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句話是小時祖母跟我說的。
不過那時我因年齡小,對這一句所包含的意思一直不懂,一直到我對明棋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對明棋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後,我便知,我與明棋,我們兩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后,我們這樣身份差別註定了只要我們倆活着一天,我倆人之間便不可能。
於是從那時起。我便開始爲未來打算,開始思考,我與明棋,我們兩人到底要如何,纔有可能在一起。
當時我一開始想道的,便是除非我們不再是皇帝和太后。
可明顯的,明棋不可能不是皇帝。
而且即便明棋不再是是皇帝,而只要我一天還是太后,我們之間便依舊不可能。畢竟太后是不可能有先皇之外的任何男人的,與明棋是不是皇帝這點並無干係。
是以經過多番思考後,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若是真想與明棋在一起,那麼便只有一個可能:除非我不再是太后。
只是我不再是太后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太難,畢竟我是先帝聖旨親封的太后。不可隨意廢奪。
而且即便我真去做了什麼可以廢奪我太后之位的事,那也改變不了什麼。
因爲只要我還活着,只要我還是秋長蕪,我是太后這點便是深刻在我身上的烙,一輩子也無法改變。
如此經過以上種種,最後能讓我和明棋在一起的可能就只有一個:我不再活着,或者,讓秋長蕪在別人眼裡‘死去’。
我選擇了後一種。
我是個貪生的人,我之前便說,人只要活着,便比什麼都好。
而我若是真死了,便也就真的跟明棋無可能了。
只是‘我在別人眼裡死去’這事,做起來並不容易,得想個完全之策纔可。
再者,因爲之要顧及秋府裡的陸姨娘,以及捨不得與明棋相伴的日子,是以從對明棋生出不該心思起,一直到明棋納妃親政這年,這事也只是一直在前期策劃中,我並沒有做出實際行動。
第一次想把這個想法實施的時候,是明棋問我長若如何的那天。
不過那時的想法不再是變了身份與明棋重新而來,而是想,既然明棋心中有了別人,那我即便轉變身份回宮也是枉然。
我要的從來就不是當明棋明面上的妃子,而是明棋心中人的那個位置。
是以與其讓我以明棋後宮尋常妃子身份回到明棋身邊,那不如讓我藉此機會離去。
畢竟,這些來年,我這個太后做得向來不開心。
只是那時雖這樣想了,可心裡到底還是猶豫了。
緣由一來還是顧及自己‘死後’我父秋錄會對陸姨娘不利,二來則是捨不得明棋。
那時的我很明白。只要我真的離開了,日後便再也見不着明棋了。
而我雖因爲明棋心悅長若而傷心,雖想要遠離不再見明棋,可到底還是捨不得明棋,到底只要一想到日後再也不能跟明棋相見後,便心生不捨,心生猶豫。
我自那以後便一直猶豫,當之後日日看着明棋是如何寵長若的時,心裡便越來越難過,而想要離開的想法也是一日比一日強烈。
而孟青城之後的到來,便更是讓我想要離開皇宮的想法第一次做出實際行動來。
我不知道孟青城是如何知道我想要離開皇宮的,畢竟這事我從未對人說過,包括我最信任的其荷和方浛兩人都沒有。
是以當我聽到孟青城說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時,我當時的驚訝可不謂不大,甚至第一瞬間便是防備孟青城。
孟青城當時也看出了我的防備,但他並沒有給我解釋什麼,而是給了我一種藥。
孟青城告訴我,說只要我吃了那藥,我的身體便會越來越差,最後造假死之證。
且這藥因爲不是急性的,是長期慢慢起效的緣故,所以不會引人懷疑。
孟青城還說,有備無患,雖我還沒下定決心離開,但可以先給別人留下我身體不好的印象。
這樣等我日後決定離開了,‘病逝’的事纔會更加順理成章,纔不會更加不容易引起明棋他們的懷疑。
那時的我雖然防備孟青城,但到底是沒有覺察出他對我的惡意,是以最後還是決定相信他,並在他離去之後,就喝了他給的藥。
而這,也即是爲何在孟青城離去之後,我便會立刻第一次‘生病’的緣由。
也是爲什麼自那次生病之後,我的身體便越來越‘差’的原因,以及我爲什麼在外人看起來。總是很容易疲憊。
不過我那時雖暫時相信了孟青城,可平日與他並無接觸,且爲了保密,我們之間甚至連借中間人聯繫都很少。
而這也是爲什麼當初我見明棋會誤會我與孟青城時,我會覺得奇怪的原。甚至當時還一度以爲明棋是不是看出了什麼。
如此後來也試探了明棋幾次,待確定明棋沒有看出孟青城助我之事後,我才放下心來。
我第二次服藥,是在拜祭完楚布凡之後。
之前明棋誤會我與孟青城之事,與回宮馬車中明棋對我做的事,到底是讓我介意了。
我那時在想,不管明棋是不是心中有我,我離開皇宮都是必須的。
明棋他若心中有我,那麼我正好死遁換個身份回來;如果他心中沒我,那我便正好藉此機會離開。
於是在那次回來之後。我第二次用了藥。
我和孟青城一切都計劃得很好,可不想期間偏偏錯算了張在堂。
不管是我,還是孟青城,以前看到張在堂的診治得出的病因和病情時,我們都以爲張在堂是看不出我身體真正病因的。我們都沒有想到。張在堂竟然會在最後的看頭看出了端倪。
而這,也就是爲何當初我在聽到方浛說張在堂在把藥研出來後的驚訝。
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在想要如何處置張在堂。
本來按照孟青城的意思,是要直接取了張在堂的命的。
可我到底還是念着那句話:人活着便是希望,我到底還是尊重生命的。
因此我最後只是派人把張在堂綁走了。並且嚴格控制了起來。
當初張在堂失蹤後,明棋便派人在宮裡宮外大力搜查張在堂行蹤。
不過不管是明棋,還是其他人都忘了,在他們將宮裡宮外所有地方都去仔細搜查的時候,有兩個地方他們是不會搜到,第一個便是明棋的承明殿,第二便是我的長梧殿。
而張在堂,當時便恰恰被我派人藏在我的長梧殿裡,一直到我‘去世’之後,孟青城纔派人把他接出宮,之後又藏到了孟青城的常應侯侯府中。
這三年來,我們先是在前年找機會送走了張在堂的家人,而今天白天,我又送走了張在堂。
在經過宮中一年,及常應侯三年的相處過後。張在堂早已被我說服,不會將我假死的事說出去,並且自願吃下了孟青城給的控制藥。
我的第三次吃藥,是在知道陸姨娘死後。
這也是我最後一次用藥。
之前便說過,讓我留在宮裡的理由有兩個:陸姨娘的安危。以及舍不下明棋。
是以我在第二次吃藥後,便遲遲不肯第三次用藥。
可陸姨娘的去世的消息,便壓斷了我心中最後的那根稻草。
尤其是當我在宮外因爲陸姨娘的死而難過,回到宮裡看到的卻是明棋與長若談笑言歡,看到的竟然是明棋又送了長若一隻狐狸小紫後。
那一刻,我終於對這個皇宮失去了最後的眷戀。也對明棋失去了最後的信任。
於是不管之後明棋如何證明他心中有我,我卻再也不敢留下來,執意要離開皇宮,在明棋和其荷方浛他們看來,便是執意要死。
不過我到底是不甘心。所以在離開皇宮之前,我先是故意借明棋的手逼長若喝下絕子藥,絕了長若要當皇后的希望,絕了秋家的意圖。之後又特意提拔了李婉,爲的便是絕了長若試圖染指後宮大權之路。
至於這事和後面用身體迷惑明棋,引得明棋最後說的恨我這事,其實也是我故意的。
緣由有二,一是我到底還是不肯相信明棋心中有我。
我當時在想,如果明棋心中無我的話,那麼我便會很快就會被他忘記。
而這。並不是我想要的。
我雖然執意要離開皇宮,也不再敢回皇宮,可到底還是不願明棋忘記我。
如此,我要做的,便是讓明棋恨我。
因爲除了愛外。能讓一個深深記得另外一個人的,便是恨。
二來,就算明棋心中真有我,那麼比起我離開後他因爲思念而傷心,他恨我反而會讓他更好過些。
這樣等他日後想起我時。因爲記憶裡又恨,那麼他便也不會那麼傷心。
怎麼樣?這樣的我我是不是很矛盾?
不想明棋忘記我,又不想明棋想起我時太過傷心,這樣的話,和我的做法。是不是讓你們覺得很奇怪?
其實,不只是你們,連孟青城都說過。
孟青城說,我讓明棋恨我這樣的做法,簡直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多做法,不是聰明的人所爲。
只是我本來就不是什麼聰明之人,我做事醒來只憑我心。而我讓明棋恨我,除了是爲了不讓他傷心外,同時也是爲絕自己日後會因爲太過思念明棋,而起回宮的心思。
而明棋對我的恨這事,它可以讓我打消想回宮去找明棋的衝動想法。因爲日後我只要一想起明棋恨我,我便不會敢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