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

郭宋把美玉放在桌上,微微笑道:“雖然你母親的批評有她的道理,但據我所知,外面對你們不肯住宮殿更多卻是誇獎,誇你節儉務實,反對奢華,基本上都是正面評論,沒有人會嘲笑你們。”

薛濤有些不好意思道:“這樣說起來讓我更加慚愧,我的本意並非是爲了節儉,僅僅只是不習慣住宮殿而已。”

“所以你就不要爲這種事情煩惱,你母親雖然囉嗦了一點,但清兒這孩子還真不錯,連李泌都對他讚不絕口,誇他是天才璞玉,聽他的意思,好像是想把清兒作爲自己的關門弟子,這孩子來得太及時,他的到來讓城兒也有了學習的動力,練習書法更加刻苦。”

薛濤嘆了口氣,幽幽道:“其實我只是覺得城兒太獨孤了,從小就沒有夥伴,少年老成得過頭了,清兒到來讀不讀書倒是次要的,關鍵是他陪同城兒,這纔是最重要的。”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回頭道:“你說得對,我今天正好和李泌商議此事,因爲他要做主考官,至少好幾個月時間都要隔離,所以這段時間我打算讓城兒去國子學小學堂讀書,讓清兒也一起去,小學堂內有一羣神童,都是各個世家選來的優秀子弟,年紀都在八九歲,城兒和他們在一起,會有好處,最好以後也隔天去一次。”

..........

成都,雖然郭宋率領大軍在兩個月前奪取了關內道,但成都本地百姓對此並不關心,連應該很關注這件事的文武百官們,心思也不在這上面,他們連朱泚篡位登基這樣的大事也只是譴責了一通後就過去了。

這兩個月,朝廷文武大臣和宦官們的鬥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天子李適爲了限制朝臣的權力,特地給了樞密院宦官朝務審覈權,朝廷做出的所有決定,都必須要通過樞密院審覈後才能頒佈,一時間引起朝廷大譁,前相國姜公輔更是全力抨擊宦官干政,不料卻被人毒殺。

這裡面雖然還涉及到肅王和欽王的太子之爭,但姜公輔之死卻讓朝廷百官憤怒到極點,數百官員集體請辭,天子李豫見事情鬧大了,這纔出面安撫百官,取消了宦官對朝務的審覈權,又厚葬姜公輔,賜號忠肅,這才平息了姜公輔被暗殺事件。

時間又過去了兩個月,雖然表面上宦官不再幹政,但鹽鐵監、稅監、礦監、茶酒監、市舶監、騾馬監等等重要的攬財機構依然牢牢掌握在宦官手中,由樞密院直接管理,獲得的錢財進入內庫,除了拿出一部分補貼軍俸外,其他錢財都直接進了瓊林庫,也就是李適的個人金庫。

太子之爭依然沒有定論,但大家都知道,這件事遲早會引發宦官和朝官的新一輪鬥爭。

樞密院是李適復位後成立的機構,也是北衙的核心,裡面的宦官有三十餘名,都是粗通文墨,分爲六監一閣,六監自然是對應鹽鐵監等六大財源,六監首領叫做內監令,選派的六人都是宋朝鳳的義子或者心腹。

而一閣自然就是藏劍閣了,當年公孫大娘一手創辦的藏劍閣已淪落爲宦官的掌權機構,掌握着數百名秘密武士。

藏劍閣的大執事由宋朝鳳親自擔任,他代表天子執掌藏劍閣,藏劍閣的首領是應採和,當年李曼的女副手,現在她成爲宋朝鳳的走狗。

樞密院的議事堂內,宋朝鳳在內六名內監令商議欽王李諤的處境,最近李諤處境不妙,天子李適認爲李諤懶憊,沉溺酒色過多,不關心朝政,對他十分不滿,而肅王李謙關心民間疾苦,常常把自己的錢糧捐給孤寡,贏得了百官一致讚譽。

但宋朝鳳卻瞭解到了底細,李謙哪有什麼錢財,都是他岳父吏部尚書趙崇文一手安排,李謙從來就不過問,而是趙崇文打着李謙的名義做善事。

“大家說說吧!我們該怎麼辦,一旦李謙入主東宮,又會是第二個李誼,我們統統都得完蛋,必須扭眼前的局面。”

內監令嚴昕舉手道:“父親大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最簡單的辦法,我們動不了李謙,但可以幹掉趙崇文,就和上次幹掉姜公輔一樣,只是我們這一次最好做得隱秘一點,讓趙崇文死在仇家手中。”

宋朝鳳搖搖頭,“不妥,還是會猜到,而且殺了趙崇文意義並不大。”

這時,宋朝鳳見老六樑休向自己使眼色,他便道:“大家都去想想吧!想好後再告訴我結果。”

衆人都散去了,宋朝鳳卻讓樑休留下,樑休小聲道:“孩兒建議不如用苦肉計,效果會更好。”

宋朝鳳精神一振,連忙問道:“什麼苦肉計?”

樑休附耳對他說了幾句,宋朝鳳連連點頭,“此計甚妙!甚妙!”

........

並非所有人都對郭宋奪取關內道不關心,郭宋奪取洛關的重大意義,還是讓很多有心人矚目,天子李適就是其中一員。

李適很清楚洛關失守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晉軍隨時能殺入關中,截斷朱泚和中原的聯繫,只要郭宋願意,他完全可以東西夾擊,奪取潼關和蒲津關。

但郭宋卻遲遲不動,令李適心中十分惱火,他比誰都清楚,他的軍隊根本不是朱泚軍隊的對手,莫說奪回關中,就連守住巴蜀也是靠地勢天險,他想重回長安只有一個希望,那就是依靠郭宋。

李適之前一怒之下貶黜了薛勳,在郭宋奪取關內後,他立刻赦免了薛勳,改封他爲翰林大學士,怎奈薛勳是個倔牛脾氣,死活不肯奉召回來,讓李適也無可奈何。

入夜,李適負手站在地圖前,注視着關中,心中卻在思考郭宋爲何引而不發,他到底想做什麼?

良久,李適暗暗嘆了口氣,其實他隱隱猜到了,郭宋遲遲不肯奪取關中,就是因爲自己。

他還想要什麼?他讓家人住進晉陽宮,自己忍了,他自己任命刺史、將軍,從來不問朝廷的意見,最多事後發一份名單過來,讓朝廷承認,自己也忍了,他和藩鎮有什麼區別?現在他還要待價而沽,他究竟還想要什麼?難道他要自己把皇位讓給他?

李適怒火萬丈,他又不得不一忍再忍,有求於人之時,他不得不放低姿態,看來自己得秘密派個特使去和郭宋談判。

這時,殿外忽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宦官在帳外驚惶稟報,“陛下,欽王遇刺!”

‘啊!’李適大吃一驚,急忙走到帳外,怒喝道:“欽王現在怎麼樣?”

宦官戰戰兢兢道:“被一箭射中左胸,已經.....已經無救了!”

李適身體晃了晃,眼前一黑,仰面暈厥過去。

旁邊宮女和宦官連忙扶住他,大喊道:“陛下!陛下!”

“快來人啊!陛下暈過去了。”

宮內一陣大亂,兩名御醫趕來,半晌,李適慢慢醒來,他放聲痛哭,欽王李諤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之一,竟然被人刺殺,怎麼能讓他不痛徹心扉。

這時,一名宦官走來,低聲對大內副總管趙春說了兩句,李適一眼看見,抹去眼淚厲聲問道:“是否我兒已死?”

趙春連忙跪下道:“人死不能復生,請陛下節哀,保重龍體!”

李適咬牙切齒道:“朕一定要抓住兇手,將他碎屍萬段!”

.........

同時一時刻,皇宮樞密堂內,宋朝鳳狠狠給了應採和一記耳光,破口大罵:“沒用的賤人,我讓你行苦肉計,你竟然把他殺了,賤人壞我大事!”

應採和跪在地上戰戰兢兢道:“原本只是想射他左肩,但沒想到他竟然會一點武藝,他一閃身,這一箭就正好射中他胸膛。”

宋朝鳳狠狠又是一腳踢去,“誰讓你用弩射,你就不能下毒嗎?”

“時間緊迫,卑職考慮不周,願意接受一切懲處。”

這時,宋朝鳳義子樑休勸道:“父親息怒,苦肉計確實很難掌握火候,做淺了會被人識破,做深了又容易造成嚴重後果,應閣主的時間太短,來不及準備,倉促之下,失手也是難免,事已至此,責備應閣主也沒有用,現在只能想辦法緊急應對。”

“那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首先要滅口,那個刺客現在如何?”

應採和連忙道:“已經被滅口了!”

樑休點點頭,“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把此事嫁禍給趙崇文。”

樑休又低聲說了兩句,宋朝鳳才長長出口氣,對應採和道:“這次你再失手,你就自裁吧!”

“這次卑職親自出馬,絕不會失手!”

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
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六百一十七章 境外飛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竇氏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考場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泉州小憩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五百八十八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以儆效尤第六百七十八章 智取武關(上)第八十章 郭家奇兵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六百二十章 深入敵內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泉州之行(下)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八十四章 拜堂成親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七百八十八章 世家之憂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一千零七十章 布棋落子(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五龍玉佩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戰成名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斷退路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一百一十章 三監三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諫不如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四百六十七章 幕後老狐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集結登州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一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瘟疫之災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八百三十四章 科舉名額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九百六十二章 提前出發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八百三十二章 兄弟相勸第一百七十二章 招攬手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巡視江左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太后詔書第二百七十二章 強換土地第五百八十一章 緊急變故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三百一十章 出乎預料第三百三十一章 倦鳥歸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九十四章 白登述史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無米之炊第六百三十四章 馳援雲州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六十三章 江南求援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五百九十九章 南唐生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五百三十二章 安西軍情第五十三章 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