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

真定城城中,李唐的恆州刺史王公政,正負手看着公堂上書着‘有德有典’的牌匾,默然出神。

有德有典出自尚書皋陶謨,原文出自是天敘有典,天命有德。當初他來恆山仕官,他的族兄送來此匾勉勵,而他歸順李唐後,特意將此匾額掛在公堂之上。

此話乃皋陶所言,李淵入關中後奉皋陶爲李姓始祖,故而他將此匾掛出,也算官場上奉行的一套手段,別人談起時,他也可言之滔滔,將來傳入別人耳中,對自己的官聲有所好處。

不過現在王公政看着這有德有典四字的牌匾,卻有另一番心情。

在王公政看來,現在李唐奪取天下之勢,乃是板上釘釘之事。故而他早就將李淵當作未來天下之主來出仕。

可是眼下真定城外,幽州軍大軍包圍,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

幽州軍將郗士陵的人頭直接掛起,向城內招降,王公政見之時不由失色。

郗士陵兵敗被殺,郡兵主力被殲,以王公政所知,憑着城內不滿千人的鄉兵,要抵抗幽州軍的攻勢,不易於癡人說夢,一旦若是城破,自己和妻兒不免作爲階下囚。

想到這裡,王公政不由惻然,但若說要投降於幽州軍,王公政卻沒這打算,因爲他不看好幽州軍能奪取天下。李唐將來纔是天下之主,到時若自己因今日一時貪生怕死降了幽州軍,那麼李淵豈可會要他這等反覆之人,再降第二次。

與其如此,倒不如做一個守節之臣,將來大唐得了天下,他也好青史留名,何況還有永安王援軍這一最後的希望。

想到這裡王公政下定決定,言道:“來人!”

“諾,使君。”一名衙役走到公堂來。

王公政言道:“傳令下去,本城壯丁,十人爲一伍,盡數發往城下守城,另外城中富戶也不能免,抽其部曲,家丁一併聽候調用,若有違令不從者,殺!”

“諾。”這名衙役聽令後,正要轉身。

“慢着。”

“使君還有何吩咐?”

王公政言道:“另備一副棺材,扛上城頭。”

“敢問使君,要棺材何用?”

王公政正色言道:“此乃告喻百姓,本刺史要與此城共存亡,若是城破,此棺留之自用。”

衙役聽了不由肅然起敬,言道:“諾,使君。”

真定城下。

看到守軍拉着青壯上城,李重九即知對方不肯投降,在原先的歷史上,百年後之後,顏真卿之堂兄顏杲卿固守真定城與安祿山的叛軍血戰到底,最後城破被俘。顏杲卿押往洛陽被殺。

而今顏真卿,顏杲卿的曾祖,顏師古正在李淵麾下任起居舍人,顏師古之兄顏相時,爲天策府參軍事,乃李世民麾下十八學士之一。

見到真定縣城的刺史王公政,擡棺上城之景,李重九不由想到,若是將來李唐得了天下,此人必是名留青史,自己則如安祿山,史思明一般,爲後人紙誅筆伐,若自己得了天下,那麼後世誰還會記得這王公政。

成王敗寇的道理,真是古今不易。

但是在現在看來,真定城必失的情況下,王公政還拉青壯守城,這純粹乃是多造殺戮。

“我軍大軍雲集,敵軍負隅頑抗,真乃是心存僥倖。”

“上谷公,請讓末將出戰!”

徐世績,薛萬徹二人一併請命,當下李重九允諾。

砰!

戰鼓擂動,幽州軍的士卒,身披甲冑,扛着雲梯,半截船開始攻城,因爲城池並不堅固高厚,防禦兵力不足,故而其他如樓車,盾車等攻城武器都沒有打造。

隨着幽州軍靠近城頭,城頭上稀疏得射出一排弓箭,李重九見之不由搖了搖頭,這箭矢疲軟無力,可見敵軍裝備有多麼低劣。

至於城頭上,民壯和鄉兵亂哄哄的堆在一起,面對攀城的幽州軍顯得手忙腳亂。

看到這裡,李重九心覺得接下來的戰鬥,懸念已是不大了,稍有擔心的就是王馬漢阻截永安王李孝基的援軍,以及尉遲恭是否拿下了井陘關。

此刻在井陘關,戰況激烈。

井陘關乃是天險,而井陘之道,正是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的險道。

井陘道是太原郡與恆山郡連接唯一通道,再往北就要翻越數百里路,從雁門郡走飛狐陘入上谷郡,抵達幽州。而往南也要走上百里路,從滏口陘由上黨郡而至邯鄲,鄴城。

自古以來從山西攻打河北,要翻越太行山脈,只有這三個天然的孔道可走。

每一處都是險地,不過井陘之道雖險,但當年王翦滅趙,正由此而過,韓信滅趙,亦是由此而過。

身旁城畔這條綿蔓水,當年韓信滅趙,就是在此水畔背水列陣,一戰大破二十萬趙軍。

尉遲恭雖知自己不能與王翦,韓信相比,但他率五千人馬,攻打此關已有六日。守軍不過是三流的鄉兵,但攻城的卻是幽州軍第一流的精銳。

但就是這三流人馬,憑藉着井陘關之險,卻硬生生抵擋了尉遲恭於此處六天。

尉遲恭面色不由有些凝重,一張黑臉更沉,數百士卒於關下傷亡,守城的守軍亦是傷亡不小。

就在這時,只聽轟地一聲,關卡的大門,在燒了兩天兩夜後,終於被撞車轟塌。

尉遲恭麾下的士卒,見此當下冒着城頭守軍瘋狂射下密集的箭矢,殺向關門。

守軍要推出塞門刀車堵門,但是卻晚了一步,幽州軍士卒砍翻了守軍數人之後,直接殺入城內。

看見城頭上終於插上幽州軍大旗,尉遲恭終於方落下一塊石頭,井陘關一下,太原郡至河北的通道,終於打通,從此以後即可暢通無阻。

“立即向幽州稟報,就說我武衛軍血戰六日後,攻下井陘關,現我尉遲恭率軍往靈壽縣,與薛將軍,以及上谷公會師。”

尉遲恭剛剛攻下井陘關之後,真定縣的攻城戰也是快落下帷幕。

夜幕低垂,真定縣城頭之上,火把通明,喊殺聲不止。

城牆的馬道,垛口之上,皆是佈滿了屍體,斷槍長矛,鮮血泊泊從城蝶,馬道之上流下。

守軍盡了自己最大努力,進行抵抗,但沒有經過訓練的民壯,以及從沒有打過戰的鄉兵,以及手無縛雞之力,只會滿口空談的刺史王公政,在身經百戰的原瓦崗士卒,以及名將徐世績面前,根本沒有什麼還手之力。

在攻城戰中,徐世績先是佯攻城東,後又佯攻城西,守軍疲於調動,最後被徐世績乘勢一舉攻破城北城門。

城北城門一失,真定縣也是大勢已去。

接下來不到一個時辰,城牆低矮的城東,城西陸續告失,縣尉,鄉兵校尉不是被擒,就是被殺,城中鄉兵見縣尉,校尉都被俘了,也是紛紛投降。

最後只有刺史王公政固守城南城門,帶着幾十名族人家僕部曲,以及上百鄉兵,衙門裡的衙役,捕快,弓手,在此頑抗到最後。

到了最後盡數爲薛萬徹全數殲於城頭之上。

王公政血染官袍,被五花大綁押至李重九面前。

李重九言道:“王刺史你以你一人之意,讓數百無辜之人枉死,是否問心有愧?”

王公政擡頭看向李重九,振振有詞地言道:“死有輕於鴻毛,亦有重於泰山,有何所憾,吾等都是爲大唐守節,雖死猶榮,汝等跳樑小醜,不過暫且苟活,幽州不過彈丸之地,將來天子天兵一到,必戮之。”

李重九看了王公政一眼,言道:“爾欲搏名,我就成全於你,來人推出去斬了,梟首懸於城門之上。”

之後在王公政越來越遠的大罵聲之中,徐世績,薛萬徹皆向李重九抱拳言道:“上谷公,真定城已破。”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傳令下去,張榜安撫百姓,除了王公政之外,其餘之人一律不究。還有各將約束部下,不準擅闖民居,任何人敢在這時乘機劫掠奸yin,一律殺無赦。”

“諾。”將領聽令後,當下將消息傳下去。

不久由李重九親兵組成的稽查營,開始在城內巡邏。瓦崗軍軍紀的良莠不齊,李密初時尚好,但後來各部反王紛紛投效後,軍紀也是敗壞。

故而李重九在此,就是給徐世績他們定下規矩,讓他們日後造此而行,不可如瓦崗軍後期那般壞了軍紀。

不久一名將領前來稟報言道:“永安王李孝基的援軍,得知靈壽縣失守後,不敢來援真定縣,倉皇撤兵往襄國郡,而王大將軍率騎兵夜襲,大獲全勝,生擒永安王李孝基。”

衆將聞言不由皆是訝然,王馬漢不僅狙擊李唐援軍成功,還是生擒敵軍大將,此簡直乃是意外之喜。

李孝基乃是李淵堂弟,可謂是其親,眼下生擒在手,對於李重九而言,絕對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戰俘。

一樁喜事未畢,又是一樁而來,又是一名將領匆忙奔來稟報言道:“啓稟上谷公,尉遲大將軍,率武衛軍,已是攻破井陘關。”

徐世績,薛萬徹皆是大喜,向李重九言道:“恭喜上谷公,賀喜上谷公,如此恆山郡合郡已爲我軍所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
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美人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第五百一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五十章 大打出手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五章 突利的誠意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十八章 伏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五百九十七章 傳檄而定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二十五章 河邊重見第四百七十四章 虎將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四百九十二章 詐城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臥榻豈容酣睡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五百二十一章 暗棋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三章 鄭軍內應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