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談判

“鄭將軍,我曹營橫掃江南,無人可敵,鄭氏本是海上英雄,而今朱明大廈將傾,鄭氏不想想自己的出路嗎?大王派我家將軍來江南的時候,特別交代了,鄭總兵,乃是海上蛟龍,我等都必須禮遇之,大王在南京求賢若渴,虛位以待鄭總兵久矣。”張素說道。

鄭彩哈哈一笑說道:“如果張先生今日所來,就是爲了這件事情,那麼就可以回去了。事情到此爲止了。今日我不是來說這個的。我要談的生意,並不是這個。”

對兩人來說,目的是不一樣的。

鄭彩不過是想讓曹營行個方便,畢竟江南在曹營手中,曹營對江南的控制力本就不是太行。

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想辦成什麼或許困難,但是想要破壞鄭氏的交易,卻是非常容易的。

自從羅玉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在強力的措施之下,大筆交易已經趨於停止了。

鄭彩不過是爲了錢而來,但是張素更多的卻是政治目的。

“也好,此事先放下不提。”張素說道。

鄭彩的臉色微微緩和說道:“只要張將軍高擡貴手,十萬兩的孝敬拱手奉上,再多也不是不可以談的。”

十萬兩已經算一個不小的數目了,北方很多府縣,在李自成拷餉政策之下,所得的也不過是十幾萬兩而已。

而且鄭彩言下之意,這錢是給張軒的。至於張軒在裡面弄到多少好處,鄭彩就不管了。

張素心中冷笑,他很明白張軒。

如果硬要說張軒不貪污,這個也說不清楚,蓋因曹營創業之時,公與私根本就分不清楚。很多款項,都說不清楚,是公款還是私人的。

不過,張軒個人的生活談不上簡樸,但是也不是揮霍無度,如果不是要養南京城一座大宅子,全家千餘兩的開支也都能過得去。

而羅玉嬌的私房錢就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所以,給張軒十萬百萬兩,張軒也會用在公事上。太多的錢對張軒來說,根本毫無意義。

而且鄭彩給的太少了。

此刻正是鄭家海上全盛之時,海上羣雄,如許素心,劉香等,都被鄭芝龍削平,而荷蘭人,西班牙人這些外來戶,在數年之前,在南方與大明打過一仗,鄭芝龍就是主力之一,這些西洋人也承認鄭家的勢力範圍。

鄭家在鄭成功時期,也沒有恢復到鄭芝龍時期海貿之勝。

一年收入抵大半個朝廷,有數百萬兩之多,而江南的貨源,也是鄭氏所必須的,否則單單憑藉福建,是供應不起來的。

每年數百萬兩的收入,僅僅分給曹營方面十萬兩,這也太少了。

而且,對張軒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錢的問題。

畢竟江南在手,曹營財源並不缺乏。

即便有些緊張,但也僅僅是吃香問題,真惹急了,未必不敢如李自成一般拷餉,如此一來,不要說幾千萬兩,就是一兩億兩白銀,未必沒有。

但是首先要保證能江南的安定。

這個要求在所有要求之上。

“這個暫時不提。”張素說道:“我們先說一下交易要求,我要求鄭氏的所有交易都必須在寧波,如此鄭將軍也不需要東奔西跑了。”

鄭彩微微皺眉。

在寧波交易不是不行。

寧波在明代,就是一個重要的港口。東西方貿易的要點,特別是舟山羣島之中的雙嶼島,在嘉靖時期,就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再加上寧波水系與運河相連,水道交通網絡遍佈整個江南。

寧波交易不僅僅對曹營有利,對鄭氏也是有利的,省卻了不少成本。

“既然你們這樣要求了,也不是不行,只是條件是---?”鄭彩當然知道天下並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們抽成,不多,就是一成。”張素說道。

鄭彩微微皺眉,這個數目哪裡不多了,絕對超出十萬兩不知道多少,有曹營組織大規模交易,在數量級上要超過之前鄭氏偷偷摸摸交易的數目。

至於多少,鄭彩一時間也估計不出來。

他當機立斷水說道:“不行。最多三釐。”

數目多少張素並不是太在乎的,張素微微一笑,說道:“這樣來說,鄭將軍答應了,數目可以讓下面人談,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鄭氏必須停止對江南的所有襲擾。”

“張先生,你可要想清楚,現在的情況,並不是我們要談的。”鄭彩說道。

“那好,就不要談了。”張素說道:“我家將軍說了,如果鄭氏不答應,就讓鄭氏看看,我家將軍做到做不到,讓江南片帆不得下海。”

鄭彩哈哈大笑說道:“我鄭氏的船隊,遍佈南洋日本,此來不過是很小一部分而已,一直以來,家主秉承與曹營爲善之意,凡是不過點到爲止而已。如果真要如此,就讓曹營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海上蛟龍。”

話說到這裡,就有些僵了。

鄭彩與張素彼此相對,一言不發,左右隨從,也都不敢發言。只有遠處山中鳥叫,海邊波濤的聲音遠遠的傳了過來。

張素向後背上一靠,說道:“我想鄭將軍需要請示一下了,今日就到這裡吧。”

他起身走出了大雄寶殿。

這個舉動是相當失禮的。

而張素還是很有底氣的,他的底氣來源於張軒,這所有條件都是張軒的意志,故而他不怕談崩,自然願意給鄭氏一個下馬威。

“大人,我們該怎麼辦?”一個師爺問鄭彩。

鄭彩微微一嘆,說道:“將這一次談判的情況,給大伯送過去。”

鄭彩心中暗道:“這有的談了。”

對於江南的利潤,鄭彩是絕對不想放棄的,鄭家雖然錢多,但是花銷也多。維持這麼大的船隊,也是需要錢的。還有福建很多人都要上下打點。

對於鄭家來說,錢雖然不緊手,但是從不嫌多,這樣官府大批量,放在臺面上的貿易,或許能超過之前的貿易規模。

而鄭彩更是在鄭家專門負責這一塊的,他根本不想放棄。

而且他也知道,他的威脅,其實很空。

是,鄭芝龍帶到舟山的船隊,僅僅是鄭家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鄭家本質上,並不是一個軍事組織,而是海商。

鄭家說自己戰艦千艘,但是鄭家的船一般來說,都是貨船改裝的,也就是武裝商船,畢竟海外也不是什麼太平地方,沒有武力根本不足以保護財富。

不說,鄭氏戰船的實力,單單說一點。抽離了大批量船隻來浙江,固然能給曹營很大的壓力,但是鄭家自己就不過日子了嗎?

如此一來,鄭家的財政,越會受到極大的消弱。

是一種兩敗俱傷的舉動。讓鄭彩來說,他不願意這樣。

但是停止對浙江的騷擾,卻也不行。

畢竟鄭家現在還掛着大明的名義,鄭家在福建享有的很多特權,都是因爲鄭芝龍是福建總兵。

而停止對浙江的騷擾,幾乎很明顯是與曹營暗通,不僅僅福建那邊會有問題。就是舟山島上,張名振,王之仁這些將領,也會有問題的。

這種種複雜的利弊得失,鄭彩也無法判讀,更不能做主。他必須上報鄭芝龍。

蛟門山上的情況,很快通過海路傳到了鄭芝龍的手中,鄭芝龍微微皺眉,將鄭鴻逵,與鄭森兩人叫過來,將情況告訴兩人,說道:“四弟,你覺得這個情況該怎麼談下去?”

鄭芝龍重視的是鄭鴻逵,而叫鄭森過來,不過是想讓鄭森積累一些經驗而已。

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章 鄖陽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三章 老營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十章 收兵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章 奪麥第十七章 行軍
第八十一章 心病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章 俠義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二章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四章 鄖陽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十六章 決戰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七十六章 講史第十六章 拔營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四十五章 大順天下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六十五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九章 初戰第五十九章 出京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二十章 火併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浦陽江之役二第十五章 夜宿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七十三章 北方戰場的判斷第十一章 裝備二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八十七章 袁時中的嗅覺第十三章 老營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十章 收兵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張軒百騎追時中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一百一十八章 顧君恩說羅汝才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三十三章 我是誰?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三章 奪麥第十七章 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