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

姬川聽李重九贊同自己,劉黑闥很可能利用竇建德之事自立爲王的觀點,當下點了點頭。

姬川又上前一步,壓低聲音言道:“王上,將竇建德留下活命畢竟是有害無利,此事過後,臣下建議可以用些手段令竇建德不在說話,對外就說是暴斃好了。”

李重九聞言看了姬川一眼,不置可否,看向薛萬述言道:“薛卿,你怎麼看?”

薛萬述猶豫了一下,言道:“這臣不好說。”

“但說無妨!”李重九言道。

薛萬述拱手言道:“陛下既已容一個齊王,爲何又不能多容一個竇建德呢?”

姬川在一旁當即反駁,言道:“這怎麼可相提並論,齊王乃是王后的兄長,而竇建德於大局何干?”

薛萬述言道:“難道竇建德不是張侍郎故主嗎?玄素現已是侍郎,我朝重臣,若是將來竇建德舊部歸降,聞之竇建德已死,作何之想,難道真信其是暴斃的嗎?”

姬川言道:“豈可因一介臣子,而冒這個險。”

李重九當下出言打斷二人的爭吵,言道:“兩位愛卿,齊王與竇建德乃兩回事,此事我畢竟已答允過張玄素,何況我還要用竇建德招降劉黑闥舊部,卸磨殺驢之事還是罷了吧。”

薛萬述,姬川二人見李重九下了決定,當下不再說什麼,而是一併稱是。

李重九不由想起,歷史上竇建德虎牢之敗後,竇建德被押往長安。

李淵質問竇建德言道:“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竇建德說:“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

之後李淵爲了以絕後患將竇建德殺之,結果激起了竇建德舊部的憤慨。

劉黑闥當下於河北起兵造反,李唐大將李玄通,羅士信。李道玄皆戰死在劉黑闥之手。後來李淵見河北如此難平,甚至動念凡十五歲以上男子悉坑殺之,少弱及婦女總驅入關。

最後雖不了了之,但李淵對河北毫無辦法可見一斑,不能得以民心。李重九若要平定河北,絕不能效仿李淵。如此將來李重九拿一個殘破的河北,憑什麼去和李淵一搏。

所以竇建德絕不能殺,這點當初張玄素與自己實際上已說得十分透徹了。

李淵正細細思考之際,一旁溫彥博大步入殿向李重九稟告,言道:“啓稟王上,李唐增兵河北了。”

薛萬述聞言訝異。言道:“不對啊,李唐眼下正要對王世充用兵,爲何突然在這時候,增兵河北?這不是分散兵力嗎?”

溫彥博言道:“事實確實是如此,前方密報,李淵遣慶州總管,襄邑郡王李神符。略陽郡公李道宗率一萬人馬,增兵上黨,以輔李神通。”

“一萬人馬,是府兵,還是郡兵,還是臨時募來的?”

“這還等確認,”溫彥博言道,“李唐增兵於上黨,很可能會對太原府,恆山郡動武。我看有必然知會蘇府君,尉遲將軍,還有徐都督,讓他們加強戒備,以防李唐動手。”

姬川言道:“若是李唐有意攻打太原府。那麼我們對劉黑闥用兵,就必須要停一停了。”

“這無法確認,我們不知李唐真正的意圖是什麼,”薛萬述言道,“李唐增兵山東,也有很可能是要對宇文化及,劉黑闥用兵,我們若因爲擔心於此,而錯過對劉黑闥用兵的良機,一旦其站穩腳跟,明年要想擊敗劉黑闥,恐怕要多費十倍的氣力。”

姬川橫目看了薛萬述一眼,言道:“那也無法不冒這個險。”

薛萬述見姬川又要爭執,知道他的脾氣,此人凡事都要爭個兩句,當下索性閉口不言。

李重九覺得姬川,薛萬述二人之言說得也不無道理,看向溫彥博,問道:“李唐最近還有什麼消息?”

溫彥博言道:“還有一事,就是聽聞李密向李淵上表,想要率舊部重回山東,招攬瓦崗舊將,此事李淵是否答允了還不知。”

“李密,法主兄。”李重九聞言想到當初在黎陽城時,李密相待自己甚厚之情。

李重九心知李密這一次離開李唐,實際上是存了自立之心的,以李淵的老辣自不會做出放虎歸山之事。其實上不需要判斷,也大致知道李密下場會是如何。

李重九當初在黎陽時,本有心想提醒李密一句,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路究竟是還是人走的,李密走上這條路,乃是自己選的,自己不能阻止他,更何況李密叛唐而出,從大趙利益考量,李密叛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從李密出走李重九也推斷出一些東西來。

見薛萬述與姬川二人還在爭執,李重九言道:“二位愛卿不要再爭執了,李唐派二將增援李神通,目的並非是對幽州的。”

薛萬述問道:“王上何以見得?”

李重九言道:“李密若出關中,必是招攬瓦崗舊部,而瓦崗舊部眼下大多都效力於王世充麾下。李密心知只有上稟李淵,言是打着挖王世充牆角的名義,李淵方有可能答允放行。那麼由此可說明,李唐的朝堂之上,大方向上還是要對王世充用兵的,奪取洛陽之地。”

“而以李淵現在的勢力,還沒有富裕到兩個拳頭打人的地步,不可能同時與王世充與我大趙開戰,所以增兵山東的目的,絕非是針對我太原。”

薛萬述,姬川聞言皆是稱是,疑惑盡去,薛萬述言道:“王上見微知著,吾等不如也。”

李重九擺了擺手,言道:“奉承話不必說了。”

姬川當下言道:“那麼李唐增兵河北意欲何爲呢?”

薛萬述言道:“我猜測可能是針對河內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王世充,”姬川身子一震,大聲言道:“微臣明白了,李唐要出兵河內,以斷絕洛陽北面的河北援兵?”

李重九聞言雙目一凝,之前的很多疑惑也是揭開了。

要知道黃河渡口雖有十數之多,但扣除鄉村野渡,大軍可便利通過,且南北交通便利的,黃河唯有三大渡口。

上游最西是蒲津,從河東通往關中,李淵晉陽起兵,從河東入關中據長安,就是走這渡口。蒲津渡有蒲津、中潬二城以阻險要,間有浮橋聯通。

中游的是孟津,從河內可直通洛陽,中有河陽三城爲險要,西晉杜預在鋪設浮橋,以通黃河南北。當初李重九從上黨郡亡命至洛陽,就是走得這條路。

下游的白馬津,乃是河北直通河南,三國時,一統河北的袁紹,南擊河南的曹操,於白馬津一帶激戰,顏良文丑爲其所誅。

歷史上李唐在大舉出兵攻打王世充前,先命李神通消滅了宇文化及,安定了河內,佔據河陽,孟津渡口,從黃河北面包圍了王世充。

而竇建德大舉來援之際,就不能從孟津渡河,而直達洛陽城下救援王世充。竇建德只有選擇從白馬津渡河,由東往西攻擊,救援王世充。結果被李世民以精銳堵截於虎牢關下,結果就是衆所周知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大破竇建德,竇建德以自己的慘敗成就了李世民的威名。

其實戰略之上,竇建德沒有大錯。

歷史上竇建德被李世民強兵阻於虎牢關前時,祭酒凌敬曾向竇建德獻計說,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衆,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則鄭圍自解。

凌敬的建議,是讓竇建德攻打河內,奪取河陽孟津之後,命大將駐守在此,從北面威脅被包圍洛陽城的唐軍,而自己率主力則攻打蒲津渡,從西面威脅關內。

這一建議聽起來很高杆,圍魏救趙,可以一解王世充洛陽之圍,但從實際上,卻是書生紙上談兵。當時李唐在河陽有黃君漢部,王君廓部,駐守在河內還有劉德威部,豈是可以輕取的。

竇建德大戰略上沒有錯,只是李淵父子計高一籌罷了。

眼下李重九以後世穿越者的眼光來看,深知河內之地,對於將來李唐攻打王世充的成敗極爲關鍵。河內之地,若不爲李唐所據,那麼王世充尚有一線生計。

不過現在的劉黑闥,已是當初虎牢關之戰竇建德的削弱版,指望劉黑闥大舉援王世充已是不可能了。

所以李重九唯有這時提槍上馬了,若是李重九是當初竇建德,千里奔波至虎牢關險地作戰,乃是入李世民之圈套。這是對方選定的戰場,若是依此而行,等於對弈之時,對手佈局,對方下一字,自己應一字,落爲被動。

所以要想破局,李重九就不能走虎牢關,而應走河內,依照凌敬的計策,逾太行,入上黨,攻李唐的心腹之地,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結果。如此行事,就達到自己佈局,李淵李世民不得不被動應子的局面。

如此宇文化及能否堅挺,守住河內之地,成了李重九與李淵交鋒的關鍵所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9

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
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兩百四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兩百三十一章 名士來投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兩百七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校閱(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七百四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兩百三十九章 破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五百九十六章 孟海公第六百四十章 宮闈(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五百四十六章 無恥之徒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七百五十九章 四方來投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六百六十八章 凱旋還師(第一更)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突騎團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七百一十三章 三門峽(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掩殺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一百一十五章 懷荒鎮新丁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六百七十八章 入城勸降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