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

襄陽城地處漢水中下游,沿漢水南岸而建,在城池的北、東、東南三個方向,皆由漢水環繞,而正南方向則爲襄水,這也是襄陽名稱的由來。

在襄陽城的正西方向,則爲羊祜山和鳳凰上,地形極爲險要,由此可見,襄陽城是三面環水,一面高山的堅城,對防守極爲有利,是荊州境內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而在襄陽城正對面的漢水北岸,則是另一座依山傍水的城池樊城,襄陽城與樊城相距不遠,中間僅僅隔着漢水,自古以來,兩座城池便是依附關係,城中的兵馬互相支援,以阻援強敵的入侵,正是由於襄陽城的特殊地理特點,所以,襄陽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得襄陽城,北上可以威懾中原諸城,南下可以得荊州腹地,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城。

桓溫親自坐鎮襄陽城,也正是看中了襄陽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只要他麾下的主力兵馬集結在襄陽周遭,便可以阻援一切強敵南下荊州腹地,而且,中原一旦有變,他隨時可以率領麾下的精銳之師兵出襄陽,奪取中原的大量城池。

不過,讓桓溫鬱悶的是,中原的形勢越來越好,北方的燕代等國,根本就無力與華安對抗,只能龜縮防禦,洛陽城周邊的兵馬已經高達五十萬,實力極爲雄厚,而這顯然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爲了防止麾下兵馬遭受損失,桓溫讓麾下的主力兵馬全部收縮向南,大部分都部署在襄陽城的南部,距離襄陽城不太遠。只要襄陽城有事,隨時可以迅速支援。

在坐鎮襄陽城的日子裡,桓溫一直都沒有停止對洛陽城局勢的關注,爲了儘可能多的瞭解朝廷的局勢,桓溫派遣了大量的細作潛伏在洛陽城之中。每日都要從洛陽城送回各種情報。

何忠等人進行私下密謀的情況,他也是有所瞭解的,不過,因爲何忠等人口風非常緊,所以,他並沒有瞭解太多的內容。也沒有參與其中,僅僅是個看客罷了,知道何忠等人被株連九族,他才瞭解何忠等人的陰謀,居然是要刺殺華安。

接下來。他派遣的細作,成功的刺探到了華安要北伐燕國的情報,並將中原糧食大豐收的情況一併向上彙報。

當得知華安要大舉北伐燕國的時候,桓溫心裡多少有些高興,畢竟,燕國兵馬足有幾十萬,遠征燕國必須要調遣大量的兵馬和大批的物資,如此一來。洛陽城周邊的實力必然不足,這豈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嗎?不過,當聽說中原糧食大豐收。糧倉都裝不下的時候,桓溫又顯得有些憂慮了,畢竟,糧草對大軍來說至關重要,若是兵精糧足,北伐燕國很有可能會提前結束很多。如此,他的機會便要小很多了。

人的野心與實力是成正比的。此刻桓溫麾下的荊州軍實力相對較弱,爲此。他的野心也自然被壓制了下來,只要沒有足夠的把握,他便不會鋌而走險。

不過,就在這時,朝廷派遣使者前往襄陽,並向他的弟弟桓衝宣讀了聖旨,這讓他感到非常的詫異,朝廷突然下旨,而且是繞過自己,直接下給自己的親弟弟。

由於麾下心腹彙報的比較匆忙,爲此,聖旨的具體內容,他還不是很清楚,不過,他總有一種很不妙的感覺,總感覺不會是什麼好事。

“王上,振威將軍求見。”一名屬下彙報道。

桓溫擺了擺手,讓彙報的心腹離開,並使了一個眼色,示意傳桓衝進來。

此刻,桓溫心裡非常清楚,桓衝前來一定是與剛剛接到朝廷聖旨有關,爲此,他當然要立即接見桓衝了。

很快,桓衝大步走了進來,並抱拳向桓溫行禮。

“哈哈!五弟,你這麼着急的要見我,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桓溫明知故問的說道。

桓衝略微思索了片刻,看向桓溫,正色道:“大哥,皇上剛剛下旨,讓我率領十萬精銳與北王麾下兵馬一起北伐燕國,這是聖旨,請大哥過目。”說完從懷中掏出聖旨,交到了桓溫的手中。

桓溫聞言,心裡猛的震了一下,顯然,調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一定是華安的意思,他沒有想到,華安爲了削弱荊州軍,居然出此損招,這讓他感到非常的不滿。

接過聖旨之後,桓溫仔細的看了一下,聖旨中寫的很清楚,冊封桓衝爲平州刺史,平東將軍,命其統領十萬荊州軍北伐燕國。

“讓我荊州軍十萬兒郎北伐燕國,這一定是北王的意思。”桓溫將手中的聖旨扔在身前的桌案上,憤怒的說道。

桓衝就知道自己的大哥會是這副表情,於是,輕聲說道:“大哥,既然皇上聖旨已下,我覺得還是應該遵從,以免被朝廷扣上抗旨不尊的帽子。”

“哦,你的意思是想要統兵十萬北伐燕國了?看來平州刺史和平東將軍對你的吸引力很大嗎?”桓溫不滿的說道。

桓衝忙解釋道:“大哥,我並不在乎官位,只是收復失地,我們荊州軍也有責任,也應該出一份力。”

“我荊州軍僅有三十萬兵馬,此次居然要調撥十萬北上,這是北王要故意分化削弱我荊州軍啊!”桓溫正色說道。

桓衝點頭道:“大哥說的有些道理,不過,眼下聖旨已下,若是不領兵北上,就是抗命不尊,我們有什麼理由拒絕呢?況且,北伐燕國有利於增加我荊州軍的威望,提高我荊州軍在大晉的地位,何樂而不爲呢?”

桓溫聞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知道桓衝說的有些道理,既然聖旨已經下達,他就必須要找到非常合理的藉口搪塞,若是沒有過硬的藉口而拒絕領兵北伐,便是抗旨不尊。朝廷是有理由治罪的。

不過,桓溫曾經與燕國有過接觸,如今,卻要派遣麾下的兵馬進攻燕國,這多少有些不妥。不過,此時他麾下的實力相對較弱,已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了,況且,自己的弟弟桓衝,似乎非常樂意領兵北上。所以,同意朝廷的旨意,已經勢在必行了。

“既然五弟這麼想要爲國立功,那就統領十萬大軍北上好了,不過。我荊州糧草不足,而中原一帶卻獲得了大豐收,所以,十萬大軍的糧草就全部要由朝廷負擔,若朝廷不答應,荊州軍就只能原地不動了。”桓溫正色說道。

顯然,就算服從朝廷的聖旨,他也要提出一些條件。至少要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

“大哥,我荊州並不缺少糧草,負擔十萬大軍北上是足夠的。”桓衝脫口說道。

桓溫不滿的瞪了他一樣。正色道:“十萬大軍的糧草必須由朝廷負擔,這是我軍北上的條件,好了,你回去準備吧!朝廷糧草衆多,一定會同意的。”

“是,大哥。我這就回去準備。”桓衝應了一聲,轉身離開。

桓沖走後。桓溫閉目思索了起來,從現在開始。他已經看出來了,華安已經開始向荊州軍下手了,這一次讓桓衝領兵十萬北伐燕國,僅僅只是一個試探,接下來,或許還會有更多的削弱荊州軍的旨意,也就是說,華安的目標一定是全面瓦解荊州軍,而這,自然會讓桓溫非常的焦慮。

此刻,面對如此形勢,桓溫已經沒有君臨天下的野心了,如何保住自己的眼前利益,纔是桓溫此時要考慮的事情。

實力相對處於弱勢,正面對抗自然沒有希望,委曲求全則只會讓華安更加的囂張,從而進一步削弱荊州軍的實力,這讓桓溫陷入了苦惱之中。

爲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桓溫召集多名心腹屬下,與他們商議應對在之策。

衆心腹很快就抵達了王宮之中,並與桓溫商議了起來,他們一致認爲,只有養賊以自重纔是最好的策略,這一次,朝廷之所以下令十萬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完全是因爲荊州境內無事,幾十萬荊州軍閒着無事,而若是荊州以及荊州南部的交州、江州、廣州、寧州等地域有盜賊作亂,則荊州軍就有足夠的理由不服從朝廷號令了,畢竟,荊州軍要在境內討伐盜賊,沒有多餘的兵馬北上討伐燕國。

聽了衆心腹的討論,桓溫覺得很有道理,養賊以自重果然是不錯的主意,他真是後悔沒有早些想到這一點,若早點養賊,朝廷也就不會要求十萬荊州軍北上討伐燕國了。

爲了防止朝廷再次從荊州調兵,桓溫決定在荊、江、廣、交、寧五州境內全面養賊,並將麾下的部分兵馬調離荊州,讓他們前往江、寧、廣、交四州,與荊州一同剿賊。

養賊的辦法也很簡單,那便是採取過度稅賦的辦法,讓各州境內的少數民族不堪忍受,從而發起造反運動。

而這些少數民族一旦造反,荊州軍便會立即進行鎮壓,並將其造反的規模壓縮到一定的程度,以利於控制。

荊州、交州、廣州的情況是比較容易控制的,但寧州和交州少數民族極多,萬一引起大規模的叛亂,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爲此,在應對交州和寧州的問題上,桓溫和麾下的心腹都有些擔心,畢竟,這兩個州是大晉最遠的兩個州,幾乎沒有漢民,一旦造反,極容易形成龐大的規模,從而難以控制。

不過,交州和寧州距離中原最遠,那裡是否發生叛亂,不是太好查證,只要隨便圍剿一個山頭,砍下幾顆山賊的人頭,便可以向朝廷表明,那裡發生動亂了,需要大軍鎮守,如此,便沒有多餘的兵馬增援北方了。

想好了應對之策之後,桓溫心裡頓時放心了不少,他覺得如此一來,便可以保住自己的現有利益,從而讓華安很難對荊州軍下手了。

####

桓衝返回自己的府邸之中,立即寫了一封書信,向朝廷表示,荊州糧草不足,十萬大軍北伐燕國的所有糧草消耗,必須要由朝廷承擔,否則,大軍實在難以北上,寫好之後,便讓心腹立即送往洛陽城。

隨後,桓衝便前往軍營,開始調集各路兵馬,並讓各路兵馬立即開始訓練,以讓這些兵馬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戰前狀態。

桓衝的要求很快就送到了洛陽城,華安得知這一要求之後,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並立即給予回覆,並表示,荊州軍北上的所有糧草由朝廷負擔,就連箭矢的消耗,朝廷也一併負擔,並讓其立即領兵北上,在孟津渡口與楊安、鄧羌匯合,而後,一同增援河北。

“王上,皇甫醫與李疏渠已經抵達洛陽城,就在宮外候着呢?”一名心腹親兵,彙報道。

華安聞言大喜,連忙下令道:“快讓他們進來,本王等他們很久了。”

很快,李疏渠與皇甫醫走進了大殿,並向華安行禮。

華安連忙走向二人身前,正色道:“二位終於是回來了,本王等你們已經很久了。”

“不知王上這麼急着找我們,有什麼重要的事情?”皇甫醫首先問道。

華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本王打算在二十年之內,讓大晉的人口增加一倍,二位覺得如何?”

皇甫醫和李疏渠對視一眼,皆瞪大了眼睛。

“王上,這絕對不可能,人口的增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區區二十年,人口豈能增長這麼多,若要增長一倍,至少也需要百年時間。”李疏渠正色說道。

華安聞言,笑了笑,輕聲道:“看來是本王好大喜功了,二十年讓人口翻一倍,的確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過,這是本王的目標,目標定的高一些是有好處的,而人口的增加,離不開二位的支持啊!”說完看向二人。

李疏渠和皇甫醫對視了一眼,皆有些不知所措,人口的增加與他們有什麼關係。

“王上,恕屬下愚鈍,我們如何能讓人口增加。”皇甫醫蹙眉問道。

“是啊!王上,我們如何能讓人口大規模的增加呢?”李疏渠也跟着問道。

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出兵剿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六百零一章 無月不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六百五十一章 政治聯姻
第九百一十五章 華安返回王宮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五百八十章 借兵三千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于闐歸附第六百八十九章 進軍汲郡第二百五十九章 增援荊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固守待援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靂火攻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軍中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二波進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突襲吐谷渾大軍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五百六十章 鳥鼠山伏擊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國君臣的陰謀第一百一十九章 連失三城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波斯軍大勝第二百六十二章 斬首五千第五百三十章 楊安歸附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尤利安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全殲高句麗大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夔安的疑慮第一百三十四章 晉軍劫營第五百六十九章 猶豫的葉延第二百二十九章 祖生兵法第八百三十四章 謝安抵達潯陽城第九百一十一章 華安準備返回洛陽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陰謀被識破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稱帝(全劇終)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陰謀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購買硫磺第三百三十三章 王六率兵援京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吐谷渾進攻姑臧第六百五十二章 燕代結盟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車部隊第七百六十七章 裴氏受辱第八百一十九章 晉軍抵達治水第二百五十六章 奔襲邾城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高句麗內訌第一百八十八章 金絲甲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賁的戰術第五百三十七章 返回南鄭第二百七十八章 射殺石虎第一百七十章 三道防線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離第六百二十八章 攻打成皋關第三百四十七章 鉗形攻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琅琊王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養賊以自重第一百四十章 掉包第六百八十五章 蛇已出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偏殿對弈第五百八十四章 特製霹靂彈第一千零四十章 皇后怎麼辦第一百七十四章 空城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趙軍兵圍枹罕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波斯亡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宋澄詐敗第一百章 官升一級第一千零三章 大局爲重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盆口關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岸探查第九百零五章 兩軍對壘第八百七十六章 販棗子第八十三章 婉言拒絕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賁援兵抵達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出兵剿賊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搞定叛亂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軍投降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吐谷渾偷襲涼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獠人的來歷第五百五十二章 全新的攻城方式第六百零一章 無月不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蒲洪奔襲鄴城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百六十四章 兵臨歷陽第三百八十八章 西征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燒衝車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吐谷渾求和第三十九章 華安買房第四百二十四章 準備受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全勝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庫賞銀都不夠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八百七十三章 勸降姚襄第四百九十八章 再次攻佔成都第九百七十二章 司馬華安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割肉之刑第九百九十九章 奔向江南第九百一十二章 備戰襄國城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晉軍西征第四百五十七章 姐妹同榻而眠第六百八十七章 三個條件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分化荊州軍第八百九十三章 桓溫移師襄陽第一百七十五章 渡口殺敵第三百四十章 四面埋伏第六百五十一章 政治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