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

不久前江東重臣張昭,被孫權以「不敬」的理由,罷黜一切官職。

在張昭這位元老託孤重臣失去一切職務後,後來居上的陸遜,就隱隱間成爲了當今江東衆臣之首。

可自大朝會開始之際,位列衆臣之首的陸遜,就一直未發一言。

站在前列的陸遜,距離孫權並不遠,孫權能夠很清晰地看到他臉上的神色。

方纔孫權也一直在觀察着陸遜的神色。

孫權對陸遜是抱有厚望的,他不希望陸遜如其他大部分朝臣一般未戰先怯。

讓孫權感到慰藉的是,陸遜並沒有辜負他的厚望。

只是孫權也一直未從陸遜的臉上,看出其他什麼異樣的神色,例如棋逢對手般的激動?

平靜,陸遜從始至終,他的神色就如一汪清水般平靜。

這一點,孫權是感到不解的。

而現在正是孫權解開心中疑惑的時候了。

因爲這一刻大殿內的所有人,由於孫權的話,都將目光注視上陸遜的身上。

這份沉甸甸的盼望,陸遜沒辦法不接,也不可能再繼續做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

在衆人期望的目光下,陸遜手持芴板緩緩來到大殿中央。

迎着孫權期待的目光,陸遜開口朗聲說道:

「臣以爲,糜暘此來,是爲東征。」

陸遜的第一句話,直接爲糜暘的東行定下了基調。

而他的這句話,也讓大殿內衆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陸遜作爲當前東吳軍方的第一人,更是東吳能攻下合肥的第一功臣,他對局勢的判斷,給朝臣帶來的影響是不同凡響的。

一時間,滿殿朝臣心中緊張的情緒被無限放大,好似下一刻糜暘的兵鋒,就會觸及到他們的頭頂一般。

不過孫權這時的心情,反而平穩了下來。

因爲孫權察覺到陸遜在說這一句話時,他的臉色依舊平靜。

孫權深知陸遜不是妄自尊大的人,他在認爲糜暘是爲東征而來時還能保持鎮靜,說明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謀劃。

果不其然,陸遜緊接着又說道:

「然臣以爲,糜暘並不會急着動刀兵。」

當陸遜的這句話傳遍大殿後,殿內衆人包括孫權的臉上都浮現了詫異之色。

很快班列中就有一位大臣出來問道:

「伯言此言何意?

既然伯言認爲糜賊懷狼子野心而來,而以糜賊往日表現,他又豈會率六萬精銳而安居,臨荊襄萬里疆土而息戰乎?」

出來表達不解的大臣是爲步騭。

步騭字子山,徐州臨淮人士。

步騭早年遷居到江東避亂,擔任孫權主記,後任海鹽長。

由於是孫權的親信,步騭的升遷過程相當快。

加上步騭本人的才能不俗,在鎮撫交州及平定各地叛亂方面,都曾立下過許多功勞,故而孫權在稱帝后,就拜步騭爲右將軍。

以步騭的過往來看,他無疑是一位知兵的人。

而建安二十四年以來,天下間凡是知兵之人,誰又沒有對糜暘深入研究過呢?

步騭就是目前東吳朝內,出名的「糜暘通」之一。

以步騭對糜暘的瞭解,步騭認爲糜暘身上有着年輕人那種顯着的銳氣。

遙想建安二十四年至今,不過七年左右的時間,可糜暘卻接連打出了公安之戰,西城之戰,襄樊會戰,梁州會戰,及關中會戰等着名戰役。

由此可見,糜暘絕對是個閒不住的人。

像這麼有銳氣的人,陸遜卻說他在率軍到達荊州後

,不會馬上對江東發動進攻。

步騭自然是不信的。

不止步騭不信,很明顯朝內許多人也對陸遜的看法表示質疑。

而面對步騭的疑惑,陸遜在對着御座上的孫權一拜後,便轉身面對羣臣說道:

「兵有先聲而後實者,按常理而言,今糜暘因北伐之勢以乘吳,易使人震恐,正席捲之時也。

然北伐之後,漢軍將士疲勞,不可便用;

加荊州殘破許久,水軍不治,糜暘所帶六萬軍士,大多爲樑益勁卒,兵疲之下,陸戰尚且不豫,況水戰乎?」

當陸遜說完以上的話後,見朝臣中還有許多人臉上帶着忐忑的神情,他便又接着說道:

「關中之役,非小戰也;糜暘雖勝,然破軍殺將,致倉廩空虛,百姓流離,數年難以恢復元氣。

反觀我軍,休養數年,合肥一役,折損甚微又擴地千里,正是兵精氣盛之際。

故彼有乘勝之勢,我卻有天時之優,一勝也。

再者:

彼革新軍制,五兵雖利卻將易兵新,軍力未復,二勝也。

彼擅陸戰,我精水行,大江蕩蕩,護我疆域,三勝也。

洛陽、黃河、義陽、江陵,彼各當有守,勢分爲四,而我軍專力爲一,四勝也。

從會稽至吳郡,稻田萬畝,若彼趣江夏,熟稻千頃,爲我之後,可支數年,五勝也。」

「我軍有此五勝,以糜暘之才,又豈會因一時銳氣,而驟起大兵乎!

縱糜暘似當年曹操目空一切,執意東征。

我軍有此五勝在,臣亦有信心,令糜暘步當年曹操之後塵!」

當陸遜洋洋灑灑地說完心中韜略後,滿殿衆臣的臉上都流露出震驚之色。

就是孫權也難以掩飾內心驚訝,不自覺地在御座上站起身來。

「操雖拖名漢相,其實漢賊也...

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

不知怎麼的,聽完陸遜的獻策後,孫權的思緒不禁飄回到十數年前的那個午後。

那一年曹操率二十萬精銳南征,那一日殿內氣氛亦如今日這般沉重,不安。

可就在衆臣皆束手無策之際,卻出現一白衣綸巾之英雄。

他就如今日的陸遜一般,臉帶沉穩的爲殿內的孫權及衆臣分析時勢,辨明利害。

「僅請精兵三萬,瑜願爲將軍破之!」

最後那人更是以一句豪氣蓋天的話,爲上百江東君臣定下了抗爭的基調。

「公瑾......」

孫權控制不住地,喃喃念出了那人的名字。

同時孫權看向陸遜的目光,也變得愈發熱切。

不僅孫權,當年曾參與過那場決定江東生死存亡議會的大臣們,現在他們都用一種懷念,驚喜的看着陸遜。

難道陸伯言,真能與公瑾相比乎?!

當這個想法在心中浮現時,衆臣心中的不安感瞬間被驅散了不少。

不知過了多久,當孫權從震驚和緬懷的情緒中回過神來後,他對着殿中的陸遜問道:

「伯言以爲,糜賊到荊州後,若不速戰又當如何?」

對於這一點,陸遜心中也早就想好了答案。

片刻之後,陸遜就拱手答道:

「臣以爲,以糜暘之才,他至荊州後,當採王道之策,會以積蓄國力爲首要。

一爲煮鹽興冶,爲軍農要用,並作舟船,操練水軍,豫順流之事。

二爲發使告以利害,誘我民心,亂我根基。

三爲厚待孫登,示仁厚姿態,安士民以親遠人。

三舉齊發之下,加糜暘率重兵屯於邊境,時光流轉,難免境內會有人起叛逆之心,欲投彼也!」

「故臣建議,陛下當擇心腹之人充任邊將,並令各邊將統屬於一人,再賜予那人生殺之權。

如此一來,縱事急,終不致大禍也!」

說上心中所有的對策後,陸遜對着孫權深深一拜。

而隨着陸遜的這一拜,孫權看向陸遜的目光更加欣喜。

論個人軍略,孫權實在一般。

可孫權數十年來,能一直保有江東基業,在於他有個很特殊的天賦。

那便是他善於識才,更善於辨別各種策略的優劣之處。

在孫權看來,陸遜當下所提的應對之策,無疑是十分恰當的。

孫權深深看了一眼陸遜後,又將目光看向殿內的羣臣,他朗聲問道:

「諸卿以爲伯言之策如何?」

殿內的東吳衆臣在聽到孫權的詢問後,他們擡頭看了一眼陸遜那挺拔的身影。

衆臣雖無陸遜之才,可他們都不是愚笨之人。

陸遜都將利害剖析的如此清楚了,他們又豈會不知道陸遜所言,乃是當下對東吳來說最好的策略呢?

「臣等附議!」

一時間,衆臣都開口同意了陸遜的策略。

若你真有公瑾之才,那我等便願信上你一次。

坐在御座上的孫權,見衆臣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他的臉上流露出喜色。

孫權喜得不僅是陸遜爲他獻上了佳略,他還喜的是,在陸遜的佳略下,衆臣的語氣變得堅定了起來。

人心,纔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可孫權知道,身爲君主的他,還需要爲陸遜的佳略上一道保險。

孫權從御案上拿起虎符,手中抓着虎符的孫權,正從臺階上一步步走下,朝着陸遜而去。

不久後,孫權就走到了陸遜的身前。

接着孫權就主動伸手將手中虎符交到陸遜的手中:

「當年,朕曾將這塊虎符,親手交至公瑾的手中。」

孫權的這句話,毫不掩飾地透露出,他對陸遜的信任及期待。

而孫權說完這句話後,他便正式下達詔令道:

「朕今日拜陸遜爲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自今日起,東吳一切兵馬,任憑大將軍調遣。

凡東吳統兵之將,皆受大將軍節制。

大將軍可不上奏,不審查,操大將之生殺大權。」

孫權話音剛落,殿內衆臣都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向了陸遜。

如此重的權力,就算是當年的周瑜,也未曾在孫權手中得到過!

就連陸遜在聽完孫權的詔令後,他的臉上也第一次流露出震驚之色。

謹慎的他,第一時間就想婉拒。

可還未等陸遜開口,孫權便直接伸手緊緊抓住陸遜的手言道:

「銜命徵行,奉指授之策,抵抗糜惡,非重權不能行。

至於生殺之權,以法定心,謂合權宜。

今糜賊舉衆東行,氣勢煊赫,急需伯言。

若伯言待國命,往復道途,延引日月,豈非誤國家也?

按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

今吳勢與蜀連,不可拘常以失事機。

兵法,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朕望伯言效古人之節,終不自嫌以損於國也。」

說着說着,孫權握住陸遜的手正變得愈發用力。

誠然孫權身上有着許多令人詬病的缺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有那些缺點的情況下,孫權還能成爲天下三足之一,他的身上的確有着異於常人的閃光點。

而陸遜見孫權都將話說到這地步了,他也不好再繼續推脫。

於是在孫權信重的目光下,陸遜對着孫權深深一拜:

「陛下放心。

有臣在一日,糜暘絕無法越江夏一步!」

聽到陸遜的保證後,孫權的臉上笑意盎然。

這一副君臣相重的畫面,被殿內的衆臣看到後,他們臉上也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

唯獨一人不是。

臉上帶笑的周魴,看着陸遜的背影,他的眉頭正微微皺起。

「陸伯言,看起來有點棘手呀!」

...

漢章武六年六月,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後,糜暘終於率六萬天策軍來到江陵城外。

提前得到消息的荊州一衆文武,爲迎接糜暘的到來,早早的就等在了城外。

荊州每位官員的臉上,都洋溢着興奮的笑容,焦急的翹首以盼着。

要論目前大漢各州中,哪一州對糜暘的情感最深,那除去梁州外定然是這荊州了。

儘管自章武元年以來,糜暘就很少來到荊州,可世人皆知的是,當年讓糜暘一戰成名的公安之戰,就是發生在荊州境內。

作爲糜暘初出茅廬的第一戰,公安之戰對糜暘的人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但同時也改變了荊州百姓的命運。

若當年糜暘沒守住公安,那麼曹魏的鐵蹄與東吳的利爪就會徹底瓜分荊州,而這兩方又都有屠殺百姓的惡行流傳。

從這一點來說,糜暘打贏公安一戰,可以說是守護住了許多荊州百姓的生命。

如此一來,荊州百姓、士人對糜暘又豈會不心生感激呢?

更何況第一次的意義,總是不同凡響的,特別是對糜暘這樣的人來說。

反正不管其他州的人怎麼看,荊州的士民就是認爲,糜暘是從他們州走出去的大英雄。

梁州又如何?

最多是嫡次子而已。

「法統」之爭,不接受任何反駁!

而就在許多荊州官吏伸長脖子的等待下,一騎信使從遠處飛奔回來,來到他們的身前。

同時這名信使的稟報,讓一衆荊州官吏變得無比躁動起來:

「大司馬車輦,已行至數裡外!」

白鹿,終於回家咯!

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章推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章 先斬後奏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
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437章 成都炸了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96章 郝昭鎮陳 諸葛告誡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635章 懸屍城門 以力勸降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章推第七百四十五章 血幡飛舞 驚人轉變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章 先斬後奏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356章 該死則死 夏日之陽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656章 霸王雜之 狡黠劉禪第526章 各有選擇 長安震恐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520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第417章 各取所需 糧草危機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56章 用心深遠 張飛安危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591章 威名所至 一退再退第52章 魂斷鬱陵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