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

當然了修建營地,本就很費工夫,更不要說修建一個在駐紮很長時間的營地,幾乎就是一座木城了,需要的時間更長,張軒估計最少也要一兩日時間。

張軒決定先去看一看鳳陽禁垣。

不過,張軒更願意將這稱作內城。

張軒剛剛出營,就見秦猛說道:“南邊起火了。”

“哦。”張軒心中一動,立即想起哪裡就是鳳陽內城的方向。

“去看看。”張軒說道。

張軒帶着千餘騎兵浩蕩南下,沒有跑幾裡,張軒就看見熊熊大火,幾乎在面前升起一道火牆。

他腳下是一條大路,似乎是修建中都的時候留下來的。

他站在一處高處,他的眼前有一道河流,張軒不知道是什麼河流,但是看上去也不是太寬。對大軍來說,這樣的河流根本不會成爲進軍的障礙,故而張軒也沒有多看,他放眼向南,極目看去,只能遠遠看見內城附近密密麻麻的都是建築。

大大小小的建築,乃至還有一些高大的建築上,從建築規格來看,似乎是官府的衙門。

而這些建築都籠罩在火焰之中。

火焰之中,隱隱約約有哭傳來,似乎火焰之中還有人。

張軒一時間有救人的衝動,隨即強制按捺下來,應該很明顯,這火焰已經成勢了。只要大火燒成這樣子,即便在現代,也只能讓他們燒完。

外城雖然很慌,但也不是說外城之中就沒有人居住了,這些人都是內城附近居住,這一把火就這些房子都燒掉了。

張軒很理解馬士英爲什麼這樣做。

鳳陽府外城大而不當,根本不能守,只能守內城。

而如果不清理一下內城附近的建築,這些建築就會給張軒帶來很多方便,有這些建築的遮掩之下,城頭之上官軍的箭矢炮彈,都能被遮擋不少。

守城之前,清理視界,這是任何一個守將的必選項,而以這個官軍的執行能力,也只能將大部分人帶走,不可能一個不漏,大火燒起來之後,居然還有人在火區,張軒也能理解。

但是張軒偏偏什麼都理解,卻無法原諒,不知道無法原諒馬士英這種暴行,而且無法原諒自己。這一把火,最少有好幾萬百姓無家可歸,想來大明朝廷也不會有什麼國家賠償,即便有,也分不到百姓手中。

一場大戰,勝負還沒有分,但是百姓已經爲之付出了不知道多少代價。

血淋淋的現實,讓張軒知道什麼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讓張軒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的事情,就是張軒換位思考,自己如果在馬士英的位置之上,或許會做同樣的事情。

“這就是長大之後,我就變成我最討厭的人嗎?”張軒心中暗道:“還是我長大了。”

不管是什麼,張軒也不忍再看了。這一會兒,也看不出來什麼了。

畢竟張軒又不能靠近,能看見的只有熊熊烈火嗎?

張軒一回到大營之中,就命令楊繩祖來見他。

“楊將軍。”張軒說道:“當初焚鳳陽皇陵之事,將軍有沒有參與?”

楊繩祖說道:“這一次,我參與過,不過,主要的事情都是黃虎做的,咱們曹營不過是打打下手而已。”

張軒說道:“我今日再請你燒一次皇陵,卻不知道楊將軍決斷如何?”

鳳陽對大明最中央的建築,又兩處,一處就是鳳陽城,整個鳳陽城都是京師規格的建築,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而另一處,就是鳳陽皇陵了。

“大人,不是我老楊不肯賣力,而是鳳陽皇陵不好弄啊?”

鳳陽皇陵是最先建造的建築,根本不是一個陵墓,而是一座城池,也有三道城牆。最外面的城牆周長有二十八里。

這樣的皇陵就是一座城池了。

“無妨。”張軒說道。

張軒並不是不瞭解情況的。對鳳陽皇陵的建築規格,張軒或許沒有楊繩祖這個親自到過皇陵的人知曉的多,但是也不是沒有調查過的,他說道:“只是虛虛實實而已,你帶兵去衝一下,查看一下皇陵那邊的虛實,想來鳳陽城尚且如此,鳳陽皇陵那邊的守軍也多不到哪裡去,如果能攻,就攻,如果不能攻,就在皇城外面放火,我倒要看看,馬士英是不是那麼沉得住氣的。”

楊繩祖心中一動,立即明白,張軒是想迫使馬士英出城。

立即答應下來。

皇陵在鳳陽府以南,鳳陽內城之中,有一條御街,從午門直接出城到皇陵城,兩側松柏青青,保養的很好,以供祭祀皇陵所用。

因爲內城附近都是大火,楊繩祖從別處繞道走上這一道御道之上,御道不愧是御道,在御道之上放馬奔馳,速度極快,就來到了皇陵城下了。

楊繩祖看着皇陵高高的城牆,心中暗道:“這不是太好打啊。”

畢竟皇陵是葬在山中,雖然這山並不是太險峻的,但是在皇陵城之中,也會有一點高度優勢。

楊繩祖在皇陵城下的時候,消息也傳到了馬士英耳朵之中,馬士英心中平靜之極。沒有一點波瀾。

“父親,大事不好,如果皇陵再次被焚燒,陛下怪罪下來,該怎麼辦是好啊?”馬鑾急得一直轉圈。

他可是記得當初失陷皇陵的那一位鳳陽總督的下場如何,不是斬首,就是流放關外,總之一條小命懸之又懸了。

“盧公公已經在皇陵之中。”馬士英說道:“你要相信盧公公?”

“盧九德能行嗎?”馬鑾說道。

這一段時間馬士英一直培養馬鑾掌兵,此刻馬鑾麾下除卻當初從家鄉帶來的貴州浪兵之外,還有數千士卒,在大軍之中也有一點名聲了。

所以馬鑾在軍中的消息也是聽過不少的,幾乎所有的官軍隊盧九德的軍事能力都不看好,都覺得盧九德弄錢的本事不錯,能將勇衛營的後勤給管起來的,但是指揮打仗的能力,卻沒有誰看好。

“行不行,是盧公公的事情,你還是下去好好練兵吧。”馬士英嘆息一聲,說道:“將來你我父子下場如何,恐怕就要靠你手中的兵力來保證了。”

馬鑾能看出來的事情,馬士英豈能看不出來。

只是他這樣做,自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盧九德之所以去駐守皇陵城,其中就有馬士英的手腳。

張軒渡過淮河之後,馬士英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他少不了在鳳陽城下與張軒碰上一碰。但是未慮勝,先慮敗,不過,他的慮敗並不是想戰場之上的事情,而是他失敗之後,怎麼才能最大程度的減輕自己的損失。

第一項推卸責任。盧九德去守皇陵城,就是處於這樣的想法。

盧九德實力還有數千勇衛營的人馬,而且盧九德的地位很高,與文臣有不是一個體系之中,馬士英派他守皇陵,一旦皇陵有失,馬士英所承擔的只是間接責任。而將鳳陽城中的藩王罪宗一併送走,卻也是馬士英的想法 ,一旦鳳陽府失陷,再連帶損失數個親王。馬士英實在擔當不起這個責任。

當然了,馬士英很清楚,一旦鳳陽失陷,他殉死到是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不殉死的話,棄城而逃之後,想逃避皇帝的懲罰,就必須依靠馬鑾手中的實力了。

“我沒有想到。”馬士英心中暗道:“我有一點居然要靠這些蠅營狗苟的來活命。”

現在崇禎的意思早已被下面的人揣摩到了,馬士英手中如果有一些有戰力的軍隊,或許崇禎皇帝會讓馬士英戴罪立功。

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章 王度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章 奪門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章 取士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章 汝寧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
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六章 王度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四十章 奪門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章 取士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蕭縣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方風雨會中州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六章 信陽城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八章 拷餉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二章 作坊第十六章 決戰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三十二章 大戰帷幕二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九章 敵襲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五十九章 武昌之難第三章 岳陽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十七章 行軍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一章 汝寧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六十二章 中秋第八章 攻城二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三章 曹營內幕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八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九十章 劉澤清跑了第五章 取士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