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嫡庶可傾覆

榮國府,榮慶堂。

堂內溫暖如春,鴛鴦沏的老君眉茶香沁人,賈琮連着喝兩口,茶盅裡便空了小半。

只覺身邊幽香盈盈,鴛鴦握着小茶壺,已站身邊幫他續杯,兩人相視一笑。

賈母見賈琮和寶釵聊的投機,想到二兒媳和寶玉走的狼狽,心中不由自主嘆息。

這兩房根底能爲相差懸殊,琮哥兒即便是好意,幾句話的陣仗,寶玉娘倆就招架不住。

自己以後蹬腿西去,這二房日子還不知怎麼寒磣,將來只能指望自己兒子了。

賈母說道:“琮哥兒,我知你把國子監名額給了寶玉,也是出於兄弟間的情份。

可是寶玉的情形你也看到,我總覺得他身子弱,去國子監讀書怕是吃不消。”

賈琮心中暗笑,寶玉心寬體胖的德性,不是能吃能睡,絕不至於此,這也算身子弱,世上就沒身子強的。

但他不會拿這話去懟賈母,不單是出於孝道禮數,而是說出來齷齪難聽,實在不屑爲之。

說道:“老太太,我把國子監名額給寶玉,是因老爺一向望子成龍,想幫老爺達成心願罷了。

寶玉已滿十五歲,學裡代儒太爺年事已高,教授子弟精力有限,國子監纔是更好的求學之地。

至於寶玉會不會去讀,能不能讀出門道,就看他自己的心智和緣分。

如老爺同意寶玉晚入學,琮自然不會有異議,左右國子監名額擱着也不會跑掉。

因我身負雙爵,按照朝廷體制,東府西府各有一名廕監名額。

西府的廕監名額給了寶玉,東府的名額我給了環兒,這幾日我就讓人辦規程,開春環兒也要入監讀書。”

賈琮此話一出,堂上衆人都有些意外,賈環和國子監聯繫在一起,總讓他們覺得有些詫異。

因賈環不僅是庶出,性子舉止也不討人喜歡,遠不如姐姐探春在府上得人心。

相比於極受寵愛的嫡子寶玉,賈環一向存在感極低,常會被人自然而然忽視。

……

當初賈琮和探春商定,讓賈環年後入國子監,因他捱了賈政家法,事情風波還沒過去。

賈琮爲了謹慎起見,擔心馬上說開此事,會引來節外生枝。

那時賈環因金榮之事,在寧榮街上傳出不好名聲,賈琮對此事早有疑慮,覺得是有人背後操作。

馬上說開國子監之事,如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國子監那邊聽到風聲,事情就不好收拾。

如今賈環養傷已月餘,外頭的風波也漸漸平息。

眼下臘月已至,入監時間已近在眼前,此事不好再多做拖延,也到了說開的時候。

昨天賈琮還特地提醒探春,讓她這幾日去趟東路院,將賈環入監旁聽讀書之事,告知賈政知曉。

而今日趁談到寶玉入監讀書,當賈母及衆人之面說開此事,賈琮也是別有用心。

因賈環入國子監的話風,從榮慶堂中傳開之後,某些人多少有些顧忌。

畢竟涉及賈家聲譽,賈母一貫十分在意,這也是闔族皆知之事。

不管外頭的賈璜媳婦,還是那個瘸腿金榮,因要靠榮國府廕庇度日,都要掂量其中輕重,不敢輕舉妄動。

賈琮自然也會讓人傳話敲打,讓他們知道其中厲害。

而且,經過月餘時間緩衝,再將此事告知賈政,他即便對兒子生氣,但讀書上進之事,必定也極願意。

……

賈琮對賈環金榮之事,也曾私下推敲思索。

又從探春那裡得知,王夫人爲平息事態,給了賈璜媳婦兩百兩銀子。

此事便讓賈琮大爲懷疑,王夫人也曾是大宅主婦,該有的思慮和手段,絕不至於這等淺薄。

她難道就不知道,這兩百兩銀子不是堵人嘴巴,簡直是變相定了賈環罪名,給人留下偌大話柄!

賈琮也因此事,暗自對王夫人產生懷疑……

所以,讓賈母知曉此事,讓賈政首肯此事,王夫人便有所忌憚,賈琮對內院再生波折,顧慮也會少些……

……

賈母聽說賈環也上國子監,心中不由自主泛起不喜。

我的寶玉上國子監就罷了,怎麼個個都去上,如今國子監這麼不稀罕了?

只是這念頭下意識泛起,她又連忙下意識壓下,畢竟賈環也是她孫子。

賈母有這種心思,其實也不算奇怪,因賈環一向不討她喜歡,就如同當年賈琮一般……

說道:“環兒這纔多大年紀,還沒到入監讀書的年歲吧?”

賈琮說道:“環兒今年十三,確沒到入監年齡,但讀書這種事情,自然是年紀越小,越容易調教。

至於環兒年齡之事,也不算什麼大問題。

我在國子監有些人脈,只要說明懇請緣故,讓環兒入監旁聽讀書,不算正式錄名即可,等到年歲再錄名。”

國子監是朝廷最高學府,旁人要說可以在其中疏通,多半要被人恥笑狂妄。

但賈琮會說這樣的話,賈母等人卻是毫不奇怪。

因賈琮不僅舉業榮盛,光彩耀眼,還是當朝五品翰林學士,但凡讀書的地方都要給他臉面。

……

賈琮繼續說道:“三妹妹就環兒一個親弟弟,我知道她一向心有所願,希望自己兄弟將來出息。

當初琮還在東路院時,三妹妹就對我很是關顧,送書贈筆,連我練字的雪浪紙,都是三妹妹定時送的。

我一直念着三妹妹當年的好,自然也想幫她達成心願。

寶玉和環兒都是我的同堂兄弟,我手上有空閒的入監名額,自然不好厚此薄彼。”

一旁寶釵聽到這話,不禁對探春心生羨慕。

不管是林妹妹,還是三妹妹,都和琮兄弟從小到大的情義。

彼此相護相守,青梅竹馬,情深義重,自己卻沒有這等福分,只是半路過來的,情分終究差了不少。

……

在場的薛姨媽和王熙鳳,聽說賈環也去國子監讀書,雖然有些驚訝,但也不太放在心上。

但賈母聽了這事,心裡多少有些忐忑複雜,因自己最疼的寶玉,從小就厭惡讀書科舉之事。

巴望着寶玉讀書進學,將來能像賈琮那樣風光,即便賈母有些老糊塗,也知道是萬萬不能的。

但是寶玉不能讀書風光,不代表其他子弟也不能,雖說環小子是個頑劣性子,也是個不愛讀書的。

但闔府的人哪個不知,三丫頭從小就和琮哥兒親近,架不住琮哥兒愛屋及烏,一心要拉扯她兄弟。

而且,琮哥兒自己就曾是庶出,他看同樣庶出的環小子,只怕還會更順眼些。

他雖在我跟前禮數週全,從來不會提起寶玉,更不會當面說寶玉壞話。

但賈母人老成精,還是能清晰感覺出來,這琮哥兒心裡不待見寶玉,確是千真萬確的事。

他是個能爲極大的人物,要是他念着三丫頭的情分,真的下大功夫調教環小子。

最終把那小子調理出什麼名堂,那可是保不齊的事情。

……

琮哥兒讀書的本事,那是萬里挑一的稀罕,賈家即便福分再大,也絕計出不來第二個。

他如果調教環小子,即便考不上進士舉人,要是考上個秀才,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

這東邊日出西邊雨,兩相比較之下,環小子就生生蓋過我的寶玉。

依自己兒子的性子,從此必定高看庶子一眼,也會愈發膈應我的寶玉。

難道這府上出了一樁以庶壓嫡之事,竟然還是不夠的,還要再出第二樁。

賈琮以大房庶子出身,異軍突起承襲榮國爵,雖然眼下賈母已接受事實。

但是每每想起此事,賈琮襲爵除了帶來外在風光,對賈家內裡的嫡庶顛覆,更讓賈母心有餘悸。

當初襲爵聖旨之上,那句:生母杜氏御封五品誥命,位份端重,生子卓絕,可堪長房嫡脈,可傳血統淑正。

單憑這一句,御筆金口,皇權聖命,便能母以子貴,將身份不堪的煙花女子,生生扶持成榮國長房嫡脈。

聖旨頒佈第二日,禮部親派官員主持,更換賈家宗祠中杜錦娘靈位,轉側爲正,以應榮國爵位正溯。

此事賈家人都心知肚明,但誰也不願大肆張揚,更不願旁人輕易提起,其中尷尬之處,難對人言。

……

賈母其實也不喜大兒媳邢夫人,但不意味就願看她落得如此下場,畢竟她是自己長子的未亡人。

邢夫人自東路院遷居西府,一直蝸居內院,閉門不出,恍如人間蒸發一般。

即便到榮慶堂向賈母請安,每月也是寥寥無幾,而且都趁堂中無人之時。不僅迴避迎春黛玉等姊妹,更要緊是迴避賈琮,免得遇上太過無地自容。

因賈琮承爵聖旨頒佈,他便已轉庶爲嫡,生母杜錦娘已獲長房嫡正之名。

邢夫人還是迎春的嫡母,但卻不再是賈琮的嫡母,她和賈琮在法理與親情上,已經形同陌路。

加之她從小虐待賈琮,現在還要在他府邸養老,她哪還有臉面招搖,自然有多低調就多低調。

所以,自邢夫人搬入西府,賈琮從沒有去探望過,賈母也不說半句,賈政王熙鳳等人更完全忽視。

賈母每每想起此事,都有些心神不寧,自己這孫子能爲氣運驚人,一己之力,便能嫡庶顛覆。

雖然將來賈環得他扶持,必定不會鬧出他這等排場,但賈母一生只寵寶玉,心裡多少有些擔憂。

但是,讓賈母以嫡庶之別,阻攔賈環入國子監讀書,這話她絕不敢當賈琮面去說。

因賈琮也是庶子出身,這無異於當着瞎子說燈黑,自己孫子必定有一百句話,等在哪裡懟自己生氣。

賈母雖對此事有些不自在,也替寶玉擔憂,但還不至於寢食難安。

比起祖孫兩個相安無事,自己安穩過高樂日子,眼下這也不算什麼大事。

倒是王熙鳳慣於搭話捧場,說了好些三妹妹有福氣,環哥兒更有福氣,兩姐弟將來必定都有前程的好話。

賈母聽了喜憂參半,心中轉悠幾下,嘆息一聲,也就懶得再多想。

……

榮國府,寶玉院。

王夫人和寶玉從榮慶堂出來,一個心中鬱悶,一個心中恐慌,當真說不出的窩囊。

王夫人想和賈母說些體己話,只是滿堂亂哄哄吵鬧,她根本沒機會開口,倒是在老太太面前露了大怯。

寶玉本想在寶釵跟前露臉,說些卓爾不羣之言,好換來寶姐姐幾分青睞。

結果臉沒露成,腳後跟卻露出來,被寶釵譏諷袖手旁觀,坐享其成,被賈琮好一頓諄諄教誨。

兩人回到院子,王夫人倒去看了彩霞,見她氣色紅潤,並無他事,也就罷了。

至於寶玉因常當着姊妹們,被人祝賀早生貴子,早日當爹,讓他羞憤如狂,無地自容。

如今他早已經懶得去看彩霞,似乎不去看她,彩霞養育懷胎之事,就能從未發生一般。

他回到院子之後,想到賈琮那些指點書經,苦熬三年,找賈政商議等言辭,不免心驚肉跳,坐立不安。

等王夫人從彩霞房裡出來,寶玉苦着臉說道:“太太,賈琮這等做派,西府還如何安生呆着。

不如我跟太太搬過東路院,年節裡讓賈琮自己去折騰。

等過年節他不在榮禧堂待客,每日出門上衙也遇不到了,豈不更加清淨,兒子再搬回來就是。”

王夫人聽了有些皺眉,這小子把寶玉嚇得如此,竟要就此逃離西府,當真是可惡至極。

但王夫人心裡清楚,寶玉這回要搬去東路院,等過了年頭之後,很快就到三月婚期。

剩下的時間如此緊迫,只怕搬回來就難了,王熙鳳必定抓住機會,要就此從中作梗。

雖然王夫人也是清楚,寶玉成親之後,多半很難在西府長住。

但想要拉緊二房和榮國府的牽連,這種事自然拖一天算一天,留住青山在纔能有柴燒。

這種關口寶玉被賈琮嚇住,就此打起退堂鼓,愈發稱了他人心意,那是決計不行的。

王夫人勸道:“寶玉,你要是搬去東路院,以後還怎麼孝順老太太,家中姊妹也再難見着。

你也別把琮哥兒的話當真,他不過嘴上說的好聽罷了,他每日當官尊貴還來不及,難道還真的教你讀書。

人家不過是擠兌你罷了,況且老太太也說了,你讀書的事情,讓老爺老操心便是,那用得着他插手。

東路院秦顯兩口子管着呢,不會讓話頭傳到老爺哪裡,你只管放心在西府住着。

以後進出避着他些就是,咋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王夫人好不容易哄得寶玉安心,又囑咐襲人彩雲好生服侍,最近管着寶玉進出說話,少招惹些事情。

……

等她出了寶玉院,一路出西府返回東路院,心中很是煩躁。

王夫人最近也是諸事不利,原本好一番算計,廢了賈環這勾引丫鬟的畜生。

沒想到賈琮半路插手,輕輕巧巧便保住他的性命,這小子養了大半月傷,已可下地走路。

他那個蠢貨姨娘也變得警惕,日夜不離賈環身邊,將這小子看得風雨不透,多半是得了三丫頭的教唆。

自從二房搬入東路院,原先得用的人都變了心,王夫人手頭能用之人,實在捉襟見肘。

上回本想把麝月給秦顯的兒子秦勇,藉此更籠絡主秦顯兩口子,讓他們死心塌地給自己賣命。

沒想到又是中途出了大變故,自己剛把麝月攆出去,還沒來得及拉她配人。

鳳丫頭在榮慶堂鼓動風波,結果讓二丫頭要走了麝月,還讓她做了東府執事丫鬟,着實將她氣的半死。

她失了對秦顯兩口子的許諾,臉面上有些難看,本想把秋紋推出去頂缸。

可秦顯家的也是內宅老人,早知道秋紋嘴巴刻薄,擔心給兒子娶個祖奶奶回去,到時候家宅不寧。

於是便找了各種藉口推脫,王夫人本想借此事籠絡人心,自然也不好強按牛喝水。

否則籠絡不成,反而要逼出異心。

那秦顯家的倒是有眼光的,話語中給自己露出口風,竟然看上自己丫鬟玉釧兒。

王夫人原本有四個一等丫鬟,金釧被她攆走,彩雲和彩霞給了寶玉入房,如今就剩下玉釧一個。

玉釧兒不僅和姐姐金釧一樣,生得極標緻的身段和容貌,而且性子比姐姐穩重老實。

王夫人和賈政都看中這個丫鬟,自然不捨將她配秦勇這等貨色。

只是秦顯夫婦是王夫人得用之人,她又不好駁了人家這樁念想,讓自己愈發勢單力薄起來。

左右不過是個丫頭,只是終究很捨不得,這幾日王夫人舉棋不定,頗爲煩惱。

今日過府去榮慶堂請安,本想在西府這邊打主意。

沒想遇到賈琮出來做耗,耽擱事情不說,還惹了一肚子悶氣。

……

榮國府,東路院,趙姨媽院。

探春昨日得了賈琮提醒,今日特地來東路院走動。

因賈政尚未下衙,她便去趙姨娘院裡探望賈環,見兄弟療養月餘,已能下牀蹣跚走動,心中也有些歡喜。

她從隨身包裹中取出一本論語,說道:“這是我新買的論語,最近我研讀三哥哥考學的舊書,頗有心得。

我將他書上部分註釋和筆錄,復抄到這本新書上,這可是三哥哥當初考案首的心得。

以三哥哥如今的名望,這是外頭千金難求的東西,要不是三哥哥對我好,你做夢都別想碰到。

你好生收好這本書,好生珍惜,不得損毀,不許拿出來和別人招搖,讓我知道可不饒你。”

賈環皺眉接過書本,在手上翻閱幾頁,見裡面正文之外,用硃筆寫滿秀美飄逸的蠅頭楷書。

探春俏臉生威,說道:“這個月你花些功夫,務必好好研讀這本論語。

月底我來考較你,要是你敢偷懶答不上來,你可給我仔細着。

以後你的事休想我再幫你,要是再闖出禍事,我必定不理不管,讓你給老爺打死乾淨!”

賈環聽了這話,忍不住打個寒顫,苦着臉說道:“三姐姐,我可是你親弟弟,你也捨得對我這麼狠。”

探春拉着臉說道:“就你做的這些事情,我有你這混賬弟弟,難道還臉上有光不成。

你這犯渾的性子,如不嚴加管教,將來有你好日子過,到了那時誰也不會再救你。”

這時,侍書快步進屋,說道:“姑娘,老爺剛已下衙回府,如今正在堂屋喝茶。”

探春也顧不上教訓弟弟,連忙起身去了堂屋,去和父親說兄弟入國子監之事。

……

王夫人馬車從西府西角門出來,很快便到東院黑油大門,她下車之時,看到門口還停着另一輛馬車。

看馬車樣式和上頭徽號,正是賈家東府的馬車。

東府馬車會停在東路院,王夫人都不用去猜,便知道今日探春來了東路院。

她眉頭不由自主一皺,自上次因甄家銀箱之事,她用家法將探春雙手打傷。

原本和睦的一對嫡母庶女,從此離心離德,貌合神離,隔閡漸深,不過維持表面禮數罷了。

所以,如今探春來東路院,王夫人心中可膈應的很。

她剛進了內院,便聽丫鬟說老爺已回府,如今正在堂屋喝茶……

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704章 可堪爲鶼鰈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771章 舉業鎮狂魘第370章 玄墓有梅花第442章 世情入甕中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520章 世家藏秘事第360章 何以成威勢第四十五章 寫不得字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738章 請君入甕中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337章 貴女牽權勢第672章 奇禍欲將傾第463章 媒聘公候女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36章 攔馬卻王孫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563章 無由說癡情第416章 死生皆無常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289章 大捷建奇功第313章 勳恩意鏘然第538章 魍魎引天威第207章 字帖藏私隱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575章 皓腕佩雙環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193章 玉尊天籟音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120章 隱藏的大勢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五章 嘉順王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394章 借勢防未然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220章 笑語解輕愁第198章 情義分真僞第648章 難爲深情郎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二章 月例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第十四章 除夕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603章 擇婿文華郎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652章 榮盛入一甲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七十二章 嘔血了夙緣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176章 情佛皆是緣第363章 雨幕茶糜香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167章 涅槃現復生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137章 隱息豐樂坊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127章 抹額胭脂紅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281章 天網不疏漏第285章 洶然傳敵蹤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362章 心術爲孤臣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355章 情緣定有無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583章 房闈言婚娶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791章 覬覦論生死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112章 書山再啓程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788章 和議顯殺機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
第723章 姨娘的野望第704章 可堪爲鶼鰈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435章 裳薄胭脂香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771章 舉業鎮狂魘第370章 玄墓有梅花第442章 世情入甕中第八十八章 孤清生緣法第399章 巧語渡陳倉第520章 世家藏秘事第360章 何以成威勢第四十五章 寫不得字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738章 請君入甕中第477章 紛紛說良緣第337章 貴女牽權勢第672章 奇禍欲將傾第463章 媒聘公候女第105章 中車揭私隱第736章 攔馬卻王孫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563章 無由說癡情第416章 死生皆無常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289章 大捷建奇功第313章 勳恩意鏘然第538章 魍魎引天威第207章 字帖藏私隱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575章 皓腕佩雙環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193章 玉尊天籟音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120章 隱藏的大勢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五章 嘉順王第646章 情慾皆命數第394章 借勢防未然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492章 深危動千里第220章 笑語解輕愁第198章 情義分真僞第648章 難爲深情郎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466章 蕭牆生巨禍(月初求票)第319章 做法總自斃第二章 月例第八十六章 陌上人如玉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340章 融陽映柔情第205章 懷柔難收心第十四章 除夕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603章 擇婿文華郎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756章 嬌嬈多孽緣第652章 榮盛入一甲第650章 大勢藏禍亂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七十二章 嘔血了夙緣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458章 榮國孽情生第176章 情佛皆是緣第363章 雨幕茶糜香第六十三章 君心有利芒第167章 涅槃現復生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137章 隱息豐樂坊第290章 捷報議封賞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127章 抹額胭脂紅第714章 治家斷清濁第281章 天網不疏漏第285章 洶然傳敵蹤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362章 心術爲孤臣第631章 刑獄瓜蔓抄第613章 會榜證人心第355章 情緣定有無第225章 事發有前因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583章 房闈言婚娶第737章 揮刀折酋貴第807章 風雪滿弓刀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791章 覬覦論生死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112章 書山再啓程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788章 和議顯殺機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371章 巾幗傲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