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

河陽北城之外,黑壓壓的流民一眼望不到頭。

上番的濮陽府兵出動了兩千人,在城外劃分區域,收攏安置。

將養一段時日後,分批送往南邊的滎陽。

那裡多經戰亂,雖然談不上一片白地,但地方上真的很荒蕪。七縣之中,只編得三四萬人,算是受兵災較重的區域了。

所以樑公讓河陽這邊把接收的流民悉數發往滎陽,不是沒有原因的——說起來可能不好聽,但只有打成一片白地的郡縣,才能更好地編戶齊民。

如果滎陽安置不下,就送一部分人往陳郡而去,以六千戶爲限,補上銀槍軍右營整體搬遷後留下的空缺。

七月底,樑國御史大夫潘滔、左民尚書棗嵩、大將軍府左長史裴邵、主簿鄭隆等至河陽,司隸校尉杜尹、河南尹盧晏、河陽令程元譚親自陪同。

一羣人還是士人做派,即便是談正事、大事,依然找了個陰涼的好地方,鋪開地毯,擺上案几、食器、茶具,一邊吃喝,一邊談事。

棗嵩招來隨從,從包袱裡取了點五石散,看向衆人。

潘滔擺了擺手,示意不要。

裴邵、盧晏有些意動,不過也拒絕了。

鄭隆、杜尹、程元譚則沒甚表示。

棗嵩不好意思地將五石散收了起來。早聞樑公不喜此物,治下官員不敢在他面前服五石散,沒想到私下裡也多有顧忌。這是怕人告密,影響前途?

棗嵩一點點摸清楚了河南的官場風氣,決定再度調整將來的行事模式。

“河帆雲集,資糧齊至,此番獲利不小。”潘滔看着浩浩蕩蕩的黃河,輕笑一聲,道:“如此一來,匈奴在河內的日子愈發不好過了。”

黃河南岸,大量縴夫喊着整齊的號子,將一艘又一艘糧船拉至上游,然後在河陽三城卸貨。

眼前這是第一批,一共十艘船,裝載了九萬斛糧。

河陽三城的駐軍已經提前散軍糧賑濟災民,新運來的糧是爲了填補消耗的。

“若無豫州,便不是這般景象了。”潘滔開口之後,裴邵說道:“聽聞庾相在樑國籌糧順利,第一批二十萬斛糧已開始發送青州。”

“豫州確實關鍵,僅有魯一郡受災。去年休養生息,今歲收完夏麥,一個月後便可收菽豆,糧食充足得很。”

“樑國十三郡之地,果已成氣候?”

“樑公撫民有術,耕桑有方。昔年宜陽三塢,粟麥畝收就是比一泉塢高,老夫還派人去學來着。”

“此番收攏的流民,如果能真正安置下來,數年後又是樑公助力。”

衆人吹着河上的涼風,飲着茶湯,不住地談着當前最爲重要的賑災之事。

主簿鄭隆話很少。

不是他不想說,而是難以擠進這些人的圈子。真正算下來,也就潘滔一個人會時不時拉上他說幾句話。

不過,嘴上不說話,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尤其是聽到衆人談論樑國氣象時,更是驕傲無比。

不知道有多少邵師門生、寒素豪強子弟在樑國縣一級的基層做官。樑國如今的景象,是大夥一起努力拼搏得來的——當然,老天爺也給面子,沒讓蝗災蔓延到這裡。

十三郡八十一縣、近一百六十萬口編戶之民,這股力量強大嗎?相當強大。

天底下沒有哪個世家大族能掌握這麼多的土地、人口。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邵師本身就是一個超大號世家,然後以自家基業爲憑,驅使十倍以上的士族豪強力量,征伐天下。

這是何等的大氣魄。

“人怎麼還沒來?”衆人飲完一盞茶,潘滔擡起頭來,看向不遠處。

巧了,就在他等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胙亭龍驤府部曲督劉賓走了過來。

他身後跟着數十府兵軍卒,押着十幾個衣衫襤褸的流民。

行禮寒暄完畢後,潘滔站起身,看着跪倒在面前的流民,問道:“都從哪裡來的?”

“野王。”

“山陽。”

“汲縣。”

“上黨。”

“晉陽。”

……

“晉陽的都跑來了,劉幷州如何?”潘滔有些驚訝,但也不是特別驚訝。

別說匈奴那邊了,就是河南、河北,只要不怕被抓去莊園當奴隸,你也隨便走。基層完全空白,管理極其稀鬆。

不是不想管,而是在如今這種社會形態下,壓根管不了。你的權力、權威連到達縣一級都勉強,很多地方甚至皇權不下郡,整整一個乃至幾個郡,都是世家大族的樂園。

這會的士族,一方面苦於戰爭,有家業傾覆的危險,一方面又獲得了太平年間難以攫取的巨大權力,整體實力和影響力步步攀升,往頂峰直躥而去。

大股流民,一般不會管的,任其自去,相安無事即可。除非人家想落地生根,那就會爆發居民、流民之爭了。

匈奴那邊其實差不多的社會結構。有流民自晉陽南下至河南,雖然少見,但也不是不可能。不然的話,那麼多南下士族帶着部曲莊客僕婢,穿州過郡,大車小車,他們怎麼過?

“劉公還在晉陽。”被問到話的人身份不高,說不出更多的東西,只知道劉琨還沒走——當然,他也是聽別人說的。

劉賓遞了一摞紙給潘滔。

潘滔接過之後,粗粗瀏覽一番,原來是河陽那邊收集的有關北邊的消息彙總。

大致是你說一句,他說一句,彙總起來,再剔除掉明顯自相矛盾的部分,拼湊出一個全貌——未必絕對準確,只能追求相對準確了。

“昔日劉遵誘三萬家胡漢百姓入太原,我就知不妙。”潘滔嘆道:“劉琨哪來多少積儲?還要面臨匈奴侵擾,百姓難以安心耕牧。三萬家盡散矣,劉越石屢戰屢敗,亦恐難維持。”

失去了拓跋氏的支持,劉琨何德何能守住晉陽?他能解決麾下軍民的吃飯問題都算燒高香了。

“上黨羯、烏桓、匈奴諸部日子也不好過啊。”潘滔看向第二張紙,看到妙處,用手背拍了拍,笑道:“已經在宰殺牲畜了。”

糧食、牧草被蝗蟲吃了,人和牛羊就沒得吃。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人就只能吃牛羊,但這是飲鴆止渴。

諸部若知機,當好好想想明年該怎麼過。本就因爲連年戰爭而緊繃着的地方民生,遇到了蝗災這種突發事件,一下子維持不下去了,開始向崩潰的方向發展——宰殺牲畜,渡過眼前難關,導致明年牲畜不足,沒有足夠的奶製品,饑荒蔓延,繼續宰殺牲畜,此謂下坡路上踩油門。

想要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外部注入大量牲畜、糧食,要麼消耗掉一部分人口。

“潘公。”主簿鄭隆走了過來,問道:“不知可有上黨、河內胡人百姓南下?”

“有,還不少。”潘滔點了點頭,笑道:“機會來了啊。張孟孫確實眼光卓絕,在別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就盯上河內、上黨了。”

鄭隆面露喜色,建議道:“或可令流民帥郭默派人潛回河內,他本是河內塢堡主,還接受過劉琨的任命,多有故舊人望,能更好地打探內情。”

郭默確實接受過劉琨的太守任命。

當是時也,河內一片混亂,洛陽自顧不暇,劉琨、劉聰各自任命了河內太守。到了最後,郭默堅持不下去,率部分軍民南渡至河南郡,找了塊荒地耕作。

他現在的定位,更像是僱傭軍首領。

沒仗打時耕作田地,需要打仗時被徵發上陣,結束後領些糧食、牲畜賞賜,有時候還能分點戰利品。

其實,當初他在河內的事業一度挺興旺。

耕作之餘,攻殺鄰近塢堡,劫掠糧草,還大肆劫殺往來商旅,簡直無法無天。他的塢堡之中,最多時積累了數十萬斛存糧。

他在河內站不住腳,除了匈奴人的壓力外,自己惹怒了所有塢堡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這種行事方法,誰受得了?

“鄭主簿此策甚妙。”潘滔讚道。

“潘公,汴梁那邊已決意攻河內?”司隸校尉杜尹忍不住問道。

“只是有這個念頭,還得再看。”潘滔說道:“其實,老夫是建議攻一下的。挪用部分賑災糧,充作出徵軍資,或能有所斬獲。”

杜尹張口結舌。

在潘陽仲眼中,青州可以死一部分災民,換取攻打汲郡、河內乃至上黨的機會。

從天下大勢來說,杜尹不得不承認,該這麼做。

但從嗷嗷待哺的青州百姓角度來說,又如何忍心?

他其實知道,自己和兄長(杜耽)太過心軟,每每見到活不下去的流民,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收攏。這種心態,其實不太適合亂世,因爲不夠狠。

你覺得你收攏、救濟了流民,他們會感恩戴德,以後就是自己人。但焉知不會引狼入室,導致鵲巢鳩佔呢?

潘滔看了杜尹一眼,搖頭大笑,道:“此事還得聽樑公的,我等但收攏流民,打探敵情便是。樑公已回汴梁,該怎麼做,他自有計較。”

“也是。”杜尹笑了笑,說道。

其實,即便大災之際,有些地方戰爭還未停止。

白超塢已搖搖欲墜,這個時候斷不可能放棄的,怎麼着也要咬牙打下來。

至於汲郡、河內、上黨,這注定是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杜尹不知道該不該開戰,他希望不要。

第836章 過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106章 臘月(下)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十三章 無題第1290章 話聊第一章 行路(上)第863章 震盪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1111章 收復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853章 分化(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1124章 小透明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861章 晉陽之議第1244章 精舍(上)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1054章 倒反天罡了!第1284章 家宴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十章 亂兵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155章 折損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一章 行路(上)第1298章 故地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290章 話聊第1269章 太子第1254章 書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864章 試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839章 新平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926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105章 臘月(上)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878章 私聊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1166章 震盪(下)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1399章 清明(下)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一百六十章 南陽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
第836章 過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879章 無奈的轉變第1172章 突發第一百章 官身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正合,以奇勝(下)第1090章 積壓事務第1205章 逐漸分流的兩撥人第1106章 臘月(下)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十三章 南北佈置(上)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十三章 無題第1290章 話聊第一章 行路(上)第863章 震盪第1004章 遍地奉先第1272章 露華問對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夢開始的地方(下)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第1111章 收復第999章 造反專業戶第1038章 來了,都來了第1012章 蕭關善後(下)第853章 分化(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1124章 小透明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三十八章 年前日常(下)第十二章 義務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861章 晉陽之議第1244章 精舍(上)第1175章 行萬里路(上)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第一百二十三章 富貴第1054章 倒反天罡了!第1284章 家宴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十章 亂兵第一百零一章 兄妹第二十五章 拓跋第一百二十七章 勢第1155章 折損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一章 行路(上)第1298章 故地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二十八章 打前站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了,洛陽第1290章 話聊第1269章 太子第1254章 書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六十八章 兩口子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1082章 安插自己人第864章 試點第一百二十五章 酒家第101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十九章 好處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施壓第九十八章 肅清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839章 新平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南陽王(上)第926章 諸般手段第一百十六章 收攏第1105章 臘月(上)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點點靠近第一百四十一章 殺張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928章 南下與接見(下)第951章 高貴鄉公冤氣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878章 私聊第915章 塞上江南第1160章 終局(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1166章 震盪(下)第1324章 瓜熟蒂落第1230章 搶時間(下)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1399章 清明(下)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軍神速(下)第一百六十章 南陽第1011章 蕭關善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