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

待得陸承啓入座後,衆人才敢在王子傅的帶領下,一一就坐。陸承啓也沒說什麼,既然在國子監裡面不分高低,只有學說,那就都坐下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衆人坐定,給陸承啓奉上香茗之後,王子傅這個兼任的評委站起身來說話了:“承蒙陛下前來品茶論道,吾等與有榮焉。不知陛下,有甚麼話需對吾等訓誡?”

王子傅的畢恭畢敬,與朝堂上寸土必爭,完全不是一個老頭子,讓陸承啓有些適應不過來。不過,要是明白王子傅在想什麼,那就釋然了。古人的思想,是不同意你的政見,但現實中,與你並沒有多大仇恨,甚至很欣賞你這個人。除非是派系不同,不然都不會想置你於死地的。官官相護,打倒同僚的同時,你自己也離貶謫也不遠了。君子和而不同,說的便是這個。

陸承啓頗有風度地把茶杯放下,然後站起身來,朗聲說道:“朕要說的,其實沒什麼。儒家經典擺在那,怎麼讀,怎麼體悟都是個人的。既然御史中丞跟朕說,要檢驗一番張先生的功底,看到底能不能稱之爲聖賢。俗話說得好啊,真金不怕洪爐火,既然李中丞想要試試,這個王介甫也想試試張先生,那就一起吧。”

陸承啓輕飄飄的說完,已經把包袱扔給了李然和王安石他們。李然對這個擊登聞鼓的王安石,其實沒有什麼好感,但礙於是同一個陣營,總要表現出大度一點,於是示意讓王安石先開始。

王安石知道,以李然的身份,詰問一個白身,是有點不地道。他恰巧碰到了這種事,自然義不容辭了。只見王安石上前一步,說道:“敢問,何爲聖。何爲賢?”

張載望着年齡相差彷彿的王安石,從容而淡定,說道:“孔子曰:‘所謂賢人者,好惡與民同情。取捨與民同統;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言足法於天下,而不害於其身;躬爲匹夫而願富貴,爲諸侯而無財。如此,則可謂賢人矣。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變化而凝成萬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捨者也。故其事大,配乎天地,參乎日月,雜於雲蜺,總要萬物,穆穆純純。其莫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職;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此,則可謂聖人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賢人,其愛好、厭惡的情感與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選擇與捨棄的事物與人民毫無二致。行事完全順應天道、地道、人道客觀規律,處理問題能夠標本兼治而不傷及根本。所說的話能夠作爲天下人的行爲準則,按照他說的話去做就能成功而不會有任何傷害。身爲平民時有志向、有抱負,希望能夠爲廣大人民造福;一旦成爲王侯將相也不貪贓枉法聚斂錢財,始終一心爲人民爲國家。這樣的人。就可以稱作賢人。

王安石自然是知道這本《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的,只是他不想這麼簡單就放過張載,繼續問道:“孔子之言,在座皆知。先生既然被陛下稱之爲聖賢。必有自己的體悟,不妨略說一二?”

陸承啓聽了,心中有點不舒服。剛剛張載說的這段話,他自己是沒聽懂,也沒看過這樣的語句的。或許也看到過,只是翻得太快。沒有留意罷了。

張載知道,這是在問他到底是不是悟通儒家之道了。他可沒有畏懼,只是向陸承啓一拱手說道:“子厚所悟,陛下已然歸納爲: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張載此話一出,滿座皆驚。如此廣博的胸襟,真的是這個年僅十七歲的小皇帝歸納總結出來的?這真的有點不可思議了,連知道陸承啓功底的王子傅,都有些大跌眼鏡。

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饒是陸承啓已經鍛鍊得有些厚臉皮,此刻也忍不住臉上有些發燒,當即說道:“朕不過是有感而發,若是子厚能再體悟一下,說不得就是從他口中說出來了。”

張載從容地說道:“草民不過多讀了幾年書,有了些自己的心得罷了,哪裡敢稱聖賢。都是陛下教導,草民才得以醍醐灌頂。《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聖,爲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草民不曾做到一點,陛下日後莫要再提聖賢之說,草民擔待不起。聖賢之名,唯有陛下,才能稱配得上!”

陸承啓一聽,不得了,張載都給他戴高帽了。《中庸》這話說的是,只有天下大偉大的聖人,纔會聰明睿智,足以治理天下;寬宏柔和,足以容納四方;奮發堅毅,足以把持公正;端莊正直,足以獲得敬仰;析理細密,足以辨別是非。他陸承啓,哪裡達到過這樣的境界了?

連忙擺手道:“子厚於教書育人一道,堪稱聖賢,朕這般說沒有錯。但朕絕非聖賢,莫說聰明睿知,恐怕都及不上你們,此話莫要再提。”他心中也是有點可惜,這本來是宣揚關學的大好時機,張載卻不懂得利用。要是博得這些監生的認可,可比這些官員都有用多了。畢竟官員做了官以後,哪個還有心思鑽研聖賢之道?唯有這些沒有中士的監生,纔會研究儒家學說的。

李然看不下去了,他這麼一個頑固又死板的人,怎麼看得慣互戴高帽?當即長揖施禮說道:“陛下,臣有話要說。”

陸承啓示意他不要多禮,直說好了。李然才挺直身子,朗聲說道:“陛下曾言,汝自創學派,冠以聖賢之名,吾恐天下士子被騙,特來詢問。汝所創學派,何名邪?所傳之道又是何道?”(未完待續。)

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
第五百七十七章:學院派和實戰派第一章:悲催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七十四章:填土戰術第十章:例朝風雲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三百七十一章:火炮初成 四第九百六十三章:最後的決戰 四第七百四十章:神仙中人 下第一百七十三章:君臣探討第七百一十章:下雪了第三百二十二章:虎翼宣旨第四百七十四章:坐山觀虎鬥第五百零三章:有功不賞是爲何?第四百一十二章:天家之人不簡單第二百五十三章:聽朕的沒錯!第三百一十一章:朕說你行你必須行!第六十三章:不法商人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四百八十一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五百二十五章:威力太大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五百五十二章:血濺皇宮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二百零一章:壯士斷腕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六十九章:契丹來犯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軟第八百二十五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上第二十三章:明月幾時有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六百九十八章:皇莊出手第七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六百九十章:自請降職第七百七十章:疾如勁風第四百七十六章:再而衰,三而竭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馳道第二百二十二章:準備開拔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八百九十六章:爲國賦詞第三百二十九章:有眼不識金鑲玉第四章:大奸若忠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八百三十章:誰人出使?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六百六十四章:虛心納諫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三百零五章:餘音繞樑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六百六十八章:榷酒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第九百七十三章:皇見皇第九百六十章:最後的決戰 一第三百零二章:一同吃酒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六百五十七章:打賭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七百四十五章:上林苑第三百五十三章:未來構想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七十六章:我有過牆梯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五百零六章:書生也會武功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一百九十六章:手下見真章第五百四十三章:引蛇出洞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二十章:保鏢第一百六十二章:風波第一百一十章:教育爲先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一百二十五章:犯法同罪第一百七十五章:;拉攏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第七百六十一章:和尚也要上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