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

孟優如此桀驁不馴的話,成功讓帳內諸人心中的怒氣愈發升騰。

性情急躁的楊儀反應最快,他陡然起身按劍大喝道:“不忠之人,敢嘗利劍乎!”

楊儀與馬謖一般出身世家名門,自幼受到良好的經學教育,但這不代表楊儀是個文弱書生。

在宋以前,漢族的文人那也是能上陣殺敵的存在。

當楊儀做出按劍厲喝的舉動後,帳內諸人也不願落後,他們紛紛將手按在了腰間的利刃上。

看帳內諸漢臣的表現,似乎下一刻孟優的人頭便會被他們親手砍下。

雖然古語有言: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但是這並不代表使者可以有所憑恃就無所忌憚。

孟優公然指出天下間政出三方,並對這三方皆以朝廷稱呼,這無疑是對漢朝權威的蔑視,這樣的羞辱怎麼讓忠於大漢的等人能夠忍受。

而面對着數十道意欲生吞他的目光,孟優依然是一副傲慢不屑的模樣。

見孟優還是如此作態,楊儀終於按捺不住,他徑直站起身來朝着孟優走去,同時他握住劍柄的手正越來越緊。

可還未等楊儀走出幾步,一聲威嚴的聲音便讓楊儀停下腳步。

這聲聲音正是坐在上首的諸葛亮發出的。

“退下。”

雖然臉上有着強烈的不甘之色,但楊儀並不敢違背諸葛亮的命令,他只能滿臉氣憤的回到座上重新坐下。

諸葛亮只是簡簡單單說了兩個字,但就是這簡單的兩個字,讓正在氣頭上的楊儀成功冷靜下來。

不說諸葛亮現在是代天子征伐,口中的每道命令皆可視作聖旨。

就說以諸葛亮過往的功績,他在大漢的威望也堪堪僅在劉備之下而已。

諸葛亮的兩個字不僅讓楊儀退卻,也讓帳內的諸人都暫時冷靜下來。

而當孟優看到帳內諸人的這副表現後,他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愈發濃厚。

孟優眼神中的不屑之色成功被敏銳的諸葛亮捕捉到,這讓諸葛亮的目光變冷了不少。

可諸葛亮不是楊儀,他是南征的主帥,很多時候他考慮事情需要從大局出發。

在阻退楊儀之後,諸葛亮看向孟優,他口中淡淡地問道:

“你既然身爲使者,當不是專門爲了來吾大帳中說這些的吧。”

見是諸葛亮開口,孟優的眼神中多了些慎重。

正如諸葛亮所說,孟獲能派他前來擔當使者,當然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告知諸葛亮。

孟優受到孟獲的影響,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不怎麼看重。

但他從剛纔楊儀及帳內諸人的表現可以看出,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威望有多高。

再想到孟獲所交待的事,孟優的心中有了一些底。

若諸葛亮能答應他此番前來的目的,那麼許多事就簡單許多了。

於是孟優對着諸葛亮言道:“你領兵侵犯我族疆界,我家大王在得知這件事後頗爲生氣。

他本想親率大軍直接攻打僰道縣,但我家大王念及大戰一開兩軍必死傷無數,他心中有所不忍。

士卒何罪?

故我家大王的意思是,不如我們雙方各派數員戰將決一勝負,以此觀彼此之能,不知你意下如何?”

當孟優將他前來的目的一五一十說出來後,帳內諸人皆明白了孟獲的用心。

孟獲這是想鬥將呀!

兩軍對壘,將和將單打獨鬥,叫做鬥將。

鬥將作爲一種特殊的兩軍交戰方式,常常出現在各種小說、野史之中,因此後世人可能會認爲鬥將在正史中乃是不存在的。

只不過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

在華夏的數千年曆史之中,鬥將在兩軍交戰之時不常發生是真的,但不代表鬥將完全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事。

相反的是,若細細研究史料的話便會發現,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鬥將這樣的交戰方式就已經存在。

不提太久遠的歷史,就說在這數十年來,世間亦不凡有着鬥將的戰例。

例如當年關羽的成名之戰——陣斬顏良,便是其中最精彩的戰例。

不提關羽等老一輩的萬人敵,就算是第二代中的劉封,也是一名鬥將。

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封連挑曹魏幾員戰將,氣的曹操指着劉備破口大罵:“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

由此可見,在當世的兩軍交戰中,令人心血澎湃的鬥將是不時都會出現的。

可是鬥將始終不是當世主流的交戰方式,甚至因爲鬥將的不確定性,故而當世也少有主將會採用這種“匹夫之勇”的對敵方式。

故而當知曉孟優前來的真正目的之後,帳內諸人是有些驚訝的。

不過他們一想想,便也理解了孟獲爲何會提出鬥將。

因爲孟獲現在實質上乃是個彝人。

彝族不是漢族,漢族中有着許多兵書流傳。

在那些兵書中曾詳細提到如何當好一員將領,對有着這種傳承的漢人來說,鬥將這種小道,他們如非情非得已,當然是不會輕易採用的。

可彝族不同,彝族中沒有相應的兵書具體教他們該如何領兵作戰。

況且彝族數百年來生活在深山之中,茹毛飲血的他們性情彪悍,十分好戰。

再加上自小與猛獸搏鬥的生活,讓能夠長大的彝族皆是身形壯碩,崇尚武力之輩。

在這種風俗之下,孟獲會對諸葛亮提出鬥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孟獲想鬥將的小心思,自然瞞不過帳內的衆人。

對於漢軍來說,他們的優勢在於有着裝備精良及有着系統的訓練,而對於彝族來說,他們單兵作戰能力都十分強。

異族善出猛將,這是當今天下人的共識。

孟獲之所以會提出鬥將,無非是想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在明白孟獲的用意之後,衆人臉上皆是流露出不屑的神色。

區區伎倆,連他們都瞞不過,又怎麼可能瞞得過丞相?

既然瞞不過丞相,那想必丞相是不會同意孟優這個請求的。

可是諸葛亮接下來的答話,卻讓帳內衆人皆驚詫不已。

“孟獲想看看我天漢神將的威風,那吾就滿足他。”

只是雖然帳內諸人都對諸葛亮的話感到驚訝,但介於諸葛亮的威望,衆人並沒有在孟優面前公然勸阻諸葛亮的決定。

諸葛亮的這句話,示意着他答應了孟獲的鬥將之情。

在諸葛亮答應之後,帳內漢臣是感到十分不解,但孟優的臉上卻流露出大喜之色。

他心中暗暗想道:大兄說的果然沒錯,諸葛亮還是缺乏戰爭經驗!

而既然諸葛亮都已經答應了他的鬥將之請,孟優心中也就起了離開之意。

自視爲蠻人的孟優,竟然想着徑直就離開諸葛亮的大帳之中回去覆命。

畢竟從諸葛亮剛纔的反應可以看出,諸葛亮並不想殺他。

只不過在孟優轉身之後,他卻突然之間發現守在帳內的漢軍上前將他隱隱包圍了起來。

這一幕,當然是在諸葛亮的揮手示意下發生的。

當看到十數位漢軍不懷好意的將他包圍之後,孟優轉過身不解地看向諸葛亮。

面對孟優疑惑的目光,諸葛亮站了起來。

身長八尺有餘的諸葛亮,在當世的身高屬於是鶴立雞羣的存在。

故而當他站起來後,別看孟優長得五大三粗的,但整整比諸葛亮矮了一個頭的他,還是不得不仰視諸葛亮起來。

諸葛亮俯視着下方的孟優,他眼中的冷意正在慢慢集聚,不久之後他口中發出一聲清冷的命令:

“將這蠻人拖下去重重仗責五十,待他仗責完畢之後,召集十數輛驢車,將他與隨他而來的人都綁縛在驢車上送回敵軍大營。”

在說完這句話後,諸葛亮似乎感覺還不解氣,又加了一句道:

“在那十數輛驢車上,皆擺放上一頭幼豬。”

當諸葛亮的命令傳出之後,那十數位包圍孟優的漢軍很快就上前索拿孟優。

孟優在聽到諸葛亮對他的懲戒之後,他不禁急的對諸葛亮破口大罵起來。

孟優是軍人,他當然知道五十軍杖是多重的刑罰。

可以說縱算以他的體魄這五十軍杖不會讓他死,但肯定也會讓他只剩下半條命。

而相比於身體上即將承受的痛楚,諸葛亮另外的安排更讓孟優不能接受。

與豬相伴並以驢車送回,這不是在宣示着他與豬驢一般蠢笨嗎?

他雖是彝人,卻也是要臉的!

聽着孟優口中的辱罵,諸葛亮對着他說道:

“你出言不遜,吾不殺你,這是彰顯天漢的大度與心胸。

但天漢的威嚴,不容任何人侵犯,今日對你略施小戒,希望你以後懂得何爲敬畏!”

在說完這番話後,諸葛亮用力一揮袍袖。

袍袖划動之間發出一陣破空聲,當這破空聲響完之後,孟優已經被十數位漢軍帶出了大帳之外。

不久之後,大帳外便響起了孟優的一陣陣悽慘無比的慘叫聲。

聽着帳外那不時傳入的慘叫聲,又想到諸葛亮方纔的佈置,帳內諸人皆用有些奇怪的眼神看着諸葛亮。

方纔在諸葛亮阻退楊儀之時,衆人還以爲諸葛亮涵養好,不願意與孟優計較。

可現在想來,丞相這到底算涵養好,還是不好呢?

只不過丞相如此對孟優,真的好解氣!

以往他們可從未見過丞相有這樣的騷操作。

可帳內諸人若知道當年糜暘送女裝給曹丕的騷操作,乃是抄襲歷史上諸葛亮的行爲之後,不知道他們心中又會作何感想。

諸人奇怪的目光當然瞞不住諸葛亮,諸葛亮也知道他們心中想的是什麼,只不過諸葛亮不在意。

孟優可以辱他,但不可以辱他的國家。

辱他個人,他是否發作,這關乎他個人涵養如何。

至於辱及國家,他忍不了。

要不是考慮到大局,孟優今日斷然無命回。

在孟優被拖出帳外之後,諸葛亮便讓衆人都離開大帳下去準備明日的大戰。

可是隨着帳內諸人漸漸離去,帳內卻有一人留了下來,這人便是楊儀。

當帳內都無旁人之後,楊儀對諸葛亮拱手進言道:

“昔白起不長於武藝,卻百戰百勝,威震天下。韓信怯於私鬥,卻兵凌世家,輔助太祖創建大漢。

故戰場勝負往往在於主將之智,不在於個人勇武也。

況蠻族易出猛將世人皆知,以我軍之短敵彼之長,非萬全之策。

臣竊以爲丞相方纔答應孟優之請,尚有可斟酌之處。”

很明顯,楊儀對於剛剛諸葛亮同意孟獲鬥將的行爲有些不認同。

楊儀現任諸葛亮的主簿一職。

主簿本就是舉主的心腹智囊,有着爲舉主查缺補漏的責任。

故而楊儀在對諸葛亮方纔的做法有些不認同後,便想着趁四下無人之際勸諫諸葛亮。

雖然諸葛亮已經答應孟獲鬥將之請,但是如果諸葛亮能在他的勸諫之下,對明日的鬥將多加提防那就不枉費他的這番勸諫。

在聽完楊儀的勸諫之後,諸葛亮笑着對楊儀道:“威公所言,吾又如何不知,但威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聽到諸葛亮這麼說,楊儀有些疑惑。

諸葛亮並沒有讓楊儀疑惑太久,他便對着楊儀說出了他心中如此做的真正緣由。

“世人皆知異族善出猛將,因此共識,這一點也一直是異族的驕傲之處。

大漢四百年以來,異族降而復反,便是有着這點原因。

而吾之所以答應孟獲鬥將之請,爲的是要在他們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堂堂正正打敗!

南中異族不知恩義,難以用尋常恩惠令他們折服,而自古以來兵爭之中,攻心爲上。

若不能令異族從心中完全臣服我天漢,那麼縱使今次南征之戰吾能擊敗彼等,等吾領軍離開之後,他們勢必又會復叛。

復叛一次,我軍又得征伐一次,長久內耗之下,我軍何時才能大舉北伐?

唯有在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擊敗,用實力向南中證明何爲大漢天威,這樣纔會讓他們內心中完全臣服。

也唯有如此,我軍才能達到攻心之效。”

聽完諸葛亮的解釋之後,楊儀恍然大悟。

原來諸葛亮不是有所疏忽,而是他心中所想的,乃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高度。

只是楊儀心中還有一層疑問:

“縱使我軍明日鬥將能勝,然南中異族久不知禮義,恐不會因爲一次戰敗而甘心臣服。”

面對楊儀的這層疑問,諸葛亮卻笑着撫摸着腰間的劍柄,他看着楊儀自信地說道:

“一次敗不服,那就敗他三次,若敗三次還是不服,那就敗他七次,十次。

打敗南中異族從來不是難事,但吾要做的不是這個。

吾要做的是徹底將他們打服!

非如此,吾何必親至南中?

吾便是要做到常人做不到,卻又心心念念想做到的事!”

耳中聽着諸葛亮充滿豪氣的話語,楊儀心中情不自禁的浮現敬佩之情。

振聾發聵的龍吟,他今日聽到了。

第3章 先斬後奏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2章 小心有詐第106章 公安內應請假一日第8章 關羽之憂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33章 誰敢殺我?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推兩本書
第3章 先斬後奏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393章 成都急報 南中將亂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三十四章 鐵索橫江 再戰公安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276章 益德急智 羣情激涌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93章 就是出兵幹(求追讀!求票!)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267章 北伐戰略 關公病情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54章 滑稽稱帝 請殺孫權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582章 勢在必行 暢想成真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424章 二擒二縱 世之良謀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一十四章 雨沒江南 天不助吳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605章 陳糧武功 渭北星落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32章 小心有詐第106章 公安內應請假一日第8章 關羽之憂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33章 誰敢殺我?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565章 大魏忠臣 有所防範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推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