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

這一場大戰結束了,張軒也不敢下令追擊。

經歷過與阿濟格的一戰之後,張軒對於清軍大規模會戰,其實有一種牴觸心理。甚至可以說是懼戰,實在是張軒沒有把握。

張軒固然對大規模會戰,並沒有自信,但也是對清軍野戰能力有些忌憚。即便剛剛過去的潼關之戰,李自成在野戰爭奪之中,也輸給了清軍。張軒對此不得不引以爲戒。

此處距離襄陽城不過幾十里而已。

這一次交戰,標誌着張軒所部正是進入襄陽城的決賽圈。張軒決定穩重一點。

他立即下令紮營。在這裡駐紮一日。

數萬人一起動手,在這裡建立一座城堡。

夯土結果,僅僅能容納數百人而已,靠着漢水。糧食火藥儲備不少,雖然能得到水軍火炮的支援。隨即大軍繼續北上。張軒決定慢一點,在路上建立一起一個城堡,都如這一座城堡一樣,沿着漢水修建。

用以鞏固襄陽到宜城的陸路通道。

圖賴並沒有立即撤退。

似乎忽然隱藏起來了,清軍的騎兵一直圍繞着夏軍陰魂不散,日夜不停,似乎一直在預備着另一次突擊,要不是這裡地勢限制了清軍的奔襲,張軒行軍速度還會更慢了。

圖賴早已將消息傳遞到了多鐸手中。

多鐸僅僅是看了一眼而已,只是傳令給圖賴,不可浪戰,囑咐他。牽制夏軍即可。

多鐸將注意力放在眼前,他看着吳三桂,孔有德爲首的漢軍,聲音有一點冷淡說道:“這麼多天了,我給了你們所有的支援,區區一座峴山都拿不下來嗎?”

吳三桂只覺得嘴裡面有一些苦澀,說道:“請十王責罰。”

這數日戰鬥,吳三桂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了,但是白旺也拼了老命,拼了命,想盡辦法,也要保住峴山。雙方廝殺幾乎二十四小時,從不斷絕,各路漢軍,輪番上陣,襄陽城之中也是一樣。

爲保全峴山這個制高點,襄陽城中也流盡了鮮血。

如果不是戰場狹小,只能容納數千人級別的戰鬥,恐怕這樣的戰事也持續不了這麼長的時間。

多鐸說道:“我責罰你做什麼,我只要峴山,吳將軍乃是天下名將。難道真奈何不了區區小山嗎?”

吳三桂咬着牙說道:“請十王在給我一次機會,今夜我親自登山。”

這一段時間的戰鬥,吳三桂也摸出來規律了。白日襄陽城之中的守軍,很難與峴山取得聯繫。唯獨是夜晚,在夜色的遮掩之下,大軍分批次登上峴山,這才造成了峴山之戰中,峴山上的守軍怎麼打都打不完了。

峴山雖然不算太險要,但是居高臨下,火槍火炮不少。只要咬着牙死守,一時間奈何不了也是自然的。

能下峴山的機會,就在夜裡。

夜戰,都是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吳三桂聽多鐸的語氣,知道他已經沒有選擇了。與其被逼着一戰,還不如主動請纓了。

“好。”果然吳三桂話音剛落,多鐸就說道:“我就恭候吳將軍捷報了。”

日月輪轉,很快到了夜裡。

無數細密的腳步之聲,從峴山腳下響起來,是從襄陽城方向的援軍。隨即大炮開始轟鳴。

白日早已設定好座標,這些大炮就打在襄陽城與峴山之間,隨即傳來密密麻麻的慘叫之聲。不過這慘叫之聲,被壓制在炮聲之下,一時間根本聽不真切,似乎只有大炮的聲音在不住迴盪。

襄陽城的軍隊,只能快速通過。

不過因爲峴山的容納能力,增援太多也沒有什麼用處,這峴山不過是尋常時節踏青的小山而已,容納不了太多人,數千人已經不少了。

只是他們沒有發現,一支軍隊混入了援軍之中。

黑暗之中雖然有火把,但是火把照明的能力也有限的很,而且不敢大張旗鼓,畢竟光芒太盛的話,會引來清軍火炮轟擊。

數百人沉默的好像是石頭一樣,混在大隊人馬之中,上了峴山。到了上面之後,立即有人來詢問,道:“你們是那個部分的?”

在通過炮火封鎖的時候,很多隊列都混亂,有些人找不到自己的上級,到了峴山之上,都要重新整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領頭的人一開口,立即露了底細。

詢問的軍官頓時問道:“遼人?”

夏軍之中,固然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但是主流卻是秦人與河南人,而今因爲夏軍在長江流域站穩腳跟,多了不少南方人,但是南方人現在還不是主流。至於遼東人,卻是相當少了。

當然不能說沒有。只是這話一出來,本來非常緊張來人,頓時覺得暴露了,瞬間拔刀,一刀將這個軍官斬殺當初,大喝道:“殺。”

“殺。”數百沉默的大漢,同時發生,一時間有驚天動地之感。

領頭的將領,名叫吳國貴乃是吳三桂的家丁頭目,他所帶領的不是別人,正是吳家的家丁。

而吳家家丁的戰鬥力也是名聲在外的。

別的不說,吳三桂的成名戰,不是別的,就是帶着吳家家丁在陣前,在清軍手中。將吳襄給救了下來。成就了吳三桂孝勇之名。被天下人所仰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吳家家丁的實力,不下於八旗精銳。

而在混亂之中,夏軍一時間也分不清楚,是敵是友,組織不出有效的抵抗。

在山下的吳三桂就等着這個機會,他親自帶兵,從好幾個方向,一起登上,無數火把舉起來,一時間有火光耀天之感,喊殺之聲,更是驚天動地,驚醒了所有沉睡的人,不管是清軍,還算是夏軍,沒有一個人有睡意。

楊承祖立即下令大舉支援。

而到了最後這個節骨眼上,吳三桂又怎麼能讓之功虧一簣,頓時有軍隊拼命在城下列陣,阻擋襄陽城與峴山之間的聯繫。而峴山之上,也是喊殺之聲不斷。

今夜不知道有多少人爲這小小峴山,將鮮血流盡。

時間似乎過得非常之快,快得讓不敢相信,日月輪轉,太陽再次替換了月亮。峴山之上,已經是一片狼藉了。

峴山之上名勝古蹟從來不少。

不過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保護名勝古蹟的習慣。

昨日吳國貴的暴起發難,給夏軍帶來的混亂,並沒有蔓延多久。但是僅僅是片刻的混亂,就足以讓吳三桂抓住了破綻,一舉突破山上的防線,將戰鬥推進到短兵相接的地步。

縱然黑暗之中,吳三桂的遼軍並不佔據優勢。但是憑藉着人多,一步步的將戰鬥推進到了山頂之上。

作爲鎮守峴山的大將,白旺也盡了自己最後的努力,在太陽升起的時候,一道道陽光照進了峴首亭之中。

峴首亭雖然名義上是一個亭,但是並不僅僅是一座亭,周圍還有羊公祠。都是圍繞着峴首亭所建的,而峴首亭之中,更是有後世聞名的:“墮淚碑。”

似乎是吳三桂覺得勝券在握了,在剛剛天亮的時候,停止了進攻,也似乎是襄陽城之中,覺得已經失去希望了,在此刻也停止了出城爭奪,一時間天地之間靜謐無比。

數十萬大軍一時間變得安靜起來。

如果不是彌散不了的硝煙味,讓白旺知道,這是在戰場之上。他甚至都一種錯覺,感覺這只是一個尋常的早晨,他遙遙望向襄陽城,襄陽城的輪廓清晰可見,甚至街道如在眼前。歷歷在目。

只是他卻知道,這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章 立威第六章 匠作第十六章 決戰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章 樊城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章 搬家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章 匠作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
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二十三章 朱仙鎮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二十章 風起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十章 慶陽公之喪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章 裝備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章 立威第六章 匠作第十六章 決戰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五章聖旨頻下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二章 樊城二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章 搬家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一百一十二章 錢謙益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十章 綠帽子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七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六章 匠作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四十五章 破劉良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