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龜幣

年前最後幾天,朔方及草原胡部首領齊齊入覲,獻上了不少禮物。

北路軍其實沒搶到太多東西。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窮,部落裡值錢的也就一些從過路商人手裡收的孝敬罷了,多爲異域奇物,如何變現是個問題。

況且走草原的商人並不太多,這年頭最熱門的路線還是疏勒、于闐、鄯善(樓蘭)這條道。

所以,他們搶的大多是牲畜,另有部分絹帛、金銀,這些都自己收下了,不好變現的藝術品、工藝品之類就拿來送禮。

邵勳不以爲意,回賜他們絹帛、香料、蔗糖。

打仗最勇猛的拓跋部更是得到了高句麗送來的昆布作爲賞賜,並蔭拓跋克輔之子拓跋奉天爲正八品桑梓苑丞。

賞賜一下,衆胡鹹服。

打仗勇猛、有功,就有賞賜,就有官做,那麼下一次自己也可試一試。

只要今上還在,斷不會錯的。

送走這一批人後,邵勳又召見了高句麗王弟高武,並讓周氏、於氏婆媳與其相見。

高武這廝幾乎快成“出差達人”了,一年到頭沒別的事,就是跑來中原索回其母。

太子邵瑾曾經私下裡勸諫,將周氏放還,於氏留下倒沒什麼,但被邵勳拒絕了。

太子也不敢再勸。

父親不是從祖輩那裡繼承來的江山,而是自己打下來的,惹惱了他,他真的敢做一些事情。

於是乎,高武只能掃興離開。

邵勳真正花時間見的是趙王府文學李兆。此人乃靈洲令李顒從弟,出身江夏李氏,之前一直長安,這次奉命入覲,帶來了十五枚銀幣。

邵勳暗道一聲臭小子,這才幾個月,就把銀幣弄出來,看樣子大半心思在搞經濟上面。

“此爲新幣五種樣式,各鑄三枚,請陛下一觀。”李兆將十五枚銀幣恭敬獻上,說道。

邵勳讓人把五色銀幣鋪在案几上,仔細看着。

銀幣制作工藝是一樣的,有點粗糙,也不是很圓,便是混入了其他金屬,比如銅、錫,作用也很有限。

邵勳拿在手裡掂了掂,重量在五六克的樣子,其實很小。

如果在中原,這枚銀幣大概能值大幾百錢、上千錢的樣子,但西域遠遠值不了那麼多,當地的銀和銅都比中原便宜,但銀便宜得更多。

這就是不同區域貴金屬比價不同了,存在套利空間。

但別說中古時代了,便是一千年後,這種套利空間依然存在,並不妨礙很多國家鑄造法幣,也沒對各國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

其一是政府打擊,其二是成本問題,其三是一般人沒那個能量套利,只有荷蘭東印度公司這種大型殖民貿易集團,通過海運的形式,大批量運輸才能牟取暴利——事實上人家在日本套取的銅拉回去也不是鑄幣的,而是給參加三十年戰爭的各方鑄造大炮,蓋因彼時只有英格蘭喜歡鑄造鐵炮,其他國家更喜歡用銅合金鑄造火炮。

拿高昌的銀到中原來套購銅,不走量賺頭不大,走量的話面臨陸路運輸的成本問題,同時路上也有查扣風險,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當然,套購行爲肯定會存在,甚至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比如西域胡商用白銀在中原換成銅錢,然後到西域再換回銀,但這都是做生意之餘順手爲之,並非刻意這麼做,賺頭也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邵勳最後圈定了兩種,其一有很抽象的天山圖案,其二是Q版烏龜,樣式都很雷人。

他仔細比較了下後,最後點了點龜幣,道:“便這一種了,其餘四種皆銷燬棄用。”

“遵命。”李兆應道。

天子之意,並非只銷毀面前的這些銀幣,而是連高昌做的鑄幣版子都一併銷燬。從今往後,高昌就要開始自鑄龜幣了。

“龍幣、龜幣及銅錢,皆爲大梁朝官制錢幣,朕謂之‘法幣’。”邵勳說道:“譬如那龍幣,重四兩。四兩龍幣是法幣,可以通行全國,四兩重的朱提銀並非法幣,不可用來繳稅,不可拿來貨殖等等。”

“誠然,朕這麼說,很多人不以爲然。兩個商家買賣,一家拿出成塊的銀磚,另一家多半會認。但你們要知道,法幣是法幣,白銀是白銀,不可一概而論。這個道理,就連波斯人、粟特人、貴霜人、大秦人都明白,你們不要不以爲然。”

邵勳說了一通後,問道:“高昌收到那批存銀了吧?”

“龜茲礦坑存銀,有六千七百四十兩,已然收到。”李兆答道。

“夠高昌用了。”邵勳大手一揮,道:“可全數鑄成銀幣,存銅鑄成銅錢,小心往外出,別一下子弄得物價騰貴,百姓怨聲載道。”

“殿下說——”李兆看了邵勳一眼,道:“令百姓以舊錢換新錢,便不會有大礙。”

邵勳唔了一聲,道:“怕是換不完。”他曾經仔細思考過一個社會需要多少貨幣。

此時他不清楚,但後世16、17世紀英國人有過調查統計,答案是當時需要全社會財富的六分之一。

另外,當時英國佬還有個結論:貨幣流通越快,需要的貨幣數量越少,貨幣流通越慢,需要的數量就越多,當商業活躍度降到最低時,便需要政府不斷注入新貨幣,以維持社會經濟不崩潰。

如今是古代農業社會,老百姓習慣以物易物,但也有日漸興盛的商業行爲,具體需要多少貨幣,邵勳弄不清楚,這也不是現有條件下能搞得清楚的事情。

不過多年來他注意觀察洛汴糧價,鬥米最賤時十餘錢,貴時數十錢、一百錢,這既有糧食供給原因,也有貨幣原因。

這個振幅其實不算大了。

唐高宗時期,有一年大豐收,鬥米降至三錢,而那一年還爆發了錢荒。這種極端價格顯然是不正常的,但滿朝文武卻上表章恭賀,以爲盛世,理由便是一斗米的價錢從來沒這麼便宜過。

這或許有道理,因爲糧食確實豐收了,但以前也有豐收,可沒便宜到這種程度。

以物易物的農業社會,老百姓並不是一點不用銅錢。事實上唐代租庸調之外是有一部分現金稅收的,而且去集市買東西,不可能次次以物易物,布匹絹帛也不是每個人都收,總體算下來,一戶百姓每年現金支出二百餘文總是有的。

鬥米三錢,其實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傷害很大,至少農民是虧了。

這和明朝張居正改革後的北方一樣,市面上貨幣供給嚴重匱乏,通貨緊縮嚴重,而老百姓還得想辦法籌集白銀交稅,屬實被坑慘了。

大梁朝糧價振幅相對較小,邵勳想了想,虛擬貨幣(龍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放出了大量銅錢,而它們以前是被商人佔用的。

高昌具體需要多少貨幣,這就要念柳自己去摸索了。

不出意外的話,高昌國應該會逐年通貨膨脹,但如果念柳多派人手,嚴厲打擊用銀盤、銀瓶、銀碗之類交易的現象,一步步強化法幣地位的話,還是能稍稍抑制一些的。

說白了,法幣是政府調控的工具。

理論上來說,哪怕外界一夜之間輸入高昌百萬兩白銀,只要沒鑄成法幣投入市場,那這百萬兩白銀就不是貨幣,對物價造不成大的影響——當然,也只是理論上而言,實際上就要看你的手段了。

簡而言之,沒有法幣,就沒有經濟主權,你的“中央銀行”就不掌控在自己手裡。

想到這裡,邵勳讓人取來紙筆,給念柳寫信,談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寫完之後,讓秘書郎王羲之謄抄一份,收錄存檔。

他和念柳在金融、經濟方面的書信往來,都會存檔收錄,多了以後,可整理爲書籍。後人若有興趣,大可取檔閱覽。

“將這封信帶給念柳。”邵勳說道:“明年正月中,朕會下旨,封建高昌,轄高昌、伊吾二郡,兼督車師後國。”

“敢問陛下,伊吾郡治何處,轄幾縣?”李兆收下信後,問道。

“念柳不是在伊吾、柔遠、安民三戍安置了兩千世兵嗎?”邵勳說道:“三戍皆升爲縣,治伊吾,並高昌四縣,一體封給我兒。車師後國境內的金滿、蒲類二鎮,各置一千兵,自中原招募,待穩定之後,再升格爲縣。”

“臣知矣。”李兆心下暗喜。

看天子這意思,早晚罷廢車師後國,變成高昌國轄下的一個郡。如此一來,高昌國當有五萬餘人,當世兵們紛紛成家,官員再搬遷一部分家人過去之後,興許能有六七萬戶口。

在西域,這不是什麼小國了,至少比焉耆強,和于闐差不多,好生經營一番的話,他們的子孫後代也能過得更好。

示意李兆退下後,邵勳坐了一會,然後來到了一牆之隔的偏殿內。

裴靈雁正在寫寫畫畫,見邵勳進來了,道:“累嗎?”

邵勳坐到她身旁,道:“做事哪能嫌累?”

“何時回洛陽?”

“還得等等。”邵勳說道:“我已令銀槍左營西調。明年開春後,府兵諸部還會抽調萬人西行,還得轉運一些糧草。我不在此坐鎮,事情便不會那麼順利。”

“別累着了。”

“過年了,便是想累也累不起來。”邵勳說道:“正旦過後就重上驪山,繼續當那荒淫無道的昏君。”

裴靈雁用略帶責備的目光看了邵勳一眼。

邵勳哈哈一笑,陪着坐了一會後,又回到了正殿,給太子寫信。

第1105章 臘月(上)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247章 共富貴第1409章 西苑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225章 宣城第1112章 停止線第1274章 方法論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269章 太子第918章 辦法(上)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二十二章 等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1241章 去國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1420章 天淵池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955章 亮子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108章 山城(上)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188章 三線第809章 變化第841章 主動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十五章 幕府草原、中原兵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983章 祖氏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36章 婚禮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332章 邀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847章 破壞第1191章 補不足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1109章 山城(下)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1154章 深淺第814章 風起第798章 伏殺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806章 汾水(下)第1169章 門路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1246章 觀風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287章 初心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947章 入宮(上)第870章 商路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870章 商路第933章 謀算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1028章 樣板第1017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三十八章 慰問
第1105章 臘月(上)第1134章 護鮮卑長史第1247章 共富貴第1409章 西苑第七十章 正月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三十六章 借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堵截(下)第1225章 宣城第1112章 停止線第1274章 方法論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1269章 太子第918章 辦法(上)第1045章 準備、消化第1000章 嶺南嶺北第1219章 各自應對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1065章 習家池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二十三章 早有預謀第一百九十二章 又來?!第二十二章 等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一百四十一章 加深第1370章 努力的太子第1241章 去國第六十二章 餘韻第五十九章 關中與平陽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1420章 天淵池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405章 給你個好價錢第一百六十七章 岔路第955章 亮子第四十五章 狂喜第二十七章 有100000000點點病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二百十一章 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第1108章 山城(上)第1371章 樂陵與東萊第945章 南渡士人的心態第1188章 三線第809章 變化第841章 主動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十五章 幕府草原、中原兵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偶遇第1291章 新年一號文件第1317章 教導與察訪第985章 行爲藝術(下)第983章 祖氏第1259章 隨心所欲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二百零六章 善後與二羊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1036章 婚禮第三十九章 問對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332章 邀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賣命第847章 破壞第1191章 補不足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1109章 山城(下)第888章 四方消息第1154章 深淺第814章 風起第798章 伏殺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806章 汾水(下)第1169章 門路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265章 心潮澎湃第927章 南下與接見(上)第1246章 觀風第1027章 積極要求進步第1287章 初心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947章 入宮(上)第870章 商路第1322章 孤立的據點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870章 商路第933章 謀算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1028章 樣板第1017章 試探?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三十八章 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