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

法邈的文筆比不上糜暘與呂乂,但放在當世,出身名門的他那也算不錯的水準。

以他的文筆,想要寫好一封戰報,那幾乎是須臾之事。

而以他的文筆,想要讓這封戰報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那也是輕而易舉的。

畢竟在常人看來,這一次的陽平關之戰,漢軍的戰果無疑是輝煌的。

近萬魏軍喪生,魏大將軍曹真受重傷退卻,單單這兩點事實,就能給當下漢中低迷的民心給狠狠的打上一針強心針。

受了難以啓齒傷害的曹真實在不想再留在陽平關這個傷心地。

在他的命令之下,沒多久數千魏軍就護送着他緩緩朝着興勢城退去。

而當陽平關外的魏軍退走之後,漢軍陽平關大勝的消息就猶如春天的第一縷陽光一般,以極快的速度灑遍整個漢中郡。

並以不可阻擋之勢,讓整個漢中之前宛如在寒冬中的人心,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

糜暘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相比於馬超的那兩場小勝,糜暘親自謀劃的陽平關之戰,無疑是一場大捷。

這場大捷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哪怕當下雙方的實力懸殊,哪怕曹真的名頭大的嚇死人,但只要糜暘還在一日,那麼漢軍依然能夠取得對魏軍的勝利,一如當年。

而只要這點事實不被動搖,那麼漢軍在漢中的統治基礎便是相當穩固的。

各地的守將在得知陽平關大捷的消息之後,紛紛上書給糜暘爲他祝賀。

就連馬超這種平時不通人情世故的大將,也難得向糜暘上書稱讚他的武功。

馬超會主動“降低身份”向糜暘上書慶賀,不單單是出於他內心對糜暘的稱讚,還因爲他知道這場陽平關大捷來的實在太及時了。

當武都城外的漢軍得知陽平關大捷的消息之後,本來逐漸萎靡的軍心,直接又被推到了頂端,這對馬超來說是有着極大的裨益作用的。

這一點對於其他地方的守將來說也一樣。

在各地守將紛紛上書向糜暘慶賀之後,還未陷落的各地行政長官,只要是還能派出信使的,也都不約而同的派出信使,告知糜暘治下民心的變化。

就連遠在千里之外的孟達,也上書告知糜暘,在陽平關大捷的消息傳開之後,漢興郡的人心得到了極大的振奮。

有不少三老都主動來請求他,願意捐獻家中的物資,來支持左將軍打贏這場攸關國運的大戰。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三老早已經成爲世家豪強的代言人。

這一點哪怕是經過糜暘的三長制改革之後,依然還未有所改變。

三長制本質上只是對三老制的分權,不是替代。

在這一點基礎上,三老能表達出這種態度,已經是難能可貴。

之前魏軍在漢中境內攻城拔地,連戰連捷的時候,可沒有一位三老如此“公忠體國”。

梁州境內的三老的改變,證明着陽平關大捷的最大影響便是,各地的部分世家豪強願意將寶押在漢軍身上了。

軍心與民心的雙重有利改變,讓糜暘心中的最大擔憂悄悄放下。

不過就算喜於這種改變,糜暘還是當機立斷下達了兩道命令:

他的第一道命令便是下令各地守將,不要因爲一時的勝利而放鬆警惕。

還是那句話,魏軍主力尚在,仍然不可小覷。

在糜暘看來,陽平關大捷只是象徵着漢軍與魏軍的戰爭開始進入了相持階段。

而在這種階段中,實力不足的漢軍接下來很快就會陷入苦戰中。

除去警告各地守將的命令之外,糜暘還特地對部分地方三老的好意做出批示。

批示很簡單——靜靜呆着,不惹事就好。

不管那部分三老的好意是試探還是真心,對目前的漢軍幫助都不大。

漢中各地的道路,大多被魏軍所封鎖,哪怕三老想捐贈物資給漢軍,又怎麼運到陽平關來呢?

若貿然運輸物資的話,最大的可能,便是最後一切都是爲魏軍作嫁衣而已。

漢代三老的尿性,糜暘是很瞭解,對他們糜暘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不惹事的要求,其他的也沒期望太多。

在下達完這兩道命令之後,糜暘便開始專注於謀劃接下來的戰事。

只是謀劃來謀劃去,糜暘最後心中還是得出一個感慨:

他手下的能用之人,實在是太少了呀!

成都裡還有什麼人,值得任用呢?

漸漸的一個名字浮現在糜暘心中。

陽平關漢軍大捷的消息,當然不止是漢軍一方得到消息。

暫且不提其他魏軍知道這個消息後,軍心受到了怎樣的打擊。

就對於剛剛遠離陽平關的曹洪來說,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的內心是十分驚愕得。

由於心中對糜暘的忌憚,曹洪在得知陽平關是一場騙局後,他便率領着魏軍朝着祁山進發。

相比於其他魏軍將領,曹洪在得知魏軍大敗的消息之後,他也收到了曹真給他的來信。

楊阜的使者,最近纔剛剛回到楊阜的身邊。

而楊阜一知道曹真的命令之後,當即就將這件事稟報給了曹洪。

站在曹洪的角度來說,曹真讓他退兵的那道命令,無疑是來的太遲了。

若單單隻有這道命令,曹洪估計會在心中忍不住腹誹曹真幾句“智遲”。

可當曹真的這道命令,與魏軍的大敗消息的兩相結合後,曹洪與楊阜都不是傻子,他們很快都在心中推演出了糜暘的整盤謀劃。

糜暘是故意讓自己察覺到他的“動機”的,爲了便是讓自己離陽平關越遠越好。

而縱觀整場戰局,最傻的不是曹真,應該是他!

儘管從當時的情勢判斷,他所做的一切舉動,都是合乎情理的。

可從結果來看,他曹洪恰恰成爲了糜暘的“幫兇”呀!

從始至終,糜暘都是將他當做猴一般來耍——呼之則來,嚇之則去。

再聯想到他之前寫給糜暘的,嘲諷他的那封信。

這一刻,曹洪只覺得他的臉火辣辣的疼。

而隨着楊阜目光的打量,曹洪覺得他臉上的疼痛感,正在越來越重。

曹洪沒有絲毫意外的暴怒了。

他直接一劍砍死了捕獲到的那名漢軍信使,在做完這件事後曹洪還覺得不解氣,他當即催促全軍加速向祁山前進。

糜暘給他的屈辱,他要用漢軍的鮮血來加倍償還。

這時候曹洪的心中亦浮現了屠城的念頭。

當年的徐州三屠,他曹洪便是那衆多的揮刀者之一。

而相比於曹洪的震怒,楊阜心中的心思便更活泛了些。

若當初他能勸住曹洪,那曹真就不會有此大敗,得知曹真受重傷的楊阜不禁想到,曹真事後會不會將此事怪在他身上呢?

畢竟曹洪怎麼說與曹真都是一家人,而他再如何忠心,卻始終是外姓人。

想到此的楊阜不禁內心一顫,爲以防萬一的他,在離開曹洪的大帳之後,做出了一個他在後來後悔一生的舉動。

他寫了一封信給姜維。

楊阜不知道的是,糜暘寫給姜維的信,也正在送去的路上。

當陽平關大捷的消息傳遍梁州後,便又以極快的速度傳回了益州。

目前的戰局是,曹真的中路軍尚未兵臨劍閣,所以單單在傳遞消息一項上,梁州與益州之間還是暢通的。

在成都中,經過多月的休養,劉備的身體恢復的不錯。

儘管當下的身體狀況不能讓他帶兵出征,但也足夠讓他不用在深宮中一直靜養。

就在上月,漢帝劉備終於重新出現在百官面前,開始處理着朝政。

倒不是劉備不想繼續給劉禪磨練的機會,可隨着前方漢軍丟城失地戰報的不斷傳來,益州的人心正在以極快的速度低迷着。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他還是重病在身,也必須親自出來安撫人心了。

況且劉備也看出來了,再給劉禪多少磨練的機會,恐怕劉禪也難以發生質的變化。

由於憂心於前線戰事,故而劉備掌政的這段時日以來,一直是食不安,寢不佳。

щшш. Tтká n. ¢ 〇

這讓劉備整個人都消瘦了不少。

劉備不是沒有動過前往前線親自對敵的心思,可成都離不開他,而且最重要的是,劉備深知自己不會比糜暘做得更好。

所以哪怕有再多的戰敗軍報送回成都,哪怕成都內的人心惶惶有多嚴重,劉備在大朝會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的對糜暘給予堅定的支持。

可是支持的久了,劉備還是希望糜暘能打出一場漂亮的大勝仗,來回報自己對他堅定不移的支持。

深夜,就在劉備又一次無眠的時候,他身旁的宦者,急匆匆的從殿外入內,說是有要事稟報。

一聽到這句話,劉備瞬間從皇座上起身。

他曾下過命令,若是有梁州軍報送到,那麼不管時間多晚,都一定要第一時間送到他手中。

想來現在宦官進來稟報的,肯定是來自於梁州的軍情。

意識到這一點後,劉備連忙讓宦官將手中的軍報呈送上來。

劉備是懷抱着沉重的心情接過這封戰報的,根據之前的經驗,他以爲這封又是漢軍丟城失地的戰報。

可是當劉備打開這封戰報看過之後,他的眼神卻一瞬間被戰報中的內容所吸引。

而在短暫的愣神之後,一陣舒朗的大笑從劉備的口中發出。

“誰家之天下,誰家之天下。

陽平關,是我漢家之天下呀!”

劉備一邊大笑,一邊口中不斷重複着這句話。

劉備突然的開懷大笑,讓殿內的一衆宦官不明所以。

近幾年來,隨着許多大臣的相繼離世,再加上當下大漢面臨的危機,陛下已經很久沒這麼笑過了。

梁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陛下如此開心呢?

劉備大笑之餘,將目光掃向殿內的一衆人,他現在急切的想找個人分享他心中的喜悅。

可是在環顧一週後,劉備卻始終沒能找到那個能與他一同分享喜悅的人。

劉備當然是不滿意這種現狀的。

於是很快他口中的一道詔命發出:

“明日召開大朝會。”

這一句又讓殿內的一衆宦官驚訝。

由於大朝會的重要性,通常召開大朝會這種事都要提前幾天宣佈,但現在已經深夜,劉備卻要在第二日召開大朝會,這也太過急切了。

可誰讓劉備是天子呢,他要做的事,在大漢境內還沒有做不到的。

在劉備的詔令之下,皇宮中瞬間熱鬧起來。

許多支火把突然在皇宮內浮現,然後以極快的速度朝着皇宮外蔓延而去。

這一夜,皇宮內的衆多內侍無眠。

這一夜,成都中的百官被驚醒。

今年的大朝會,有些頻繁呦。

在許多皇宮內侍一夜的努力之下,第二日清晨大朝會按時召開。

凡是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官員,都靜靜地坐在位子上等待着劉備的來臨。

沒有讓官員們久等,不久後劉備就帶着劉禪來到了大殿之中。

由於心中強烈的分享欲,劉備在剛剛落座之後,便向在座的衆臣分享了陽平關大捷的消息。

當劉備的話音剛剛落下之時,衆臣的思緒還是懵懵的。

畢竟之前他們一直收到的都是漢軍戰敗的消息,縱使有馬超的兩場小勝,但也於大局無用。

在劉備到來之時,甚至有些臣子在心中猜測,可能有着更不利的消息要在今天的大朝會上宣佈。

可就是在這種悲觀的心態之時,劉備卻突然向他們公佈了“曹真重傷,魏軍損兵一萬”的震撼的勝利消息,這怎麼能不讓衆臣一時間轉不過彎來呢?

但大捷就是大捷。

在短暫的愣神之後,大殿內瞬間被一陣陣歡呼聲所填滿。

誰說這場仗漢軍一定敗?

誰又說魏軍快突破劍閣了?

沒有人想當亡國之臣,或許之前許多大臣會在戰局不利的時候,被種種謠言所影響。

但當大勝的消息傳回之際,他們還是用着自身最熱烈的歡呼,來祝賀着這場大勝。

別說衆多大臣了,就是劉禪也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大勝消息,給刺激的滿臉通紅。

大臣不想當亡國之臣,他也不想當亡國的太子呀!

見殿內被一陣強烈的祝賀聲所填滿,劉備也不禁大笑起來。

得虧他之前信任糜暘,否則又哪有今日的大勝呢?

或許糜暘尚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在人心不穩的當下,他所取得的這場大勝,對天下局勢的影響是巨大的。

良久之後,大殿內的歡呼聲漸漸停止。

在歡呼聲停止之後,很快就有大臣爲糜暘請賞。

“左將軍新獲大勝,非重賞不可酬其功。”

這種言語佔據了殿內議論的主流。

但在聽到這句話後,劉備臉上卻假裝不悅,他以帝王的身份說出了一句金口玉言:

“梁州沒有左將軍,只有我大漢的大將軍!”

劉備的這句話一出來,羣臣瞬間側目。

大將軍?

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章 江陵城中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5章 糜暘獻策
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七百七十五章 孫權猜疑 密詔殺呂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627章 伏擊魏軍 日月重開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208章 車騎感嘆 曹丕親臨第669章 皇子同拜 口呼相父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482章 學習糜暘 興奮姜維第1章 江陵城中第219章 孟達自救 夏侯動心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428章 武帝之望 漢軍染瘴第351章 治中直諫 鎮北興奮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658章 仲父有負 今日當解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41章 第三條路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88章 滿殿皆驚 帝王舉劍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七百七十一章 賀齊頓兵 贈我富貴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346章 梁州兵權 吳懿不願第610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78章 漢中防務 均田制出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336章 一勝一敗 張溫到來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問呂岱 扭曲事實第5章 糜暘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