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司馬聃親政

謝安等朝中大臣想要讓皇帝司馬聃親政,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要與皇太后褚蒜子商議一下的,不過,他們相信皇太后是不會反對的,畢竟,當朝皇帝司馬聃是褚蒜子的親兒子,而且,褚蒜子並沒有掌控天下的強烈野心,所以肯定不會反對,而謝安等朝中大臣決定與褚蒜子商議,也僅僅是爲了尊重當朝皇太后而已。

在確定要讓皇帝司馬聃親政之後,謝安代表衆大臣前往皇宮之中拜見皇太后褚蒜子,並準備將這一決定告訴她。

“啓稟太后,謝刺史殿外求見。”一名內侍輕聲彙報道。

見謝安前來求見,褚蒜子知道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於是連忙下令道:“快宣謝刺史覲見。”

內侍聞令,立即傳達了命令,很快,謝安便走進了皇宮大殿,並抱拳向褚蒜子行禮。

“謝愛卿這麼着急前來,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吧!”褚蒜子輕聲問道。

謝安點了點頭,正色道:“啓稟太后,微臣的確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與太后商議。”

“哦,愛卿有話儘管直言。”褚蒜子說道。

謝安說道:“太后,如今皇上已經虛歲十五,應該是到了親政的年紀了,微臣與幾位當朝重臣都商議過了,想讓皇上儘快親政,特來與太后商議。”說完看向皇太后褚蒜子。

褚蒜子聞言,微微吁了口氣,正色道:“謝愛卿說的是,如今皇上已經成年了,是該親政了,皇上親政之後,哀家也就可以好好的歇一歇了。不過,皇上畢竟還缺少經歷,對治國之道還不是很清楚,謝愛卿一定要全力輔佐皇上,以確保我大晉江山的穩固。”

很顯然,褚蒜子非常支持皇帝親政。但他對自己的兒子還是非常擔憂的,畢竟,剛剛成年的皇帝司馬聃還很稚嫩,在很多方面不可能做的很好,必須要有謝安這樣有能力的大臣輔佐,才能順利的處理國事。

謝安點頭道:“太后放心,微臣身爲臣子,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皇上的,這一點。太后大可以放心。”說完肯定的看向褚蒜子。

褚蒜子聞言,心頭感到非常的放心,看向謝安,正色道:“謝愛卿,關於皇上親政的事情就拜託了,日後整個朝廷就全靠愛卿了。”

“太后如此信任,微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謝安抱拳道。

隨後,謝安與褚蒜子又商議了讓皇帝司馬聃親政的日期。並決定立即通報全天下,以儘快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皇帝司馬聃親政的事情,以提振大晉朝廷的威望。

在經過幾日的準備之後,大晉皇帝司馬聃,在以謝安爲首的衆大臣的簇擁下,正式在皇宮大殿登基即位,並改元昇平。以表明大晉朝廷渴望四海昇平,天下安定的政治理想。

皇帝司馬聃親政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天下,坐鎮洛陽城的華安,自然很快就得知了這一消息。對於皇帝司馬聃這麼快就親政,華安心裡還是微微感到有些意外的,畢竟,在他的心中,皇帝司馬聃還是個很小的孩童,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親政了。

對於皇帝司馬聃的親政,華安還是有些擔憂的,畢竟,以前朝中的大事全部由經驗豐富的皇太后褚蒜子負責,任何事情都可以很好的處理,而司馬聃僅僅是一個小孩子,沒有什麼經驗,萬一被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誤導,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坐鎮洛陽城,勢力一天天的增強,一定會引起某些人的不滿和敵意,萬一江南的某個官員誤導皇帝,很有可能會讓司馬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策,從而破壞自己的全局計劃。

也就是說,司馬聃突然親政這一變故,或多或少的打亂了華安的既定計劃,並讓華安有些擔憂。

“王上,如今皇上不過虛歲十五,朝廷爲何這麼着急的讓皇上親政呢?是不是我們修復洛陽城皇宮,引起了朝廷的擔憂。”王三輕聲說道。

“王上,如今皇上突然親政,這會不會對我們擴建洛陽城造成影響呢?”諸葛雄問道。

華安蹙眉想了片刻,正色道:“你們不必擔憂,皇上虛歲十五,已經到了可以親政的年紀了,朝廷讓皇上親政,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畢竟,總不能讓太后一直攝政吧!你們太多心了。”

顯然,華安這麼說是爲了安慰麾下的部將,他心裡對皇帝的突然親政也有些懷疑,畢竟,虛歲十五的年紀還是太小了,向後推遲幾年再親政,也是完全可以的,而皇帝早一日親政,便可以早一日積累威信,從而在多年之後,積累足夠讓全天下都信服的威信,而如此一來,若是有人心懷不軌想要篡奪皇位,便會遭到全天下的敵視和反對,這對穩定大晉朝廷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不論如何,華安所擁有的強大實力就擺在這裡,所以,儘管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但華安也不至於非常的擔憂,他有足夠的信心,應對這一突發情況。

“王上,好消息啊!河北和兗州的數千名技術嫺熟的工匠已經進入洛陽城,荊州和青州的數千工匠也據此不遠了,關中和揚州的工匠,在十日之內也可以抵達洛陽城,如此一算,洛陽城的新增工匠足有上萬人,新建街道和住房算是有了足夠的工匠了。”王猛走向華安,興奮的說道。

華安聞言,也是大爲高興,並大聲道:“好,真是太好了,本王萬萬沒有想到,事情進行的居然會如此順利,有這麼多工匠相助,街道和住房的建造半年之內一定可以完成,哈哈哈!”說完大笑了起來。

“王上,如今數千工匠名已經進入洛陽城,該如何安置他們呢?必須要讓他們有一個居住的地方吧!”王三輕聲說道。

王猛聞言,立馬建議道:“王上,建造街道和住房的位置在城牆的外面。我們應該將這些工匠全部安置在城外,並讓他們居住在軍用帳篷之中,如此,距離幹活的地方也更近一些。”

華安聞言,覺得王猛說的很有道理,於是看向身旁的一名校尉。正色下令道:“立即傳令下去,將所有工匠全部安置在城外,還有,一定要調撥足夠的帳篷和糧草,萬萬不能虧待了這些工匠。”

“是,王上。”校尉大聲領命,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校尉走後,華安與麾下的幾名心腹研究了一番,決定讓這些工匠先休息幾日。熟悉一下洛陽城周邊的環境,然後,再開始進行建設工作,以免這些來自外地的工匠因爲水土不服而生病。

幾日後,第一批抵達洛陽城的外地工匠,已經進入施工的位置,並在華安安排的官員的指揮下,開始了緊張的建設工作。

後續的工匠仍舊在不斷的抵達洛陽城。並相繼投入建設之中,很快。在洛陽城擴建的位置,街道和商鋪的施工便開始了,而城牆的建造也已經達到了一人多高。

在洛水的岸邊,從各縣運來的石料和木料堆滿了渡口,一些從附近徵召的勞工,正在努力的將渡口的石頭裝運上車。並運向施工的位置,以滿足施工對這些物料的大量需求,從各縣趕來的運輸船在洛水之中來回的運輸,讓整個治水看上去頗爲繁忙和壯觀。

洛陽城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而華安對這些建設非常的重視和關心。並時不時的與麾下幾名心腹,策馬在洛陽城周邊來回的巡查,以更加清晰的瞭解施工的進度,若是施工遇到困難,華安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置,從而確保施工的進度。

看着洛水之中,來回穿梭的大量運輸船,華安感到非常的興奮,這些運輸船有的裝滿了石料和木料,而有的則剛剛卸完材料,正在返回的途中,這些運輸船的辛勤忙碌,爲洛陽城的大規模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材料,可謂是對洛陽城的建設至關重要。

“王上,如今渡口的石料和木料已經堆積如山,後續的石料和木料還在源源不斷的運來,如此,我洛陽城的建設就再也不會缺少材料了。”王三高興的說道。

華安點頭道:“不錯,照如今的情況看,各縣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材料,一定可以滿足洛陽城的建設之用,不過,洛陽城日後很有可能還會繼續擴建,所以,材料準備的越多就越好,多預備一些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顯然,華安考慮的非常長遠,而且,經過商鋪和住房的預售,華安手中的資金是非常充裕的,因此,根本就不用擔心資金不夠的問題。

“王上,如今新建的城牆已經足有一人多高了,原先的老城牆應該立即拆除,這樣一來,拆掉的老城牆的石料,可以供給新城牆之所需,如此,既可以節省材料,同時也可以加快建造的速度,可謂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一名心腹官員,抱拳說道。

華安點頭道:“言之有理,立即傳令下去,讓城外的工匠,將老城牆拆除,並用拆掉的石料建造新城牆。”

“是,王上。”心腹官員大聲領命,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王上,如今天氣變得越來越冷,建造的速度必須加快,尤其是各縣的石料和木料,要儘快運往洛陽城,否則一旦洛水和黃河結冰,所有的石料和木料就無法用船運向洛陽城了,而若是用車運的話,就太麻煩了,而且,成本將大大增加。”王猛看向洛水上的大量運輸船,大聲說道。

顯然,王猛並沒有被眼前的壯觀和繁忙景象所迷惑,他已經非常清晰的認識到,天氣很快就會轉冷,而天冷之後,洛水和黃河將出現結冰的情況,如此一來,沿途各縣所準備的大量木料和石料,就不能利用水路運往洛陽城了,而若是改由車輛運輸,則運量大大減少,成本大大增加,並且,有一些大型的木料,用車輛是很難運輸的,必須依賴船隻,才能進行遠距離的運輸。

華安聞言,覺得王猛說的很有道理,眼下已經過了深秋,天氣正在逐漸轉涼,此時正是幹活的好氣節,但要不了多久,天氣就會徹底的轉涼,從而讓洛水和黃河進入結冰的狀態,而黃河和洛水一旦結冰,大量的運輸船就無法進行運輸石料和木料的工作了,如此,將會對洛陽城的建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不過,華安知道,若要讓黃河和洛水結冰,至少也要等到兩個月之後,也就是說,在兩個月之內,黃河和洛水是不會輕易結冰的,而華安所能做的,便是讓各縣的運輸船加班加點的運輸,搶在水路結冰之前,將開採的大量石料和木料全部運到洛陽城,如此便可以保證洛陽城的大規模建設,不會因爲材料的短缺而停工。

當然,華安心裡也很清楚,各縣所能調撥的運輸船數量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將所有開採的木料和石料全部運完,爲此,總會在各縣的境內有所積壓,而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辦法,便是增派運輸船,以增加運量。

“水軍之中,除了戰船之外,共有多少運輸船。”華安看向身旁的一名水軍將領,大聲問道。

“回王上,大小運輸船足有千餘艘,最大的運輸船可以容納百餘將士,而最小的運輸船則僅能容納二十餘人。”水軍將領如實說道。

華安聞言,大爲滿意,看向這名水軍將領,正色道:“你立即傳令下去,讓所有的運輸船即刻出發,分別前往不同的縣城,將各縣開採的石料和木料全部運向建康城,記住,所有的運輸船必須全部出動。”

“是,王上,末將遵令。”水軍將領大聲領命,並立即轉身前去準備。

“王上英明,有了水軍千餘艘運輸船的幫助,末將覺得,一定可以搶在水路結冰之前,將大量的石料和木料運到洛陽城,如此一來,在冬季建造住房的時候,洛陽城就有足夠的石料和木料了。”王三看向華安,高興的說道。

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二百八十二章 餵奶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八百七十二章 慕容汗抵達青州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日耳曼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二十八章 奇襲蕪湖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琵琶曲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三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
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二百八十二章 餵奶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六百一十四章 脣亡齒寒第五百七十七章 樑犢戰死第七百八十五章 騎兵決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後備力量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八百七十二章 慕容汗抵達青州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三百七十二章 霸王谷火攻第六十四章 初入鄴城第六百八十三章 候霸被圍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四百三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零五章 紅河是紅色的第八百八十三章 王午輕敵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蜀中深山多高人第九百九十章 王猛的策略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日耳曼人第九百八十二章 新街道營業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七百九十八章 晉軍渡過沱水第七百六十四章 謝艾迴姑臧第三百七十九章 寒流襲來第八百一十五章 準備強渡易水第四十一章 兄弟相認第一百一十七章 按律當斬第五百零三章 擴軍兩萬第三百五十三章 姚戈仲的決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能大能小的醜物第六百二十三章 兵出潼關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一千零一十章 大勢所趨第七百四十八章 晉陽城的防禦第五百九十二章 帝位三易第三百二十八章 奇襲蕪湖第三百一十四章 晉康帝病危第三章 無良公子第一百八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軍騷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勇冠天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九百二十一章 還有一支戰車部隊第六十九章 慕容燕第四百八十章 聰士營第九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百四十二章 魏軍奔襲襄國第五百零四章 聰士的訓練第五百二十八章 楊國戰死第七百七十八章 離間計第三百零一章 平叛要恩威並施第八百五十章 發現陰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八十七章 白日春夢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七章 司徒千金第二百零五章 權宜之計第九百六十九章 燕軍繼續裁撤兵馬第八百四十章 代王離開薊城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燕軍投降第六百零四章 姚襄的三條計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智取下辨城第八百五十三章 迎接特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守還是後撤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薩珊王朝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探第一百八十一章 討虜將軍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祚被殺第八百一十八章 治水防線第八百八十章 姚襄分兵突襲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午大敗第二百五十三章 嬰兒啼哭第三百八十三章 褚蒜子做媒第六百七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二十四章 準備議和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六百三十六章 招降張平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琵琶曲第二十四章 驍將陳雄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尉遲順第四百八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百二十九章 迂迴敵後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皇宮沐浴第三百七十四章 扁頭離開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勢乞降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攻破丸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七十三章 燕軍十戰十敗第四百零二章 拿下梓潼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五百六十五章 吐谷渾入寇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烏拉公主第五百四十五章 謝艾大破麻秋第七百三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內應第七百四十四章 進攻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