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對決 (1)

“我曾經見過侯洵,他的標營現在離我們不足百里,是闖王的對手。侯洵很會讀書,學而優則仕,他稱得上是心如鐵石,從來不曾懷疑自己做得不對。他深信他殺的每一個人都是爲了報答朝廷;他深信他每殺一個人,離太平盛世就近了一步,他每殺一個人,就會有更多的人因此得救。因此侯洵心安理得地殺,殺人只會讓他睡得更香、更沉,他絕不會像闖王這樣疑慮,像闖王這樣有時顯得軟弱。”許平頓了一頓,道:“就好比虎狼,它們吃人時不會疑慮,不會軟弱,這種疑慮和軟弱,讓闖王您遠離禽獸,讓您還是一個人。新軍裡面有很多人是我所崇敬的,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員。我總是對自己說不和他們交戰,河南就要生靈塗炭;但是新軍的俘虜,我不會去屠殺他們,因爲我也有疑慮,我有時也會軟弱。”

“說來好笑,”李自成插嘴道:“縱橫天下的闖營,竟然是由我和許兄弟來統帥。”

“因爲我們不想做黃巢,如果大王是黃巢那樣的人,末將也不願意爲大王效力。而且我不認爲軟弱和猶豫是什麼難以啓齒的事情,相反我爲此而自豪,雖然我征戰多年,但我仍不會從殺人中得到滿足和愉快,我會難過、會猶豫、會懷疑,是不是我做的惡真的能給天下蒼生帶來好處。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知道我還是一個人,而不是吃人的虎狼。”許平感慨道:“自古以來,王業欲興,必有前驅。我所知道的王者,大都不是人類了。大王的目的是一統天下,而絕不甘爲前驅,我常常擔心,大王總有一天也會變得鐵石心腸。”

“許兄弟放心吧,我雖然要推翻明廷,但我還記得曾和許兄弟擊掌爲誓過——殺一不辜取下不爲也。”李自成笑了起來,這次他笑得很輕鬆:“並不是每一個義軍首領都是一樣的,你看,有尚未得志便強搶民女組建後宮的;也有我這般只有一妻的;有冷酷好殺的,也有我這種優柔寡斷的。所以王者也應該可以千奇百怪,我不信一定要心如鐵石才能奪取天下。”

“正是如此,”許平大聲說道:“闖王,就讓開封的百姓多做一個月的噩夢,多提心吊膽一段時間吧。等我們擊敗了新軍、楚軍,立刻就聯繫守將破城。開封的百姓一定能閤家團圓,母子相認,夫妻團聚,末將向你保證!”

和許平分手後,李自成帶着親衛去追趕他的大軍,等他回到自己的中軍後,牛金星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大王,我們的先鋒在朱仙鎮遇到了左良玉的先鋒。”

“戰事如何?”

“還沒有打起來,”雖然闖營準備充足,但是事先李自成已經讓先頭部隊處於守勢,以免把楚軍先鋒打疼導致左良玉不敢繼續前進,牛金星已經發現楚軍的主力正急速向他們的先鋒靠攏:“左良玉還不清楚我們的實力,他好像誤認爲我們正趕去攻擊鬱董,朱仙鎮是我軍的偏師,所以急着想打我們後衛一個措手不及。”

“好!”李自成下令加快行軍速度,他的計劃是讓左良玉先發起進攻,但等他到了戰場時,會發現他對面的是闖王親領的闖軍老營,根據李自成對左良玉的瞭解,這種突如其來的震驚,很可能導致左良玉棄軍脫逃——在左良玉看來,普通士兵的命根本不是命,這種夫子想要拉多少就有多少,只要保住了他的親丁就可以,棄軍脫逃製造的大混亂不但無害、甚至還有利於他把親丁平安帶離戰場。

“大王,擊敗了左良玉之後呢?”牛金星問道:“大王有何打算?”

“當然是立刻去馳援許兄弟。”李自成想也不想地答道。

“這倒不急。”牛金星連連搖頭:“楊致遠從來不以武勇著稱,以我之見:就是比賈明河也是大有不如,這次許兄弟的兵力也不在劣勢,楊將軍肯定不是許兄弟對手。”

“那就更要去增援許兄弟了,好把新軍一網打盡。”

“我們需要保存實力。”牛金星見李自成張嘴要說,連忙補充道:“大王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我們要爲隨後的行動保存實力。”

“隨後的行動,什麼行動?”

“本來我曾想過,就是我們打下了開封后接着該幹什麼?我本來的設想是渡過黃河直撲京師,”牛金星認爲,自古造反的關鍵就是攻擊朝廷的中樞,攻陷京師自不必說,就是中樞處於攻擊都會讓朝廷陷入癱瘓,無法有效地組織力量進行鎮壓:“但現在情況有些變化,第一個是新軍的問題。雖然楊致遠肯定不是許兄弟的對手,但黃候手下仍然有幾個營,若大王帶着老營直撲京師的話,未必有利。”

“不就是打不過麼?什麼叫未必有利。”李自成接話道。

“第二個變化就是許兄弟的幾個營,此戰他便是得勝估計也會有所損失,但加以整頓會很快恢復元氣,還是讓許兄弟去攻打京師吧。”牛金星認爲楊致遠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許平的損失也不會很大,十天半個月就能恢復得可以和剩餘的新軍較量一番:“而大王則帥老營直指山東。”

“山東?”

“是的。”牛金星點點頭,正色說道:“左良玉若是逃跑,我們便不追擊了,許兄弟打完楊致遠後,就讓他回去繼續圍攻開封,許兄弟不是和城內的人都聯繫得差不多了麼?這個攻破開封的風頭就讓給他好了,大王則帥軍立刻攻入山東,第一個目標就是中都鳳陽。”

上次張獻忠攻破鳳陽時,把皇陵給挖了,牛金星生怕李自成也會幹這麼一手,便提前預防道:“大王,等我們攻破鳳陽的時候,一定不能學張獻忠那般胡來,大王要灑掃祭奠,寫篇祭文。向天下人表白您的赤子之心,其實也沒錯嘛,三百年來大王的祖先一直是明朝的赤子,大王起兵之前也是,而大王要告訴天下人的就是,大王是念着舊恩,本想全臣節的。但是當今天子實在是朱家的不肖子孫,大王不得已起仁義之兵、弔民伐罪,但心裡仍有不安,故而在明朝的皇陵前陳情。”

李自成聽着直皺眉頭:“如此別人會說我惺惺作態吧?”

“這不叫惺惺作態,這叫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牛金星認爲只要攻破京師,那麼明廷的統治就會土崩瓦解,就算崇禎逃走他也會威信掃地,而地方上有野心的就會諸侯自立,而沒有野心的可能就會向新主投降:“在大明皇陵前陳情後,若是大王再攻破京師,那些想投奔大王的士人、甚至還有封疆大吏就可以有一個藉口:闖王是替天行道,就是崇禎的祖先都在冥冥中支持他。大王,以中國之大,走都要走一年,何況一統?大王必須要給那些想投奔您的一個藉口。”

李自成點點頭,基本已經被牛金星說服了。

“攻陷鳳陽後,大王應該伺機而動。此時許兄弟想必已經攻下開封,明廷失去開封后,一定會把所有的殘餘兵力都集中在直隸內保衛京師、就是黃候和他的新軍也肯定在其中。到時候我們可以再看一看,若是京師可以一鼓而下,那我們就一鼓而下,此時山東在我們手中,明廷南北隔絕,朝廷威信掃地,江南可以傳檄而定。到時候哪怕崇禎老兒竄入山陝,也不過成就大王手下一偏將之功罷了。”因爲開封許平對京師的威脅,牛金星認爲明廷的剩餘兵力都會變成失去機動力的死兵,明廷會把一切力量用來防堵河南闖軍攻入直隸,若是有餘力,也應該首先嚐試收復開封以解除闖營對直隸的威脅,這樣的戰鬥當然對許平很有利,也是他很熟悉的作戰模式。不過這並不是牛金星最關切的,他最關切的是如此一來,李自成的本部就獲得了完全的自由,可以從容地投入到任何戰場:“若是京師不好打,大王就讓許兄弟牽制住新軍,而大王則沿着運河攻打揚州、攻入南直隸消滅江北軍,然後渡江奪取南京、浙江、福建,而高兄弟也可以從滇中出師,直搗兩廣。此時明廷南北政令不通,我估計南軍是不會有什麼鬥志的。”

最重要的一點是,牛金星不希望許平再出風頭了,現在許平的威望已經是闖營中當之無愧地第二人——這是牛金星覺得最樂觀的估計。而且許平有效控制的地盤比李自成的還大,如果加上許平的同盟者,李自成和許平的實力很難說誰大誰小。幸好許平在闖營中的根基還是不穩,他的手下中也有很多李自成的鐵桿,但儘管如此牛金星已經感到威脅巨大。

第115章 閱兵 (1)第259章 志向 (1)第96章 闖王 (2)第323章 功高 (2)第87章 決裂第7章 變故 (2)第289章 旁觀 (1)第206章 戰後 (1)第15章 死地 (2)第14章 死地 (1)第156章 頹勢 (1)第107章 實戰 (1)第160章 善後 (1)第196章 堅守 (1)第432章 官司 (2)第258章 密謀 (2)第262章 密鼓 (2)第223章 善後 (2)第48章 條例 (1)第246章 爭鬥 (1)第219章 夜襲 (2)第149章 行軍 (2)第97章 兵權 (1)第258章 密謀 (2)第206章 戰後 (1)第107章 實戰 (1)第125章 算盤 (1)第1章 序章 (1)第383章 忻州 (1)第235章 前路 (2)第425章 渡江第29章 求親 (2)第388章 軍閥第21章 軍法 (2)第27章 遺物 (2)第36章 敲打 (1)第358章 父子第127章 臨戰 (1)第167章 奔波 (2)第491章 中庸第25章 世子 (2)第284章 應對 (3)第153章 針對 (2)第149章 行軍 (2)第421章 決心第422章 杭州第162章 總結 (1)第244章 內憂 (1)第35章 失落 (2)第285章 交鋒 (1)第21章 軍法 (2)第211章 後事 (2)第56章 奪印 (2)第14章 死地 (1)第365章 遭遇第404章 禁旅第507章 協議 (2)第344章 前驅 (1)第165章 轉變 (2)第178章 彷徨 (1)第282章 應對 (1)第169章 歸德 (2)第121章 政務 (1)第85章 成熟 (2)第453章 選戰(上)第149章 行軍 (2)第86章 破滅第483章 訴苦第9章 冒名 (2)第69章 意外 (1)第84章 成熟 (1)第396章 代價第191章 抵抗 (1)第576章 偉人 (3)第262章 密鼓 (2)第499章 棄守 (1)第68章 狼穴第320章 決鬥 (2)第148章 行軍 (1)第287章 喘息 (1)第27章 遺物 (2)第584章 開始 (3)第399章 懸念第318章 失敗 (2)第426章 遺詔第577章 淮安 (1)第171章 攻城 (2)第540章 缺口 (1)第267章 賭博 (1)第509章 動搖 (2)第379章 決裂 (2)第425章 渡江第173章 基業 (2)第180章 司獄 (1)第408章 坦誠第283章 應對 (2)第80章 隱姓 (1)第277章 朝堂 (2)第137章 退兵 (2)
第115章 閱兵 (1)第259章 志向 (1)第96章 闖王 (2)第323章 功高 (2)第87章 決裂第7章 變故 (2)第289章 旁觀 (1)第206章 戰後 (1)第15章 死地 (2)第14章 死地 (1)第156章 頹勢 (1)第107章 實戰 (1)第160章 善後 (1)第196章 堅守 (1)第432章 官司 (2)第258章 密謀 (2)第262章 密鼓 (2)第223章 善後 (2)第48章 條例 (1)第246章 爭鬥 (1)第219章 夜襲 (2)第149章 行軍 (2)第97章 兵權 (1)第258章 密謀 (2)第206章 戰後 (1)第107章 實戰 (1)第125章 算盤 (1)第1章 序章 (1)第383章 忻州 (1)第235章 前路 (2)第425章 渡江第29章 求親 (2)第388章 軍閥第21章 軍法 (2)第27章 遺物 (2)第36章 敲打 (1)第358章 父子第127章 臨戰 (1)第167章 奔波 (2)第491章 中庸第25章 世子 (2)第284章 應對 (3)第153章 針對 (2)第149章 行軍 (2)第421章 決心第422章 杭州第162章 總結 (1)第244章 內憂 (1)第35章 失落 (2)第285章 交鋒 (1)第21章 軍法 (2)第211章 後事 (2)第56章 奪印 (2)第14章 死地 (1)第365章 遭遇第404章 禁旅第507章 協議 (2)第344章 前驅 (1)第165章 轉變 (2)第178章 彷徨 (1)第282章 應對 (1)第169章 歸德 (2)第121章 政務 (1)第85章 成熟 (2)第453章 選戰(上)第149章 行軍 (2)第86章 破滅第483章 訴苦第9章 冒名 (2)第69章 意外 (1)第84章 成熟 (1)第396章 代價第191章 抵抗 (1)第576章 偉人 (3)第262章 密鼓 (2)第499章 棄守 (1)第68章 狼穴第320章 決鬥 (2)第148章 行軍 (1)第287章 喘息 (1)第27章 遺物 (2)第584章 開始 (3)第399章 懸念第318章 失敗 (2)第426章 遺詔第577章 淮安 (1)第171章 攻城 (2)第540章 缺口 (1)第267章 賭博 (1)第509章 動搖 (2)第379章 決裂 (2)第425章 渡江第173章 基業 (2)第180章 司獄 (1)第408章 坦誠第283章 應對 (2)第80章 隱姓 (1)第277章 朝堂 (2)第137章 退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