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會

第1047章 會

充滿節奏的馬蹄聲自遠及近響起,聽着讓人賞心悅目。

在行近汝水時,遭到一隊頭裹黃巾的軍士攔截。

黃頭軍只有五十人,站在拒馬後面,仔細檢查文牒之後,又派人回去通報。

騎兵充塞了道路,一眼望不到頭。

道路兩旁是平整的農田,一些已經長得老高,那是麥子,一些才長了些苗出來,那是春粟。

馬兒噴着響鼻,低頭啃食青苗,不過很快被騎兵拉住了。

不是他們軍紀好,實在是不敢。

在淮南的時候,他們可是撒着歡劫掠的。

甚至到了豫州的汝陰等地,有時候奔馬中不慎踐踏了禾苗,也不以爲意。

但越靠近洛陽,他們就越收斂。

洛陽在河南郡,廣成澤也在河南郡,這已是天下中樞了,造次不得。

許久之後,終於有人過來了。

拒馬被拉開,幾名文吏又檢查了下文書,這才引着他們前行——大部隊轉向新城、陸渾一帶屯駐,代國鎮北大將軍達奚賀若率親隨至宿羽宮面聖。

第二天(三月初一)晨,他們抵達了山下的一處村落外,下馬等待通傳。

一路行來,越往裡兵越多、越密集、越精銳。

外圍多頭裹黃巾的兵卒,往裡就多器械五花八門的府兵,及至山腳下,鐵鎧武士密密麻麻,隨處可見。

不過即便屯駐了大軍,山腳下的村落、農莊依舊秩序井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村落內多爲放散的莊戶,農莊內基本都是在此服役的職田、祿田、恤田力役。

達奚賀若褪了戎袍,換上一身士人常穿的袍服。

想了想後,又把金耳環摘下,只不過髮型卻沒法變了,只能戴個帽子遮掩一下。

由諸部氏族頭領子弟充當的親隨見了,目瞪口呆。

你這是要當樑人啊?

有人跟着學了。

有人心裡不痛快,不願改,甚至還穿着皮裘。

倒不是他們對樑人有什麼意見,只是下意識不喜罷了。鮮卑有自己的風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驟然去改,心裡總是膈應的,也容易反感。

這種微妙的心理說不清道不明,但又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一切都敵不過時間,時間長了,一切都會變化,不光他們的風俗會變,甚至連樑人自己的風俗也會變。

行走在村落中時,達奚賀若一行人仔細看着。

作爲鎮北大將軍,他一生中待在東木根山的時間比較長。

在他的印象中,除了山麓河畔有些穄田之外,到處都是荒草、沙地,景色乏善可陳,西山落日之時,孤獨悲涼涌上心頭,幾乎讓人落淚。

來到中原後,景色一下子變得多姿多彩,山脈、平原、河流、森林、草場、村莊、城池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他們的文化,都讓這個前半生精神世界空虛無比的人非常着迷。

戎馬倥傯之餘,他曾經很喜歡平城、盛樂的熱鬧,但這兩座城市放在中原,泯然衆人矣。甚至於,平城、盛樂的人口足夠多了,但那種單調的生活、匱乏的商品以及不夠多彩的文化,總讓人覺得缺了幾分味道。

這大概就是落後地區吧。

一行人很快穿過村落,登上了山道。

晨起的鳥兒嘰嘰喳喳,亭臺樓閣之外張貼着“宜春”字帖,已在春風細雨之中有些褪色。

山道兩側的緩坡之上,開闢了些許菜畦,水靈靈的園蔬茁壯地生長着。

不遠處傳來一陣斧斫之聲,看樣子是宮中侍衛、僕役在修剪樹枝。

達奚賀若在桑乾水一帶見過,那叫桑樹,長得很高,能結桑葚,很好吃。

樹木可制弓,可作車材,樹葉還能養蠶。只可惜桑乾水一帶的桑樹不多,絹帛也非常差勁,漸漸都沒幾個人用了,反正中原的絹帛也不貴。

及近山腰之時,一羣侍衛正在山坡上開挖溝渠,將山泉引入一片緩坡之上的池塘中。

燕子低空飛過,尾巴幾乎擦着池塘,歡快地奔向遠方。

幾頭懶洋洋的黃牛徜徉在水塘邊,悠閒地吃着草。

更遠處,則隱有奔雷之聲。

數目龐大的馬羣在水草之間馳過,一羣又一羣,鋪天蓋地。

這麼好的地方,難怪大梁天子住得都不願回洛陽了。

“達奚將軍。”青灰色的門闕之下,鴻臚寺主簿荀序行了一禮,道:“隨從可在廂堂休憩,將軍一人隨我入內。”

達奚賀若回了一禮,然後用鮮卑語吩咐一番。

隨從們想說些什麼,又被高大的門闕及密佈的甲士震懾,於是乖乖前往兩側的廂堂。

達奚賀若解下兵器交給守衛,待搜檢完畢後,深吸一口氣,在荀序身後亦步亦趨,臉上的神色也更肅穆了。

過了門闕之後,入目所見便是佔地廣闊的庭院及錯落有致分佈着的殿舍。

殿舍外有兵士值守,殿內人頭攢動,擺放着許多桌案。時不時有人進進出出,前往另一座小院,片刻之後,又步履匆匆地回返,手裡往往捧着裝滿公函的木盒。

這都是緊張辦公的隨駕官員,大概分屬各部,什麼人都有。

一連走了三進院落,幾乎都是辦公的衙署。

偶爾見得幾位氣度非凡的老者,或閒坐於樹下,或在竹林旁的石桌前談笑,卻不知都是什麼人,反正荀序不停地行禮,達奚賀若也被迫跟着行禮。

這個宿羽宮,大概是此時大梁朝最有權勢的所在了,比洛陽宮還要更勝一籌。

“黃將軍。”

“荀主簿。”

前方又出現一道院牆。

達奚賀若擡頭看了看,通體用石頭砌成的牆體外,早年敷設的泥粉已多有剝蝕,漸漸爬滿了藤蔓,牆頭甚至還開着幾朵小花,煞是好看。

門樓之下,黃正和荀序見禮完畢,簡略寒暄了幾句。

“黃將軍還未啓程?”荀序問道。

“等童瞎子給陛下做完早膳,我再與他交割印信。”黃正說道。

荀序笑了,感慨道:“童千斤算是出頭了。”

“是啊。”黃正亦感慨道:“其實我亦不想離去。”

荀序笑了笑,沒多說,轉而招呼達奚賀若入內。

門闕後同樣是一個庭院。

院中甚至有一片小竹林,擺着石桌石椅,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正在往桌上擺放飯菜、餐碟、碗筷。

荀序低聲介紹了一番:“此乃陛下養子邵貞。”

達奚賀若瞭然。

“坐下吧,一起用點。”不遠處響起了渾厚的聲音。

達奚賀若一驚,立刻跪拜於地,道:“拜見陛下。”

“代國難道都行跪拜?”邵勳笑道:“起來吧。”

中原也有跪拜之禮,但不是任何場合都跪拜。平日裡君臣見面,簡單行個禮就行了。

邵勳剛上完廁所回來。呃,胃口大開。

童千斤最近研究了新菜譜,將春筍切成細絲與新收的菘菜一起燉煮,味道還不錯,此刻石桌上就擺了幾盤。

邵勳坐了下來,道:“春筍在廣成澤價甚廉,數錢即可買一籃子。置於瓦罐之中,與飯同蒸,最是可口。”

他的鞋靴上沾了點泥,似乎早上出過門。

荀序知道,昨晚皇后說要吃春筍,於是陛下一大早就起來了,瞞着皇后,親手採挖嫩筍,然後親自生火、煮飯,不借手他人。

皇后起來後,大長秋稟報此事,多日未露笑容的皇后終於展顏。

當時荀序就暗暗感慨:陛下能有今日,不是沒有原因的,哄女人是有一手。

邵勳此時也讓衆人分食春筍蒸飯。

吃完之後,照例端上帶貨意味極濃的義陽茶漱口。

待所有餐碟都撤下後,他纔看向達奚賀若,問道:“去淮南數月,可有所感?”

達奚賀若聞言,立刻說道:“陛下若想得淮南之地,須得水陸、步騎並進,單靠騎兵千難萬難。”

說白了,要兵種配合,還要有相當規模的兵力,光靠騎兵那是送人頭。

“你部遇到了什麼難處?”邵勳問道。

“河溪太多了。”說這話時,達奚賀若眉頭緊鎖,道:“剛剛上馬沒走數裡,便是一條河攔路。河上只有一條狹窄的木橋,若有人據橋而守,便要下馬廝殺。幸那會吳人未敢出戰,故得順利通行。”

邵勳想了想。

他記得後世二十一世紀江北、淮南已經開發得非常成熟了,但鄉村之中,依然河流遍地。

一南一北兩個村只隔數百米,往往每個村前後都有一條東西向的小河。

村子兩側甚至還有稍大一些的南北走向的河流。

村中整不好還有幾個池塘。

這是開發過的,如果沒充分開發過,可想而知那是什麼景象。

其實這會徐州南部諸郡就很典型了。沼澤遍地,百姓挖河底淤泥墊高一部分土地,形成一個個島嶼狀的高地。高地上種滿了糧食,人來往各處高地全靠小木船。

或者通過長圍圈出一部分水域,然後將水排幹,開闢成農田。

一輩輩人經營下來,窪地慢慢變高,沼澤漸漸消失,環境就是這麼改造過來的。

所以後世江北、淮南那片地方,出現了無數以“圩”、“埭”、“垸”爲後綴的地名——這三個字,都是堤岸的意思。

在這樣的環境中打仗,說實話步兵比騎兵好使,哪怕是冬天。

如果有敢戰的步兵,完全可以利用地勢圍困住一部分騎兵,主動出擊,將其消滅。

即便不敢戰,先據城而守,任你來打,拼着地方損失嚴重,在撤退的時候追擊,也能斬殺一大部分騎兵——甚至是馬匹已經大面積病死,全靠徒步撤退的“騎兵”。

說實話,邵勳以前還有些懷疑,現在基本信了。

歷史上南朝能守住半壁江山,一次次擊退規模龐大、兵力是他們幾倍的北朝入侵,不是沒有原因的。

南朝最後其實是死於消耗戰,迭加內亂之後,扛不住了。

“吳兵戰力如何?”邵勳又問道。

“守城尚可,野戰不行。”達奚賀若說道:“若陣列而戰,末將縱騎圍射,定能令其全軍大潰。”

邵勳對他自稱“末將”十分滿意,笑道:“那看來還是要圍城。拔掉他們的城池,吳人就只能一步步退守。”

“陛下還是要治水軍。”荀序在一旁說道:“昔年曹孟德下荊州,第一件事就是治水軍。陛下若得江夏、江陵,需得招募土人,大治水軍方可。”

也就是說,要把戰線推到長江邊上,然後組建水師,如此纔有可能攻取吳地。

邵勳點了點頭,又看向達奚賀若,問道:“吳人將帥如何?”

達奚賀若有些無奈地說道:“只會耍陰謀詭計,誘我部軍士上當。都是窮慣了的人,見不得那許多財貨,一上來就吃了虧。”

邵勳哈哈大笑。

自古以來,這一招屢試不爽,敵人越窮越有效。

有人還往戰場上扔金銀呢,然後敵人真就去撿了,最後被人反殺,撿到的金銀也沒了,還奉上人頭。

兩軍陣列廝殺真不知道扔金銀是怎麼回事嗎?但將領知道沒用,士兵忍不住啊。

“山遐此人如何?”邵勳繼續問道。

“沒見過。”達奚賀若搖了搖頭,道:“這人一開始不知道龜縮於何處,任我部馳騁。最後忍不住了,有部大稟報看到了‘山’字大旗,他應是來了。”

“你部最遠到達何處?”

“一部往巢湖走遠遠看到了東關城。巢湖結了幾天冰,但也只有岸邊結了,湖中未結冰。”達奚賀若說道:“一部向東南跑,衝到歷陽城外,吳人驚慌失措,城門緊閉,並未出戰。還有一部突入廬江,深入到尋陽、廬江二郡交界處。”

“跑得真遠。”邵勳讚歎道:“後來都回來了嗎?”

“沒有。”達奚賀若搖頭道:“萬騎出擊,收兵回壽春時,只有七千騎了。沒了的那三千人,或死或降或病,如此而已。”

“還敢再去嗎?”邵勳問道。

達奚賀若遲疑了一下,道:“陛下有命,末將願往。”

其實就是不願意了。

“聽聞你們還俘虜了幾百吳兵?”邵勳問道。

達奚賀若一驚。

“你俘虜的,就是你的人,朕還沒那麼小氣。”邵勳說道:“怎麼俘虜的?”

“突襲衝散了一隊吳人。”達奚賀若說道:“末將打算帶回東木根山,以其爲守卒。那邊現在不是很太平。”

邵勳驚了,不過也不覺得奇怪。

吳兵肯定比鮮卑人、烏桓人擅長守城,只是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不過仔細一想,好像也沒太奇怪。

拓跋燾的御用南方菜大廚師毛修之不就是麼?他還統領吳兵俘虜攻河隴、徵遼東,北伐草原打柔然。達奚賀若這麼做,屬實先行者了。

“征戰數月,辛苦了。”邵勳說道:“前日太夫人王氏求請,言鮮卑壯士南下辛苦,請厚賜之,朕準了。令撥絹帛五萬發放撫卹及賞賜。爲朕征戰,不能流血又流淚。”

“末將謝陛下厚賞。”達奚賀若一聽,拜倒於地。

“起來。”邵勳親自將他扶起,道:“此王夫人之功也。今後你要尊奉號令,富貴無憂也。”

達奚賀若聞言,頓時指天發誓:“末將只奉陛下血脈爲主。”

邵勳微微有些尷尬。怎麼都知道了?

不過他還是很高興,道:“卿若有得力子侄,可遣其來中原,朕量才授用。”

“謝陛下隆恩。”達奚賀若大喜。

“再說說東木根山。”邵勳又道:“聽聞人心有些離散,何也?”

達奚賀若愣了下,又看了眼邵勳,道:“多爲拓跋翳槐所誘。”

邵勳聽完,不置可否。

當然,他知道達奚賀若說的很可能是真的。

當初不許王氏對拓跋翳槐、賀蘭藹頭追殺,乃存着制衡的心思,現在看來,有些失策了。

在不少比較傳統的部落看來,拓跋翳槐的正統性已慢慢超過了拓跋什翼犍。

畢竟翳槐是真正當家作主,而什翼犍已淪落爲傀儡。

這件事,王氏也說過,邵勳當時沒給出回答。

王氏是聰明人,她看出了自己的糾結心理,於是就沒多說。

“回去之後,多多宣揚見聞。”邵勳說道:“今秋朕要發一萬代騎。許有一些人不識天數,滋生怨言,你要謹遵王夫人及代公號令。”

“遵命。”達奚賀若應道。

三月中的時候,王銀鈴帶着鮮卑騎兵返程回代國。

邵勳於回洛陽的路上傳令:河州、涼州、沙州,令禿髮、乞伏、乙弗、折掘、盧水胡等數十部落出兵二萬,五月中出發,前來洛南。

又令雍秦二州雜胡出兵萬人,六月出發,前來洛南。

關東地區的氐羌、幽州雜胡、幷州諸胡合兵一萬,六月底出發,前來洛南。

算上代國的鮮卑、烏桓人,合計五萬胡兵,八月秋收之際大會洛南。待到深秋天寒之際,便會同徵調的漢兵,一起南下襄陽。

當然,命令是下發了,各部可不一定都能來,整不好還會有叛亂。

有些人嫌麻煩,但邵勳不怕,鎮壓就是了。

尤其是河隴那些山高路遠的土皇帝,他倒要看看誰不聽號令。

張駿可剛剛被整垮,誰在這個節骨眼上不服,那就下令周圍諸部落分食之。

就不信他們互相猜疑之下,敢冒這個風險。

而且,他都不能讓這些部落聽令的話,等到兒孫輩的時候,沒那份威望,豈不更難?

有些刺,或許可趁此良機,提前爲子孫拔掉。

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822章 程府第1217章 變天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813章 長子第1131章 老羌第1389章 雙贏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1297章 青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820章 意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1073章 降人第一章 行路(上)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1397章 送行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1277章 辯論第1373章 鄉宴第930章 吾今所遣鬥兵,盡非我國人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839章 新平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九十章 變天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西晉爵位制度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954章 結算(下)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1034章 賭神(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863章 震盪第1414章 告狀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864章 試點第1183章 變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八章 兩京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859章 節日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1325章 歸正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1297章 青州第1129章 我忍第六章 棗嵩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306章 相遇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1354章 渡河!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028章 樣板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83章 親情第803章 意辛山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1294章 黃沙第940章 代理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一百八十章 “滾”
第865章 打不過就加入(爲盟主齊王月加更)第822章 程府第1217章 變天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813章 長子第1131章 老羌第1389章 雙贏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1297章 青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走基層第820章 意見第六十九章 招徠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九十五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1073章 降人第一章 行路(上)第六十七章 衣食客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第1397章 送行第1061章 合理戰術: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第1277章 辯論第1373章 鄉宴第930章 吾今所遣鬥兵,盡非我國人第1142章 將軍走此小道第839章 新平第一百五十二章 自由第1340章 堆積的量變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四十一章 偵查第九十章 變天第七章 新人舊人第十二章 切香腸第四十八章 服從性測試第1308章 回家(上)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西晉爵位制度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第九十七章 擎天保駕功臣第954章 結算(下)第二十二章 行蹤第1212章 一波未平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七十三章 底線思維第1034章 賭神(上)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863章 震盪第1414章 告狀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一百五十九章 舉薦第864章 試點第1183章 變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堅持第九十三章 貢品與來使第八章 兩京第971章 都尉與司馬第859章 節日第七十四章 影響第二十八章 農官兵田,阡陌相連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上)第1325章 歸正第1255章 給我捲起來!第1297章 青州第1129章 我忍第六章 棗嵩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887章 避其鋒芒第1306章 相遇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五十九章 夜宴之二第1354章 渡河!第七十二章 演武第九十章 開誠佈公(下)第1028章 樣板第1032章 土斷與商(下)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83章 親情第803章 意辛山第四十章 上強度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1006章 居延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1132章 當世庾公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1146章 我軍敗了!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會議百態第1294章 黃沙第940章 代理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1424章 榮養與交代第一百八十章 “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