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帳

這場雨下得邵勳很是糾結。

一方面可以極大抵消對方的騎兵優勢,另一方面麼,其實夏麥還沒完全收穫完畢,即便收完了,還要晾曬,對今年的糧食生產有影響。

另外,他有心理陰影了。

前年雨很大,去年則是“暴水”,今年即便趕不上去年,但搞不好也有大雨。

老天爺以前欠了幷州無數場雨,現在短時間內一股腦還給你了,感動不感動?

邵勳所率大軍抵達晉陽時,劉閏中已自上黨帶了三千騎抵達多日,並與鮮卑人交手數次。

呃,戰果一般般,己方傷亡甚至還比對方大。到最後,不得不依託城池作戰,且以遮護糧道爲主。

但效果也是有的。

見到上黨羯騎增援而至後,鮮卑人不敢在汾水附近肆無忌憚的放牧牲畜了。

他們將野地裡剩餘的最後一批糧食收走,把河岸邊長得最好、最茂盛的牧草割草,然後將十多萬頭養得膘肥體壯的牲畜北撤,退到了更北面的陽曲三縣。

邵勳將大軍分成三部。

一部黃頭軍三千人據守羊腸倉,位於晉陽西北數十里外,不令鮮卑人西進,同時抽調駐守樓煩的黃頭軍一部二千人東行,在羊腸倉下的河谷中紮營。

一部黃頭軍二千人據守晉陽以西的藍谷,既是防備鮮卑人潛入此地繞道晉陽後方,同時也有點震懾山裡的雜胡部落的意味,因爲藍谷是進出晉陽以西丘陵牧場的一個豁口。

隨軍而來的諸部輕騎渡過汾水,至東岸屯駐。

主力步騎萬餘人開進晉陽城。

說起來,雙方其實隔得不近……

“城中還有多少糧草?”甫一進城,邵勳便問道。

太原太守邵光、萬勝軍副督、大將軍外兵掾劉靈侍立左右,邵光最先開口:“快沒了,還餘糧豆二萬斛。”

這點糧食,也就夠晉陽幾千守軍吃兩個月的。

至於老百姓,城內其實沒多少,他們的存糧甚至不如軍中充裕。

真要被圍上幾個月,這些老百姓本身和他們家的存糧,都會一股腦下鍋。

“岢嵐被禍害得不輕。”邵勳沉默片刻,說道:“野地裡的夏麥損失大半,牛羊亦被劫掠不少。糧草籌措最是不易,今利速戰,不利久持。”

此番北上巡視,攜帶的糧草不過兩月有餘,這就耗去存糧大半。

鎮撫邊地部落時,收了雜畜三萬,後來又讓劉氏殺了一部分牲畜,而今還有些肉脯,但也撐不了太久,至多一兩個月。

或曰河南、河北夏麥收穫了,但轉運到前線需要時間,最快都七月中了,搞不好要七月底、八月初。再者,去年河北大水,虧空得一塌糊塗,今年不可過分壓榨——即便壓榨,也得等到九月雜糧收穫時節。

邵勳幾乎都在打敵人牛羊的主意了。

“這雨下得,利弊參半。”邵勳又看向外頭的連綿細雨,臉色陰晴不定。

院子內有很多舉着雨傘、披着蓑衣的幕僚們走來走去,在親兵的協助下,將各種辦公用品、生活用品卸下。

軍謀掾張賓、主簿袁能、記室督陽裕、參軍裴湛、督護糜直、從事中郎韋輔等以及諸位舍人、小使,林林總總上百人,都住進了太守府內——邵光則搬到了晉陽自宅內辦公。

“晉陽諸豪族如何?”親軍督黃正走了進來,給衆人奉上茶水、點心,邵勳招呼二人一起坐下,問道。

“有兩家不幸。”邵光說道:“陽曲郭氏無備,爲鮮卑所迫,只餘子弟數十人奔出,往投鄔縣郭敬。”

“什麼不備?捨不得地裡的糧食罷了。”劉靈撇了撇嘴,道:“都聽到鮮卑騎兵過石嶺的消息了,還心存僥倖,將部曲莊客都派了出去,搶割麥子,結果讓鮮卑人衝了個正着,莊園也沒了,幾千男女淪爲俘虜,不知被押哪去了。”

“哦?可是郭榮鄉里?”邵勳問道。

“正是。”邵光嘆息道:“陽曲太靠北了,郭家又善財難捨,以至於此。”

“還有哪家?”

“太原劉氏被滅族了。”邵光道:“劉家人少力孤,但又不像孫氏、令狐氏這麼敗落,猶豫不決,爲鮮卑所破。”

令狐氏被劉琨殺了個七零八落,如今只剩大貓小貓兩三隻。

孫氏被劉曜重創過,也很慘,前陣子與上黨劉氏聯姻,稍稍緩過一口氣。

“孫氏、令狐氏怎麼了?”邵勳又問道。

“都躲到晉陽來了。”邵光回道:“我將其僮僕收入軍中,協助守城,事罷後再發還。”

邵光這個太守也挺難當的,核心原因便是太原無人,連豪族都沒多少人丁,更窮得叮噹響,給大戶派捐組建郡兵都困難重重。

“太原這個樣子是不成的。”邵勳皺眉道:“若荒無人煙,日後怎麼北伐代國?從河南轉運糧草、徵發役徒,委實代價太大。”

“大王,若逐退鮮卑,或可遷移人丁,開墾荒地。”邵光建議道:“太原、新興二郡的地不差,十餘年前石勒便在新興耕戰,收成不錯,若遷民實郡,便可大展宏圖了。”

“此事容後再議。”邵勳擺了擺手,說道:“眼下戰事要緊,先把鮮卑人逐出太原再說。”

******

西陘山,也稱句注山、雁門山、陘嶺。

山上有大小孔道多條,各有堡寨,組合在一起便是雁門關(句注塞)防禦體系。

說實話,雁門關沒有太行陘道好防,不是說山不夠險要,而是孔道竟有十餘條之多,讓人咋舌。

有的孔道可通車駕,於是在此築關城。????有的走不了馬車,只能過人,那就搞一個成本較小的土城。

還有的孔道比獸道、樵夫道大不了多少,過人都有點費勁,那就不守了,只派人監視。或者在道路中途尋一個有水源且地形稍微寬敞一點的地方,搞個簡易堡寨,派少許人馬守備。

雁門關,不止是一座關城,而是一整個防禦體系的統稱。

鮮卑人接手雁門後,搞的是抓大放小,把兩條最寬闊的陘道管了起來。

其一曰“雁門關”,其二曰“西陘關”,兩關城相隔不遠,東西並列。

至於其他山間孔道,則不管了。

反正山間有依附於他們的部落放牧,有事時徵發人丁,伐木設柵即可。

甚至於,讓人偷越過來也無所謂。

我們是什麼人?索頭啊!

在平原上用鮮卑鐵騎沖垮偷渡至陘北的敵人不就是了?

這種想法,這種思路,這種對於騎兵戰鬥力的極端自信,是長期實戰培養出來的。

到處都是被騎兵一衝就垮的步兵,我想謙虛點也不行啊。

甚至不獨拓跋鮮卑如此,其他鮮卑也大差不離,因爲他們的戰鬥力實在太強勁了,直到中原步兵發展起來,被狠狠教做人幾次後,纔會有所反思。

雁門陘以南二十里,有漢廣武故城,乃高祖關押婁敬處,鮮卑金帳就設於該地。

雁門陘以北則有陰館故城,又名下館城。

西陘山本身還是滹沱、桑乾二河的分水嶺,關南是滹沱河與忻州盆地,關北是(lěi)水(桑乾河上游)與大同盆地,前者是漢地,後者胡漢雜處。

全有西陘山兩側,對拓跋鮮卑來說十分重要,因爲這是他們南侵中原的前出基地。

拓跋鬱律還沒來這邊好好看過,今次將金帳設在這裡,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不過,今天帳內氣氛有些凝重。

雨水滴滴答答,如同尿不盡一般,讓人煩躁無比。

服侍的牧奴、婢女、侍衛們戰戰兢兢,做事時都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免得遭遇橫禍。

“紇那衝得太深了,被人截斷後路,怕是難以救援。”

“早就說了不要打。巡視就巡視好了,南下作甚?”

“對。說起來,我等與中原關係不差吧?屢次助守晉陽,大破匈奴,若派使者往來,好言好語,未必不能與鄰爲善啊。”

“荒唐!關東一統,便已是大敵,你不找他,他也會來找你。”

“當年曹孟德來找過麼?沒有。還撤走了邊民,將許多許多土地讓了出來,邵勳不又是一個曹孟德麼?”

能容納數百人的金帳內吵吵嚷嚷。

新舊兩派之人爭鋒相對,意見不一,幾乎要把金帳吵翻天。

內部撕裂,對拓跋代來說真的太要命了。

“噤聲。”帳內傳出了拓跋鬱律的嗓音,只聽他說道:“先遣使去一趟晉陽,就說孤索要新興郡。邵勳若願,便可罷兵。”

他沒有提拓跋紇那,很快就引起了別人的不滿:“大王,邵勳沒吃過大虧,心氣高,未必願意割讓新興五縣。若他擒獲了紇那,斬其首誓師,大舉北上,而今大雨連綿,馬跑不起來,弓弦也綿軟無力,怎麼打?”

“把紇那送回來,言和罷兵算了。”

“本就不該南下。”

這些顯然是新黨之人說的話了,同樣讓舊黨火冒三丈。

“呸!”有人直接罵道:“新興已在手中,爲什麼送還?”

“那些送糧草至軍中的塢堡帥、莊園主們,就那麼留給邵賊了?邵賊萬一將他們盡數誅殺,以後還有誰敢投代王?”

“打一仗算了,我想看看他們的斤兩。”

吵鬧永遠是沒有盡頭的。

你也別指望改變他們的思想,或許只有肉體消滅一途。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有問題的人。

也不需要全殺,殺一些領頭的,剩下的也就翻騰不起多大的浪了。

新派、舊派交替上位,已經是拓跋代國的一景。

“傳令下去,固守石嶺關。”拓跋鬱律的聲音再度響起:“明日拔營啓程,南下原平。”

原平是雁門郡最南邊的一個縣。

縣南有山,滹沱河自山谷南流,忻川自西向東來匯,兩山夾固,極爲險要,俗謂“忻口”——曹魏地理志《魏土地記》言“漢高祖出於城之圍,還軍至此,六軍忻(同‘欣’)然”,故得名。

雁門、新興二郡以此爲界,好地方。

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200章 祖制第794章 新兵第十五章 濯足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822章 程府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九章 頓丘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064章 幕後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四十章 班師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十六章 汲桑第1435章 劫難西晉爵位制度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1398章 清明(上)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1336章 割裂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1017章 試探?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60章 終局(上)第1277章 辯論第1091章 見面第1299章 目的第1104章 閒篇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822章 程府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十四章 成長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882章 商隊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257章 行田(下)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391章 閒居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372章 近鄉第1334章 攻城之法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90章 覺醒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345章 雪崩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360章 戰利品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189章 收官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九十九章 辦公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三章 潘園第1394章 倆兒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草原、中原兵制第1271章 道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1281章 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十章 亂兵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十五章 授旗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1021章 斛兵塘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
第1156章 就差四五里第七章 雙管齊下第1200章 祖制第794章 新兵第十五章 濯足第二百十二章 註解第二十六章 讖緯第822章 程府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九章 頓丘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1064章 幕後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第七十七章 挺進第四十章 班師諸州都督、刺史(一)第1009章 沒有選擇第九十一章 官僚系統(下)第十六章 汲桑第1435章 劫難西晉爵位制度第一百三十一章 離開前的安排第1398章 清明(上)第八十四章 上朝第1336章 割裂第九章 一夜無夢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1210章 意想不到之人第三十七章 祁氏第1017章 試探?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二十七章 姐弟第964章 生老病死第1024章 無疾而終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858章 白登山(下)(爲盟主穀神通加更)第1160章 終局(上)第1277章 辯論第1091章 見面第1299章 目的第1104章 閒篇第1293章 後事與國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親情第822章 程府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十四章 成長第四章 長史與司馬第882章 商隊第1190章 人事調動第1257章 行田(下)第八十五章 風平浪靜(上)第七十一章 重建邊防第一百零九章 牽羊出降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391章 閒居第1214章 波太大,太多了第1372章 近鄉第1334章 攻城之法第二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五十五章 諸項安排第三十三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312章 聚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勢第1126章 籌建與成果第890章 覺醒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一百十四章 唯一做準備的人第1345章 雪崩第九十章 洗爵執蓋第1360章 戰利品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鬥而不破第三十二章 怕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故人離去第1189章 收官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九十九章 辦公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一百七十六章 城陷與選擇第三章 潘園第1394章 倆兒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草原、中原兵制第1271章 道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1281章 親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十章 亂兵第856章 行獵與政治(下)第十五章 授旗第五十四章 親迎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失勢與方伯第1021章 斛兵塘第一百三十五章 醞釀第九十七章 朝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