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

鄧艾迴到劍閣城牆下的時候,遭遇到了阻礙。

當鄧艾在城牆下方叫着放下吊籃時,城上的士卒一時間並沒有動靜。

他們自然是認識鄧艾的,可他們也看到了鄧艾的身旁,這一刻正跟着幾名來歷不明的人。

哪怕那幾人破衣爛衫,看起來很落魄,但他們手中的利刃卻象徵着他們身份的不一般。

鄧艾今日外出時,身邊並未跟着這些人,返回的時候卻突然帶着這來歷不明的幾人在城下叫關,這難免會讓人生疑。

畢竟衆所周知方圓十幾裡內,除去魏軍之外,就再無其他軍隊。

這突然冒出的數人,來歷實在沒辦法不讓人生疑。

劍閣乃是益州命門所在,由不得他們大意。

當然憑藉着這數人想要奪下重兵把守的劍閣,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

但要是他們是奸細,混進來讓劍閣內部生亂的呢?

種種猜疑縈繞在城上士卒的心中,他們是直屬於劉封的部隊,劉封對鄧艾好感不佳,連帶着他們對鄧艾也談不上什麼十足的信任。

狩獵通常不都是獵動物嗎?怎麼還憑空帶回來一些人呢?

城上士卒的遲疑讓鄧艾大怒。

他現在只想快一些見到諸葛亮,哪裡能接受這麼被耽擱時間。

他本想出言解釋身旁幾人的身份,但又想到事關重大不可提前走漏風聲,於是只能強忍怒氣對着城牆上大喝道:

“丞相知內中情由,還不速速去稟報。”

聽到鄧艾如此說,守城的劉封副將在將防務交予一名校尉後,便趕忙走下城頭。

倒不是他要故意爲難鄧艾,只是日前劉封曾下達嚴令要禁止人任意出入劍閣,在劉封的嚴令之下,他也只能小心爲上。

再加上鄧艾的軍職算不得太高,與他同爲中郎將,這才讓他有堅守底線的底氣。

之前鄧艾能帶人出去打獵,也是得到了丞相的默許,不然他也是出不去的。

可若是如鄧艾所說,他今日帶這來歷不明的幾人歸來,丞相是知情的話,那麼他的處理方式又是另外一種了。

至少要將這件事上報,而在上報給諸葛亮之前,他必須也先要讓劉封知道這件事。

這幾日來諸葛亮一直在與到達劍閣的諸位大臣商議軍事。

在這些大臣中,有些人對他的一些舉措有着不同看法。

諸葛亮不是獨斷專行的性格,他見內部有着不同看法,便想着通過議事的方式,達到求同存異的效果。

可就在諸葛亮與諸位大臣商議要事到關鍵地方的時候,帳外的親衛突然進來稟報,說是劉封有要事求見。

聽到劉封有要事求見,諸葛亮的眉頭陡然皺了起來。

儘管他深知劉封對他心有怨懟,但在相忍爲國的想法之下,諸葛亮還是將劍閣的防務交予劉封全權處理。

現在劉封有要事求見,那麼他口中的要事就很可能是關於劍閣安危的了。

想到此諸葛亮馬上讓親衛召劉封進來。

在諸葛亮的召見之下,劉封很快就來到了大帳中。

劉封進入大帳後見許多大臣皆在,他的眼中浮現了一些喜色。

在衆人的注視之下,他將鄧艾的“可疑之舉”當場彙報了出來。

彙報完後,劉封還不忘別有用心地着重說道:“鄧艾言他帶來歷不明的人入關,是得到丞相同意的。”

劉封這句話一說出來,帳內的人臉色都不禁變了變。

若是沒有這句話,劉封之前的彙報算是正常的,可是在加上這句話後,這件事的意味就變了起來。

帳內的人幾乎都是這幾日來到劍閣的大漢重臣,他們是被劉備派來劍閣協助諸葛亮的。

以他們的身份地位來說,鄧艾區區中郎將的身份,不足以引起他們的重視,哪怕聽說鄧艾在南征大戰中立下不少大功。

在這種觀念之下,當衆人聽說鄧艾擅自帶來歷不明的人意欲入關之後,心中都難免有着不快與猶疑。

而劉封在最後特地言明鄧艾令人不快與猶疑的舉動,是得到諸葛亮首肯的。

那麼劉封的目的很明顯了,他在特地將衆位大臣對鄧艾的不快與猶疑,轉移到諸葛亮的身上。

劉封意有所指的心思幾乎是昭然若揭,否則他本可以有更好的稟報方式。

正因爲此,衆人的臉色纔會變得不自然起來。

早就聽說劉封性格剛猛,而且早就對丞相心存不滿,可是聽說歸聽說,當親眼見到劉封對諸葛亮不懷好心後,衆人還是感到頗爲意外。

帳內衆臣並未猜錯劉封的用意。

劉封在得知發生在劍閣城門下的事後,心中便浮現起了另類的想法。

本來按常理來說,鄧艾搬出諸葛亮爲他背書,先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爲了維護諸葛亮的權威,劉封都應該第一時間將鄧艾等人接進來。

接進來後,只要派人嚴加看守鄧艾等人,那麼縱算鄧艾別有用心,那麼事情都還在控制之中。

然後找個合適的時機再將這件事私下稟報諸葛亮求證,這樣可謂是兩全其美。

但劉封並沒有這麼做。

他明知道這幾日是諸葛亮與成都來的衆臣討論要事的時候,還要在特殊場合直接將這件事捅出來,爲的不就是讓諸葛亮難做嗎?

劉封料定,鄧艾所說的一定是假話。

劉封在諸葛亮來之前,就掌握着劍閣防務,他十分清楚方圓數十里內,就只有劍閣內的漢軍與十數裡外的魏軍。

近來除去鄧艾會帶人出劍閣打獵之外,根本就沒有人外出,而從副將的稟報可知,那幾人絕不是這段時日鄧艾帶出去的人。

那麼鄧艾帶的那幾人的身份,不就是呼之欲出了嗎?

肯定是魏軍。

這幾人總不可能是數百里外的梁州軍吧。

這不單單是劉封的判斷,城牆上的士卒,乃至於現在帳內的一衆大臣,心中都是這麼推斷的,不然他們對這件事的第一反應,不會是懷疑。

在這種推斷之下,先不管鄧艾帶這幾名魏軍入關的目的是什麼,若這件事真是諸葛亮安排的,以他的謹慎肯定會事先下令給城牆上的士卒,讓他們不要阻攔鄧艾帶魏軍入關。

可是劉封並未事先收到這樣的命令。

從這種種細節,足以推斷出鄧艾所說的諸葛亮對這件事早有知情,完全就是假話。

而劉封之所以要當衆對衆人着重講述這句話,爲的便是讓諸葛亮親口揭穿鄧艾的謊言。

一旦諸葛亮這麼做了,那麼鄧艾少不了一個軍法從事的處置。

鄧艾是糜暘的心腹,要是鄧艾被諸葛亮親手處置了,那麼糜暘將來得知這件事後,糜暘心中會沒有芥蒂嗎?

別看現在糜暘與諸葛亮是師徒的關係,但他與諸葛亮之前也是“師徒”呢。

以己度人,劉封不覺得當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傷害時,那個與他有着類似作戰風格的糜暘會對這件事無動於衷。

在彙報完後,劉封用自信的眼神看向諸葛亮,他期待着諸葛亮說出那句話。

可是在劉封,乃至衆臣的注視之下,諸葛亮卻緩緩開口言道:

“鄧艾所言爲真,速放他等人入關。”

諸葛亮的回答,直接讓劉封的臉上浮現不可置信的神色。

不止劉封感到難以置信,就連在座的衆臣,也感覺到不可思議。

劉封能推斷出的,在場的衆人浸潤官場許久,自然也都能看的出來。

正因爲如此,所以當諸葛亮親自爲鄧艾背書之後,纔會讓劉封及衆臣有着這副反應。

帳內衆人之中,劉封當下的臉色最爲難看。

他是真的沒想到,諸葛亮爲了不踏入他的陷阱中,竟然會睜着眼睛說瞎話。

這還是他認識的那個,品格高尚的臥龍了嗎?

幾乎是片刻之後,劉封就要脫口而出拆穿諸葛亮的“謊言”。

但當他對上諸葛亮那平靜如水的眼眸後,他想要說的話卻盡皆被那淡淡的眼神全都堵在了喉嚨裡。

“這是命令。”

諸葛亮的這句話,流露出了不可拒絕的意味。

在劉備不在的時候,身爲丞相的諸葛亮,他的話可近乎等同於聖旨!

哪怕不知道諸葛亮爲何會當面撒謊,但在諸葛亮擁有的權力面前,劉封最後還是乖乖地轉身走出帳外傳令去了。

劉封離開之後,諸葛亮也沒有了繼續議事的心情。

他讓議事的衆臣都先暫且離開。

衆臣看諸葛亮的臉色不太好,也都紛紛識趣的起身朝着帳外走去。

劉封的用意不難猜測,可一位是掌握兵權的皇子,一位是掌握兵權的丞相,這二人之間的政治鬥爭,衆人都不想貿然摻和進去。

可成都來的衆臣不想摻和這種事,身爲諸葛亮心腹的楊儀、馬謖等人卻頗爲憤憤不平。

“丞相心胸寬大,想相忍爲國,可螟蛉之子並不怎麼想,丞相要早做防備呀!”

螟蛉之子出自詩經,通常代指爲繼子,義子,而這句話雖然看起來有點蔑稱的意思,但實際上在當世是一種中性的代詞,無褒無貶的意味。

這句話是楊儀說的。

性情孤傲的楊儀,在見識到今日劉封的險惡用心之後,哪怕很想爲諸葛亮打抱不平,但顧忌到劉封的身份,他索性直接用螟蛉之子來代稱劉封。

而不止是楊儀這麼想的,就連馬謖也向諸葛亮建議道:“丞相不如將今日之事上書陛下,讓陛下來定奪。”

說完這句話後,馬謖又不經意間添加了一句道:

“今日這事也怪鄧艾,若是沒有他的那句話,丞相今日何必,何必.”

馬謖爲尊者諱,沒有說出撒謊那兩個字,身爲諸葛亮心腹的他自然知道,鄧艾說的話根本是子虛烏有。

而他與楊儀不同,想將矛盾轉移到鄧艾身上,他的用意也很明顯。

在聽完兩位心腹的話後,諸葛亮並未流露出氣憤的神色,他的神色一直很淡然。

他先言道:“他不懂子晟,而你不懂相忍爲國。

欲成大事,必先應當以顧全大局爲念。

顧全大局,不單單指的是在必要的時候,要忍耐旁人的有心之舉,更指的是要在必要的時候,無須太迂腐的執着於個人名聲。”

諸葛亮的這句話既是想打消楊儀與馬謖心中的憤恨,也是在爲他剛纔的回答做出解釋。

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又爲鄧艾開脫起來:

“鄧艾非魯莽之人,他對子晟又忠心耿耿。

吾雖不知他爲何會突然帶數名魏軍入關,但他不想貿然透露那幾人的身份,定然是有着要事稟報。

他的那句話,也是無奈之舉。”

在諸葛亮看來,這件事真的怪不到鄧艾頭上。

很多事本可以心照不宣,但劉封卻非要反其道而行之,恐怕就連鄧艾都沒想到,劉封會對他的話,採取私心如此重的做法。

在說完這些話後,諸葛亮便讓楊儀與馬謖二人先行退下,他現在對鄧艾帶來的那幾名魏軍很感興趣。

諸葛亮猜測,鄧艾很可能會帶來一個讓他意外的好消息。

楊儀與馬謖見諸葛亮好似不想對這件事過多追究,他們對視一眼後,便齊齊轉身朝着帳外退去。

二人的身影落入諸葛亮的眼中,想着他們二人剛纔爲他的憤憤不平,諸葛亮的臉上悄然浮現了思索之色。

他剛纔有些話並未對馬謖與楊儀直言:

你們不懂陛下,但他懂。

只要劉封不犯下不可饒恕的大罪,陛下是不會輕易處置他的。

真以爲陛下將劉封解除幽禁,就只是爲了讓劉封駐守劍閣嗎?

有些話可以看破,但卻絕不能說破。

這天下,終歸是姓劉。

只是有些事的確要早做防備,今日的事爲諸葛亮的心中敲響了一個警鐘。

諸葛亮並未在大帳內等待太久,不久後鄧艾帶着那幾名“魏軍”就來到了諸葛亮的身前。

諸葛亮本來坐在座位上,想聽聽看鄧艾帶這幾名魏軍入關的目的是什麼。

可鄧艾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直接讓諸葛亮淡然的神色不再。

“丞相,這幾名軍士皆是從梁州而來,有大將軍密信要報給丞相。”

鄧艾的這句話,點明瞭這幾名軍士的身份。

這幾名軍士來自梁州這一點,縱使是諸葛亮事先也沒猜測到。

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而那幾名軍士中爲首一人接下來說的話,更是讓諸葛亮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大將軍有言:益州援軍可從定軍山入梁州!”

諸葛亮:!

這小子,竟然能自己想到一起去了?

在震驚之後,諸葛亮不由得開懷大笑起來。

這小子,真不愧是自己的愛徒呀。

千萬言語彙聚成四個字:

萬分抱歉。

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訂婚啦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
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訂婚啦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613章 最後一步 張郃詭計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256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476章 自相殘殺 大獲全勝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1章 有部衆五千,可乎(求追讀,求月票)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