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義軍

不過這一刻比許平想像得要來的更快。長青營又向前推進十數米之後,許平看見叛軍後面突然一陣大亂。望遠鏡裡,一直指揮作戰的甄章魚翻身上馬,帶着周圍的親衛急匆匆地離去。再把目光放遠一些,許平看到視野裡出現明軍的旗幟,那是山嵐營的軍旗,周圍也簇擁着密密麻麻的長槍。

無數的叛軍丟下木板和棍棒開始逃竄。出乎許平預料的是,中央的叛軍卻仍在抵抗,數百人圍着他們的大炮,與明軍捨死忘生地廝殺着。漸漸地,明軍的鋒線從一條直線變成弧狀,這條弧的兩端不斷彎曲,最後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閉合的圓環,把那門大炮和最後幾百名叛軍緊緊圍在中間。

叛軍的大炮還在開火,每次開火前,炮手都會發出一聲大吼,前面的叛軍就會呼啦啦地閃開一個縫,炮彈緊跟着就從這條縫隙中飛出,把來不及躲開的同伴連同一些明軍士兵一起打倒。

策馬向前的許平一直走到自己的士兵身後,被包圍在中間的叛軍只剩下數十人,他們還在拼死保衛着那門火炮。許平離得是這樣近,他甚至能聽見從叛軍口中發出的粗魯謾罵聲。叛軍還在迅速地減少,直到所剩無幾。一個披頭散髮的叛軍,狂亂地揮舞着一根長槍,把它在逼近的明軍槍林上碰得噼啪作響。另一個叛軍已經被明軍長槍刺中,他背倚着他用生命保衛着的笨重銅炮,一手把單刀撐在地上,一手捂着肚子上的傷口不讓腸子流出,口中發出垂死的悲鳴:“殺官兵啊!”

最後一個叛軍炮手把最後一發鉛球推進了炮膛,此時掩護他的那個手持長槍的叛軍已經陣亡,他也被背後的明軍一槍刺中小腿,把他整個人釘在地上。那個叛軍奮力舉起火把,同時又有幾把槍從他的後背刺入。這個叛軍喉中嗬嗬作響,把火把向着火門擲去,瞪着眼看那火把砸在炮身上,翻滾着跌落到一邊。

失手的叛軍炮手摔倒在地,臉紮在被血浸透的泥地裡——他死了。

單刀已經從最後一個重傷的叛軍手中滑落,他正吃力地反手護着炮身,看着周圍無數雙隱藏在面甲後的眼睛。他挺起胸膛,但沒有人向他補上一槍,這個動作耗盡了這個叛軍最後的體力,他緩緩地跌坐到地上。“殺官兵啊!”這個叛軍又喊了一聲,圓睜着雙眼、背靠着炮身坐在地面上——他也死了。

一門孤零零的銅炮,看樣子可能是百年前的產物,昨天還不知道沉睡在哪個縣城的塵封角落,今天就被拖上這個戰場。炮身上遍佈着陳舊的鏽跡和新鮮的血液,周圍是四百多名爲了保衛它而獻身的農民。

山嵐營指揮同知魏蘭度躍下戰馬,在他面前,長青營的士兵已經重新整隊完畢,甲冑燦爛的明軍士兵排着整齊的隊形,他們高舉着的長槍上滿是血跡,但仍遮不住從利刃上傳出的點點寒光。魏蘭度從殺氣騰騰的隊伍間走過,腳下到處是衣衫襤褸的叛軍屍體,這些光着腳板的叛賊,很多至死仍緊握着手中的木棍。

魏蘭度繼續向前,在戰場的中心,他看見被譽爲新軍後起之秀的許平,正單膝跪在地上,仔細地一個個翻看着倒地的叛賊屍體。直到魏蘭度走到銅炮旁,許平才鬆開他正在查看的那個叛軍的手臂,從地上緩緩站起時目光仍停留在那個叛賊死不瞑目的臉龐上,同時對魏蘭度輕聲說道:“這些人都不是積年大盜,他們都是普通的莊稼人。”

“是是的。”魏蘭度剛纔檢查過幾個陣亡叛軍的手掌、臂膀等,顯然,他們沒有接觸過武器的痕跡,反倒都有農夫的特徵。

許平擡起頭看着魏蘭度,後者嘆息着告訴許平,今天山嵐營遇到大批叛軍,其中多數是臨時武裝起來的農民。這次官兵進攻山東,不少百姓逃難,但更多百姓還是留在當地的山溝裡避禍,直到明軍大開殺戒後才紛紛逃亡。叛軍頭目把這些家破人亡的難民聚攏起來,隨便發他們一把刀、一根木槍,就得到了大批不怕死的兵員。

這些農夫都是徹底的烏合之衆,戰鬥力和組織性比叛軍的主力還差。不過正是上萬這種農兵,把山嵐營前軍一千官兵擋在這裡整整一天。剛纔魏蘭度見到對面的叛軍半數向北而去,就判斷是長青營的救兵趕到。等到聽見炮聲後,他急忙揮軍殺出,一舉把眼前的幾千叛軍驅散,再趕來和許平匯合。

許平蹲下身伸出手,輕輕合上那個叛軍大睜的雙眼,站起身問道:“方大人呢?”

魏蘭度搖搖頭,告訴許平:“被拖住了,南面還有近萬賊寇。”

“還有上萬?”

“是啊,到處都是賊寇,至少有七八千人,其中還有陳元龍的兩千多騎兵。”魏蘭度看看天色,道:“雖然他們擋不住我們,但我們也走不快。我建議暫時紮營休息,許兄弟意下如何?”

今天許平部有三十餘人陣亡,六十多人重傷,長青營前軍幾乎損失了一成的兵力,輕傷更是不計其數。軍官們也都疲憊不堪,好多參謀都幾天幾夜不曾閤眼,一路上不少人在戰鬥的閒暇倒頭就睡。

鑑於部隊的狀況,許平雖然想連夜接應山嵐營退卻,但也是有心無力。就是他自己的精神、體力也接近崩潰的邊緣。許平和魏蘭度合營後,他掙扎着逼迫睏乏已極的官兵按照條例佈置好營地,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帳裡,撲倒在三天來首次接觸到的枕頭上,許平一閉眼就昏睡過去。

第二天許平起牀沒多久,張承業就帶領中軍趕到,下令許平的部隊修整,張承業本人則和魏蘭度一起去接應山嵐營本部。許平讓軍醫抓緊時間救治傷兵,各營士兵保持警戒的同時抓緊時間恢復體力。不料南方的戰況比預想的要激烈許多,張承業不久就派人通知許平調五百兵去增援,而到下午時分,更命令吳忠的後軍向前移動和許平合營,再帶後軍五百兵去前線。

直到夜幕降臨後,許平纔看見明軍大隊回到營地,張承業和吳忠都是一臉肅容。他們告訴許平,山嵐營的指揮使方明達和指揮僉事都陣亡,魏蘭度已經是山嵐營唯一的指揮官。陳元龍的叛軍帶來好幾門火炮,激戰中,一發炮彈湊巧命中將旗下的方明達,將他當場打死。爲了加快行軍速度,山嵐營下令將全部的十二門火炮損毀後拋棄。但是叛軍的兩千騎兵仍頻繁騷擾,山嵐營的指揮僉事在伏擊叛軍後親率馬隊發動反擊,大創叛軍的同時也身負重傷,被搶回營後不久便嚥氣。

“兩營共陣亡、失蹤官兵六百六十八人,四百二十四人重傷,接近我軍兩成的兵力。”除去前階段微乎其微的損失外,這兩天大部分的傷亡都是山嵐營的。方明達意外戰死後,他的中軍一度陷入指揮混亂,數個千總隊被徹底擊潰。

“不過叛軍也傷亡慘重,短期內應該無力發起進攻了。”兩營的參謀軍官全都聚集在中軍帳內,四位指揮官經過討論,決定將長青營的火炮也盡數拋棄,以最快的速度向北退卻。

英吉利海峽

狂暴的大海漸漸恢復了平靜,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的海船,又一次直立於碧波之上,甲板上的法國水手們紛紛跪下來感謝上帝的恩賜。

剛纔冒着被大風吹到海里的危險,勇敢地爬上桅杆收起風帆的幾個水手,在重新鋪開船帆後也紛紛從桅杆上回到甲板上,這幾個人昂首挺胸等着船長的嘉獎。指揮大家戰勝暴風的法國船長,越過這羣人走到他們的身後,向一個着脊背、同樣剛從桅杆上躍下的年輕人鞠躬行禮:“尊敬的子爵閣下,您非凡的勇氣令人敬佩,您是真正的貴族。”

“過獎了。”黃乃明笑着對船長說道:“您是我見過的最沉穩的船長。”

“黃黃兄弟。”還沒有從擔憂中恢復的鮑元朗搶上前來,結結巴巴地說道:“你真勇敢。”

“大風大浪見得多了嘛,”黃乃明哈哈笑道:“這點小風算得了什麼?”

“黃兄弟快把衣服穿好,別凍着了。”施天羽把黃乃明的衣服披在他肩上,注意到黃乃明的腰間有一塊玉佩,施天羽盯着它看了很久:“很名貴的寶物,是侯爺給的嗎?”

“哦。”黃乃明把貼身收藏的玉佩從腰間小心地取下,仔細地將它擦拭乾淨:“是的,是當年家嚴給先慈的信物,然後又給了我。”

“我可以看一下嗎?”施天羽熱切地問道。

“可以。”黃乃明知道這個施兄最喜好玉器,對這類寶物愛逾性命,就把玉佩解下交到對方手中。

施天羽立刻抓在手中仔細地觀賞起來,“價值連城、價值連城!”他嘖嘖讚道:“世上竟有這麼好的玉器,真是完美無暇啊,怎麼從來沒見過黃兄弟帶着此物?”

“是這次離京時家嚴才交給我的。”

“不過看起來似乎應該是一對啊,”施天羽指着雪白玉佩光潔平滑的背面,其上沒有像另一面一樣刻着美麗的花紋:“它應該有一個姊妹纔是。”

“施大哥好眼力。”黃乃明不禁肅然起敬:“家嚴也說確實應該是一對。”

“在哪裡?”施天羽立刻追問道,眼睛還在黃乃明身上搜索着:“黃兄弟可否願意給我一觀?”

“不在我身上”

“原來是在二公子那裡啊。”不等黃乃明說完,施天羽就恍然大悟。

“也不是,我一開始也這麼以爲,但家嚴說他沒給二弟的母親什麼信物。”黃乃明臉上的笑意漸漸收去,他把玉佩收回手中,似乎在想着什麼心事,終於,黃乃明下定決心說道:“家嚴告訴我,先慈還有一個姐妹,當年家嚴在遼東時給先慈和姨娘一人一塊,倉促從遼東轉鎮福寧時,姨娘和先慈還有二弟的母親一樣都有了身孕,所以沒有帶她們三個走,但是後來再派人去京師接時,姨娘竟然不知去向了。”

“啊,不知去向,這怎麼可能?”

“就是不知去向了。”黃乃明搖搖頭:“家嚴說他二十年來一直在找,但始終沒有音訊,嗯,就是說,除了二弟以外,我還有一個庶出的兄弟或姐妹,但家嚴也不知道到底是男是女,他們母子又身在何處?”黃乃明的語氣中帶上了憂傷:“我自幼錦衣玉食,更有名師指點,而我這個兄弟,若是兄弟的話,他會有錢讀書識字麼?若是姐妹的話,她又過得如何呢?”

兩個同伴都沉默了,一會兒後鮑元朗吞吞吐吐地說道:“黃兄弟,侯爺名滿天下,你的姨娘不會不知道的。”

“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開始也這麼想,但家嚴卻堅信是我姨娘不肯來找他,到底爲何我就不得而知了。”從常理看,黃乃明覺得姨娘和那個不曾見過面的兄弟姐妹肯定不在人世了,但父親卻顯然有什麼難言之隱,還說過一句這個孩子和黃乃明的二弟相比,與黃乃明更親。黃乃明也是這麼看,因爲不但是一個父親,母親也是姐妹。父親還囑咐他不要把這玉佩的事告訴嫡母、二弟和妹妹。

早在崇禎三年,鎮東侯就發現兩個孩子一真一假,與金求德會面的那個先帝忠僕把一個妃子掉包了,但兩個孩子都由他撫養長大,二十年下來父子之情甚深,他不願意讓夫人或其他人知道這件事。這個秘密干係重大,鎮東侯十幾年來窮盡心力去尋找,仍是一無所獲,也不敢對黃乃明說出真相。而黃乃明以爲這是父親不願意家裡生事,而且二弟沒有玉佩,心裡也可能會有想法。黃乃明把玉佩緊緊握在手中:“每當我握緊它時,就有一種感覺,那是我的一個兄弟,而且我一定能和他見面的。”

“尊敬的子爵閣下。”船長又走過來:“我們已經看見倫敦港了。”

第221章 炸營 (2)第408章 坦誠第4章 自薦 (2)第16章 轉折 (1)第513章 家書 (2)第102章 鷹營 (2)第532章 落馬 (1)第138章 安泰 (1)第332章 重逢 (2)第9章 冒名 (2)第133章 爭奪 (2)第32章 前程 (1)第404章 禁旅第33章 前程 (2)第324章 天平 (1)第402章 勸降 (2)第207章 戰後 (2)第455章 選戰(下)第289章 旁觀 (1)第241章 攻心 (2)第115章 閱兵 (1)第422章 杭州第340章 信念第538章 逃竄 (1)第368章 受降第388章 軍閥第461章 矛盾第176章 啓蒙 (1)第312章 責任 (2)第476章 作亂第561章 組閣 (2)第85章 成熟 (2)第236章 潛流 (1)第464章 民智第478章 官營第338章 勸降第15章 死地 (2)第413章 烈皇 (2)第247章 爭鬥 (2)第13章 交兵 (2)第209章 大勢 (2)第64章 貪生 (2)第202章 皮影 (1)第263章 變化 (1)第486章 觀察第492章 前景第259章 志向 (1)第488章 擴軍第233章 亂局 (2)第502章 義釋 (1)第474章 輪迴 (2)第430章 主人第325章 天平 (2)第236章 潛流 (1)第37章 敲打 (2)第370章 退意 (2)第448章 定策第217章 劫營 (2)第126章 算盤 (2)第74章 兵賊第496章 闖關第267章 賭博 (1)第21章 軍法 (2)第527章 迎擊 (2)第220章 炸營 (1)第202章 皮影 (1)第304章 保守 (2)第102章 鷹營 (2)第496章 闖關第492章 前景第289章 旁觀 (1)第343章 矛盾第456章 知識第226章 默契 (1)第568章 腐敗 (1)第277章 朝堂 (2)第548章 批判 (1)第77章 遇敵第103章 紛爭 (1)第453章 選戰(上)第161章 善後 (2)第152章 針對 (1)第364章 尾隨第386章 民心 (1)第155章 對射 (2)第208章 大勢 (1)第26章 遺物 (1)第144章 應對 (1)第196章 堅守 (1)第90章 三入第573章 返京 (2)第167章 奔波 (2)第207章 戰後 (2)第21章 軍法 (2)第104章 紛爭 (2)第416章 吸納第353章 縉紳第216章 劫營 (1)第532章 落馬 (1)
第221章 炸營 (2)第408章 坦誠第4章 自薦 (2)第16章 轉折 (1)第513章 家書 (2)第102章 鷹營 (2)第532章 落馬 (1)第138章 安泰 (1)第332章 重逢 (2)第9章 冒名 (2)第133章 爭奪 (2)第32章 前程 (1)第404章 禁旅第33章 前程 (2)第324章 天平 (1)第402章 勸降 (2)第207章 戰後 (2)第455章 選戰(下)第289章 旁觀 (1)第241章 攻心 (2)第115章 閱兵 (1)第422章 杭州第340章 信念第538章 逃竄 (1)第368章 受降第388章 軍閥第461章 矛盾第176章 啓蒙 (1)第312章 責任 (2)第476章 作亂第561章 組閣 (2)第85章 成熟 (2)第236章 潛流 (1)第464章 民智第478章 官營第338章 勸降第15章 死地 (2)第413章 烈皇 (2)第247章 爭鬥 (2)第13章 交兵 (2)第209章 大勢 (2)第64章 貪生 (2)第202章 皮影 (1)第263章 變化 (1)第486章 觀察第492章 前景第259章 志向 (1)第488章 擴軍第233章 亂局 (2)第502章 義釋 (1)第474章 輪迴 (2)第430章 主人第325章 天平 (2)第236章 潛流 (1)第37章 敲打 (2)第370章 退意 (2)第448章 定策第217章 劫營 (2)第126章 算盤 (2)第74章 兵賊第496章 闖關第267章 賭博 (1)第21章 軍法 (2)第527章 迎擊 (2)第220章 炸營 (1)第202章 皮影 (1)第304章 保守 (2)第102章 鷹營 (2)第496章 闖關第492章 前景第289章 旁觀 (1)第343章 矛盾第456章 知識第226章 默契 (1)第568章 腐敗 (1)第277章 朝堂 (2)第548章 批判 (1)第77章 遇敵第103章 紛爭 (1)第453章 選戰(上)第161章 善後 (2)第152章 針對 (1)第364章 尾隨第386章 民心 (1)第155章 對射 (2)第208章 大勢 (1)第26章 遺物 (1)第144章 應對 (1)第196章 堅守 (1)第90章 三入第573章 返京 (2)第167章 奔波 (2)第207章 戰後 (2)第21章 軍法 (2)第104章 紛爭 (2)第416章 吸納第353章 縉紳第216章 劫營 (1)第532章 落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