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

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

當大殿中的陣陣哭聲響起之後,整個大殿瞬間被一股悲哀的氣氛所掩蓋。

兩漢的男子本就情感豐富,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並不適合兩漢男子。

特別是如今廣德殿中的大臣,聽聞的還是如此的一個鉅變。

雖然劉備亦稱王自立,但劉備在《漢中王勸進表》中說的很清楚,他稱王是爲了將來更好的北伐曹操,亦是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承擔起匡扶漢室的重任。

不如魏國那般,除了名義上,實際上早已經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所以聽聞大漢亡了的時候,一股身爲亡國之民的悲傷情緒瞬間瀰漫在衆臣心頭。

這讓衆臣怎麼能不悲傷落淚。

當然大殿中的大臣也有一些心懷二心之輩。

但他們看到大部分臣子都開始哭泣,他們爲了不被指責,只能加入一起哭泣的行列之中。

見殿中的衆臣垂淚哭泣,被這股悲傷氣氛所感染的劉備,眼眶亦已經通紅。

他自黃巾之亂從軍以來,至今已有三十年左右。

這三十年以來他所懷抱的理想便是匡扶漢室,但他所堅守的三十年的理想,現在卻遭受到重創。

劉備用手撫摸着腰間的衣帶。

當年曹操迎劉協至許都後囂張跋扈,挾天子以令諸侯,羣臣不滿,天下生怨。

劉協欲除曹操,因無實權且宮中曹操耳目衆多,只得以密詔方式交於董承密謀舉事。

劉協以自身血書寫詔令交於國舅董承,董承將詔令藏於衣帶間,順利帶出宮。

等董承回府後,積極聯絡忠於漢室之人密謀起事。

當時在許都的劉備便是其中一位。

後雖然劉備出許都前往徐州,但是劉協的衣帶血詔他卻從未曾忘記。

劉協以血盟誓的衣帶詔在董承手中,在董承被曹操殺害後便已經被曹操所毀。

後來劉備爲了時刻警示自己不要忘記劉協的衣帶血詔,他便亦用自身鮮血謄抄了一遍衣帶詔原文,而後藏於自身腰間的衣帶之間。

多年以來,劉備屢經喪亂,幾乎不保。

但他腰間的這封血盟之書,卻一直被他保護的很好。

只是多年過去,衣帶血詔猶在,當年一同盟誓的同伴卻早已死去。

而當年那位敢於發出誅殺權臣詔命的天子,卻在權臣兒子的威逼下,禪讓出帝位,生死不知。

這種悲愴感,令劉備一時間淚流滿面。

但是劉備畢竟是雄主,他雖然悲傷,卻知道現在不是肆意宣泄個人情感的時候。

劉備以袍袖拭去臉上的眼淚,隨後他威嚴的聲音開始迴盪在大殿中:

“曹丕篡漢自立,漢興太守上書中,更是談及天子已經被曹丕殘害。

值此天地變色之機,孤意欲起兵北伐討伐逆賊,衆卿以爲如何?”

說這番話的時候,劉備臉上的悲傷轉變爲憤怒。

當劉備的話傳入衆臣耳中時,衆臣口中的悲泣聲漸漸停止,而後他們臉上亦紛紛掛上了憤怒的神色。

面對劉備意欲北伐的心意,有不少大臣紛紛出聲應和,但是在衆大臣皆應和劉備的時候,坐在衆臣之首的諸葛亮卻出班拱手對着劉備言道:

“大王,當此之時,糧草未積,道路未通,且秋收在即,不可貿然興大兵北伐。”

諸葛亮作爲劉備手下實質上的“丞相”,當他出班說話之後,整個大殿中瞬間安靜下來。

在寬闊的大殿之中,諸葛亮孑立在衆臣之中。

他的臉上亦充滿了悲憤,但見識深遠的他,哪怕心中再悲憤,卻不會讓這種悲憤的情緒掩蓋了他的見識。

當諸葛亮勸阻劉備現在不可貿然北伐之後,他隨即在大殿中說出一句話。

“曹丕殘暴無道,竟敢篡漢,致天下人心沮喪,大王應天順民,速即洪業,以寧海內。”

當諸葛亮這句話說出之後,大殿中的羣臣紛紛對諸葛亮側目,就連劉備的臉上亦浮現詫異。

諸葛亮的話語很明顯是在勸劉備稱帝。

但羣臣紛紛側目之時,心中亦有着對諸葛亮的敬佩。

大殿中的衆臣皆是有才智之輩,他們知道一旦曹丕篡位稱帝,那麼劉備的稱帝之舉亦勢在必行。

否則縱算現在有能力北伐,那麼北伐之舉亦將師出無名。

天下間已無漢室,匡扶漢室的口號還怎麼能用?

但是知道歸知道,在這敏感的時機,諸葛亮卻率先敢出來勸進,不顧將來可能存在的非議,這足以證明他一心爲公的作風。

否則以諸葛亮現今的權位,他想安排幾位喉舌爲他探路,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諸葛亮站立在大殿之中,他感覺到有不少大臣用審視的目光注視着他,但他卻絲毫不在意。

諸葛亮知道曹丕突然篡漢的目的是什麼,他亦也知道若大漢的名號在世間消失太久會有什麼後果。

因爲知道,他便不能坐視不理。

況且據糜暘上書中所言,北方隱有天子劉協遇害的消息流傳,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稱帝是刻不容緩的事。

劉備見是諸葛亮率先出來勸進,他的態度陷入了沉默之中。

羣臣見劉備對諸葛亮的勸進表示沉默,不少大臣的心亦開始活絡起來。

在諸葛亮發言之後,太傅許靖亦出班向劉備建言道:“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

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

當此危難之際,大王當應時而出,重續漢基。”

當許靖出班建言劉備稱帝后,整個大殿中的臣子心思越發活絡起來。

諸葛亮乃是大殿羣臣中實際權力最高者,而許靖相比諸葛亮,他的實際權力雖然不如諸葛亮,但他的名聲可謂是天下聞名。

不提許靖自身在經學上的突出成就,就說他年少時善於品評人物的本領。

在他的品評舉薦之下,許多名士紛紛開始身居要位。例如荀爽、韓融、陳紀、韓馥、劉岱等,哪個不是名震天下的大名士。

許靖能舉薦他們,而這些大名士亦不拒絕許靖的舉薦,足可以說明許靖在天下間士人心中的威望。

在名聲方面,許靖與魏國的三公之二華歆、王朗不相伯仲。

而曹丕任用這兩位大名士擔任魏朝的三公,就是在利用他們的名聲,爲自己篡漢背書,證明自己得到了天下士子的支持。

所以當許靖出來建言後,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出來勸進。

這些勸進的大臣中,如諸葛亮與許靖一般明事理者不少,但善於投機者亦不少。

他們見諸葛亮與許靖這兩位大臣都開始勸進,那他們又豈能無動於衷呢?

但就在大殿中的羣臣在諸葛亮與許靖的帶領之下勸進時,被勸進的對象劉備卻始終不發一言。

劉備一雙英目掃過在場的所有臣子,而後他威嚴的聲音再度發出:

“傳王令給漢興太守,讓他探查天子安危。”

“待漢興太守未回報消息之前,勸進事宜不得再提!”

當劉備說完後,他令衆臣紛紛退下,單獨留下了諸葛亮。

在劉備的命令之下,正在大殿中各自引經據典勸諫劉備登基稱帝的大臣,臉上紛紛流露失望之色,而後他們漸漸都退出了大殿之中。

羣臣臉上的失望之色被劉備所看到,但他卻並沒有因爲這失望之色,而轉變自己的心意。

當大殿中的衆臣漸漸離去之後,大殿中只剩下劉備、諸葛亮、以及一直是小透明的劉禪。

見再無旁人之後,劉備看向諸葛亮,對其言道:“孔明,離孤近些。”

諸葛亮本就站在衆臣之首,離劉備並不遠,若是他再上前,那麼他便要踏上王階了。

君臣之間的階梯,一般情況下,是一種不可逾越的屏障。

聽到劉備的話後,諸葛亮臉上有遲疑之色。

他對着劉備微微一拜道:“大王,君臣之禮不可廢。”

見諸葛亮跟他談及什麼君臣之禮,劉備的臉上浮現不開心的神色。

劉備對諸葛亮道:“當年在新野,你我君臣二人皆是抵足而眠。

因爲此事,雲長與益德還責怪你迷惑我,那時孔明怎就不在意君臣之禮了?”

聽到劉備說起這件有趣的往事,諸葛亮的臉上浮現笑容。

那時關羽與張飛憤憤不平的臉色,諸葛亮現在回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雖然那時劉備的根據地只有新野,與現在威凌天下的漢中王無法比擬。

那時的他亦只是一小小謀士,與現在大權在握的他無法比擬。

但那段時間,或許是劉備君臣之間最難以忘懷的時光。

當劉備說完後,再次對着諸葛亮言道:“到備身前來,如當年一般。”

見劉備不再自稱孤,而是如當初三顧茅廬一般自稱備,諸葛亮亦不再遲疑。

他輕提衣襬,一步步踏上王階,來到劉備身前。

當諸葛亮來到劉備身前後,劉備清晰得看到了諸葛亮鬢角間的些許白髮。

他對諸葛亮略有些責備地說道:“往日我囑咐你多少次,凡事不必事事躬親,要善於用人。

子初雖是尚書令,但有些事你儘可委派他,他政略頗佳,是不會有所差錯的。”

劉備責怪的語氣在諸葛亮看來,卻是一種關懷。

諸葛亮對着劉備回答道:“臣自出隆中那日,主公問臣何以理事,臣答鞠躬盡瘁而已。”

“往日承諾音猶在耳,臣不敢一日或忘,亦不敢一日有所懈怠。”

聽着諸葛亮的回答,劉備發出一聲嘆息。

劉備是在爲諸葛亮的身體狀況擔心。

劉備因何嘆息,諸葛亮清楚的很,但他現在沒有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他對着劉備一拜道:

“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

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爲從公也。”

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

諸葛亮再次勸言劉備應當繼位稱帝。

聽着諸葛亮的勸進之語,劉備依然還是搖搖頭。

論知人心者,劉備乃是當世翹楚,諸葛亮所言他又豈會不知呢?

方纔衆臣臉上失望的神色,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劉備並非迂腐之人,但他有着自己的考量。

劉備對着諸葛亮言道:“一切等子晟回書,若情勢危急,我亦不會再推遲。”

在劉備說出這番話後,諸葛亮心中稍安。

而後劉備起身,他帶着諸葛亮下了王階,一路走到大殿門口。

猶如小透明的劉禪亦步亦趨的跟在二人身後。

當來到大殿門口後,劉備望着北方對諸葛亮言道:“當年我在許都時,天子曾召見過我。”

“那時雖然有曹操眼線遍佈左右,天子心中言語無法盡舒。但我看的出來,那時天子眼中盡是懇求之意。”

“天子希望我這個名揚天下的漢室宗親,能救他出囚籠。”

“後來我投奔景升,雖然我那時兵微地寡,但無時無刻不想着北伐許都,救出天子。

雖然景升數次不許,但我孤軍北伐,爲的就是不辜負當時天子的懇求。”

“如今我佔據荊益,麾下帶甲之兵十萬,戰將千員,大舉北伐在望,可爲何上天卻不給我多一些時間呢?”

劉備說到最後,語氣中流淌着濃濃的悲傷之意。

蒼天待他何其不公,每當他快要接近自己的理想時,總會有突發事故打亂他的計劃。

劉備的言語令諸葛亮亦陷入了沉默之中。

這個疑問,饒是聰慧過人的諸葛亮亦無法回答。

或許正如當年司馬公所感慨的那般:“得主,不得時也。”

這時劉備轉身看向身旁的諸葛亮,他對着諸葛亮問道:“孔明,你見過長安嗎?”

面對着劉備的這個疑問,諸葛亮搖搖頭。

他的前半生一直都活動在東南,對於那座承載了大漢太多輝煌的古都,並未有幸見過。

見諸葛亮搖頭,劉備淡淡言道:“我亦未曾見過。”

在劉備這麼說之後,他的語氣突然一轉,變得激昂起來。

“無妨,明年你我君臣一同去見。”

劉禪在劉備與諸葛亮身後看着他們二人親密無間的樣子,他的眼中散發着光亮。

他以後與表兄亦會是這樣的。

(本章完)

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2章 魂斷鬱陵訂婚啦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23章 誅心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請假一日第23章 誅心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2章 魂斷鬱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2章 當爲班超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
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13章 人心莫測 扇動翅膀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2章 魂斷鬱陵訂婚啦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269章 天子擔憂 關羽教暘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249章 宴無好宴 費禕挺身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23章 誅心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96章 心有牽絆 自爲猛虎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37章 魏王吐血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37章 魏王吐血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27章 兵分兩路 交州兵至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請假一日第23章 誅心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179章 虎賁校尉 劉禪心思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49章 徐晃,來了(求追讀,求票)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37章 魏王吐血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2章 魂斷鬱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68章 曹彰進攻 蔣琬出場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358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28章 公安,我去(求月票,求追讀)第83章 雖蠻,亦有意氣(四更求追讀)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319章 商議棄宛 宗親獻策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零七章 六策平吳 有怨必報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2章 當爲班超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