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燕國大旱

王猛將自己的計劃想好了之後,經過再三斟酌和修改,然後派遣心腹親兵,將這個改造關中的計劃送往鄴城,以讓華安儘快批准。

而就在此時,在鄴城的華安得到了聰士的密報,大晉朝廷已經決定冊封自己爲北王,同時,爲了制衡自己,在同一時間,冊封桓溫爲南王。

得到這個消息,華安微微鬆了口氣,朝廷果然是服軟了,沒有向自己採取過激的行動,否則,事情會向何處發展,真的很難判斷。

華安慶幸這個結果,同時也慶幸桓溫做出了有利於自己的決定,要知道,在桓溫的身旁,也是有華安秘密派遣的聰士,通過聰士的彙報,華安得知桓溫最近向朝廷上奏了緊急奏摺,而這份奏摺被送出的時間,恰好是自己麾下心腹將信件交給桓溫之後,也就是說,桓溫送往建康城的緊急奏摺,是一定與自己有關的。

而朝廷在收到這封緊急奏摺之後,立馬就做出了同時冊封自己和桓溫的決定,如此一來,華安便可以大膽的猜測,桓溫在奏摺中一定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否則,朝廷不會這麼快下定冊封兩個王的決定,畢竟,按照大晉的祖制,不是司馬氏子孫是不可以隨意封王的。

像燕王慕容俊、涼王張重華之所以被封王,是因爲他們擁有大量的軍隊,且遠離江南,封他們爲王,只不過是賜予一個名號而已。就算大晉朝廷不封王,他們自己也會自主稱王的,而華安和桓溫卻是大晉朝廷的將領。讓他們稱王,大晉朝廷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看,華安和桓溫掌管了大晉大半的軍隊,實力極爲強大,此二人只要站在一起。大晉朝廷就不得不封王,以維持江山的穩定。

華安知道。按照冊封使團的行進速度,抵達鄴城,至少也需一個月的時間,爲此。他仍以將軍自處,並利用這段時間,好好的安撫麾下將士,以儘快讓麾下大軍恢復士氣,並嚴格訓練,以在燕軍主力返回襄國城的時候,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與之對抗。

“大哥,好消息。”王三大步奔入華安的中軍大帳。高興的說道。

“什麼事情,這麼高興?”華安問道。

王三喘了口氣,大聲道:“關中方向剛剛傳回消息。王猛將軍麾下的將士,已經將朝廷派遣的官員全部逮捕了,並將這些人全部押往洛陽城方向,還有,王將軍返回長安之後,將關中的田產問題。處理的井井有條,被朝廷收回的田產。已經全部返還到老百姓的手中了,大哥賞賜給將士們的田地,也都歸還給了他們,還有最讓人高興的是,梁州和益州的朝廷官員,聽說我軍將士要殺回蜀中,都嚇得半死,並逐步開始歸還侵佔的土地。”

“好,真是太好了,想不到事情進展的會如此順利,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我軍將士的憤懣情緒就可以平息,在燕軍主力返回襄國之前,我軍一定可以做好全面的準備。”華安高興的說道。

“是啊!大哥,鄧將軍麾下的將士,已經陸續收到家書,三萬關中騎兵已經恢復士氣,只需稍加訓練,便可恢復之前的戰鬥力。”王三輕聲應道。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我軍主力恢復戰鬥力指日可待,不過,河北一直缺糧不是辦法,關中距離太遠了,洛陽、滎陽、上洛、弘農、河東等數郡的農業要儘快發展起來,以補充大軍所需的糧草。”

“大哥,這些郡縣的農業,已經在加緊發展了,所有能動用的人力都用上了,倒是顯得人力有些不足了。”王三輕聲說道。

“這很好辦,河北一帶的百姓足有數百萬,可以動員這些百姓渡河南下,加入開墾農田的行列,如此便可大大加強人手,儘快讓河南成爲下一個關中。”華安正色建議道。

王三聞言,微微搖頭,輕聲道:“大哥,河北一帶缺糧是不假,但這裡的子民皆是魏國的子民,他們不願意離開家鄉,不願意離開魏國,我軍動員的效果,只怕不會很好,況且,我軍持續向鄴城方向供應糧草,鄴城方向的缺糧問題,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這裡的子民就更加不願意離開家鄉了。”

“哦,這麼說是我軍供應過多的糧草,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看來,要適當減少糧草的供應了。”華安輕聲說道。

見華安如此說,王三有些驚訝,頓了頓,抱拳道:“大哥,你真的要這麼做嗎?這樣一定會引起魏國朝廷的反感。”

華安猶豫了一下,輕聲道:“不用擔心,魏國朝廷現在是仰我軍鼻息,就算心裡有意見,也只能忍着,你要知道,我軍只要一撤,魏國很快就會被燕國攻滅。”

“是,只要大哥決定了就好,我這就吩咐下去。”王三應了一聲,轉身離開中軍大帳。

其實,華安逐步將河北的百姓逼向河南,一是爲了發展河南的農業,讓河南的農業儘快的發展起來,以就近爲河北的主力大軍提供糧草,二是爲了讓河北的老百姓可以自給自足,從而減輕華安向河北供應糧草的壓力,三是爲了逐步削弱魏國的實力,並最終吞併魏國,讓魏國成爲自己麾下一個郡。

華安的計劃考慮的不可謂不長遠,而且是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魏國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削弱,並最終成爲自己的一部分。

#####

在薊城的王宮大殿內,燕王慕容俊陷入了焦慮之中,在以薊城爲核心的大片區域,已經連續三個月沒有下一滴雨了,而那些種在地裡的莊稼,自然都乾死了一大片,這將造成大量百姓顆粒無收,如此緊急的情況,慕容俊怎麼能不憂慮呢?

爲了搞清楚老天一直不下雨的原因,慕容俊召集了衆大臣進宮,並詢問他們,爲何會發生這種怪事。

慕容俊看向衆大臣,問道:“各位愛卿,薊城方圓五百里,連續三個月滴水未下,老百姓種的莊稼乾死了大半,如此天災,是何原因引起,各位愛卿知否?”

“王上,此乃天災,上天之意,我等凡人如何能得知。”一名大臣回道。

慕容俊聞言,顯然有些不悅,並繼續看下羣臣,詢問天災的緣故。

“王上,微臣倒是略知一二,不知當講不當講。”一名大臣抱拳道。

“但說無妨,但說無妨。”慕容俊連忙問道。

這名大臣,抱拳說道:“王上,此天災是因爲王上斬殺冉閔所致,若要補救,必須拜祭冉閔,以平息上天的憤怒。”

“什麼,讓本王祭拜冉閔,像冉閔這樣的奴僕之才,怎麼會得到上天的垂青?”慕容俊有些憤怒,並大怒着說道。

“回王上,冉閔武功天下無雙,乃上天戰神轉世,因此王上斬殺冉閔,觸怒了上天,所以,纔有了這三月大旱。”這名大臣抱拳說道。

“簡直一派胡言,王上千萬不可相信這心癢之人,三月未降甘霖是天災而已,與斬殺冉閔能有何關心?”大臣陽婺,大聲反對道。

一時之間,大殿之上爭論了起來,有的支持是普通的天災,也有的支持是因爲斬殺冉閔所致。

慕容俊思索了一下,看向那名大臣,正色道:“愛卿說這三個月上天未降甘霖是因爲本王斬殺冉閔的緣故,那若本王即刻祭拜冉閔,甘霖幾日可下。”

“回王上,祭拜之後,上天便可消氣,三日之內必降甘霖。”這名大臣抱拳說道。

慕容俊聞言,點了點頭,大聲道:“好,既然如此,本王就冊封冉閔爲武悼天王,今日午後,便舉行祭祀大典,不過,若是三日之內,上天不降甘霖,本王可不會輕饒了你。”說完瞪向這麼大臣。

隨後,慕容俊讓屬下官員準備祭祀之物,並決定在薊城郊外的山中祭祀冉閔,並向上天求取甘霖。

正午過後,燕王慕容俊親自帶領羣臣,在衆多精銳士兵的護衛下,前往薊城郊外,開始祭祀冉閔。

慕容俊與衆大臣祭祀了冉閔,並向上天求取三尺甘霖,祭祀完成之後,便準備返回薊城。

突然,天上飄起了烏雲,緊接着狂風呼嘯不止,讓慕容俊都有些站立不穩。

“下雨了,一定是要下雨了。”一名大臣激動的說道。

“下雨了,下雨嘍!”見天空出現下雨的徵兆,所有大臣和將士都興奮了起來,畢竟,久旱逢甘霖,是一件讓人欣喜的事情。

慕容俊嘴角終於露出了輕鬆的微笑,並立即返身跪下,以虔誠的姿態,讓上天快些降下甘霖。

“啪啪啪……”慕容俊的膝蓋剛剛跪到地面上,巨大的雨點便不停的砸向地面,並將地面的塵土帶向空中,讓所有人都能聞到溼潤的泥土氣味。

“下雨了,終於下雨了。”慕容俊一邊小聲的說着,一邊跪在大雨之中。

“王上,雨太大了,快回城吧!”見雨下的實在是大,一名大臣撐着雨傘走了過來,勸說慕容俊立即返回薊城。

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八百九十七章 桓溫抵達襄陽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四百一十五章 穩步推進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八十一章 司馬聃親政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四十六章 胡人陰謀求票票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十二章 拜師韓潛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俊打算裁撤官員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六百零五章 燕軍出兵援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
第六百八十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向波斯軍宣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財力不足第四百四十七章 殺向蜀國皇宮第二百一十三章 世子的野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五十三章 護花使者第二百八十章 駭人的包裹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農領兵平叛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陷薊城第一百七十三章 八百殘兵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五百七十一章 全力準備北伐第七百九十章 進攻南門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六大勢力第一百九十七章 變態的石虎第八百九十七章 桓溫抵達襄陽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一十五章 分兵龍山第四百三十七章 各懷鬼胎的蜀國羣臣第二百一十二章 燕王班師第一百九十四章 麒麟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西域商隊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憂慮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八百三十三章 謝安進宮第一百七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三百零六章 南越族叛軍的野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門大捷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五百二十九章 楊宋奴自刎第四百一十八章 是詐降嗎第八百五十七章 華安僭越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四百一十五章 穩步推進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守陰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高句麗的自信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霧霾的原理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秘殺高釗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沃沮歸附大晉第一千零一章 後帳有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六百三十五章 擒獲張蠔第六百七十八章 燕魏決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攻孟津渡口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六百九十三章 攻打襄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九百八十一章 司馬聃親政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三百九十章 鎮守梁州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四十六章 胡人陰謀求票票第七百六十五章 涼王歸天第一千零二章 連夜進城第十二章 拜師韓潛第一百三十二章 殲敵一萬第二百六十八章 連破五城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五百九十五章 胡天伏兵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波斯臣服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燒趙軍水寨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鴆殺李農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太冷清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大軍缺糧第六百五十六章 敵軍中計第一百一十四章 有仇必報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七百五十六章 代軍撤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俊打算裁撤官員第十九章 韓潛入獄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代桃僵第八十八章 官兵襲來第九十四章 追殺敵將第六百零五章 燕軍出兵援趙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九百四十章 姚襄的毒計第二百三十四章 龍虎二營第五百九十三章 琨華殿的陰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五百八十九章 水路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