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

第1043章 應對之策(上)

臘月初八,寒風凜冽,嗚咽不已。

龍亢桓氏老宅附近,麥苗青青,綠意盎然。

桓彝隨意走了走,感覺很是舒心。

家鄉好,還是家鄉好啊!

是的,桓彝已經回來了。

江東仕途不順,編修國史的中書郎一做就是多年,頗覺苦悶。

建鄴一度有傳聞,說要任他爲吏部郎,級別沒變,實權大大增加,不過終究沒有成真,於是乾脆辭官在家,不幹了。

淮南之戰結束後,眼見着要檢括戶口、登記僑民,桓彝不再猶豫,連家產都不要,只帶了些細軟乾糧,便舉家登船離開。

呃,不但沒人阻攔,還他媽有人送行,這就是大晉朝的國情——說實話,如果有北地士族南下江東,情形也好不到哪去。

回到老家住了三月,該拜會的舊人拜會了,該走訪的親友走訪了,甚至參加了一次譙、沛二郡士人的清談聚會。

總體而言,有老關係在,融入得非常快,比當初剛去江東時還如魚得水。

士族麼,你幫我我幫你,剪不斷理還亂,就是如此自在。

這一晃便到了臘日。

聽聞兒子受庾元規、溫泰真提攜,入了黃沙獄當典事,心下稍安。

現在他要運作一下自己了。

他才五十三歲,身體康健,今年甚至還生了個兒子,精力充沛得很,自覺不該就此窩在家裡,還可以在仕途上走一走嘛。

但老桓清楚,即便有老友庾元規幫忙,沒有任何功勞的話,可走不上去。

在這一點上,北地風氣和江東是有區別的。

說難聽點,長子桓溫好歹還陣斬金城太守竇濤呢,這是實打實的軍功,你有什麼?

桓彝肯定是無法上陣廝殺的,他只能另闢蹊徑,比如給認識的人寫信。

當然,這需要讓朝廷知道,不然如何能算作他的功勞呢……

臘月下旬的時候,年節將近,丹陽丞杜乂收到了桓彝的信,先是一笑,再是一驚。

笑是因爲桓彝白費勁了,他本來就與北地暗通款曲,只不過也沒有真的投降罷了。

驚則是因爲桓茂倫怎麼看出來的?難道我臉上寫了叛徒兩個字嗎?

恰在此時,丹陽尹山瑋遣人相召,一起入東宮議事,嚇得杜乂當場把信燒了,這才驚魂未定地上了牛車,往東宮而去。

******

東宮其實不“東”,整體位於臺城西南部,西臨運瀆。

運瀆,顧名思義用來運輸的。

孫權搬來建鄴後,令左臺侍御史郗儉開鑿運瀆,直通倉城。

而今八十八年過去了,運瀆還在使用,且年前經歷了一次徹底的清淤疏浚,不但可作運輸之用,同時還是臺城的護城河。

建鄴東宮和洛陽東宮一樣,開有三門,正南爲承華門,東西兩側分別是安陽門和奉化門。

牛車穿過了一片雜亂的工地,停在了承華門前。

杜乂下車後,回身看了下。

快要過年了,臺城南側的城牆還在持續營建,真是一刻不停。

“下次再來,還得經臺城諸門。”杜乂搖了搖頭。

這個時候,親隨已與東宮二衛的兵士交涉完畢,可以入內了。

東宮二衛共四千人,都是從禁軍轉來的。

原本總計二萬禁軍其實是按晉開國初年七軍五校的規制來組建的。

但東晉草創,顯然無法完善宿衛七軍及五校尉營兵編制。

到了最後,宿衛七軍只得其三:左衛七千、右衛七千、驍騎二千。

其中,左衛、右衛輪番宿衛臺城。

現任左衛將軍是南頓王司馬宗,右衛將軍則是虞胤此人是司馬睿元配妻子虞孟母之弟。

宿衛七軍中其他的前後左右四軍將軍亦有,只不過都是空頭名號罷了。

五校尉營兵只有屯騎二千、步兵、射聲各一千,總計四千人,由譙王、屯騎校尉司馬無忌統率,駐石頭城。

宿衛三軍及三校尉營兵合稱建鄴禁軍,歸中領軍王舒指揮。

建鄴城中還有一些零散的兵馬,比如西陽王司馬羕開府,朝廷賜其“千兵百騎”——字面意思就是一千步兵、一百騎兵,歸其個人統率。

類似司馬羕的人還有,但基本只有一百兵到數百兵不等,不算禁軍,不算郡兵,是朝廷爲他們養的私兵,只能說大晉朝水太混了,太複雜了。

太子司馬裒搬去東宮之後,左衛、右衛各抽調兩千人,組建東宮二衛,這又算是東宮屬兵了。

整個建鄴城,從軍隊來看都是散裝的,令人稱奇。

杜乂入了崇正殿,便看到了太子庶子江虨,想開個玩笑的,但人家是太守級別的官員,自己只是郡丞,官品還沒縣令大,見禮之後,便找了個靠外的位置,老老實實坐下。

片刻之後,丹陽尹山瑋入內,見着杜乂,笑道:“弘治,坐那麼遠作甚?來我身側。”

杜乂苦笑了下,道:“罷了,這邊可觀庭中奇石,甚好。”

山瑋搖頭失笑,隨後左右看了看,終於沒見到顏含,頓時鬆了口氣。

搬到東宮後,太子府又多了個太子詹事,乃會稽孔愉,不過同樣沒喊他過來,因爲他與丞相王導相善,有些事不方便當着他的面講。

“淮南、廬江二郡遭賊,總是堅守不出,也不是辦法啊。”

“那能怎麼辦?上萬鮮卑鐵騎,縱然分成了數股,那也不好打。能守住城池、塢堡就不錯了,開春之後,其自退走。”

山瑋聽到了有人在說話,定睛一看,卻是太子洗馬陳達和左衛率應玄。

原左衛率回家丁艱去了,應玄出任此職沒多久。

不過他是自己人,更準確地說是太子妃山氏的自己人——應玄之父應詹,出身南頓應氏,乃山簡舊部。

聽到他們提起淮南、廬江戰事,山瑋也很感興趣,遂湊過去傾聽,不料就在此時,太子夫婦二人齊至。

山瑋和衆人一齊起身行禮。

“坐下吧。”司馬裒臉上又是標誌性的蒼白,回了一禮後,匆匆說道。

衆人遂落座。

司馬裒、山宜男二人並坐上首。

開腔之前司馬裒先看了下山氏,見她點頭之後,才說道:“今議淮南戰事。”

“邵賊此人窮兵黷武,大雪紛飛之際,亦遣兵南下。何次道與賊兵相持施水半月,然賊轉入廬江,大肆抄掠,民情不安。陶道真(陶瞻,陶侃之子)與賊戰,大敗,幸郡城未失,不然真不知該怎麼說了。”

“今各地飛札而至,皆言山彥林擁水陸兵馬二萬餘,卻不救援廬江、淮南。諸位可有良策?”

果然說的是淮南戰局。

不過,他們能怎麼辦啊?難道把東宮二衛派過去打仗?恐怕也打不過。

鮮卑騎兵來去如風,而南兵以步卒爲主,累死了都追不上,這仗怎麼打?

太子右衛率周莚聽了,微一皺眉,道:“殿下,卻不知賊騎來自何處?”

司馬裒一愣,遲疑道:“應是……”

“成德、陽泉。”山宜男搶先說道。

司馬裒汗顏,他本來準備說壽春呢。

“既如此,也不是不可以防。”周莚說道:“淮南、廬江二郡,湖池衆多,河溪縱橫。便是天寒結冰,冰面亦很薄脆,過不了人馬。賊騎驅馳於野,走不了多遠便會爲河流阻隔,過河之後,再走幾裡,又是河流。臣實不知,如此水網密佈之地,怎生讓騎兵跑起來的?”

說到這裡,不待司馬裒回答,又道:“我猜二郡豪族見得大隊賊騎而來,便已畏懼,故據守塢堡,任賊騎縱橫。如此,局面其實不算太壞。理他作甚,賊野無所掠,早晚自走。”

“話不是這麼說的。”應玄清了清嗓子,道:“若任賊騎來往縱橫,二郡豪族見了,難免灰心失望。久而久之,恐於大局不利。山都督最好還是動一動,縱不能趕走胡騎,至少要讓二郡大族見得王師,如此方能與邵兵久持。”

“應將軍說得在理。”太子中舍人虞茂說道:“南北相爭,首在人心。不聞不問,只會讓二郡父老大失所望,還是得想想法子。”

想法子那就要出兵了。

雖說廬江、淮南不可能所有河流都結冰了,但枯水之時,終究有些不便。

大船開不進去,只能走小船,但船一小,風險也大了。

“能不能——”就在衆人思索之時,山宜男突然說道:“能不能把賊騎引到一處,然後暗中遣人燒掉木橋,令其夾於河灣之間,進退不能、驅馳不得,再以步卒殺出,一舉剿滅?”

“難。”周莚搖頭道。

“賊人恐不會上當。”太子家令蔡邵說道。

“一着不慎,恐要爲賊騎所迫。”太子中庶子沈楨亦道。

山宜男見衆人這麼說,有些難堪,便不再說了。

杜乂冷眼旁觀。

其實此策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鮮卑人上萬,形形色色,總有驕橫大意之人,況且晉兵一直避戰,他們早就心中輕視了,騙個幾百騎到不利地形上,伏兵齊發,你敢說一定成不了?

“那怎麼辦?”司馬裒唉聲嘆氣道。

“殿下,臣願往合肥一行。”左衛率應玄長身而起,道:“這個圍,總得有人解。再這麼拖下去,山都督恐狼狽不堪。”

“可有把握?”司馬裒問道。

“盡力而爲。”應玄說道:“殿下不應爲此等事體分心,而今天子抱恙,局勢波詭雲譎,此乃大事。”

司馬裒悚然而驚,默默點了點頭。

不到最後一刻,誰都沒法安心。最近一段時日,左衛將軍司馬宗可不是很老實,他和右衛將軍虞胤過從甚密……

收拾心情後,司馬裒說道:“此事就交給卿了,盡力而爲即可。”

“遵命。”應玄應道。

“還有一事。”司馬裒又道:“天子有意以東宮屬官爲使入蜀,何人爲之?”

“殿下,不如派顏弘都前往。”丹陽尹山瑋建議道。

司馬裒下意識看向山氏。

山氏頷首。

司馬裒又看向其他人,衆人皆無異議,早想打發他走了。

“那就以顏弘都爲使。”司馬裒下定了決心。

隨後又議了議其他事,直到傍晚時分,衆人才行禮告退。

這個時候,山宜男喊住了落在後面的應玄,輕聲說道:“高正此行,多加小心。妾聞胡人向貪財貨,若能設法誘其來劫掠,並以舟師殺之。哪怕只是小挫其鋒,都能令局勢大爲改觀。妾不擅軍爭,緩急之間只想到此策。高正熟讀兵書,何次道亦有軍略,可試行之。若實在不行,亦無需顧及妾之顏面強行爲之,當以大局爲重。”

周莚剛走出沒幾步,聞聽此言,腳步一頓,旋又快步離開。

“臣去了再看。”應玄看了山氏一眼,回道。

山氏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又回了正殿,見人都走光了,便對司馬裒說道:“夫君,顏公乃正臣,出使遠行之事,還需好生安撫。”

“那就召——”

“最好親自上門。”山氏看着他,說道。

“行。”司馬裒微一猶豫,便應承下了。

當天晚上,司馬裒親至顏含府第。

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一章 行路(上)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909章 擊破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925章 歸正第1325章 歸正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1152章 圍獵第1301章 控制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096章 安內與聯手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55章 平頂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1152章 圍獵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305章 三人第860章 離去第1218章 威逼第一百章 官身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古代屠城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1200章 祖制第七章 表態第1390章 七月第1154章 深淺第一章 消化(上)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309章 回家(下)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九章 各項安排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1218章 威逼第1266章 教導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029章 補救(上)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925章 歸正第931章 換防第1258章 新舊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八十章 消息第819章 階梯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1173章 議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189章 收官第1316章 開發與微操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391章 閒居第1215章 各自調整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1085章 餘波第1426章 閒言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
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六十三章 主業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一章 行路(上)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909章 擊破第八十四章 規劃與變化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925章 歸正第1325章 歸正第四章 總要種地的第1152章 圍獵第1301章 控制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1314章 調動(上)第二百零一章 三地第1096章 安內與聯手第一百五十章 交接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086章 彙報與策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敢說個“斬”字嗎?第1139章 戰爭的腳步(下)第1355章 平頂第八十六章 風平浪靜(下)第二十九章 說客第1152章 圍獵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305章 三人第860章 離去第1218章 威逼第一百章 官身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二十一章 考城第1076章 一如既往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古代屠城第976章 勉爲其難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章 硤石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1200章 祖制第七章 表態第1390章 七月第1154章 深淺第一章 消化(上)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1005章 言盡於此第八十四章 一天第1309章 回家(下)第1058章 正反典型第九章 各項安排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一百十五章 目瞪口呆第1218章 威逼第1266章 教導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1029章 補救(上)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925章 歸正第931章 換防第1258章 新舊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八十章 消息第819章 階梯第1117章 王府議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上)第947章 入宮(上)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1173章 議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189章 收官第1316章 開發與微操第一百十九章 叮囑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207章 嚴防死守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1321章 兵馬未動第一百零九章 軍議第1391章 閒居第1215章 各自調整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1085章 餘波第1426章 閒言第1026章 樸實無華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