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

時光匆匆,汝陽一縣文武官員都忙碌無比。等到了閏十一月下旬。張軒這才騰出手來。做他想做的事情。

於是張軒就派出各路使者去見汝寧府的各路豪情,發出他這個汝寧節度使的第一聲啼鳴。

汝寧府真陽縣沈家莊。

羅岱翹着二郎腿,喝着茶。

他才喝不出這茶的好壞,但是他享受着這種喝茶的感覺。或者說享受這些人惡狠狠的想要打他,卻又不能的感覺。

此刻就有幾十個沈家家丁,就圍着他。他們當然認識這個人就是當初以一匹馬戲弄過莊主的人。

雖然恨不得一擁而上,給他一個教訓,但是卻不可以。無他,因爲身份不同了,這一次羅岱是以義軍汝寧節度使府使者的名義過來了。

“早知兄臺不是尋常之輩,如今一看果然不同凡響,居然是義軍的使者,失敬失敬。”沈萬登剛剛進來,就用響亮的聲音說道。

“你沈萬登也是一個人物,我纔會親自跑着一趟。”羅岱說道;“重新認識一下,某羅岱。”

“原來是曹營的悍將,張節度的心腹。”沈萬登說道。

張軒一系列戰績也被宣揚出去,雖然信與不信,信一分與信幾分,是另一回事。但是張軒之名,再也不是當初籍籍無名卻是現實。

“今天我來,卻是因爲沈大俠爲人不錯,名聲很好。”羅岱說道:“這才特地求爲使者,來見你一面。”

“哦。”沈萬登不置可否的說道:“卻不知道羅統領所爲何來?”

對沈萬登本人來說,他對流寇沒有什麼好感。當初派人去闖王軍中表示沉浮,也不過是形式比人強吧了。

此刻闖王大軍已經離開了。沈萬登對在汝寧的張軒,沒有絲毫表示,好像張軒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所以,沈萬登對羅岱的感覺,客氣裡帶着疏遠,帶着一絲距人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羅岱左右一看。

沈萬登一揮手,令這些家丁僕役退下去。

“公子,這人很危險的。”一個家丁說道。

沈萬登說道:“說什麼啊,羅統領也是大有身份之人,自然不會不利於我。”

“不錯,”羅岱說道:“我要殺他,你們即便在這裡有什麼用處嗎?”

羅岱的話從來是這樣讓人不舒服。

沈萬登身邊的家丁,幾乎目眥欲裂,但是再沈萬多的命令之下,不得不退下去了。

“現在可以說了吧。”羅岱說道:“我家將軍身爲汝寧節度使,自然不肯看汝寧府大半落在別人手中,已經決定在明年開始行動,將各地的土寨一一掃平。但是考慮到強龍不壓地頭蛇。故而我家將軍,準備附近的土寨之中,尋找一些能夠合作的人。所以纔有這臘八宴。”羅岱揮舞一下手中的請帖,“啪”的一聲,將這請帖砸在桌子之上了。

“羅統領的意思是?”沈萬登說道。

“我的意思很簡單,劉洪起與你,我汝寧節度使府只能容得下一個。我希望這個人是你。”羅岱說道:“臘八宴你去了,張將軍會與你談談,明年是敵是友也就分明瞭。”

沈萬登一時間愣住了,他並非不明白張軒的做法,而是不明白羅岱的做法。爲什麼?兩人之前不過有一面之緣,爲什麼要將這一件事情的內幕說給他聽。

“當然了。”羅岱說道:“你也可以派其他人過去。只是不親自去,有些事情總是隔了一層。也不用擔心你的安全問題。我羅岱可以用性命擔保,你能出得了汝寧城。話已至此,我也就告辭了。”

沈萬登說道:“何不在鄙舍用些酒菜?”

“不必了。”羅岱說道:“你還是趕緊與你底下的人商議一下吧。”

羅岱來去如風,幾乎沒有在沈家莊怎麼停留,就帶着十幾騎隨從離開了。

正如羅岱所料,沈萬登請來了老管家。

老管家已經很老,白髮蒼蒼,是沈萬登父親的書童,沈父與沈萬登的兄長,從來的讀書進取,家業不怎麼管,全部是老管家操持。沈萬登讀書不成,也是跟着老管家學管家的。

“鏡叔,”沈萬登恭敬的問道。“張軒此舉,我到底去還是不去?”

老管家單名一個“鏡”字,名爲沈鏡。他嘆息一聲,有一點疲倦的說道:“二少爺,我老了。真的老了,我年輕的時候,地面上的響馬,頂多數百騎而已,比我沈家的莊丁都多不到那去。只需打點一下,也就過去了。只是而今的響馬,居然誇省連府,眼瞅着要改朝換代了。到底該怎麼辦,我真得看不明白,也看不清楚了。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汝寧的張軒,不過是曹營的女婿,一個小白臉而已,手中有數千士卒,不足爲懼。但是闖賊纔是心腹大患,最近聽說闖賊在襄陽一帶,打了一連串勝仗,左良玉不戰而逃,這個節骨眼上,不能與汝寧那邊鬧得太僵。”

“那鏡叔的意思,是讓我去了?”沈萬登說道。

“我沒說讓你去。”沈鏡聲音之中,帶着幾分蒼老的意味,說道:“你以爲我真得老了。讓我說派一個人去就行,比如讓沈臺去。”沈臺就是沈鏡的兒子。

“賊人畢竟是賊人,不管嘴上說得多好,依舊是賊人。要存一個心眼。不過,我覺得我攔不住你,二少爺也長大了,自己拿主意吧。”沈鏡說道。

“如此就請鏡叔,待我坐鎮沈家莊幾日。”沈萬登說道:“我要親自去看看,這汝寧張軒能將羅岱這樣的英豪服服帖帖的,到底是一個小白臉,還是一個大英雄。而且我家與劉家的仇,定然會有一個了斷的,決計不能讓劉家借了流寇的勢。”

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羣分。要看一個人怎麼樣,就要看他身邊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在沈萬登看來,羅岱此人,可以稱之爲藝高人膽大。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他沈家莊兩千家丁之中,沒有一個比羅岱更能打。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勇冠三軍了。

部下如此,本人又當時何等樣貌?

而且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沈萬登被人稱汝寧大俠,可見他爲人極其仰慕秦漢一帶的俠客之流。可以說郭解等人的狂熱粉。

既然羅岱就已經來邀請了。沈萬登就沒有不去的道理。

不去的話,豈不是顯示他汝寧大俠沈萬登怕了嗎?羅岱敢來他沈家莊,須知沈家莊名爲莊,其實也是一個寨子,兩丈高的寨牆,比起一般縣城不差多少,不過是規格略小一點而已。

這樣的口實他沈萬登萬萬不能落的。

而且還有一點,沈萬登沒有說之於口。他如劉洪超不同,他不過是被真陽一帶的士紳推舉出來的領袖而已,在關係到如此來年汝寧是否要發兵南下這樣的大事之上,各地士紳是容不得他迴避的。

這些士紳的關係都在大明朝廷之中,故而他們纔不肯親自與流寇接觸。但是沈家在官面上已經沒有人。而且沈萬登也是一個能打的。這些士紳沒有一個願意張軒打過來,如果讓沈萬登在張軒面前伏個軟,甚至爲張軒效力,就能消弭一場兵禍的話,對他們來說,是再好不過了。即便將來官軍回來了,也是沈家的事情,與他們毫無關係。根本不知情。

沈萬登固然知道這些士紳的嘴臉,但是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他沈萬登的鼎鼎大名,還真少不的這些士紳的支持。

如此只能走一趟,臘八宴了。

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章 汝寧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
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七章 堪悲洛陽城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十七章 失敗的臘八宴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十五章 鐵模?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十七章 過河請兵第九十六章 困獸四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四十六章 破劉良佐二第十六章 拔營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七十三章 張可望失言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四章 鄖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十六章 驕兵之計第五章 朝議大政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肅樂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一百二十四章 勢起襄陽,敗亦襄陽第一章 汝寧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二十四章 餌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三十一章 浦陽江之役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六十六章 左良玉的大撤退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九十一章 侯方域的信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