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

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

爲何申耽在聽到糜暘委任呂乂爲郡丞後,且主管軍糧調動一事後,眼神中會有笑意呢?

乃是郡丞一職的特殊性。

郡丞一職起源自秦朝,顧名思義乃是輔佐太守的二把手,在邊疆地區的郡丞稱爲長史。

雖然在官方的定義中,郡丞是郡中的二把手。

但與郡中的其他官職不同,郡丞大多乃是中央朝廷直接委派,不是太守自行闢除的僚屬。

本來中央空降的官員,在地方就很難有話語權。

再加上郡丞大多乃是中央親自委派,有着監督太守的責任,所以郡丞亦得不到太守的器重。

久而久之,郡丞一職形同虛設,它的職權大多被主簿、功曹兩職所瓜分。

時至今日,天下大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大降,郡丞一職更是不受待見。

在時人的士子中,更流傳着一句諺語:“寧爲一曹,不任一丞”。

建安以來,甚至很多郡的郡丞都是太守直接委任。

但因爲經過幾百年的不受待見,在目前的地方官制中,郡丞一職大多不具備行政權力,只是一個地位頗高的虛職。

大多由一些有名望的名士擔任,充當着一個吉祥寶寶的作用。

畢竟有着主簿與功曹二職在,乃怕有些郡丞想行政,他也沒地方下手。

糜暘委任呂乂爲郡丞,而不是主簿或者功曹二職,名爲重用,實則是在暗示申耽,他無意插手郡政。

而且糜暘又在衆人面前指定呂乂擔任郡丞後,只負責糧草籌措調動一事,更是在衆人面前,宣告他的真正意圖。

那就是他只對保證大軍穩定的糧草有興趣,至於其他政務、人事,他都沒有插手的意思。

糜暘的這副安排,完全符合他身爲一個名將的表現。

糜暘目前的打算是,想欲擒故縱降低申氏兄弟的戒心。

但是糜暘目前畢竟不是毫無名聲在身,並且初出茅廬的一個貴公子,若真是如此,那反而好辦。

糜暘現在在天下間的名氣都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若表現得過於軟弱或過於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那反而會引起申氏兄弟的疑心。

所以凡事要講究一個度。

既然目前天下人對自己的印象都是名將,那糜暘正好可以利用這種固有的印象。

糜暘在申耽與申儀面前,露出一副對軍事在意,對政事不在意的表現。

爲的就是告訴申氏兄弟,只要他們申氏兄弟不插手他在漢興郡中的軍事行動,那麼他們申氏二兄弟在漢興郡中的政務行動,他亦可以不插手。

在安排完呂乂的具體職務之後,糜暘便對着申耽言道:“吾在離開成都之時,大王曾囑咐過吾,令吾在漢興郡中務必要好好習練麾下兵馬,大戰在即。”

“大王有令,吾不敢怠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要想練好一支大軍,糧草是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還望申君多多協助呂郡丞。”

聽着糜暘的話,申耽眼神中的笑意更甚。

糜暘這番話似乎是在說明,他在劉備心目中的重要性。

但大戰在即四個字,亦在透露着劉備對他將來的安排,那便是隨軍北伐。

作爲一個不久後就要離開漢興郡中的太守,申耽又怎麼會對糜暘的要求有所拒絕呢?

申耽當即臉上浮現認真之色對糜暘言道:“府君請放心,耽勢必輔佐呂郡丞,爲府君儘快籌措足夠的糧草。”

申耽的承諾令糜暘點點頭,隨後他對着申耽言道:“吾本軍人,住不慣郡府,吾意欲在城外的河谷之中練兵。

目前河谷之中軍營正在搭建,等搭建完畢後,吾會與一衆家眷搬去城外的軍營中,這郡府就勞煩申君看顧了。”

聽到糜暘這麼說,申耽差點要笑出來。

原本他還擔心糜暘日後住在城中的太守府中,以後他處理政務要事事請示糜暘,未免太過麻煩。

如今糜暘主動提出要搬往城外的軍營中居住,並委託他看顧郡府,這內中意思讓申耽心中十分滿意。

對於糜暘的這點要求,申耽先假意推辭一番,但糜暘的態度十分堅決。

隨後申耽起身對着糜暘一拜道:“還望府君放心,耽一定不負府君厚望。”

聽到申耽如此說之後,糜暘臉上流露出輕鬆之色,他讓申耽先下去辦公。

申耽見狀,便帶着一衆太守府中的官吏齊齊告退。

看着申耽一走,數十位太守府中的官吏乖巧地跟在申耽身後的樣子,糜暘的臉上流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

在申耽及諸位官吏走後,孟達當即出來對糜暘提醒道:“方纔申耽所言太守府中官吏,皆是劉封所委任乃是謊言。”

對於孟達的提醒,糜暘不在意地擺擺手道:“吾知道。”

孟達見糜暘知道,卻還不當場發作,想來是糜暘有着更深的謀劃,因此便不再言語。

在當初法正病逝之前,曾寫過一封信給孟達。

在那封信中,法正向孟達言明,他會向劉備求情饒孟達一命,但之後孟達便要在糜暘麾下輔佐他。

因爲當年一同逃難的關係,所以法正與孟達的關係,乃是十分親密的。

當初正是因爲法正還在世,所以孟達在張飛兵臨城下後,才乖乖選擇了投降。

因爲在孟達看來,法正是肯定能保住他一條命的,後來的發展,果然不出孟達所料。

至於法正在信中提及的,讓孟達好好輔佐糜暘一事,孟達心中並沒有牴觸。

一方面是因爲法正與糜暘的關係,另一方面是糜暘的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跟在他的麾下,雖然目前只是一軍司馬,但隨着糜暘一步步的成長,他孟達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一日。

在這種心思之下,孟達目前對糜暘還是處於願意爲他效力的狀態。

當然孟達並不是忠貞之士,如果糜暘未來的發展並不如人意,他孟達自然會爲自己找好退路。

對於孟達,糜暘是處於一副用而不信的狀態,孟達是有才能的,只是他的品質令糜暘無法信任他。

因此在阻止了孟達的發言之後,糜暘便令孟達與丁奉、丁封幾人往城外督促大軍儘快安營紮寨。

作爲宿將,讓孟達幾人負責此事也是人盡其才。

在不那麼信任的幾人離去之後,糜暘方纔起身看向在大廳中留下的屬下。

呂乂、鄧艾、張嶷這三人,纔算是他目前可以信賴的核心班底。

還有一人王洪,本來他之前被劉備任命爲上庸縣長。

后王洪在到達上庸後,因爲劉備廢東三郡合併爲漢興郡,所以王洪被改任爲房陵縣長,上庸縣長則爲申耽擔任。

所以他目前並不在上庸城中。

糜暘最後看向呂乂言道:“在吾走之後,季陽一個人留在城中,要多加小心。”

方纔糜暘當衆任命呂乂爲郡丞,並且讓其掌管大軍的糧草一衆事宜。

這種職務性質,就需要呂乂留在上庸城中,爲城外的糜暘與城中的申耽,充當着溝通橋樑的作用。

從某一方面來說,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呂乂要遠離大軍,一個人留在上庸城中一段時間。

這是有着一定的風險的,因爲呂乂身爲糜暘信任的人,他早就糜暘有對申氏兄弟動手之意。

但呂乂面對着糜暘的擔憂,他臉上卻無懼怕之色顯現。

他只擔心糜暘受人矇騙,毫無作爲,又怎麼會擔心糜暘對他委以重任呢?

呂乂對着糜暘一拜後答道:“府君信任,義定不負府君所望。”

“府君儘管安心操練士卒,大軍所需一應糧草,乂定然會盡心籌措,不讓府君有缺糧之憂。”

在呂乂這麼說之後,糜暘伸手拍了拍呂乂的肩膀。

在申耽領着一衆僚屬離開大廳中之後,他身旁的一位親信對着申耽私語道:“兄長觀新任府君如何?”

這名親信是申耽的一位近支族弟,往日中因爲這位族弟頗有智謀,所以深得申耽器重。

當初雖然申耽將妻子及大部分宗族人員都遷往成都,但那些人員當中,主要以老弱婦孺爲主。

至於一些族中青壯,申耽當然是留下來輔助他掌管上庸政務了。

在這名族弟詢問之下,申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糜子晟名將之姿,專心軍務,這是好事。”

在說完這句話後,申耽又對着這名族弟吩咐道:“在糜子晟在郡中的時間中,讓族人都收斂一點,不要讓一些庶民衝撞了他,否則事態就不好控制了。”

“再者,若呂乂只是要求籌措糧草之類的話,命府中上下官吏都要盡力滿足他的要求。”

“吾料不出一年,糜子晟就會率軍離去,吾等再須忍耐一年時間即可。”

聽到申耽如此說,這名申耽的族弟彎身領命,隨後便離去傳命去了。

在這名族弟離去之後,申耽扭身看向身後的大廳。

他現在距離大廳甚遠,當然看不到糜暘在大廳中做什麼,但卻不影響他心中有着猜測。

從申耽的視角來推斷,糜暘可能就是漢中王劉備派到地方來歷練的。

一旦等將來與北方的戰事一起,那麼以糜暘過往的功績,是肯定會率軍參戰的。

在這種猜測之下,申耽對糜暘今日的所作所爲,並未有太大的疑心。

只要他能滿足糜暘的要求,想來糜暘亦不會太過爲難他,與之前的劉封、孟達一樣。

在看了一會大廳,覺得想不出什麼之後,申耽便轉身離去。

只是可惜申耽沒有上帝視角,他不知道的是,還未到漢興郡中時,糜暘的心中早就有着一個清除計劃。

在糜暘到達漢興郡之中後,遠在房陵縣中的王洪得知了消息。

得知糜暘已經率領大軍到來之後,王洪臉上的欣喜之色難以抑制。

王洪當初是跟隨張飛到達上庸城中的。

在到達上庸城中之後,因爲那時張飛大軍尚在,所以申耽對他還算客氣,一應政務還會與他一同商討實施。

後來劉備廢東三郡爲縣,改任王洪爲房陵縣長。

來到房陵縣中的王洪,處理政務時就處處受到當地豪族鄧輔的牽制,令他的政令根本無法順利實施。

現在聽到糜暘已經到來的消息,王洪覺得靠山已經到了,當然會欣喜。

只是他並沒有輕舉妄動,他知道目前他四周都是鄧輔的眼線。

而且鄧輔與申氏兄弟同氣連枝,早在他到達漢興郡中前,糜暘就告誡過他,務必要小心行事,不要輕易引起當地豪族的戒心。

在這種告誡之下,他只能等待着糜暘主動聯繫他。

他手中有一封很重要的情報,要交給糜暘。

在上庸城外的那處河谷之中,一處處大營已經搭建完畢。

在孟達的指揮之下,萬餘大軍的軍營搭建的很是規整,並且攻防備至。

在河谷中的軍營搭建好後,糜暘亦是如之前所言,帶領着一種親信及家眷搬到了河谷中的大營中。

他只將呂乂留在上庸城中,與申耽一同交接大軍的糧草事宜。

在來到河谷中的軍營中後,糜暘馬上安排起麾下萬餘大軍的訓練事宜。

在大軍開展訓練之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組建組織架構。

因爲黃巾之亂以來,天下間戰爭頻繁,所以原先的兩漢軍制在適應實際戰爭需要下,已經發生了不少改變。

又因爲各地的軍制不同,所以各地的軍隊組織架構亦有着差別,但大體上還是遵循着以下的組織架構。

漢代一個獨立作戰單位稱爲營,一個營的編制是2000人左右。

漢代的兵制大多是以二和五的倍數爲計算。

漢代軍隊中最基礎的單位爲伍,每五個人有一個伍長。兩個伍爲什,每十個人有一個什長。

五什爲隊,每五十個人有一個隊率。兩個隊爲一屯,每一百人有一個屯長。

兩個屯爲一個曲,每兩百人有一個軍侯。兩個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個軍司馬。

最後通常每五個部爲一個營,即爲一獨立的作戰單位,通常統軍者乃將軍或是校尉。

雖然大多一營多爲2000人,但根據身份的不同,每位校尉或者將軍麾下統領的部衆都不同。

例如當初關平身爲校尉時,統領的兵馬就是3000。

例如糜暘在劉備的特許之下,就能以一偏將軍之職,統兵萬餘。

按照一般的軍隊編制而言,糜暘麾下的一萬大軍要分爲五營。

但根據實際情況,糜暘準備對自己的軍隊編制做出一些細微的改變。

(本章完)

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6章 麋鹿破槽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章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2章 小心有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
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七百六十八章 弱敵之策 周魴持節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447章 殘酷當世 劍鳴長空第293章 虎侯再動 木人承淵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126章 孫權帥旗 不納良言第254章 老臣文和 關羽集將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136章 親軍相爭 龍虎相對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355章 深明大義 提出交易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36章 麋鹿破槽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578章 非死不退 劍履上殿第七百二十六章 蠢豬曹爽 許昌告急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百五十四章 頗有鋒芒 子瑜盜書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章推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151章 劉封生死 曹仁之憂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七百零四章 何時開戰 今日始也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2章 小心有詐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56章 呂蒙之謀(求追讀,求票)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473章 三路合圍 爲師必勝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73章 噫興!噫興!(三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