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

貧窮不代表沒有追求,實際上,在趙信到來之後,各種作坊開啓來,哪怕是因爲保州兵變打斷了,每個家庭都積攢了一批錢。

對於這些用生命,用汗水維護他的百姓們,趙信一直都很大方,只要他們付出勞力,成本就無所謂了,只要能夠達到一體機之中的成本就可以了。

每一棟的房子,造價都不算很高,也是他們能夠買的起的,在重新規劃了一下,苗家莊幾乎整個被推倒重建了的,最少有1500套整齊的房屋,出現在了苗家莊,看起來也順眼很多。

薛玉到來的時候,帶來了關於趙昕死亡的消息,接到消息,就可以出發了。

趙信的危險,來源於這個身份,一些有心人,看到了機會,只要幹掉了趙昕,他們都有機會了,他們的目的是趙昕這個身份,而不是趙信這個人。

現在,不管是真的假的,可是在朝堂之上,在宗人府,這個身份已經死掉了,這就夠了,現在的趙信是苗定,趙昕死了,代表着仁宗皇帝合法的繼承人死掉,接下來,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他們根本就無心關注這邊。

趙信也算是穿越到現在,真的安全了,這種從內心深處,都透出來的安全,讓趙信心中異常的舒服,這才真的是整個大宋的天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爲下一步的落腳之地做一個調查,爲將來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機會,這相當的重要,越早的找到地點,並且開啓基礎建設,就能夠越快的產生收益。

一個小小的苗家莊,最少2800人,最多也不過1萬,還是因爲的戰亂過來的,就給趙信創造了這麼大的收益,真的掌握幾百平方公里土地,百里候的趙信,會來帶什麼。

科技的發展,工業的發展,工業城市跟封建的農牧時代的區別,將會產生巨大的碰撞。

按道理說,趙信應該是一時一刻都待不下去,可是實際上,趙信卻沒有當時就出發。

有一件事情耽誤了,那就是從韓琦帶兵進入保州之後,就開啓的試驗。

實驗,古代很少有實驗,大部分的發明,都是摸索出來的,所以被稱爲是秘方,實際上,如果定下來一個標準,按照一定的實驗步驟,來實現某一個標準,或者驗證這個標準是否能夠走通,有了這麼一個理念之後,你怕是在什麼都不齊全的古代,也可以進行試驗。

對於高等院校來說,試驗,課題,已經成爲了慣例了,歷史系也同樣有課題,只不過跟其他的基礎研究不一樣,他們很少試驗,他們更多的去考察,去翻閱,在無數歷史之中找到蛛絲馬跡,在一些零散的考古發現之中,找到理論,再經過一點點的大膽推理,這樣才能夠產生笑過。

沒吃過豬肉,總是見過豬跑吧,趙信在韓琦進入到保州之後,叛軍對他的威脅,降低到了最低之後,就已經開啓了研究,總這麼待着,掙錢的生意,有了饅頭包子和肥皂,已經夠了,未來安頓下來之後,再開啓玻璃,其他的暫且放緩,這些跟他們關聯不算太大。

在實驗之中,趙信仔細的選擇,最終留下來了幾項,這幾項是必須要開啓的,趙信只是準備,進行兩個小型的試驗,主要是三角帆跟橫帆,這個關係到未來海上戰略。

中國的船舶製造業,到北宋時候,發展到了巔峰,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海船,基本上是在宋朝的基礎上面開啓的,其中甚至沒有多大的提高。

就拿鄭和最大的海船爲例,2.2萬料巨大海船,看起來是遠大於宋朝4000料海船,差不多是5倍,可是整體的技術沒有多少提升,只不過體積的變大而已。

從這一點來說,並不是宋朝無法制作這樣的海船,只不過沒有這個必要,4000料已經足夠經濟了,2.2萬料,除了彰顯大明天朝的強大之外,就沒有實際的意義。

宋朝開始,海貿成爲了一個重大的收入來源,旺盛的生產製造和商業發達,海上貿易也逐步的興盛,以此產生的運輸業,造船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中國的傳播製造,一脈相承,從普通小船,到4000料以上的巨大海船,噸位可以達到1300噸,這個時候,歐洲那些所謂海軍強國,還在弄着單體船,或者是混合槳船。

有利必有弊,北宋直接從河船的基礎上,移植過來的中國帆船,是以平底橫帆爲主,這樣的船,設計合理,噸位利用率也非常的高,可以說是古代科技的結晶。

可是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的話,它還是有些疏漏的,還是很大的疏漏。

平底船在大江大河之上,非常的合適,吃水淺,容易移動,載貨量大,可是在海上的時候,就有問題了,適航性差,容易傾覆。

海上的風,可不同於陸地上的,哪怕是太平洋這種,較爲平靜,很少有大西洋那種強風的大洋的,依然容易傾覆。

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海船,都是近海航行,稍微不慎,就要靠岸,就算這樣,每年都有不少沉沒。

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面,有很多的沉船,水淹瓷也成爲了新的打撈方向,無數人投身於這個行當,因爲太賺錢了。

趙信想要的海船,是類似於大航海時代的尖底海船,可以劃開水面,吃水更深,不容易傾覆,有着更大的適航性,同時還準備對測量器材,帆等進行一系列的修改,增加它的性能。

不過,當實驗開始之後,趙信發現,他有些低估了這件事情的難度,因爲沒有實體船的前提下,要改造這個非常困難,對於船體的改造,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部分,設計到了許多力的應用,沒有實物,或者說,沒有一個造船和海船的經驗,他的這些,有些紙上談兵了。

趙信不過是一個歷史學家,也看過關於西方帆船的圖片,可是單純依靠這個,就能夠設計出船來,這是天方夜譚,也有些違反科學的規律。

本來只是想要設計出一個合理的三角帆,把橫帆和三角帆相互的結合起來,可惜,最終,還是事與願違,浪費了幾十天的時間,最終得到的三角帆,依然不能讓他滿意,就是一個四角跟三角的結合。

東方不亮西方亮,苗家莊充沛的人力,加上豐厚的資本,不是單獨研究一個方向,帆船的事情,是趙信一個人來的,可是水泥和鋼鐵,就交給了下面,這些更加簡單,特別是有了趙信的提點,用不同比例的材料添加到一爐之中,製造出來水泥再相互配比,詳細記錄所有的過程和添加材料,以保證可以重現。

首先獲得突破的是水泥,在得到了趙信的提點,添加了其他物質的時候,一個添加了部分添加物,擁有了更強的防禦力,添加物的價格也不貴,最多讓水泥的價格上升30%,可是最終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卻比之前的更加堅硬。

有了趙信的提點,對於堅固來說,他們可不會直接破壞一個水泥牆來測試,趙信找出了硬度不同參照物,基本上按照後世的硬度標準,重新標註了屬於大宋的硬度標準,實際上,這個標準本身是爲了測試水泥和鋼筋混凝土的硬度,誰也沒有想到,他會成爲一個統一的度量衡,廣泛的應用到未來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暫時定下來的標準是1-8,因爲少了幾個參照物,趙信記得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破碎的卵石大概是6.5左右,而岩石則可以達到8左右。

最高的就是鑽石,也就是金剛石,最低的,就是普通的現實生活中見到的材料,比如滑石,這玩意,普通人用手捏,就能夠捏下來粉末。

暫時沒有特別精確的標準,趙信把滑石設定爲1,石膏2,冰塊2-3,指甲2.5,銅,方解石爲3,貝殼3.5,螢石4,鐵4-5,玻璃5.5(還未生產出來)正長石爲6,牙齒6-7,石英水晶8,當然了,一些寶石一級的,基本上也都是8以上的。

仔細的定位8以上,這沒有多大的意義,實際上金剛石遠比普通的寶石更加的堅硬,還有自然界更加堅硬的石墨烯,只不過,在普通應用之中,很少有關於這些硬度的應用。

現實之中,最大的硬度區間,就是4-7之間,這正是鐵和鋼的區間,也是最佳的標準,鋼就拿高碳鋼爲6,普通的鐵爲4來說,只要在其中填充一些硬度不斷增長的材料,可以把這個區域,劃分到小數點後面,這也代表着鋼的質量的逐步上升,這對於未來的鍊鋼更加的有用。

這個簡單的,還沒有排列到最高硬度標準,已經足夠做一些事情了。水泥只是其中之一,趙信更大的野望,實際上是鋼鐵上面的,同時鋼鐵的多變性能,也讓它可以把從4到6之間硬度體系給完善化,讓他們更加的精確,這是其他一些天然石料,所不能提供。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
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十九章 禁軍裝備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一百二十四章 廣闊市場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收集卡牌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五百一十三章 實驗船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八百三十五章 太平洋風暴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七百零九章 生命和死亡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二百八十四章 海闊天空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章 夜究卡牌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九十五章 開港洪澤湖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殲遼軍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用的試探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零一章 死了,都死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