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侍疾

他拍着張君的肩道:“皇上將欽一職指給你, 顯然還是要彈壓瑞王與寧王二人,不叫他們對王位起覬覦之心,但既你是太子的人,此事關乎太子儲君之位安穩, 你必得要慎之又慎,力促結盟得成, 不能給瑞王和寧王以攻擊太子的口實。”

張君應付了兩句,在姜世恩眼中,越發覺這年青人乖巧聽話。他抽出一隻條匣, 遞給張君道:“上回你四天時間奔赴雲貴,解太子危急。這是東宮一點補恤, 快收下它!”

銀子?如玉現在有了墨香齋,雖不說日進斗金,卻是個悶聲發大財的主兒。張君一點微博俸祿, 在她面前便有些夫綱不震。說白了,想哄她高興,手裡沒有銀子卻是什麼都做不得。

他掃了那條匣一眼, 卻不接手, 緩緩抱拳道:“差職使然, 下官連店都未曾住過, 來回皆在馬上, 不曾花費過銀兩,這些銀子還請伯爺收回,下官不敢收。”

張君向來也不是會說和氣話的人, 如此一禮,也不管東宮岳丈還在身後追,生硬硬一禮便策馬而去。

西市是個熱鬧地方,到那高高的牌坊處,兩隻大獅子下小攤小販聚集。到了這地方,除非有差役開道,否則任你再大的官兒,也得下馬,牽着馬擠過去。張君無奈下了馬,牽着馬走了幾步,忽而覺得身後一陣疾風,兩隻眼睛已經叫人捂上。

滿街的煙花氣息中,僅憑那兩隻微涼的手,他便知道是如玉。轉身摟上她的細腰,張君面紅耳恥,生怕要遇見熟人,低聲問道:“你怎麼不在家歇着,在此做什麼?”

如玉亦悄悄攬上他的腰,兩個人沒羞沒臊,大街上人多,她緊依在他懷中,笑道:“你娘生了病,又不要我們近前伺候,府裡的事兒自有香晚和大嫂忙碌,我是個閒人,無處可去,便在此等你。”

聽聞區氏的病還未好,到底親生兒子,張君放慢腳步,低眉道:“自有我以來,還未見她病過,怎麼忽的就病了?莫不是又在裝?”

如玉對區氏這個婆婆,當然不及安實老孃更掛心,卻也實言道:“看臉上的氣色,不像是裝的。”

兩人總算走過了擁擠的街道,離府還有些距離,張君帶如玉走那條雖遠卻無人的,也是想兩口子多呆一會兒。他道:“契丹公主的事情,瑞王和寧王兩個終於挑明奏給了皇上,二妮的清閒日子怕要過完了。”

這事兒也關乎着如玉,她止步問道:“他們想把她怎麼辦?或者說,他們想拿契丹公主來做什麼文章?”

張君道:“皇上想以契丹公主與國璽等物爲交換,來換取西遼結盟,對抗金。”

這事如玉聽張君說過,也知道他極力反對結盟,見他仍是一臉的心事,遂又問道:“如今幾國亂戰,以你的想法,如何才能扼制住金,不叫他們逼過長城?”

張君道:“有那麼一個人,若能以他爲將,我大哥爲帥,則必可遏住金的反撲,但皇上不肯用那個人,提都不準提他,所以……”

“那個人是誰?”如玉自來將從未謀過面的張震當成戰神一樣看待,聽聞張君說還有比他更厲害的人物,自然就起了好奇之心。

張君自嘲一笑道:“沈歸!”

如玉不禁失笑:“他那個人,溫默的很。雖我也知他曾爲將,後落匪,可瞧不出來他竟有這般的厲害。”

張君挽着如玉的腰,慢慢走着。繃了一天的神經,此時纔算絲絲往下鬆懈着。他道:“沈歸從十四歲就在邊關火頭軍裡混,是一步步從火頭兵殺起來的,對於整個北方戰線,熟悉無比。而我大哥縱有理論,卻太年輕,有他相助,兩人能勝十萬精兵。

但皇上不肯用他,轉而要向西遼求盟,我一個小翰林,策不得國事,回家抱抱我的小如玉,親親我那兩隻小兔子,便是世間美事,關上門來,管它春夏與秋冬。”

老實人說情話,又一臉的一本正經,如玉叫他逗的小臉紅紅,樂不可吱,兩人俱是心神盪漾,急推慢趕的要往家跑。竹外軒那淺淺的小院兒,那張榆木大牀,成了天地之間唯一的避風港。眼看到了東門外,張君忽而止步,回頭問如玉:“如玉,跟着我,你後悔嗎?”

那座高高的府第,隱隱只可見裡頭綠樹成蔭,樓閣隱隱。她纔是牽動着五國命運的那個公主,卻屈身於這樣一座府第之中,只因一份憐憫與愛意,便陪在他身邊,屈承於這府宅中。如洞房夜的那朵寒梅,默度年華。

如玉站在張君身後,踮起腳,將下巴搭在張君肩膀上,悠聲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初若沒有你將我帶走,或者我只得跟着沈歸,江湖亂道,他守不住我的。往北皆是蠻人,一個安敞已叫我心生厭,誰知將來我要依附於誰?

恰如安敞所說,我不夠安分,或者有點小聰明,但不夠聽話,不願受人擺佈。現世便是如此,咱們力所能及的,將日子過好,我等你另置府宅,將我接出去的那一天。”

無論有多大的憂愁,無論有多煩難的事情,只要有她在,連這陰森森的府宅,都格外順眼了幾分。回到竹外軒,兩人聽聞下午御醫又來診過脈,不敢先吃飯,仍還得到區氏院裡去瞧瞧。

張登守得半日,盡了夫妻情份,早帶着如錦走了。兩個兒子並兩個兒媳婦進了內室,偌大的屋子裡一股濃濃的藥湯味兒,區氏面色蠟黃,半歪在牀上,有氣無力,一隻手緊握着姜璃珠的手。

姜璃珠下午還格外打扮過一回,二八少女,穿着妃色短襦衣,繫着墜珠百褶裙,小臉兒卻格外的素,頭上也不過一隻玉釵,緊握着區氏的手,持着方帕子眉頭暗簇,見張君來了,盈盈秋水滿含的大眼睛忽閃一擡,隨即又低了下去。

愛與歡喜,只要還年青,無論多深的城府也無法掩藏。張君穿着緋色朝服,修竹一樣筆挺的身材,比四弟張仕還高半頭,兩頰新刮過的胡茬錠青,膚白而細,那種含着股子冷漠與凌厲的俊俏,與昨夜那羞澀一笑時判若兩人。

可這樣的反差又透着股子能叫二八少女癡迷的神秘感。他和張仕一起撩袍跪地請安,張仕鬆鬆垮垮,士家子們天大地大無所畏懼的常態,將這樣的繁文縟節當成應付差事,翻着白眼看頭頂。張君卻是一本正經,許多人拜天地也沒有他如此的正經。

區氏揮手叫兩個兒子起來,見蔡香晚與如玉來拜。四兒媳婦倒還罷了,總歸是自己找來的。方纔周燕在旁閒話時,說起這趙如玉的一雙眸子,肖似於鄧姨娘,她心中本就對如玉的不滿,越發多橫了一根刺,此時細看,果真圓如杏,秋水朦朧,可不是與那趙姨娘同出一脈?

想到這裡,本就病的昏昏沉沉的區氏越發頭暈腦脹,又怕自己不日便要離世,越發強撐着,也要替二兒子鋪出一條平坦官道來。她咳了兩聲,揮手道:“香晚要照料家事,就快些去,我這裡不必你守着。至如老二家的……”

她擡頭看了看如玉道:“你也去吧。”

要說別家的貴女趕着來侍疾,自家兒媳婦不必守着,如玉和蔡香晚兩個樂的忍不住要笑,卻還不得不顧作些人情:“母親身子不爽,媳婦們無福侍疾,便是歇着,也心下難安了。只是有勞姜妹妹了,這一府三個兒媳婦,竟比不得姜妹妹一人,我們真是汗顏無比。”

人家正經兒媳婦們都在這裡站着,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來此做客,竟就侍起疾來。不用明說,大家都能瞧出來姜璃珠的心思。可總歸她的祖父是南寧伯姜世恩,姑母是太子妃,永國府一府的人,爲尊太子妃故,還得誇她兩句。

區氏閉上眼睛道:“老四也回去歇着,老二留下來,在此替我熬盅藥吃。若你果真有孝心,便在此陪得一夜。”

蔡香晚眉頭暗挑,越過張仕自身後拉了拉如玉的裙角。如玉也是一笑,既周昭不在,她便爲長,屈身一福別禮,轉身出了內室。蔡香晚與張仕兩個也跟了出來,在廳裡別過,走了。

如玉纔要走,忽而聽得簾響,張君走了出來,本要乍起兩隻手,見扈媽媽亦在,生生又放下,問道:“你要走?”

如玉點頭,瞧他那仿如身後有狼追的樣子,忍着笑意道:“既母親要你侍疾,你便侍着去。”

張君指了指身後,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焦急,怏求道:“如玉!”

正如老太太賀氏所言,雖天子以孝治天下,孝是律法,是重刑之一,可孝從何來?孝從愛出,有實心實意的愛,纔有實心實意的孝。無愛,那孝便是強披在人身上的枷鎖,。

如玉回顧了一眼內室的簾子道:“你先去頂着,半夜我必來救你!”

張君算是信了,一步三回頭,撩開簾子進去了。

如玉回到竹外軒,叫秋迎伺候着吃過了晚飯,支起畫架細描着工筆。秋迎與丫丫兩個猴在她身後,見她繪着一幅仕女像,那仕女髮髻高聳,滿頭瓔珞墜珠,與漢家女子不同的是,身上那件襦衣敞領,下面露着一截纖腰,灑花長裙。

她彷彿刻意爲繪這衣飾,遲遲不肯勾勒仕女的眉眼。秋迎比丫丫更爲焦急,湊過臉道:“少奶奶,你若找不着個姑娘來繪那眉眼,不如照着奴婢可好,您瞧,奴婢的眉眼兒,牙婆們都說俊俏了。”

這傻丫頭,白生得一張好臉蛋,人是傻的不能再傻,笑嘻嘻道:“少奶奶繪好了,奴婢便天天看着,雖說不敢如此坦露自己的身子,看一眼過個癮也是好的。”

如玉掃了她一眼,點頭道:“果真俊俏無比。”

她取絲帕蓋上畫兒,顯然沒有替那美人畫眉眼的打算,反而問丫丫:“你可跟那小蜀姑娘閒話過了,她可跟你說得些南寧府的趣事兒?”

這小丫丫來的時候病的奄奄一息,如玉歇了半月,她也吊好了一條命,仍還賊溜溜的細小,見誰都喊姐姐,因嘴甜手快,如今已經混熟了整座永國府。那小蜀正是姜璃珠帶來的丫頭,丫丫這兩日與她玩的倒好,打聽了許多南寧府的趣事兒。

丫丫道:“小蜀姐姐說,她們中秋來咱們府過節,雖說高興,可心裡也含着憂了。概因姜姑娘的母親如今也正生着病,聽聞走的時候症候便有些急,雖說在這府中,姜姑娘心裡卻也一直在牽掛着。”

這就難怪那姜璃珠的悲傷不想是強裝的,只是自家母親有病,卻跑到親戚家來侍區氏的疾,一天兩天的還不肯走,小丫頭怕是果真對張君動了心了。

如玉回頭看看秋迎,見她悄悄揭帕子要看那仕女像,摸了她臉蛋一把,心嘆道:瞧瞧,院子裡的剛收拾了心腸,府外又來一個,關鍵人家野心還大着,是準備要做正頭夫人了。

她收拾好顏料起身,許媽提碰上只食盒進來道:“既要往世子夫人房裡去坐會兒,不如帶些吃食,否則空着手兒去,總有些不太好。”

如玉望着那食盒卻是一陣沉吟,斷然搖頭道:“雖是一府之中,兩個院子,那院來的吃食,能拒你們就拒了。咱們院裡也不能送吃的過去,不是我與大嫂生分,她雙身子,秋季正是變季節的時候,萬一吃了什麼敗腐之物,鬧肚子可就不好了。”

要說如玉要如此謹慎,並不爲忌憚周昭。周昭性清而冷,又十分淡泊,但私底下溫柔隨和,是個難得的好性兒。可她那庶妹周燕卻極其難纏,她在瑞王府做手腳的事,如玉是實實在在抓到把柄的。

周燕雖因此叫周昭趕回了家,但不過幾日她又跟着姜璃珠重新回來了。如玉怕她是跟張誠有牽扯,因此而要害自己,所以不得不加提防。

周昭再有兩個月就要生了,她肚子份外的大,臉也腫的嚇人。幾日不見,如玉竟有些認不出來。周燕坐在牀邊替她削果子,見是如玉來了,挑眉冷冷掃了一眼,等轉過臉遞那果子的時候,笑的卻很和沐,她道:“吃梨不相分,二姐姐莫怪我禮數不周。”

如玉也坐到了牀邊的鼓凳上,笑道:“你是客,該我歉讓纔是,怎會怪怨。”

她手中本拿着只扇子,啪的打開,遞給周昭笑問:“大嫂瞧這絡子打的好看否?”

扇尾墜絡以五彩絲線打成,果真十分別致。周昭正悶着,見此來了興趣,問如玉:“你的手藝?竟能打出這樣時興的絡子來?”

如玉笑道:“我自鄉里來,秦州也沒有這樣的打絡子手法。我新置得幾隻宮絛,但那繡紡配的絛子卻不合我意。這扇尾的墜絡是姜姑娘身邊那小蜀教丫丫打的,我來找她,恰是想叫她教教我這打絡子的手法。往後自己多打幾條,好換着戴。”

她招過丫丫來,揭起丫丫手中盤子上的緞面,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絲線,有粗有細,一束束排着。另有一匣子的佩玉,有佩有墜,翠玉、黃玉水晶皆有,還有幾塊和闐軟玉,擺的滿滿當當。

周昭使個眼色,當然是叫周燕去叫那蜀兒進來,周燕領教過如玉肚子裡的彎彎繞,卻究竟也猜不透她此舉是爲什麼,遂使個丫頭將那蜀兒喚了來。

蜀兒個子矮矮,眼細鼻塌,勝在膚白剔透,雖是婢,但到了客家,也坐得個鼓凳兒上,說起話來竹筒倒豆子一樣,一雙手十分靈巧的捉着絲線穿進穿出,笑嘻嘻道:“我們姑娘昨兒到廟裡去,出來時哭的厲害,也不知那個狹促和尚,掛錯了茅房……”

兩個姑娘解溺撞見和尚,這事兒得多丟人。周燕一個厲眼掃過去,蜀兒吐了吐舌頭,埋頭打起了絡子。如玉打着絡子,細問這小丫頭些南寧府諸人,問着,也說些區氏生病的話兒,小蜀一嘆道:“我們夫人也病着了,也不知情形如何。”

如玉擡頭去看周昭,周昭轉頭去看周燕。周燕這才醒悟過來,如玉轉着圈兒,是要將姜璃珠母親生病,自己還在別府侍疾的事情捅到周昭這裡。

“姜姑娘也是辛苦,可憐見的孩子,她得多委屈啊。”如玉兩手打着絡子,迎上週燕忽而怒圓的眼睛,一字一頓道:“她還是小姑娘,膽子小不敢說。可萬一姜夫人的病重了,南寧一府得怪罪咱們,明知其母病重,竟不把人家的小姑娘送回去,拘在這府中侍疾了!”

區氏病了不能理家務,周昭便是這府主中饋的主母。若南寧府三夫人果真病重,區氏應當也是不知道的,否則怎敢留人家姑娘在此給自己侍疾。而姜璃珠住在周昭院中,萬一兩府間因此起了口舌,以區氏的爲人,勢必要怪到周昭身上。她此時也不管如玉在此,撩了被子起身,扶過如玉道:“走,咱們往母親那裡看看去!”

周燕還想跟上,周昭一個厲眼將她瞪住。

如玉扶着個大肚子,周昭腳程又快,也是捏着一把子的汗。

*

早些時候,靜心齋中。礙眼的人都打發走了,區氏叫姜璃珠將自己扶坐起來,指着直愣愣杵在窗前的張君道:“將那捲角幾端過來,我吃粥要用它。”

她是性剛性強的人,雖胸中嘔逆,也知自己無人疼無人愛,耍不得小性,所以到了飯時那怕吃不下去,也強撐着要給自己張羅粥來喝。

張君搬過卷角幾,見區氏坐着,不知該如何安放。姜璃珠縱腰過來,伸手撫着打褶的被子,撫平了,回頭輕聲道:“二哥哥,就放在此吧。”

她離他靠的有些近,清晰聞得他身上的味道,墨香,合着一股子檀香,應當是貼身侍在皇帝身邊,時間久了纔會浸潤這樣的香氣。放好了那捲角幾,張君又杵到了窗前,一動不動望着窗外。

區氏一肚子的火氣,強撐着叫姜璃珠餵了兩口粥,頭暈腦脹只得又躺下。張君見姜璃珠端着食盤出去了,大鬆一口氣,坐在牀前替母親掖好了被角,看她一臉蠟黃,手攥着胸口顯然極其難受,心中也是浮起一陣難過。

區氏清了清嗓子道:“當年你說不出話來,我剁你舌頭的那一截,可還記得?”

暴怒的母親持着刀,一院子婆子圍堵,張君憶起自己左突右突突不出去,小小的孩子,怕果真要割掉舌頭不敢張嘴,悶聲飈淚的情景,搖頭道:“我早忘了!”

區氏又道:“我送你去相國寺,在寺外帶着你跪了一整天的事兒,可還記得不?”

張誠在慎德堂的門前朗朗而頌三字經,鄧姨娘與父親張登一臉寵溺的看着。他卻被陰沉着臉的母親連拉帶扯,扯到相國寺要去做和尚,可惜相國寺不肯收,於是區氏帶他跪在山門上,一邊刀子一樣的數落,一邊恨不能一起死的怨恨。

只差幾個時辰的倆兄弟,爲何一個早慧,一個卻那麼笨了?

張君道:“母親,我都忘了,您好好養病,我得回房去了。”

他等不到如玉來救自己,怕再呆下去要叫區氏逼瘋,起身就要走。區氏忽而就坐了起來,臉色蠟白,指着張君道:“你冷心冷肺,無情無義,我哭幹了眼淚拜遍神佛,恨不能把自己賣給鬼,只求你能張嘴說話。可你瞧瞧你,孽障,孽障!

好容易像個人樣兒了,滿眼就只有那個鄉婦,果真是我的孽障!”

張君只得又跪到地上,直愣愣的跪着:“母親,若您再說一句如玉的不是,兒子今夜立馬搬出去。”

作者有話要說:  所以,區氏究竟是什麼病,猜對了發紅包哦。

第47章 大嫂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53章 帶下醫第56章 翰林第127章 大孝第89章 設宴第115章 噩夢第99章 大嫂再嫁第33章第77章 女德第62章 拜佛第28章第93章 誘餌第133章 弟媳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0章 白馬第26章 節婦第115章 噩夢第44章 元寶第84章 喪事第12章 草紙第77章 女德第23章 首富第24章 小屋第124章 和悅第91章 區氏第37章第98章 殘屏孤宿第140章 情話第10章 捉弄第32章第61章 畫像第7章 哥哥第100章 同羅妤第65章 中秋2第8章 再嫁第56章 翰林第117章 秘藥第119章 遭劫第72章 公斷第48章 小衣第45章 進退之儀第39章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46章 入府第60章 敬茶第53章 帶下醫第91章 區氏第28章第116章 忍辱第50章 夫子第96章 山歌第15章 再嫁第24章 小屋第43章 丟物第131章 膘騎將軍第79章 雲臺第119章 遭劫第52章 功課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9章 修壩第14章 絹帕第76章 浮屠第22章 善惡第12章 草紙第20章 山窖第17章 往事第95章 仙姑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77章 女德第64章 中秋第128章 教子第60章 敬茶第5章 獸夾第12章 草紙第67章 結盟第17章 往事第115章 噩夢第19章 旖夢第69章 侍疾2第90章 悔第88章 逼問第130章 雪雁第77章 女德第95章 仙姑第91章 區氏第46章 入府第49章 又要跪第120章 白馬第128章 教子第10章 捉弄第45章 進退之儀第62章 拜佛第59章 瑞王府第32章第67章 結盟第71章 對打第79章 雲臺第3章 桃花第99章 大嫂再嫁
第47章 大嫂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53章 帶下醫第56章 翰林第127章 大孝第89章 設宴第115章 噩夢第99章 大嫂再嫁第33章第77章 女德第62章 拜佛第28章第93章 誘餌第133章 弟媳第99章 大嫂再嫁第120章 白馬第26章 節婦第115章 噩夢第44章 元寶第84章 喪事第12章 草紙第77章 女德第23章 首富第24章 小屋第124章 和悅第91章 區氏第37章第98章 殘屏孤宿第140章 情話第10章 捉弄第32章第61章 畫像第7章 哥哥第100章 同羅妤第65章 中秋2第8章 再嫁第56章 翰林第117章 秘藥第119章 遭劫第72章 公斷第48章 小衣第45章 進退之儀第39章第125章 父親的愛第46章 入府第60章 敬茶第53章 帶下醫第91章 區氏第28章第116章 忍辱第50章 夫子第96章 山歌第15章 再嫁第24章 小屋第43章 丟物第131章 膘騎將軍第79章 雲臺第119章 遭劫第52章 功課第106章 天之神女第9章 修壩第14章 絹帕第76章 浮屠第22章 善惡第12章 草紙第20章 山窖第17章 往事第95章 仙姑第105章 農夫與蛇第77章 女德第64章 中秋第128章 教子第60章 敬茶第5章 獸夾第12章 草紙第67章 結盟第17章 往事第115章 噩夢第19章 旖夢第69章 侍疾2第90章 悔第88章 逼問第130章 雪雁第77章 女德第95章 仙姑第91章 區氏第46章 入府第49章 又要跪第120章 白馬第128章 教子第10章 捉弄第45章 進退之儀第62章 拜佛第59章 瑞王府第32章第67章 結盟第71章 對打第79章 雲臺第3章 桃花第99章 大嫂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