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雙向奔赴(爲盟主美酒甘薯我都愛加更)

誠然,正如劉靈所猜測的那樣,追襲戰已經過了高潮。

這本就是一次有備打無備的突襲罷了,王桑、劉靈迫不及待上門送人頭,那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唯一遺憾的,大概就是風雪太大,能見度太低,天氣太冷,不利於追擊罷了。

不過,官軍不方便追擊,不代表其他人不行。

敵軍既然要劫掠,那麼免不了人員四處分散,惡劣天氣之下,收攏需要時間。如今直接被一波突襲給幹得稀里嘩啦,王桑、劉靈二人倉皇潰逃,分散在各處的賊衆甚至不知道該往哪裡集結,於是只能一股腦地往林慮縣撤退——他們南下時的出發地。

撤退的路上,銀槍軍、牙門軍、府兵、義從虎視眈眈,碰到就追上去猛幹。於是,可想而知賊軍撤退的混亂程度了。

一開始可能還有點組織紀律,但跑着跑着,能維持組織的人越來越少,且多是自青、徐起事時就跟着他們的老賊,最次也得是在豫、兗二州入夥的悍勇之輩。

新兵們就沒這個能力了,往往走着走着就掉隊了,而這多半意味着死亡。

共縣通往林慮的驛道上,僵臥於途的屍體比比皆是。很多人身上甚至壓根沒有傷口,不知道是餓死的還是凍死的——多半是後者。

嚴寒的深夜,勁風直吹,雪花漫天。一天一夜沒吃飯的賊人,三五成羣,不辨方向,絕望地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中,凍餓而死的可能性很大。

邵勳策馬而過之時,目光只在這些屍體上掃了一眼,便即收回。

前方又出現了一羣林慮父(豪)老(強),恭恭敬敬地奉上酒肉、糧草。

一堵矮牆後面,甚至埋着上百個瓦罐、飯甑,裡面煮着熱湯,給過路的軍士提供補給。

來自郡城的吏員連連催促,讓丁壯們把蒸熟的粟米飯端出來。

“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邵勳感慨了一聲。

上一次來河北,以及更早之前去關中,一路上可沒這麼多人勞軍,甚至還需要自己派人去徵糧。

在老丈人的地盤上打仗,就這點好處。

同時也可從側面看出,庾琛堅守汲郡數年,威望已經相當高了,至少能支使地方上的大族提供後勤保障。

另外,從汲縣、共縣、林慮縣三地的情況來看,有相當部分田地種上了冬小麥,說明老丈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朝廷的政策。

這是什麼?這是執行力!亂世之中非常寶貴的能力。

“君侯,塢堡帥應抓捕了不少賊兵,七八十人總是有的。”唐劍指了指遠處一羣正在喝粥的丁壯,說道:“逃散的潰兵,一般而言都會被塢堡抓走,成爲奴隸。”

邵勳點了點頭,沒管這事。

有塢堡帥們出手,這些賊兵大概沒幾個能回去了。

他想起了契丹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事情,他帶着大軍南下中原,十萬衆先爲後唐軍五千人擊破,潰不成軍。第二次在沙河遇到時,一看到後唐軍旗幟,直接嚇潰了,爭相渡河,河冰破裂,溺死者不計其數,阿保機之子被俘。

後唐軍奮勇追擊,時天降大雪,契丹人死於嚴寒者不計其數,撤退路上又遭到村民襲殺,最後逃回去的寥寥無幾。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村民”、“堡戶”,在亂世之中,他們是有一定戰鬥力的。

遇到大軍前來,他們老實得像鵪鶉一樣,你燒殺搶掠,他們都不一定有能力反抗。但當你落單的時候,就能領教他們的厲害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數百人一股的賊軍都很危險,更別說三五成羣的潰衆了。那就是行走的奴隸,塢堡帥、莊園主們定然或捕或殺,不會放他們走的。

大軍在塢堡外休整了一個時辰,吃完熱飯、熱湯,順便烤乾綿衣之後,繼續向北進發。

十三日,前方來報,充當先鋒的府兵進佔林慮縣。

此縣空無一人,顯然已被賊衆放棄。

得到消息的邵勳下令加快步伐,於第二天午後率中軍主力抵達此縣,路上甚至還撞到了一支撤退中的賊兵,規模在千人上下,當場收繳器械,將其送往汲郡看守起來。

十四日傍晚,他登上了林慮縣城頭,俯瞰着正在行軍的大隊人馬。

這支部隊,有點劉裕滅南燕的十萬大軍的味道了。

很多人都只知道劉裕的卻月陣,但劉裕其實是用戰車的行家。

他滅南燕,就是以此車陣,自徐州出發,堂堂正正奔向廣固(南燕都城)。

一路上任憑鮮卑騎兵騷擾,我自巋然不動,只攻敵必救。

越靠近廣固,鮮卑騎兵的主動權越低,越沉不住氣。

到了最後,騎兵失去了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的戰場主動權,被迫主動進攻劉裕。

結果沒有任何懸念,南燕慘敗,就此滅亡。

攻敵必救是核心,這意味着戰場主動權在誰手裡。

我要攻的必救是哪處?

邵勳目光看向東方,彷彿能穿越時空般,落在了鄴城上方。

拷訊俘虜得知,敵軍大量輜重、財貨、俘虜放在鄴城,王彌、王桑、劉靈乃至石勒等人,都派了一部分兵馬前往鄴城留守,看守錢糧人丁。

石超本人,更是以鄴城爲基,拉丁入伍,擴充實力,似乎壓根不想走了。

那麼,目標很明顯了:我軍首戰告捷,氣勢正盛,隨軍攜帶的糧草又可支一月有餘,那麼直撲鄴城,看看賊衆是何反應。

******

石勒剛剛從趙郡返回,抵達襄國,全軍在此休息了一晚。

恰在此時,御史大夫呼延翼自蒲子至,宣讀聖旨,加封石勒爲“持節、平東大將軍”,其餘官職、爵位如故。

石勒拜謝皇恩。

呼延翼不便久留,當天便離開了。

臨行之前,石勒塞了一大堆禮物過去。呼延翼假意推辭了一番,便收下了,同時滿口答應,回去後爲石勒說好話。

送走朝廷使者後,石勒鬆了一口氣。

此番東出,收穫非常大。

先是在魏郡、頓丘兩地俘獲了數萬丁壯,汰弱留強之後,得兩萬餘人。隨後以此爲本錢,北上攻趙郡,殺西部都尉馮衝,再破乞活軍,俘斬近兩萬。

趙郡已無對手,正當他準備向鉅鹿發展時,收到了王桑、劉靈二人失敗的消息,於是果斷停止進攻鉅鹿的準備,南下廣平,向鄴城靠攏。

但他還沒最終下定決心,尤其準備聽聽三位謀士的意見——刁膺、張敬、張賓三人,是此番入河北收穫的“衣冠君子”,胸有韜略,故爲石勒所重。

石勒尤重刁膺、張敬二人,倚爲臂助,言聽計從。

當然,他現在面臨着和邵勳一樣的困境,沒有開府的權力,謀士們跟在他身邊,沒有身份,沒有職務。

不然的話,高低也得給刁膺、張敬二人左右長史的職位。至於張賓,就表現出的能力而言,遜於刁膺、張敬,將來能給個功曹就不錯了。

“大王畢竟是都督,不能坐視王桑、劉靈、王彌等輩爲晉人擊破。”張敬是個外表孔武有力的漢子,允文允武,搶在刁膺前頭說道:“若消息傳回平陽,天子或有看法。”

石勒點了點頭,此言有理。

“大王,鄴城尚有徵來的兵丁、財貨,若棄之不顧,殊爲可惜。”刁膺補充道。

說完,隱晦地看了張敬一眼,競爭意味十足。

張賓沉默地坐在那裡,沒有插話。

“孟孫一言不發,何也?”石勒用鼓勵的眼神看向張賓,笑道:“但說無妨。”

張賓作了個揖,問道:“聽聞大王在汲桑帳下時,曾與魯陽侯邵勳交手過?”

“沒有交手。”石勒說道:“當年孤——我與苟晞大戰連場,基本都敗了。若遇到邵勳,多半也是敗逃的下場吧。逯平、李樂不是庸碌之輩,肥鄉之役,爲邵勳堂堂正正擊敗,換我上去不會有什麼變化。”

說完,坦然地看向張賓,道:“在那會,我們都不如他。就現在而言,也很難說。”

張賓點了點頭,道:“大王有沒有弄清楚邵勳帶來了多少兵?戰力幾何?”

“按王桑、劉靈所述,邵勳當有五萬衆。”石勒說道:“但他倆前言不搭後語,矛盾之處甚多,我並不全信。”

“大王所言極是。”張賓說道:“以晉廷過往而言,邵勳這種出身寒微之人,不太可能統領五萬大軍,至多一半。而且,僕觀晉軍部署,裴豫州已自白馬撤兵,王車騎觀兵河上,無北上之意。唯邵勳一路深入河北,那麼此人多半不受晉國天子、大臣待見,故被人驅使着北上消耗。此間原因,無外乎其出身較差,又年少得志,爲人驕橫……”

“此人用兵確實驕橫已極。”石勒嘆道:“按孟孫所言,兩三萬人就敢深入河北,實乃仗着麾下兵卒精銳,不把我等放在眼裡啊。”

“僕建議大王不要急着與邵勳交戰。”張賓鄭重說道:“此番攻廣平、趙郡,收穫兵卒不下三萬,錢糧牲畜極多,而今已往河東轉運,還需時日。大王可南下,但不可浪戰,先弄清楚敵軍兵力再說。”

石勒在劉漢國內是有駐地的,主要在其北部的雁門、新興二郡,這也是他屢次寇常山的原因,蓋因一東出陘道就是河北的常山郡。

這次七將下河北,卻是先南下上黨,再東出壺關,攻鄴城及其周邊。

先把到手的好處送回去,實際上是老成持重之言,石勒想了想便答應了。

“孟孫今日所獻之策,頗令我歡喜。”石勒起身,走到張賓面前,拉着他的手,笑道:“今後還要多多建言。我囊中雖不豐,卻短不了你的賞賜。”

張賓亦笑。

和張賓說笑完,石勒又走到刁膺、張敬二人面前,道:“孟孫老成持重,君等卻也沒說錯。大丈夫行事,豈能蠅營狗苟、畏畏縮縮?邵勳猖狂驕橫,孤軍深入,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裡,我領軍臨陣,豈能不發一矢便退走?這仗,終究還是要打的,便是打不過,也要啃下他一塊肉來。故爾等當羣策羣力,運籌帷幄,我自臨陣鼓勇,彎弓血戰,咱們一起使勁,把邵勳留在河北。若實在做不到,也不必頹喪,再臥薪嚐膽、勠力經營就是了。如何?”

“謹遵大王之命。”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齊聲答道。

十月十五日,石勒在襄國休整了一天後,率騎七千餘、步卒兩萬五千南下,往鄴城進發。

幾乎是在同一天,邵勳率衆離開了林慮,全軍東行,同樣往鄴城進發。

這個時候,風雪停了。

第868章 新氣象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238章 散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810章 疫第1434章 新家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1128章 探親(下)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1266章 教導第四十章 班師第822章 程府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1307章 送行第1247章 共富貴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164章 海棠園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1149章 攪動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1179章 壓力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二十章 密詔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1246章 觀風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267章 歸去第八十二章 試探準備第1256章 行田(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251章 海路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100章 取捨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1360章 戰利品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1427章 爪牙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862章 衝擊波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九十章 變天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439章 僱傭軍第799章 對策第1391章 閒居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36章 歸附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990章 面見(上)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053章 落日
第868章 新氣象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八十五章 分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1382章 兄弟之間第1238章 散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1008章 君魯肅耶?張昭耶?第1392章 沒了(爲盟主真的還想再佛五百年加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810章 疫第1434章 新家第三十一章 起風第一百六十八章 自焚第七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六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1128章 探親(下)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1266章 教導第四十章 班師第822章 程府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1307章 送行第1247章 共富貴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八十三章 儀典第五十六章 諸般手段第1164章 海棠園第五十五章 昏禮第1268章 兒女之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243章 老區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1143章 面面俱到第1149章 攪動第六十六章 北上(上)第1337章 後方掃蕩第1179章 壓力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一百三十章 斬將與撤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對耗第七十六章 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祐第二十章 密詔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五十三章 動手第1246章 觀風第四十七章 北上聯絡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267章 歸去第八十二章 試探準備第1256章 行田(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出動第1251章 海路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100章 取捨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1360章 戰利品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1427章 爪牙第二十九章 對衝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都可以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牢籠第862章 衝擊波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1135章 新衙門開張第四十七章 話療與出路第九十章 變天第939章 靳氏三分第1311章 聚會(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1070章 哪裡最爲緊要?第1439章 僱傭軍第799章 對策第1391章 閒居第1072章 不降何待?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436章 歸附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極限施壓第990章 面見(上)第1262章 小作文與參謀第950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成第1053章 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