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

“你要我爭相?”獨孤立秋愕然。

竇儀捋須道:“上一次你就差那麼一點點,這次是兩個名額,我覺得你的希望很大,爲什麼不爭取?”

獨孤立秋一時沉吟不語,竇儀又勸道:“我們關隴世家越來越沒落,如果在朝廷內沒有一點地位,就要徹底淪爲一個商業集團了,成爲任別人宰割的魚肉,這樣不行,我們雖然沒有野心,但自己的利益也應該全力維護,賢弟,我們大家的希望都寄託在你身上了。”

獨孤立秋嘆了口氣道:“說老實話,我對官場真的興趣不大了,相反,我現在對各種實業倒很有興趣,尤其是造船和海運一塊,我還準備過些日子和劉東尚去一趟河口港,你現在又要求我爭相........”

“獨孤老弟,不是我要求你爭相,而是我們整個關隴世家的要求,你要考慮清楚。”

說完,竇儀將一份名冊放在桌上,推給了獨孤立秋,獨孤立秋瞥了一眼,上面是十七個家主的簽名,要求自己爭相。

“這件事是我發起的,不是刻意隱瞞你,事實上,你們獨孤家族也支持。”

竇儀指了指最後,獨孤立秋這纔看見,竟然有他兩個兄弟獨孤長秋和獨孤大石的簽名,他苦笑着搖搖頭,這幫傢伙還真不肯死心,以爲相國就是那麼好爭的?

“好吧!我試一試,但我估計希望不大,你們不要寄託太高,到時失望太大。”

獨孤立秋含糊答應了,他知道自己入相的可能性並不大,只是作爲安撫關隴世家,答應也無妨。

竇儀大喜,“既然賢弟答應,我們就可以在背後活動了。”

獨孤立秋嚇了一跳,連忙阻止,“千萬別有任何活動,被晉王殿下知道了,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警惕關隴世家,我們以前的各種努力都付之東流了。”

竇儀想想也對,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讓晉王相信關隴世家轉向實業了,如果再讓晉王發現他們對政治不死心,恐怕還會面臨各種打壓。

他點點頭,“我明白了,那我們就什麼都不動,一切就靠你自己了。”

“我會盡力而爲!”獨孤立秋說這話,沒有一點底氣。

晉王可是希望他帶領關隴世家全力轉向實業,現在正是轉型的關鍵時刻,怎麼可能讓他入相?

.........

王太后入住大明宮已經有三天了,大明宮的一切是那麼熟悉,甚至她倉惶離去時,丟下一雙鞋依舊在原地,可大明宮又讓她感到那麼陌生,她的丈夫沒有了,兒孫也沒有了,百官也消失,只剩下空蕩蕩的宮室和寥寥無幾的宮女宦官,連習慣於宮廷生活的她都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

在大明宮內住了三天,王太后都要絕望了。

下午,應採和進了大明宮,護送太后和小皇帝回到長安,她的任務就結束了,但她還是放不下小皇帝李紋,她沒有婚姻也沒有孩子,但小皇帝李紋卻讓她心中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母性。

“應姑娘,你這是......”

王太后着實驚愕,應採和竟然是一身道姑的裝扮,身穿八卦金紫羽衣,頭戴芙蓉冠,手執一柄白玉拂塵,尤其是金紫羽衣和芙蓉冠,這是天師的身份象徵。

應採和微微施一禮笑道:“太后有所不知,回到長安,我就不是應採和了,貧道清蓮,玉真宮第十三任宮主。”

王太后點點頭,“原來是玉真宮,從前我常去,現在玉真宮還有多少女道士?”

“還有三百五十二人,另外還有五千餘名女修士。”

女修士就是信奉道教的俗家女弟子,王太后心中微微一動,又問道:“女修士都是什麼人?”

“什麼人都有,官員家眷,權貴女眷,商人之婦,貧家女子,只要信奉三清,都可以成爲玉真宮的女修士。”

王太后一時沉吟不語,應採和又問道:“小傢伙怎麼樣?適應這裡嗎?”

“他哪裡都適應,只要給他木塊,他沒有任何愁緒。”

王太后給旁邊宮女使個眼色,宮女會意,到後面抱孩子去了。

王太后又緩緩道:“從前我給玄都觀和玉真宮都供奉過香油,但我不是修士,我想知道,一般修士能不能在玉真宮內修行?”

“當然可以,有過不少先例,天寶年間的玉真公主最初就是以女修士身份在玉真宮內修行,後來才正式出家,還有彭王妃,也在玉真宮出家,她也是修士身份在玉真宮住了三年,去年才正式出家。”

王太后咬一下嘴脣道:“你覺得我可以嗎?”

應採和一愣,“可以什麼?以修士身份住在玉真宮?”

王太后點點頭,“這裡我實在住不下去了,每天晚上我都睡不着,恐懼得渾身發抖,我什麼都沒有了,只想安安靜靜頤養天年,可是這裡卻讓我安靜不下來。”

“這個......”

應採和有點爲難,對方畢竟是太后,是大唐名義上的最高掌權者,自己還真不好替她做決定。

“這是晉王才能做的決定,太后問我沒有用。”

“你幫我和晉王談談,所有的印璽我都可以交給他,如果需要出席什麼儀式,我可以出席,只是我不想再住在大明宮了。”

王太后已經猜到應採和與晉王的特殊關係,她和應採和的關係很好,此時只能哀求應採和了。

此時王太后有了充分的明悟,與其說她這個太后還有點虛架子的作用,不如說她的太后大印纔有作用,晉王只要拿到她的太后大印,她這個人在不在都無所謂,最多新年時露上一面。

閹黨還不時找她下旨下詔,她也無不遵從,到了晉王這裡,她甚至連聽取國事的興趣都沒有了,既然都是走走過場,那還不如把太后大印直接交給晉王。

應採和想了想道:“其實只是換個地方居住,我覺得問題也不大,我可以幫你說一說,但小皇帝怎麼辦?”

“他住在哪裡都可以,只要保證安全,他住到玉真宮也不是不可以,或者住到興慶宮去,離晉王更近一點。”

住到興慶宮可不行,應採和答應過薛濤的,她絕不踏進興慶宮一步,住到玉真宮倒也不錯,自己可以隨時看到孩子了。

“現在我也不知道,這樣吧!等晉王回來,我找機會和他談一談,儘量說服他。”

這時,一名中年宮女抱着小皇帝李紋過來了,李紋看見應採和,忽然扔掉手中的木塊,張開了手臂要她抱,應採和頓時眉開眼笑,把李紋抱到自己懷中。

.........

五天後,郭宋率領大軍凱旋歸來,大軍舉行了入城凱旋儀式,將士們受到了數十萬百姓的熱烈歡迎,朱雀大街兩邊擠滿了長安百姓,熱烈歡呼將士們的凱旋。

這種凱旋儀式非常重要,它是一種精神獎賞,甚至不亞於物資獎勵,給了將士們一種無上的榮譽感,即使年邁,他也能給繞膝的孫子們講述當年凱旋進城時榮耀。

“萬歲!萬歲!”

郭宋被親兵嚴密護衛,但他的大旗出現時,但依舊歡呼聲如雷,民衆們激動得振臂高呼,這是他們的君主,給他們帶來平安、帶來豐衣足食的君王,任何大唐皇帝在這一刻都變得蒼白無力,只有晉王殿下才是他們心中的天子。

郭宋騎在駿馬之上,四周是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他卻在考慮新朝廷的構建,舊朝廷中的一些大臣他要繼續啓用,御史臺要建立了,肅政臺雖然有一部分御史臺的功能,但肅政臺還有監軍和複覈刑獄的職能,這些都要分開,另外還要建立諫臺,御史臺和諫臺,一個對下,一個對上。

晉國之前的官制都是顏真卿建立的,官制建立的基礎是當時只有河西走廊和隴右,所以將部寺合併,一官多職,儘量減少人員,減少機構,但朝廷重新在長安建立,從前的框架肯定不合適了,必須要恢復三省六部制,但以前的一些精髓還要保留下來,比如白虎堂,這些界定君權和相權的核查機構。

當然,白虎堂這個名字不太好,可以改一改,比如改成樞密院。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二十一章 祁連戍堡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四百六十二章 最後選擇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七百一十四章 冬狩前奏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計前嫌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上門售皮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鎮軍營第八百八十一章 秘密調查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七百零六章 內部摻沙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紫河秘谷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八百二十四章 漢中事件(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長安瑞兆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十八章 甘雨下山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四十三章 黑月混戰第八百一十一章 相位之機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折中之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必道歉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九十六章 掙命求生第五十九章 黑市覓刀(上)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虛晃一槍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七百五十八章 妥善處理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八百七十章 幽燕收官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藥鋪事件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勞工市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兆彩虹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七十三章 參觀園宅第七百九十九章 援軍抵達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百四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百九十九章 曲江小遊(上)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四百四十章 勾結沙陀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長安來使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收之東榆第一百八十三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試探攻城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五十一章 達成交易第三百零三章 元家生隙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四百二十一章 祁連戍堡第一百一十四章 險鑄大錯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