然也不能敕封從五品官,所以只能敕封擡升一級,成爲特例五品翰林侍講學士。

這也是許多官禮官員,唯一能想通的道理,這必定也是今日一甲進士冊封奇狀,唯一可能的原因。

但如王士倫、陳默等局內之人,想到其中根由,卻比其他官員更加複雜……

當下之景,或許是當今聖上,因各種緣故,對賈琮謝名去望之後,某種合乎規格的補償。

更或者是嘉昭帝向天下彰示,科舉掄才選賢,貴庶可以同列,但是,聖心獨裁,皇恩隆重,皆出於上!

……

在場官員想通各中根由,心中不由思緒翻涌,多有感慨。

今科春闈,變故叢生,原本賈琮可謂得天獨厚,不僅是文宗柳靜庵的得意弟子,還是今科會試會元,他本該是狀元最佳人選。

但聖上沒有點其爲狀元,而是點爲一甲榜眼,其中出於何種原因和考量,在場官員都能推敲出一二,也不以爲奇。

但這位少年伯爵,似乎命數貴重,難以自棄。

即便無法大魁天下,仍憑過人底蘊和才情,依舊成爲今科三百進士,榮耀冠絕之人,搶盡所有風頭,形同無冕之王。

而且在未來朝堂之上,還會出現更獨特一幕,賈琮這位五品翰林侍講學士,將會和翰林學士葛宏正一道,列位於四品京卿之上!

翰林學士葛宏正已年近四旬,而賈琮不過才十五之齡,這將是何等卓異之狀……

此時,許多觀禮官員都看向,站在新科進士首位的張文旭,心中不由生起啼笑皆非的古怪感覺。

大周立國近百年,所有的春闈狀元之中,張文旭大概是最不幸,最卑微憋屈的一位吧……

第437章 裙釵識妄念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308章 滿城迎勳歸第588章 策論言世情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九十三章 禮部東牆下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495章 君臣定爵資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333章 宮闈賜鳳恩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547章 白日污閨名第522章 遼東生端倪第九十八章 圖窮始匕見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十章 回信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76章 引兵高密縣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666章 福禍連南北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09章 別情入內院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129章 逃不過宿命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五十七章 啓子入局深第674章 福孽皆自招第700章 大禍從天降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734章 坡上梵鈴唱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459章 巧言定妻妾第804章 靈前問情心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774章 風雲顯端倪第235章 入冊內務府第320章 詭局斷孽根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十四章 除夕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352章 事發中元節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222章 格物可倫才第二十六章 才子齷齪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505章 何以言兼祧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802章 雪擁錦被香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189章 朝賀隱新恩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675章 家事與國事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764章 鬢香皆同倫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173章 世無雙全法第240章 其勢不可奪第263章 畫像似檀郎第354章 青春色窈窕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四十五章 寫不得字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
第437章 裙釵識妄念第746章 情仇何沾身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684章 畫中當年事第630章 廷奏驚朝堂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308章 滿城迎勳歸第588章 策論言世情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九十三章 禮部東牆下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495章 君臣定爵資第638章 攻守勢相易第333章 宮闈賜鳳恩第564章 荒唐斷孽根第547章 白日污閨名第522章 遼東生端倪第九十八章 圖窮始匕見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十章 回信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76章 引兵高密縣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666章 福禍連南北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469章 情切擁良宵第132章 因果不沾身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19章 羞說房闈緣第409章 別情入內院第160章 宗法斷癡情第129章 逃不過宿命第660章 奇變榮慶堂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五十七章 啓子入局深第674章 福孽皆自招第700章 大禍從天降第359章 若絕鴛鴦偶第734章 坡上梵鈴唱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459章 巧言定妻妾第804章 靈前問情心第690章 昆玉餐柔情第573章 春愁壓繡鞍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774章 風雲顯端倪第235章 入冊內務府第320章 詭局斷孽根第278章 舊案揭隱秘第123章 臨別贈繡帕第十四章 除夕第448章 甄氏遭橫禍第352章 事發中元節第133章 棲霞見寧王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410章 恩義延兩世第222章 格物可倫才第二十六章 才子齷齪第560章 亂點鴛鴦譜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505章 何以言兼祧第642章 大案落塵埃第802章 雪擁錦被香第485章 危難入神京第189章 朝賀隱新恩第398章 甄氏有芳青第131章 翠眉染朱脣第三十五章 黛玉讀詞第530章 梨香亂姻緣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675章 家事與國事第423章 疑塚埋香魂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203章 梨香起風波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786章 雪夜同榻香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764章 鬢香皆同倫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173章 世無雙全法第240章 其勢不可奪第263章 畫像似檀郎第354章 青春色窈窕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425章 掌櫃色妖嬈第104章 帝心感其類第227章 誅心鎮安府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四十五章 寫不得字第384章 同乘相磋磨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579章 禍亂由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