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出兵剿賊

清晨,首陽山附近村落的村民,正像往常一樣,早早的吃完早飯,並陸續下地幹活,這些村民都是極其普通的老百姓,田地是他們生存的保障,所以,他們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田地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已經深入了他們的骨髓。

這些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扛着鋤頭、挎着乾糧,提着清水,三五成羣的結伴而行,當然,也有一些調皮的孩童,跟在家人的身後,向田地方向奔去,這些孩童自然不是去幹活,而是去地裡玩耍,在田間地頭的溝渠裡,總會有大羣讓他們感興趣的魚蝦,而他們的任務就是捕捉這些魚蝦,如此,晚飯的時候,他們的家裡就會多出一道美味。

抵達田間地頭之後,大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而孩子們也開始尋找溝渠,並捕捉魚蝦,生活樸素而安定。

不過,這一日,他們的生活註定不平靜,在田地不遠處的首陽山深處,一千餘名羯族餘孽,已經在其統領石國復的率領下,悄悄的走出了深山,並兵分十路,向山腳下殺來,他們要大規模的屠戮附近的百姓,製造出恐怖的氣氛,從而引出洛陽城的兵馬,並在首陽山之中,與大晉的兵馬周旋。

首陽山地勢險峻,石國復與麾下的一千兵馬,在這裡已經盤踞數年,對這裡的地形非常的熟悉,所以,即便洛陽城的兩萬兵馬全部殺向首陽山,他也絲毫不懼,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憑藉對地形的熟悉。對洛陽城的晉軍造成重創。

而他之所以響應何忠的計劃,自然是因爲華安的雄才大略讓他膽寒,他非常清楚,華安一日不死,他恢復趙國的願望便不可能實現。

當然。就算華安遭受不幸,就憑他手中的實力,也是不足以恢復趙國的,不過,他心裡存有一絲僥倖,他覺得華安一旦遭遇不測。中原必將再次大亂,而如此一來,就算他的實力不足以與其餘勢力對抗,但搶奪一座城池,建立一個小規模的趙國還是綽綽有餘的。

石國復既然答應與何忠合作。自然會不惜餘力的在首陽山附近作惡,以吸引洛陽城的兵馬前來。

“殺……”石國復大喝一聲,帶領其中一支兵馬,向山腳下正在勞作的老百姓殺去。

正在幹活的老百姓,聽到喊殺聲,頓時嚇得不輕,擡頭一看,居然是一羣舉着明晃晃兵器的羯胡山賊。這讓他們更加的恐懼。

“胡人來了,山賊來了,大家快跑啊!”衆百姓大聲呼喊。

頓時。衆多的百姓,扔掉手中的鋤頭和乾糧,沒命的向遠處跑出,當然,一些帶着孩子的村民,則四處尋找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被胡人殺戮。

衆村民扶老攜幼,向遠處逃跑。這如何能夠躲過羯胡賊子的追擊,很快。隨着明晃晃戰斧的相繼落下,大量的村民倒在了血泊之中,能夠僥倖逃脫的僅有十之一二,而這也正是他們的目標,若是將所有村民全部殺光,就失去了報信之人,這裡發生的事情,也就不能快速傳到洛陽城了。

隨着千餘羯胡賊子的殺戮,首陽山附近的幾十個村落,都遭到了滅頂之災,大量的倖存百姓,全部向洛陽城方向逃難,他們知道洛陽城是大晉的都城,裡面兵馬衆多,只要進入洛陽城,他們就不用再擔心被羯胡的殺戮了。

而就在羯胡殺戮百姓的時候,在平縣附近的幾處村落,也出現了大批的蒙面山賊,他們也以百人爲單位,在各處村落劫掠百姓的財物,若是遇到百姓的抵抗,則立即出手殺死,而這支兵馬,自然就是慕容英和慕容霸麾下的兵馬了。

平縣附近的百姓,有的向縣城方向逃難,有的則直接向洛陽城方向奔去。

####

在洛陽城的北王宮之中,華安剛剛處理完一件大事,便見一名心腹匆匆奔來。

“這麼慌張,出了什麼事?”華安連忙問道。

“啓稟王上,出大事了,首陽山一帶出現大批山賊,並肆意殺戮百姓,倖存的百姓已經逃入洛陽城,還有平縣附近也出現了大批山賊,並搶奪百姓的財物,殺戮普通百姓。”心腹大聲彙報道。

華安聞言,並沒有感到太過驚訝,這都是何忠的陰謀,他已經提前得知,不過,大量的普通百姓被屠戮,還是讓華安心頭很不舒服,畢竟,百姓無罪,爲了政治利益,而犧牲百姓的性命,實在是有些不人道。

不過,不論如何,事情已經真實的發生了,他現在所要做的,便是按照計劃,準備派兵殺向首陽山和平縣。

與華安的平靜相比,何忠在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顯得比較震驚,他讓石國復和慕容英搞點動靜就好,卻沒有想到石國復居然放縱手下,大規模的殺戮百姓,被石國復麾下羯胡士兵殺戮的百姓已經超過萬人,對整個洛陽城都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自從倖存者奔入洛陽城,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在談論這件事。

此時,何忠的心裡既後悔又慶幸,他後悔不該與石國復這樣的殘忍之徒合作,從而讓萬餘百姓無辜殞命,但同時他也慶幸沒讓石國復的人馬負責衝入皇宮,否則,整個大晉朝廷的王公貴族,還不要被他殺光,不過,讓何忠非常的擔憂的事情,是其餘四大勢力的人馬,會不會失控,他們到底不會不完全聽從自己的命令,若是再次出現石國復這樣的殘忍之徒,皇宮中的衆大臣豈不全要遭殃,後宮的妃嬪宮女更是非常危險。

想到這裡,何忠的心裡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他有些想要取消行動的衝動,但這種衝動很快就消退了,畢竟。此時的他,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若是此時取消行動,一切都功虧一簣了,被石國復殺死的萬餘百姓豈不是白死了嗎?

何忠心一橫。大步向皇帝的寢宮走去,他要勸說皇帝,讓皇帝召集衆大臣商議應對山賊之事,從而將華安麾下的精銳兵馬調離洛陽城。

皇帝司馬聃是個沒有主意的人,他見何忠說的很有道理,便立即下達命令。召集洛陽城的重臣,前往皇宮大殿。

“王上,皇上傳召,讓洛陽城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到皇宮大殿商議大事。”很快。皇帝司馬聃的命令,便傳到了北王宮之中。

華安聞言,嘴角微微一笑,帶領一隊親兵,向皇宮大殿方向奔去。

很快,洛陽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就全都進入了皇宮大殿之中,並開始商議應對盜賊之事。

皇帝司馬聃看向衆人。大聲道:“朕剛剛得到消息,在首陽山和平縣附近,相繼出現了大批盜賊。尤其是首陽山的盜賊,極爲殘忍,竟然殘殺了我大晉萬餘子民,朕覺得此事非常重大,所以想聽聽衆卿家的意見。”

“皇上,首陽山和平縣。皆在洛陽城附近,處在天子腳下。這些盜賊膽敢在天子腳下鬧事,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必須立即給予迎頭痛擊,決不能任由盜賊的氣焰囂張下去。”一名大臣大聲說道。

“沒錯,皇上,必須立即調兵北上,將這些盜賊一舉殲滅,一個不留。”又一名大臣大聲說道。

顯然,小小的盜賊,居然膽敢在洛陽城腳下鬧事,是非常大膽和無禮的,若不立即給予嚴懲,無法維持大晉朝廷的顏面,所以,衆大臣,自然非常的憤怒,並要求立即出兵北上,剿滅作亂的盜賊。

見衆大臣皆態度強硬的要求剿滅盜賊,皇帝司馬聃認可的點了點頭,看向華安,正色道:“盜賊作亂,屠戮百姓,皇叔認爲該如何處置。”

顯然,司馬聃很清楚,洛陽城的主力兵馬都是華安麾下的將士,所以,即便有再多的大臣支持出兵,但也必須經過華安的同意才行。

華安聞言,抱拳道:“皇上,山賊膽敢在天子腳下作亂,自然不能寬恕,當全力以赴的進行剿滅,決不能手下留情。”

“好,有皇叔麾下的兵馬出擊,定能大破山賊,將這夥可惡的山賊一舉剿滅。”司馬聃高興的說道。

“皇上,末將也願意領兵出擊,大破山賊。”一名烏衣營校尉抱拳道。

“皇上,末將也願意出兵。”

“皇上,算上末將一個。”

“皇上,末將與麾下一千將士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出兵。”

頓時,除了殷劍和褚堅,烏衣營剩下的四位營主,全都主動請纓,要求領兵絞殺山賊。

當然,他們是聽了何忠的勸說,才如此積極的,畢竟,他們與何忠的交情都不錯,而且,他們很清楚,這夥作亂的山賊人數並不多,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對付,而且,華安麾下的兵馬也會前去剿賊,如此,他們就更不用擔心了,而他們作爲烏衣營立功的機會非常少,此時,能夠得到一份立功的機會,他們自然非常的激動,由此,顯得非常的積極。

“好,烏衣營踊躍參戰,朕準了,不過,爾等作戰經驗不足,就歸屬皇叔麾下吧!”司馬聃高興的說道。

四名烏衣營校尉聞言,微微有些不悅,不過,既然是皇帝司馬聃的命令,他們也無法反對,只能是認了。

司馬聃看向華安,正色道:“皇叔南征北戰,對戰事頗爲熟悉,不知皇叔有何剿賊計劃?”

華安自信一笑,正色道:“區區毛賊,根本不足爲慮,臣已有足夠信心,可以剿滅這些賊寇。”

司馬聃聞言,心裡頗爲暢快,正色道:“既然如此,皇叔就直接下達作戰命令吧!”

畢竟,皇帝司馬聃對軍事很是不懂,只得將剿賊的任務交給華安。

華安聞言,也不客氣,看向身後的王三和諸葛雄,正色道:“諸葛將軍,你統領所部六千精銳,匯合烏衣營四千人馬,立即向首陽山方向進發,務必全殲山賊,還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

“是,王上。”諸葛雄大聲領命,並立即轉身離開大殿,前去大營進行準備。

四名烏衣營校尉見狀,互相對視了一眼,也跟着離開,並返回各自的大營,進行準備。

“王將軍,你統領所部八千兵馬,向平縣方向進發,負責剿滅平縣附近的山賊。”華安接着命令道。

“是,王上。”王三抱拳領命,並立即前去準備。

此時,華安可以說,將自己麾下的機動兵馬全都調撥出去了,除了調去剿賊的一萬四千兵馬,留在洛陽城的兵馬,僅有八千餘,其中,三座城門三千人馬,北王宮三千兵馬,還有皇宮兩千兵馬,機動兵力已經全無,當然,北王宮只需一千人馬就可以很好的守衛,多餘的兩千兵馬,隨時可以投入城內,應對城內的危機,另外,洛水以南隱藏了兩萬精銳兵馬,隨時可以支援城內,所以,華安完全不用擔心城內的情況會失控,相反,他之所以這麼做,是爲了讓何忠消除戒心,從而放心大膽的執行計劃,如此,華安便可以輕鬆的除掉何忠等反對勢力了,同時,將衝入皇宮的胡虜人馬全部殲滅。

佈置完作戰任務之後,皇帝司馬聃感到非常的滿意,並將剿賊的任務,全權交給華安處置,而後便退朝而去。

不過,退朝之後,華安麾下的幾名心腹之人,皆認爲洛陽城周邊突然出現盜賊非常的不正常,並覺得這可能是一種陰謀,必須要小心應對,而且,他們擔憂華安將如此多的兵馬調去剿滅盜賊,會讓洛陽城顯得空虛,很有可能會讓賊人有機可乘。

這幾名心腹之人,自然還不清楚華安的計策,不過,看到華安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也就不在說什麼了。

返回北王宮之後,華安立即下達命令,以訓練部隊的名義,讓城外的舟橋營立即在洛水之上搭建一座浮橋,以應對洛陽城即將來臨的險惡局勢。

舟橋營接受命令之後,立即調撥數百兵馬,開始在洛水之上搭建浮橋

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會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中狩獵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猛奔襲高陽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
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四百六十三章 招撫還是剿滅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九百六十五章 華安的隱秘計劃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離開富樓沙第九百零八章 三路追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七十三章 王猛返回洛陽第一百二十一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五十九章 數星星第六十八章 四海樓第八百七十八章 全部繳獲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斯巴達投降第二百九十章 擴軍備戰第六百四十五章 建設洛陽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會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商議北伐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陰謀泄露第七百五十七章 燕軍退走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零八章 滅蜀纔是第一要務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一十章 慕容皝的憂慮第十五章 朝中驚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抱錯人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偏僻小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七百五十章 戰車訓練第一百九十章 小別勝新婚第四百二十七章 全軍修養三日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七十四章 上房揭瓦第五百五十章 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第五百三十四章 華安的憂慮第九百九十七章 收買計劃第八百三十章 李賁得逞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八百一十三章 慕容恪害怕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一百六十八章 插翅難逃第五十章 靈兒不哭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百九十二章 雪中狩獵第八百四十二章 親眷抵達洛陽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白馬關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冰川融水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規模擴軍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放棄泰西封第八百六十八章 勸降叛將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閔第七百二十五章 南王北王第五百五十七章 孫伏都大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三韓歸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攻破君士坦丁堡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婚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國利用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九百七十章 謝安的擔憂第六百零三章 燕軍南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糧倉被燒第二百零三章 荒山詭樹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安排臥底第四百八十六章 叛軍佯攻成都第二百零九章 大棘城第八百零一章 鐵索騎兵的弱點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軍打算後撤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九十四章 華安抵達南鄭第六百五十章 慕容恪的擔憂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參觀皇宮第六百四十九章 進軍中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七百九十六章 王猛奔襲高陽第五百一十三章 晉軍集結仇池邊境第八百九十九章 燕軍南下第八百一十一章 強渡易水第五百一十九章 新建街道第六百零八章 反間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連環戰船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能遷都第五百四十七章 煉丹爐都炸碎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燕軍橫渡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