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

李適已經退到成都了,成都府在安史之亂後便被定爲南都,玄宗皇帝在這裡避難多年,並在這裡修建了大型行宮。

成都的繁華富庶以及宮廷的舒適生活,終於讓李適長長鬆了口氣,但他箭傷未愈,大部分時間都在養病。

這時,長安的重臣權貴們也陸陸續續逃到了成都,李適任命大學士姜公輔爲左相,盧杞繼續出任右相,朝廷又開始重新運轉起來,不過盧杞在朝中的反對聲音太大,他這個右相也不會長久了。

當務之急是要停止中原和河北的戰爭,這時,消息傳來,唐軍在和李希烈軍隊爭奪襄城的戰爭中,由於唐軍糧草斷絕,哥舒曜的軍隊不得不撤離戰場,退回河南府,而劉洽的軍隊沒有了哥舒曜軍隊的支持,獨力難支,也不得不放棄襄城,退回宋州。

李希烈大軍獲得了最後勝利,佔領了許州,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盡,暫且收兵,李納也受限實力不足,止步於濮州。

哥舒曜的軍隊控制着河南府和汝州、鄭州、懷州和陝州,劉洽的軍隊則控制着宋州、汴州、滑州、曹州。

李希烈的勢力北擴,佔據了許州、豫州、亳州、潁州、陳州等五州,加上他淮西老巢以及安、沔、唐,他勢力擴張最大,控制了大半個淮河流域。

李納也翻盤成功,佔據了整個山東半島和鄆、濮、濟、兗、徐五州,整個中原東部都成了他的地盤。

由於長安發生了兵變,河北三鎮的也和唐軍暫時停止了戰爭,李抱真和馬遂各自收兵,等待朝廷消息。

此時,李適遭受了巨大壓力,儘管羣臣還想隱瞞他,但他最終還是知道了時局嚴重到什麼程度,他的皇叔李僅在長安稱帝,太子李誦在太原登基,大唐一下出現了三個朝廷,幾乎令李適崩潰了。

一連幾天,李適夜不能眠,他無法向天下人交代,也無法向列組列宗交代。

盧杞在養心齋對李適道:“陛下,當務之急是集結軍隊,劍南軍只有兩萬人,一旦叛軍大舉南下,我們恐怕難以抵擋,應該先把能撤回的軍隊,都撤回到巴蜀。”

李適沉默良久,嘆了口氣道:“局勢混亂到今天,都是朕的責任,朕必須下罪己詔,向天下人認錯!”

“陛下,現在還不是下罪己詔的時候。”

旁邊姜公輔勸道:“現在士氣可鼓不可衰,一旦陛下下罪己詔,會嚴重影響士氣,等收復長安和太原後,再下罪己詔也不遲。”

李適也只是說說而已,他現在確實也覺得還不是下罪己詔的時候,現在把亂局一一平息,然後再向天下人認錯。

“先停止中原和河北的戰爭吧!朕只能先赦免他們,恢復穩定。”

這並不是李適臨時決定,而是衆臣們反覆討論的結果,現在朝廷根本無法承受兩線作戰,只能面對現實,承認各藩鎮的既得利益,把東部的局面穩定下來,然後集中精力應對長安叛亂。

盧杞連忙道:“我們只是暫時承認,但將來實力恢復,再一個個收拾他們。”

“盧相國不必再解釋了,朕心裡明白該怎麼做。”

李適隨即頒佈旨意,赦免李希烈、李納、田悅、王武俊和朱滔五人的造反之罪,並正式冊封他們王爵。

所謂赦免和冊封都只是遮羞布而已,等於是朝廷認慫,承認五大藩鎮的勢力和既得利益。

李適又下詔,封李懷光爲漢中節度使,令他率軍退守漢中,任命馬遂爲山南東道節度使,令他率軍退守襄陽,又令兩浙觀察使韓滉火速押送江南稅賦和鹽稅通過長江水運前往成都。

李適又下詔,令河西節度使郭宋率河西軍入蜀勤王,令朔方節度使崔寬和隴右節度使李晟也同樣率軍入成都勤王。

這實際上是把隴右、河西和朔方三地讓給了朱泚,李適現在急需集結軍隊,至少要有二十萬大軍,他纔有收復長安的底氣。

李晟的軍隊在攻克蒲津關後便一路向長安進發,但他們也遭遇到了糧草不足的困境,著名大糧倉廣通倉有朱泚的五萬軍隊嚴防死守,儘管那裡有幾百萬石糧食,但李晟軍隊卻無法獲得,在兩次進攻廣通倉失利後,李晟的軍隊又轉戰渭河以南。

李晟原本希望得到百姓的支持,可讓他失望的是,他的軍隊卻遭到了關中百姓的強烈抵制,到處被人謾罵,甚至農民們組織起來要和他們拼命。

這天下午,兩萬軍隊在商州洛南縣附近的一片柳林旁休息,他們接到天子詔書,令他們立刻趕赴巴蜀,只是他們軍糧不足,必須想辦法補充糧食後再出發,但關中各個官倉內都沒有糧食,他們只能來商州碰碰運氣。

副將蔣春低聲對李晟道:“卑職就不懂了,咱們是來平亂殺賊,可百姓的眼裡,就好像咱們纔是賊,纔是亂軍一樣,讓人難以理解。”

李晟就是當年的甘雲,他離開崆峒山最早,在郭宋剛上山時便離開,迄今已經二十年了,歲月滄桑在他臉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往事的回憶也漸漸被風沙掩埋,或許是在一起的時間太短,他和郭宋只有師兄弟的名份,卻沒有師兄弟的感情。

在幾個師兄弟中,他和大師兄甘風的關係最好,每次回京都會去清虛宮探望大師兄,並拜祭師父。

李晟已經四十餘歲,身材高大,長手長腳,關節粗壯,他長一張方臉,皮膚黝黑,下頜留一縷半尺長鬚,一雙明亮的目光格外犀利,就像一把鋒利無比的戰劍,鋒芒畢露。

李晟沉默片刻道:“朱泚很會籠絡人心,用減稅減負和分配土地的小恩小惠來籠絡關中百姓,關中百姓自然會一時受他矇騙,時間久了,他的殘暴本性就會慢慢暴露,那時,他自然就會失去關中百姓的支持。”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蔣春又道:“天子雖然命令我們去巴蜀,可是我們手中的糧食,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到巴蜀啊!”

“再等一等,看看斥候的消息,我覺得商州應該和關中不一樣,這次不會再失望。”

這時,幾名斥候騎兵疾奔而至,爲首旅帥翻身下馬,上前單膝跪下稟報:“啓稟將軍,已經探查清楚,洛南縣官倉內有麥子三千石,草料五萬擔!”

李晟大喜,立刻喝令道:“全軍出發,去洛南縣城!”

李晟的軍隊在洛南縣官倉內取了一千五百石糧食和一萬擔草料,隨即又調頭返回關中,轉道子午谷前往漢中。

一面是高官厚祿的誘惑,另一面卻是無條件讓他付出,崔寬在權衡良久後,最終接受了長安文皇帝李僅的詔書,率軍返回了朔方,他對朔方也有感情了,讓他放棄朔方就等於是拱手讓給党項人,他怎麼可能答應。

短短數天內,四支勤王軍隊在關中最後只剩下了河西節度使郭宋統率的數千騎兵。

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子磨礪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
第五百二十章 兵插後背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六百八十一章 貞元新年第九百零七章 除夕家祭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四百四十五章 雪原行軍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的任命第六百六十七章 離奇條件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六百六十章 關內攻勢(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裴氏家主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新式窗戶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三百五十章 夜逛成都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三百二十九章 碼頭懲戒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第九百七十九章 送子磨礪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平原困馬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第七百四十三章 祭日宮變(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欽王事件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七百八十章 轉彎抹角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七百八十一章 崔氏態度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九百零八章 碎葉來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山古道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攻陷歷城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族祭大事第六十五章 初見段君第四百零三章 神醫贖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套路太深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八十五章 騎射大賽(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團隊之夢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五百九十二章 權誘利誘第四百五十六章 協商劃界第四百三十六章 長安士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七十八章 對陣郭家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兵圍洛陽(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偷襲軍堡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三百五十四章 折道向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變初衷第二百五十五章 造船計劃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半夜訪客第二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一十章 晚節不保(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再建新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稍晚一步第六百八十三章 緊急議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初知敵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酒樓小聚第六百七十五章 扼住路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終獲突破第七章 學武之擇第六百八十七章 英才入彀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突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