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疏渠

這些聾啞人、盲人,雖然都是身體有所殘缺之人,但卻有正常人所不具備的優勢,他們最大的優勢便是更不容易泄露秘密。

要知道聾啞人和盲人在人羣中畢竟是少數,往往一個村落只有一人或者沒有,而他們由於和正常人不一樣,不能正常的與別人交流,所以往往會受到一些歧視,久而久之便會形成相對孤僻的性格。

遇到事情沒有朋友傾訴,也無法傾訴,從而憋在心裡,然後形成習慣,而這一特點恰好特別適合探查和傳遞情報,而不必擔心他們會把情報泄露出去。

這些身體功能殘缺之人,受盡了人情的冷暖,耐壓力比普通人更大,更能適應特殊的任務,而且,一旦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會讓他們受寵若驚,而後甘願效忠而不生異心。

華安之所以要組建聾啞館和盲人館,除了體現自己的愛民如子、更重要的目的就是爲了,從這些特殊人羣之中挑選精英,組建一支特殊的部隊。

當然,凡事不能操之過急,目前的任務便是先收攏境內所有的聾啞人和盲人,讓他們先好好的適應聾啞館和盲人館的生活,找到一種幸福感和歸屬感,而後,進一步加倍恩惠,並進行各種教育和訓練,合格的人才便可以編入特殊的部隊,供自己驅使。

華安安排好聾啞館和盲人館之後,奉命返回的馬當便抵達了南鄭城,華安連忙面見馬當,並要求由馬當牽頭組建一支刺史府的決策機構,爲自己分擔各種事物,馬當自然溫婉拒絕,但在華安的一再要求下,馬當只好勉爲其難的答應了華安。

隨後,馬當便從梁州的各級官員和各大士族之中,挑選出了一批有威信的人才。組建刺史府的幕僚,專門處理各種繁雜的事物,從而爲華安分憂。

一個月後,天氣變得更加寒涼。此時已經入冬,梁州山川的各種草木開始枯萎,一些不大的河流也乾涸了,露出了河底皸裂的爛泥,偶爾會有一些小水坑,裡面是爲數不多的小魚在苟延殘喘。

在這個蕭條的季節,華安帶領一衆親兵前往南鄭附近的山中打獵,親身感受到了梁州的荒蕪和廣大,有好多土地都是因爲地形的高低不平和灌溉的困難而荒蕪,若是能將這些土地平整。並引入河水,那麼會有無數的良田從梁州冒出來,從而大大增強梁州的實力。

山中野獸還是不少的,華安和親兵們射殺了好多野味,並在一處還算平整的山頂烤了起來。準備野餐一頓。

燃燒的乾柴發出了噼裡啪啦的響聲,正在燒烤的野味則是香氣撲鼻,讓人無限垂涎。

華安拿起一截烤肉,對着好酒吃了起來,感覺是如此的愜意。

看着周圍的羣山,華安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沒錯。這裡很像江南建康城郊外的蔣山,雖然環境與此處相差了許多,但數不盡的山頭和漫山的樹木卻是一樣的,乍一看,感覺不到有太大的區別。

“江山如此多嬌……”看着廣柔的羣山,華安的心頭不禁有些陶醉。在心裡默唸起了詩句。

“大哥,大哥。”就在這時王三策馬奔了過來。

華安站起身來,笑着說道:“都說饞貓鼻子尖,我這烤肉剛剛燒好,你就到了。來,吃一塊。”說着遞給王三一塊剛烤好的野味。

王三伸手接了過來,開口道:“大哥,謝思明回來了,還帶回來幾個人,說是什麼李冰的後人,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哦,謝思明回來了,還帶回了李冰的後人,好,真是太好了,你先吃着,我立刻回去見他們。”華安扔掉手中已經啃了一大半的野味,大步走向戰馬。

謝思明是個有才華的人,並且,他離開自己之時,就說了要去拜訪蜀中高人,那麼這次他帶回的人才,自然就是蜀中隱居的高人,而且,華安對李冰的大名,那是如雷貫耳,相信他的後人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大哥別急,謝思明見大哥不在刺史府,便先帶着這幾個人出城了,說是要查看一下附近的地形。”見華安急着要返回刺史府,王三連忙補充道。

華安聞言停下了腳步,頓了頓,道:“他們出城查看地形,一定會經過一個地方,你先歇着,我去迎接謝大人一行。說着跨上戰馬,策馬奔馳而去,親兵們策馬緊隨其後。

“大哥,等等我。”王三說着將烤肉塞在嘴中,並順勢踢滅了篝火,隨即翻身上馬,向華安追去。

華安一行約莫行了十里,果然在預定的位置遇到了謝思明一行,並加速向前靠近。

“謝大人一路辛苦了,這幾位是?”華安首先向謝思明打招呼,並問候他身邊之人。

謝思明笑了笑,指着身後一名中年男子,輕聲道:“華將軍,這位是李疏渠先生,後面的幾位也是李氏的俊傑之才。”

“在下見過華將軍。”李疏渠和身後的幾人,抱拳向華安行禮。

“各位一路辛苦了,歡迎,歡迎啊!哈哈!”華安連忙抱拳回禮。

隨後,謝思明詳細的介紹了李疏渠的出身,並表示李疏渠被華安的造福於民的計劃感動,遂決定出山相助,以儘快興修水利,發展梁州的農業,以爲百姓造福。

對於李疏渠的到來,華安自然是十分的高興,並詢問了一些簡單的水利知識,李疏渠知無不言,回答的井井有條,並無絲毫錯亂,讓華安感嘆不已,同時,也確認了李疏渠確實是個水利方面的人才,並決心給予重用。

剛剛抵達南鄭,李疏渠便帶領家族的俊傑前往南鄭附近考察地形,連休息都顧不上,這更讓華安覺得李疏渠是個肯吃苦,有責任心的人才,將興修水利,開墾良田的任務交給他,是最合適不過了。

在前往南鄭的路上,李疏渠沿途已經考察了許多梁州的山川河流,並結合自己家族祖傳的蜀中山川地形圖進行比對,並初步思考興修水利的計劃,以做到心中有數。

對於興修水利,開墾田地,華安的心裡是比較急迫的,他看向李疏渠,輕聲問道:“眼下樑州凋敝,興修水利,開墾更多的良田,是最爲緊迫的任務,以先生之見,何時可以開始動工,能開墾多少畝良田,需要多少人力和銀兩?”

李疏渠聞言,思考了一會兒,開口道:“將軍,眼下正值初冬,河水乾涸,天氣還不是太冷,正是疏通溝渠、清除淤泥的最佳時機,此時便可以開工,先整理已有的溝渠,清除淤泥,而後在下會考察地形,制定新建溝渠和平整土地的計劃,至於開墾土地的畝數,這就要看將軍打算用多少人力和多少銀兩了。”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眼下樑州凋敝,百業待興,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啊!梁州的人力也不是很多,就先出十萬人力和萬兩白銀吧!先生覺得可以開墾多少畝良田?”說完看向李疏渠。

李疏渠根據華安提供的人力和錢財,粗略的算了一下,輕聲回道:“將軍,梁州地形複雜,平整土地和開墾溝渠都並非易事,這麼些人力和銀兩究竟能開墾多少畝土地,在下也不能完全確定,不過,在下相信只要策略得當,開墾萬頃良田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萬頃良田,太好了,想當初本將在江南的時候,江南和江北兩處屯田之地,不過才萬頃良田,只是要多多辛苦先生了。”華安聞言,很是興奮。

李疏渠點了點頭,輕聲道:“將軍,梁州地域廣闊,若是分散開墾,則浪費人力和財力,不如集中全力,先開墾漢中的土地,待漢中郡開墾完之後,再逐步向其它郡縣開墾,以在下預測,梁州全境足可開墾十萬頃良田,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罷了。”

“好,就按照先生說的,先全力發展漢中郡,而後再發展其它的郡縣,先生遠道而來,先休息幾日,而後便可以立即動工了,人力和錢財方面,本將會讓刺史府的馬當大人全權負責,先生只管大幹一場便是。”華安大聲說道。

李疏渠擺了擺手,道:“不必等候幾日,明日一早,在下便會帶上族中之人,四處考察漢中的地形,以早日製定平整土地、新建溝渠的計劃,將軍可立即召集人力,開始清除原有溝渠的淤泥,待淤泥清除完畢之後,在下的計劃便可完成,而後,便可以新建溝渠,開墾良田,一步步實現將軍心中造福百姓的計劃了。”

華安聞言,點了點頭,正色道:“好吧!在新建溝渠這方面,本將全聽先生的,明日便動工,大幹一場。”

“將軍放心,在下一定全力以赴。”李疏渠正色接受命令。

隨意的聊了一些關於水利方面的事情後,華安帶上李疏渠、謝思明等人,策馬返回南鄭城,並立即爲李疏渠一行人安排了住處,以讓這幾位人才可以安心的住在南鄭。

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五百零五章 大力發展手工業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濟世平天下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十五章 強抱靈兒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九十一章 血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
第九百零一章 王午大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血洗泰西封第四百零一章 勸降信第九百六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宮第六百零七章 冉閔的困境第一百三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六十二章 麻秋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六百四十一章 滎陽城大火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醞釀陰謀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四十七章 夜遇故人第七百零二章 漁翁得利第五百零五章 大力發展手工業第五百五十三章 攻破始昌城第九百零九章 陷馬坑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國滅亡第一千零七章 謝安進宮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火牛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打的就是主力第二百三十二章 破關而出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大破龜甲陣第九百三十七章 攻下金州城第四百二十九章 濟世平天下第五十七章 華夏聖地求票票第十一章 月下暢飲第二百四十四章 實戰訓練第二百六十三章 盆口關第四百一十一章 蜀軍火攻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四百七十六章 萬頃良田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八百一十二章 晉軍敗退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沃沮王子第九十五章 逃離家園第四百六十一章 發現山洞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大豐收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階下之囚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吐谷渾借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七百二十一章 代王的決定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五十五章 強抱靈兒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婚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宋澄軍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攻城失敗第六百六十七章 燕王的決心第八百二十章 司馬昱的建議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扶余積極抵抗第六十一章 雷雲堡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燕軍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碎奚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一章 五勝五敗第九十一章 血戰第七百九十九章 鄧羌中伏第五章 蛇蠍毒婦第四百二十三章 李奕再次大敗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尤利安稱帝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陷入埋伏第六百二十九章 曹伏增援成皋關第五百三十二章 斬殺楊俊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糧倉第九百九十六章 寵幸琪琪第三百六十五章 草船借箭第八百六十九章 救生衣第九百二十七章 謝艾的戰略眼光第三百七十三章 退路被堵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擁美入眠第三百九十九章 進軍成都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九百六十六章 謝安很謹慎第五百五十六章 趙軍回援冀城第七百零一章 姚襄出手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廣投降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軍主將的憂慮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釗會見慕容德第六百章 先定中原而後橫掃天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和談第七百七十九章 勸降蒲健第四百二十二章 火燒落鳳坡第五百九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八百八十九章 打算親征第一百二十四章 騎兵攻城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一百零五章 調戲第九百九十一章 繁華的洛陽城第六十章 韓雪雨第四百九十三章 攻心之計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八百一十六章 突破易水防線第七百二十章 蔣幹的勸諫第四百三十五章 將軍何時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