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仙姑

張登不知道俯於自己胸膛上的小丫頭兩眼含恨, 果真以爲姜璃珠叫張君污了名聲嫁不出去,將永國府中,自己身邊的近身侍衛,再到西京大營並開封大營各位年青才俊的指揮使們逐一過了一遍, 竟未找出堪配姜璃珠者,心中萬般糾結, 簡直欲癡。

畢竟人多眼雜,不過一句話的時間姜璃珠便推開了張登,西子捧心之態, 簡直羞花碧月,兩眼含羞, 哀哀啼啼而去。

*

太子妃在清涼殿設了茶宴,清供,清點, 在臨水的油木廊下,也不穿大袖,惟家常窄袖長褙, 見如玉來了, 起身親自來迎。

如玉那敢受太子妃親迎, 見過了大禮, 左右四顧不見那姜大家, 也知她怕是不好意思見自己,躲起來了。太子妃親自斟茶,十指尖尖捧了過來, 如玉本就欠身坐着,起身一禮接過,遮袖而飲,也不敢吃她的吃食,不過略做做樣子而已。

太子妃笑問道:“欽澤回來之後,可曾與你聊過,他這幾個月都去了那裡?”

若不是她提這一句,如玉連張君回京了都不知道。她實言道:“自打發喪了我母親那夜,到如今我未見過他的人,也未見過他的信,若不是太子妃問起,我都不知他已回京。”

太子妃沉吟着點頭,可見張君還沒有回過家。她點了點頭,自身後婢女處捧過一份東西來,遞給如玉道:“前兒秦州來人,求到本宮這裡,說有個再老實沒有的可憐人,來京尋妹,因爲身上無錢,進賭館賭了幾把,誰知欠了上千兩銀子的債還不起,叫那債主逼得幾回,竟失手把債主給殺死了,如今還在應天府大牢裡關着了。

他求到本宮這裡,還說那妹妹是本宮認識的,本宮拿了訴狀來一看,真是巧了,可不就是妹妹你麼?”

如玉掀開卷宗,一瞧趙如誨三個字,眉心隨即一跳,這潑皮老賭徒,過了一年多竟還未死,能被太子妃弄到手裡。

她道:“若說秦州渭河縣柏香鎮的趙如誨,那當是我孃家哥哥。他本就是個賭徒,我也是叫他賣到陳家村的,想必這些太子妃也清楚。他竟還未死?”

如玉是契丹公主的事情,趙蕩和趙鈺知道,但太子趙宣並不知情,所以在太子妃眼裡,如玉仍還是個秦州來的村婦而已,所以敢拿趙如誨做價,來要挾如玉。

太子妃那見過如玉這樣兒的,一出口便問自己孃家哥竟還未死。她被頂的半晌不知該如何將話接下去,沉吟許久又道:“本宮一聽是妹妹的孃家哥哥,便託人將他從那秋後問斬的名單裡往後提了一提,今日請你來此,恰是要問問你,總是孃家哥哥,彼此的血親,你但凡想要什麼幫助,竟可以跟本宮提。”

如玉也在沉吟。趙如誨那條命,自己就沒有珍惜過,一個人若是自己不惜自己的命,旁人再怎麼相幫,也不管用。但是她想知道太子妃將個趙如誨扣在身邊,是想要挾自己做什麼,畢竟太子一系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今日拿趙如誨做挾不管用,萬一明日拉扯上安康,該怎麼辦?

是人皆有短處,這一次太子妃捉着條滑手的泥鰍不管用,下回不定扯住她的七寸了?

想到此,她道:“但不知要我怎麼做,太子妃才肯保他那條賤命?”

太子妃總算一笑,捧起桌上一隻硬折匣,雙手遞給如玉道:“寧王之死,想必你也清楚。人已死,不言過。但那一回他喝醉了酒在東宮鬧你的事兒卻撇不過去,如今瑞王門下的諫臣們拿這件事作筏,非得說寧王之死與太子有關。

本宮這裡有一份東西,足以證明在寧王赴關之前,瑞王就以西京與開封兩座大營管理混亂爲由,替換了許多五品以上將士進去,而這批人,幾乎全來自雲貴邊防。要知道,鄧鴿駐紮貴陽近十年,將處於雲貴邊界實力最雄厚的烏蒙部生生推入大理,本是死罪,全賴瑞王一力保全,是瑞王的人。”

順着這句話的脈絡,如玉忽而一個機靈,推斷出來張君這四個月,大概是去查寧王之死了。自打把姜璃珠抱扔出府,張君與太子一系就算是徹底臭了,而趙蕩又因爲他千里尋璽的事情,與他更是仇人,兩個皇子看他皆像仇人,最後皇帝還派給他這樣一個差使。

無論趙鈺是誰殺的,趙宣和趙蕩都要不計後果抹黑栽贓到彼此身上。也許他們都見不到張君,所以太子妃想通過她,把這份東西遞給張君,也算是夫人外交中的得力之作。

如玉自然要作出個萬分爲難的樣子來,她道:“人死不言過,寧王與欽澤皆是年青人,又衝動,意氣用事打了幾回,欽澤重傷在牀三個月,險險挺不過來,而寧王最後竟也死了,果真世事難料。”

張君重傷一事,不管東宮還是趙蕩皆出過太醫,三五天的大診小診,屬內傷,外表看不出來。而張君自己跟着那白頭老道學得些騙人的歪門詭計,瞞天過海,竟就叫他把幾方都給瞞下了。太子妃重重點頭:“這些本宮皆知道。”

如玉訕訕一笑道:“我是個鄉村婦人,能得他青眼嫁入永國府,還全憑當初能在紅陳寺奪璽那一回……”

不必說的太清楚,太子妃自然知道張君能把璽從紅陳寺帶出來,還得虧了如玉幫忙,張君記恩,所以千里路上回去接她。她又道:“這些本宮也皆知道。”

“所以,雖是夫妻,畢竟身份千差萬別,他的公事,向來不准我多幹涉一句。他是個孤僻性子,似乎惟與翰林學士文泛之還有些交集,常贊文泛之文情四溢,胸懷傲人。只怕他的話,欽澤能聽得進去。”如玉轉身將差事推到了翰林學士文泛之的身上,文泛之與張君算是過從比較密的,這話聽起來可信。

太子妃沉吟了片刻,又覺得有些遺憾,她過早曝露出趙如誨來,沒想到如玉輕輕一手太極,這下那趙如誨要不要放,就是個難題了。

真在她萬分爲難之時,如玉眼圈一紅,低聲道:“我那孃家哥哥,就是個混賬東西。太子妃娘娘既已爲他脫了死刑,我感謝娘娘的大恩。但他那個人不識些教訓是萬萬不行的,在牢中過些苦日子,只怕能叫他清醒清醒腦子也不定。”

那就先關着去?太子妃大鬆一口氣,笑了笑,捧過杯子也輕抿了口茶。

*

回程的路上,張仕見蔡香晚一路悶悶不樂,馬鞭挑開了車簾,低頭問道:“誰惹你了?”

蔡香晚猶還在生薑璃珠與張登的氣,一想到姜大家若是成了永國府的繼氏,自己和如玉不知要受多少揉搓,忿忿道:“你爹!”

張仕老實,又問道:“我爹怎了?”

張誠賊滑,嗤一聲笑:“你爹謀劃着替你找個晚/娘了。”

自被趙蕩耍弄一回,與張君兩個間接害死大哥張震之後,張誠被禁足在院子裡三個月,又還叫趙鈺一通暴揍。這一年中,他經世態冷暖,始知張登於他姨娘鄧氏,也不是果真相愛,只不過是嫡母區氏太蠢,將他推到了鄧姨娘那裡。

而張登也從未起過扶正鄧姨娘的心,有了更年青鮮豔的,隨即將鄧姨娘拋足腦後,到如今已知當初下砒/霜害如玉的不是鄧姨娘,也對她無半分憐惜,全憑闔府上下主僕作踐,非但如此,喪妻才過百日,便興沖沖的跑出來替自己相親,全不顧兒子婚事之重。

以這樣來看,那父親的威嚴便淡去許多。果真區氏死,兄弟伶仃,彼此之間的嫌棄便也少了幾分。因爲母親的死,幾兄弟之間都能好好說幾句玩笑話了。

張仕從臉紅到脖子,問道:“可是那姜大家?她將我幾個妹妹都教成了木頭人不夠,難道還要嫁進來?”

張誠勒着馬繮,悠悠言道:“睡了總是要娶的,否則,不成個始亂終棄?”

張仕嚇得一跳,轉身問張誠:“誰睡了誰?”

張誠道:“自然是姜大家睡了你爹!”

年青人開起玩笑來百無禁忌,如玉和蔡香晚也在車裡捂着帕子輕聲笑,幾個人聲音低,也防着下人們要聽見。張仕在兄弟裡面,其實是最老實的一個,聽了這話忽而策馬一陣狂奔,到府門便立刻下馬,進了院子嗷一聲衝到那假山下的一處清泉,細細的洗着自己的雙手。

蔡香晚追過來問道:“你發的那門子瘋?”

張仕甩着手上的水珠道:“那姜大家方纔在清頤園攔住了我,握着我的手說了許多好話,還非得送我個鎖圈兒,鎖圈兒叫我推拒了,可手被她握過,此時還是髒的。”

姜大家滿心要入永國府做繼夫人,已經籠絡起繼子來了。三個繼子個個抽的楊柳條兒一樣高,也許她兩隻眼睛點來點去,惟張仕老實,居然送他個小兒用的脖圈兒,繼母之態果真做的夠足。

這府中的弟兄們若是急起來,個個兒臉紅脖子粗,如玉和張誠在後面也是止不住的大笑。如玉心說此事只怕還有一番計較,當下卻也不多說,別過蔡香晚與張仕二人,兩人一起過夕迴廊,要回自家院子去。

傍晚站在夕迴廊上,夕陽接着天際,張誠停了步道:“趙鈺在竹外軒咆哮那一回,我以爲我們兄弟幾人果真都得死,而我兄弟二人也終將無力護你,誰知還能有今日。”

如玉亦止了步,與他並肩而站:“當日咱們往東宮,第一回見和悅。你曾說,若是有一日,兄弟落難,跪求到你門上,你纔要叫他們知道你的重要。可經過趙鈺那一回,你就該知道,若果真兄弟們死的死散的散,身陷囹圄,你自己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張誠解釋道:“我們兄弟與別人不一樣。這樣大一個府宅,直到母親死後,我才覺得它是我正經兒的家,在那之前二十年中,我居於慎德堂,出門便是扈媽媽等人的冷眼,母親但凡有見,也是極盡作踐,父親確實疼我,一府四兄弟,他用在其他三人身上的愛,總共也沒有給我的多。

可父親給的愛有多深,母親給的冷眼就有多深,我姨娘是個可憐人,便爲妾,也不是她的錯。父親與母親置氣,亦是極盡作踐於二哥,我與二哥,便是他二人鬥氣的法寶。

說起來我們弟兄有四人,可直到大哥死,都未坐在同一桌吃過一頓飯,彼此相見彷彿仇人,也許不止我,二哥也會想,偶爾一日兄弟落難求到門上,才叫他知道我是他兄弟。”

如玉搖頭,斷然道:“你二哥絕計沒有這樣的想法。”

張誠問道:“爲何?”

如玉一笑道:“因爲我沒有。”

張君眼中沒什麼兄弟也沒什麼親人,唯獨一個如玉,是他親情的紐帶。張誠這樣一想,便是一笑。他本想說,就算二哥眼中有親人,也唯有一個大嫂而已。可週昭死了丈夫,如玉又深愛着張君,這話他又如何能說得出來?

終歸叔嫂,不能一直這樣站着,如玉先行一步回了竹外軒。她閉眼坐在妝臺前,捂上臉也是一聲長嘆。

自張君離府,到如今四個多月未見,她實打實過了四個月歡快無比的日子。

小囡囡雖還時常不乖,但周昭再不打動別人,悄悄於自己院子裡過着日子。張登業已請了旨,眼看再度出征,永國府中唯他們幾個年青人鮮活有聲,由着性子,一日與蔡香晚玩玩鬧鬧說說閒話,再照應照應墨香齋的生意,回到竹外軒畫幾筆工筆,掛到墨香齋偶爾也能賣出去幾幅。

安康入學半年,回回功課都能叫先生誇讚。她漸漸將墨香齋的銀子轉出來,一點點替自己構築一個未來的安樂窩兒,但爲了不驚動趙蕩,這事兒辦的隱秘,當然也極慢。

這樣順遂的日子,若沒張君那個人,就更完美了,可他一回來,又還得應付他。

她坐了片刻,連衣服都忘了換,出門往議事廳,才過夕迴廊,張君便自另一側而來,推門進了竹外軒。

在議事廳聽了半天幾個婆子的回話,忽而外面一聲驚雷,將個睜着眼睛出神的如玉驚醒。磨磨蹭蹭一步一步又要回竹外軒去。

竹外軒的門半掩着,她還不及推,張君便將她壓在門上,小狗一樣啃了上來。如玉連聲叫道:“院子裡有人了,你能不能稍微給我點兒臉?”

張君曠了半年,從她耳側啃到脖窩,忽而肘正瞭如玉的臉,她素服素冠,鴨蛋臉兒蓬蓬的髮鬢,方纔自夕迴廊而過時,朱欄碧宇相映,手中只差一柄拂塵,便是可羽化登真的天之神女。他指腹在如玉面頰上輕拂着,低聲道:“我總算知道爲何前朝李隆基不顧那楊太真是兒媳,非得要強佔爲妻了。”

如玉道:“爲何?”

張君嘆道:“許是仙姑的味兒與衆不同,今兒我也得嚐嚐仙姑是什麼滋味兒。”

足足半年多了,如玉心中橫着一根刺兒,他手一挨及便混身緊繃繃只有麻木之感,卻也不好打趣張君的一腔熱情,連連叫道:“那就快快兒的,仙姑我今兒也想嚐嚐張真人的味兒了。”

倆人嬉皮笑臉拉着手進了屋子,張君連連將所有的門窗全都關好,暗鴉鴉的臥室裡牀帳都放了,見如玉也在卸冠撥釵,急不可捺的在屋子裡乍着雙手亂走,只待她解了外衫,裡面不過一襲石青色的抹胸,略帶微凹的肩甲,勾着玉潤的弧窩兒,他脣按在她肩膀上,才親了一親,便聽外面門被拍的山響。

如玉一把推開張君,轉身出了臥室,推開窗子問道:“是誰?”

外面是個丫頭的聲音:“二少奶奶,是奴婢,六兒。”

張君跟了出來,湊到如玉腦後那一抹玉嫩嫩的頸子上輕嗅着,如玉一把拍了過去,高聲問道:“何事?說。”

六兒道:“孫姑娘方纔吃了二少爺帶來的桑椹,滿身起了紅疹子,少夫人叫二少爺過去看看。”

張君一僵,如玉也是一僵。

如玉轉身披上了外衣,連推帶搡就將個張君搡出了門外:“桑椹那東西便是成年人成了,偶有不服者也要起疹子,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快去瞧瞧去!”

纔不過八月的孩子,一個敢買,一個敢吃,果真都是心大之人。

張君默站了片刻,收了那滿臉的嬉笑,披了件衣服轉身出去了。如玉頹然坐到妝臺前,也不知張君與周昭要打什麼官司,還未聽得腳步聲,張君已經衝進來了。

他撩開如玉半攏於側的發,在她耳畔輕吻着,順手解了那抹石青色的抹胸,一路吻將下去。如玉彷彿在受重刑,閉着眼睛任他折騰。

埋頭在牀上折騰了半晌,張君急的滿頭大汗,見如玉緊咬着牙關輕輕打顫,也知她是疼的緊了,扯被子下來將她輕輕遮蓋上,自己躺到了身側。如玉嗅了過來,輕聲道:“對不起,我也不想的。”

張君握着如玉的手,默了許久,解釋道:“我自城外回來,見西市口上挑擔賣的桑椹正鮮,想着大約囡囡喜歡吃,所以使柳生買了些,因你們都不在,託了隔壁大嫂送過去,誰知一吃孩子就起了疹子。

恰隔壁大嫂還未走,我帶她去瞧了瞧,她說不打緊的。”

如玉嗯了一聲,不想再提這茬,也是要轉移話題:“今兒我們幾個往清頤園,遇見了太子妃,她託我轉份卷宗給你,說這份東西必能證明寧王是叫趙蕩殺的。”

窗外有似貓般的腳步聲輕輕走了過來,張君給如玉使個眼色,聲音略高了個調兒:“那你可接了?”

如玉也知院裡那王婆是個有來路的,怕是她來聽壁角了,聲音也略高了些:“未曾接。不過太子妃不知從那裡逮了趙如誨那廝,拿來做挾,我總不能連自家哥哥的生死都不顧,於是指了個明路,叫她去找文泛之,那文泛之與你交情好,想必他會給你。”

張君輕輕嗯了一聲,閉眼聽着那王婆的聲音走了,攥緊如玉的手道:“總會好的!”

他們不僅是夫妻,還是一起殺過人的兇手,是捆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如玉以爲扯到公事上,必能消了他那點兒邪火,誰知默了片刻,他又纏了上來,這一回他仍是不計醃瓚的埋頭弄着,將她當成個麪糰兒揉來揉去。

如玉心中不肯應付,身子緊緊繃繃,痛苦無比,閉着眼睛強忍着,手攥了牀單咬牙忍着。她仍還是幹灼的沙漠,急的張君滿頭大汗,忍不住爬起來問如玉:“你這可是病?若果真是病了,不如明日我請個帶下醫來替你瞧瞧,否則,總這樣下去,咱們如何能有個孩子?”

又是孩子!如玉心中一陣厭惡,頜搭在張君肩膀上笑看他一臉脹紅的氣急敗壞,勸慰道:“我明兒便找個帶下醫瞧瞧,不定吃兩味湯藥就能好了,你若真着急,不如我替你用手?”

“那倒不必!”張君憋了半年的邪火散不出來,躺在牀上猶如蟻噬,她溫香軟玉,可就是一絲水兒也不肯給他。他心中難過無比,雖急着入宮面聖,可多賴一刻是一刻,就是不肯走。

終是如玉先翻坐起來穿衣,低聲問道:“寧王那差事,你辦的如何?”

張君道:“從京城到慶陽府,沿途所有的地方官全擼,非但擼,審到祖宗八代,我不過辦差而已,究竟是個什麼結果,交給皇上,由他自己裁奪!”

兇手如此坦然,但不知趙鈺泉下有知,那縷冤魂會不會氣到魂飛魄散。

張君看着如玉繫了肚兜兒,又罩上中衣,手湊到掖下繫着衣帶,煞時間春光全掩,像個喜事上獨獨未得糖的孩子一般,委屈的恨不能大哭。

如玉起身下了牀,攔腰繫上裙子,腰肢楚楚,總攏着一頭直溜溜垂於腰際的發兒,轉身到妝臺前梳攏着。

張君猶如耶律夷來京那夜,擠在舟橋上伸長了脖子等契丹公主跳舞的百姓們一樣,明知得不到,又還捨不得走,悶站了半天,披好衣服走過來,盯着如玉看了半晌,在她頰側吻了吻道:“看來仙姑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終究是我心不夠誠的原因,我還得即刻入宮,你好好歇着,等我抽了空兒出來,咱們再來,好不好?”

她的臉映在銅鏡裡,那種表情,與她方纔在牀上一臉的驚慌歉意可完全不同。她顯然如釋重負,卻還嬌楚楚連迭聲兒的應道:“快去唄,別總記掛府裡,我明兒就找帶下醫來診。”

幾乎是連推帶搡,她便將他推出了竹外軒。

張君在門外呆立許久,自夕迴廊邊的竹林轉到竹外軒後,躍上瓦檐蜻蜓點水般從後罩房躍到前院,作賊一樣溜進側室,聽聲響如玉當是在外面那一小間裡活動,遂大膽走了臥室,鷂子般輕巧的走路,一絲聲音也無。

隔着百蝶紗的帳子,如玉輕哼着小曲兒,手中小小一方算盤,與秋迎兩個坐在一處,頭抵着頭正撥拉着。

秋迎替如玉嘩啦嘩啦翻着賬本兒,見如玉今日分外的歡喜,眉開眼笑的,遂也笑嘻嘻問道:“少奶奶這幾日是不是又進了一大注,不然怎麼如此歡喜?”

如玉挑眉問道:“我瞧着像是歡喜的樣子麼?”

秋迎忽而省悟過來,今日二少奶奶的歡喜,當與銀子無關,而是因爲二少爺回來了的緣故。

只是他二人關門閉窗癡纏的時間也太少了些,屋子裡聞着味兒清正,二少奶奶也不要熱水,也不換衣服,不像是個行過人事的樣子,這又叫秋迎有些看不懂了。

“好了!”如玉一擊掌,規規整整寫下了三千八百貳拾兩之數在自己的小賬本兒末尾,又細細兌過了銀票,捏了捏秋迎那漂亮的小臉蛋,自抽屜裡取出一個小銀餅遞給她道:“難爲你整日替我跑腿兒,這些銀子你收着,買件好衣服來穿。”

秋迎收了銀子,嘆道:“少奶奶,那墨香齋可真能掙,我記得上個月咱才兌過一回銀子,這又有幾千兩,如此下去,你可不得成個富翁?”

如玉嘖一聲道:“說過多少回了,這些話兒再不能當着人的面說的,財不露白怕招人眼,即便只有咱倆,也不能提這茬兒。”

秋迎悶悶道:“奴婢知道了!”

如玉收抱了賬本起身,連帶銀票一起一挪子抱着,唱唱哼哼進了臥室,忽而仰起脖子,一手自交衽間摸索了進去,張君不由有些脣燥,他今天忙着想要成事,都未細看他兩隻小兔兒可長大了否。

她從脖子裡摸出個小鑰匙來,開了妝臺下的抽屜,一總兒將賬本銀票全放了進去。張君恰好叫那百蝶子的紗賬遮着,能瞧見她由心歡喜的一張小臉兒,正埋頭瞧着抽屜裡,瞧了許久,指撥開一應物兒,抽出張紙來又看了許久,又放了進去,卡尺一聲合上抽屜,結結實實鎖好了抽屜,轉身出去了。

一個月掙三千八百貳拾兩,以張君對墨香齋那間店的瞭解,完全沒有可能。不過買些文玩器具而已,就算入了四月宣紙走的俏些,也不過比往常多買個幾十上百兩銀子。想要一天淨收益在一百兩以上,除非每天都能出澄泥硯,洮碩那種精貴之物,但那怎麼可能?

張君從未見過自己不在時,如玉的樣子。因她平日的思念與熱情,他總以爲自己不在時,如玉便如同一隻想主人的小狗兒一般,必定悶悶不樂,晝思夜想,只待他回來時縱身一躍,等着他的愛與安撫。

誰知她將他搡出院子,忙忙碌碌彷彿他從未回來過一般。

*

在垂拱殿外碰上文泛之,張君纔要拱手,文泛之已是側身躲過:“你是上司,就算丁憂,也已奪情,我怎敢受你的禮?”

他心思不定,見張君手中不過捧着一隻折匣,停在殿外問道:“你打算如何回話?”

張君道:“據實回即可。”

文泛之問不出話來,只得實言:“你就在此給個準話,到底殺趙鈺的是那位爺?咱們都是他天家的奴才,神仙們打架,我們總得先揣着苗頭,看那個要被連窩端,那個能笑到最後。”

張君眉頭緊簇,繞過他進了大殿。轉到東內間,有幾位老臣正在奏事。站在簾外聽得片刻,恰好聽到中書令姜順在彈奏自己於丁憂其間私自外出,母親百日之期亦不見蹤影之事。

他負手站得片刻,待這些老臣們退了出來,經那宣詔使傳詔,才進殿跪拜。

失子的打擊,張登挺了過來,歸元帝到現在還未挺過去。他有痔瘡的老毛病,許是犯了,側躺在一軟軟椅上看摺子,見張君進來跪在地上,扔了摺子道:“方纔有幾個老臣在彈奏你,你可聽見了。”

張君道:“回皇上,臣全聽見了。”

歸元帝叫內侍扶着站了起來,冷笑道:“滿朝文武,太子一半,瑞王一半,唯獨在彈奏你這件事兒上,他們才能同心協力。”

張君始終不言。只將自己手中折匣舉額,內侍隨即捧給了皇帝。

歸元帝看了約莫半個多時辰,就站在御案後看,一樣樣看罷,合上摺子啪一聲扔到桌子上,輕踱到窗前,低聲道:“只怕殺朕的鈺兒,也能叫他們同心合力。”

四個月時間,張君走訪了趙鈺離京之後所經過的每一處,路上所遇見過的每個人,照實呈奏,但仍究查不出,到底爲何趙鈺會突然改變路線,從北往西,於大雪紛飛之夜,帶着五百人鑽進一條羊腸狹道,任金人兩方相夾,最終全軍覆滅。

瑞王與太子兩派愈鬥愈烈,兩派朝臣於殿前相互指臉相罵,扯衣撕袖,跌足頓腳,無所不用其極。結合張君所奏,再兼自己耳目探聽來的消息,歸元帝總算將鎮守京城的兩個兒子在自己御駕親征之後,所起過的心思,所做過的事情,無鉅細瞭解的一清二楚。

他揮手命令張君退下,殿外宣詔,轉身在殿中踱着步子。身爲孤家寡人,許多心思,許多話,無論臣子還是后妃,無人可訴說,無人可商量,他唯有一個人決斷,無論後果如何,也只能默默承受。

身爲長子,趙蕩當然沒有息過登極的心,而趙宣是皇后所出,佔着嫡出之名。歸元帝捫心自問,目前爲止,還未有過改儲而易的心。

趙蕩想奪永國府的兵權給趙鈺,他是知道的,當然也默許。

但那並不是他想改立儲君,讓趙蕩或者趙鈺上位,而僅僅是因爲,經過一回親征,他看到張震那個年青人的優秀與鋒芒,還有收攝不住的野心。若不將兵權集回來,以太子之仁厚,上位之後無法降伏。

所以,趙鈺於邊關截殺張震,他亦知情,亦默許。於他來說,趙宣仁厚堪爲帝王,趙蕩寬和可調百姓,趙鈺最爲英武,殺伐守關,三個兒子齊心協力,這太平盛世還可繼續昌隆下去,百年之基,築於他之手。

可誰知趙鈺最後也會死於兩個哥哥之手?

如此強大的三個兒子,矛頭不對準敵人,而是對準了自己的血脈兄弟。

“難啦!”歸元帝嘆道:“朕委實爲難之極。”

馮忠總算等到了這一句,低聲道:“難道皇上就未曾想過,張虎穩居夏州,而寧王與永國府又有仇怨,也許是張虎派人殺了寧王殿下?”

歸元帝不語,臉色仍還平常,這是他想聽下去的徵兆。馮忠放着膽量又道:“瑞王與寧王殿下最爲親厚,斷無加害之禮。太子與永國府一系,且又知道寧王殿下的行軍路線,若與張虎連手……”

若只說張虎,歸元帝倒還聽得進去,畢竟他心中所疑二人,一個張虎是太子一系,一個沈歸是瑞王一系,殺趙鈺,脫不了這兩人的干係。但他們不是主謀,主謀歸根結底,仍還是自己的兩個兒子。

這自己最爲信任的宣詔使,是什麼時候被大兒子收賣的?三十歲的大兒子,已經急不可捺到,不止是想爭儲君,還想將自己從這王座上趕去去了?

歸元帝揮手示意馮忠退下,閉眼在窗前站了片刻,六宮之中,再無處可去,吩咐身旁近侍道:“擺駕景明殿!”

景明殿住着端妃母女,他這是要去見他的小公主和悅了。

*

既已奪情,又還是學士承旨,只待他從垂拱殿退出來,文泛之與廖奇龍二人便要將幾個月中所攢積的密摺全部呈給張君,要他過目。

在宮裡呆了三天,看摺子看的張君眼睛發麻。這天夜裡他正準備解衣要睡,便見禁軍侍衛中一個叫曾禁的在並不設門的框沿上輕敲着。

這曾禁,恰是與他一起查過寧王之死一案的禁軍侍衛中的一個。相比於其他的禁軍侍衛們武藝高強,但於文化層面總有所欠缺外,曾禁雖是武舉人出身,但還曾是張君同年的第五甲的同進士,於一衆侍衛中,算是個肚子裡十分有文墨的。

出行在外,張君爲欽使,這些禁軍侍衛們自然全都聽令於他。但只要一入皇城,權柄隨之上繳,如今他們便成了不相干的內侍與外臣。

張君只着白色中單,才沐洗過,發披於肩上。他本白膚秀面,如此垂髮而立,發柔了那雙鋒眉所能帶給人的攝迫之感,倒叫他顯得頗有些平意進人。

曾禁那怕有個同進士的資格,畢竟從了武職,於探花出身的張君面前,頗有些自卑。兩人相對而坐,他拳握於膝,低聲道:“屬下前來,本是想感謝當初在慶陽府時,大人對於曾某一府的照拂之恩。”

曾禁的父親在慶陽府鳳城縣爲縣令,好死不死,恰是趙鈺之死所在地。一個皇子死在自家地盤上,就算屬於無妄之災,曾禁的父親也必死無疑。張君多方檊旋,非但叫曾禁父親不必死,還將罪過皆挪到了慶陽知府身上,倒叫曾禁父親從縣令一躍而上,如今成了慶陽府的代知府。

張君一笑道:“尊父胸懷蕩蕩,體恤愛民,既便皇子死於鳳城屬地,罪不在他。本官不過據實所報而已,你又何必再說言謝的話?”

一路同行同宿四個多月,曾禁漸漸瞭解張君的爲人。知他內斂沉默,但心性頗爲純正,確實歸元帝眼光獨道,是個難得的青年才俊。曾禁有意結交,遞了份卷宗過來道:“昨日屬下與侍衛長高駿一同至西京督案,恰遇到件事兒,或者與大人有關,遂帶了卷宗過來給大人瞧瞧。”

張君接了卷宗過來,着手翻開。這是彈奏西京府尹的案子,瞧幾位諫官的名字,皆是趙蕩手下。彈西京府尹縱奴行兇,惡霸欺市,私養府兵意圖謀反,擅調西京大營之兵私用等,十幾條罪狀,最後由歸元帝親批,定了抄家並誅族之罪。

再往後翻了幾頁,翻到餘剝皮的口供中,便見其中有一句:餘等所抄那間文玩店,實則已經非小人所有。在半月前,小人便將那間店鋪過戶給了陳安實,如今店鋪歸秦州人氏陳安實所有,非但店鋪,鋪中一應貨品也皆屬陳安實所有,與小人全無干系。

墨香齋上個月便有三千八百兩的進賬,半個月前,已經死了化成灰的陳安實居然還在西京有了間文玩店。

張君刷一聲合上卷宗,擡眉問曾禁:“爲何你會覺得此案與我有關?”

曾禁道:“吾等督案時,屬下恰巧聽那餘剝皮的娘子說過一句。她道:那間店名雖寫着陳安實,所有人可是永國府的二少奶奶趙如玉,你們可以查封別的店面,但不能查封那一間,因爲那店面屬於趙如玉。”

張君隨即打斷曾禁:“不過生意往來而已,我回去問問我家夫人,若果真有此事,我再派人去查。”

第54章 張登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2章 善惡第113章 九月第6章 錦被第78章 歌者第124章 和悅第132章 工筆第72章 公斷第118章 青龍第59章 瑞王府第137章 登基第95章 仙姑第10章 捉弄第6章 錦被第22章 善惡第43章 丟物第79章 雲臺第76章 浮屠第13章 蜀錦第58章 故事第78章 歌者第61章 畫像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48章 小衣第59章 瑞王府第118章 青龍第84章 喪事第4章 被褥第82章 議嫁第98章 殘屏孤宿第60章 敬茶第68章 侍疾第87章 趙鈺之死第27章第32章第76章 浮屠第74章 好姝第140章 情話第88章 逼問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11章 找雞第31章第90章 悔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34章第95章 仙姑第94章 遊園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4章 小屋第1章 如玉第123章 權杖第1章 如玉第90章 悔第42章 離村第47章 大嫂第21章 閨房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16章 忍辱第122章 螢火蟲第13章 蜀錦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8章 再嫁第14章 絹帕第46章 入府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23章 首富第5章 獸夾第14章 絹帕第57章 巧遇第59章 瑞王府第49章 又要跪第73章 公主第92章 兄弟第3章 桃花第91章 區氏第90章 悔第99章 大嫂再嫁第79章 雲臺第107章 督軍第32章第113章 九月第140章 情話第109章 回京第68章 侍疾第97章 行刺第5章 獸夾第120章 白馬第77章 女德第78章 歌者第77章 女德第136章 兇手第60章 敬茶第24章 小屋第83章 圍獵第132章 工筆第52章 功課第98章 殘屏孤宿
第54章 張登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2章 善惡第113章 九月第6章 錦被第78章 歌者第124章 和悅第132章 工筆第72章 公斷第118章 青龍第59章 瑞王府第137章 登基第95章 仙姑第10章 捉弄第6章 錦被第22章 善惡第43章 丟物第79章 雲臺第76章 浮屠第13章 蜀錦第58章 故事第78章 歌者第61章 畫像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48章 小衣第59章 瑞王府第118章 青龍第84章 喪事第4章 被褥第82章 議嫁第98章 殘屏孤宿第60章 敬茶第68章 侍疾第87章 趙鈺之死第27章第32章第76章 浮屠第74章 好姝第140章 情話第88章 逼問第101章 單刀赴營第11章 找雞第31章第90章 悔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34章第95章 仙姑第94章 遊園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24章 小屋第1章 如玉第123章 權杖第1章 如玉第90章 悔第42章 離村第47章 大嫂第21章 閨房第121章 招蜂引蝶第116章 忍辱第122章 螢火蟲第13章 蜀錦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8章 再嫁第14章 絹帕第46章 入府第103章 末路窮途第23章 首富第5章 獸夾第14章 絹帕第57章 巧遇第59章 瑞王府第49章 又要跪第73章 公主第92章 兄弟第3章 桃花第91章 區氏第90章 悔第99章 大嫂再嫁第79章 雲臺第107章 督軍第32章第113章 九月第140章 情話第109章 回京第68章 侍疾第97章 行刺第5章 獸夾第120章 白馬第77章 女德第78章 歌者第77章 女德第136章 兇手第60章 敬茶第24章 小屋第83章 圍獵第132章 工筆第52章 功課第98章 殘屏孤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