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

荊州城。

天氣進入夏季之後,降雨逐漸增多。長江大部分地方都陷入大雨之中。

大雨如注,天地之間連成一線。噼裡啪啦的聲音不絕於耳。讓張軒有一種心亂如麻的感覺。

他心亂,並非爲這雨聲,而是爲了自己。

他又一次判斷失誤了。

他收拾夷陵亂局的時候,就查到了夷陵連一夜都沒有支撐住的原因,自然也知道了隱藏在高一功軍中的文安之。

張軒自然推斷,高一功南下是與南明小朝廷是有事先聯繫的。

但是萬萬沒有正不想雙方接觸之後,並沒有合流,反而交戰了。

由於高一功所部前期進展的太過順利,順利到夏軍的很多斥候都沒有意思到在交戰,僅僅可以算是武裝衝突而已。只是在常德城發生了大規模對峙,才確定這一點。

但是機會已經失去了。

夷陵城沒有堵上,而追擊有遲緩。錯失良機。

張軒在雨聲之中深刻的反省自己。

用兵持重,是張軒的優點。

但是換一個說法,反應遲鈍。

很多時候,戰機稍縱即逝。根本沒有太多猶豫思考的空間。

之前張軒戰戰兢兢,容不得一場失敗,很簡單,就是曹營的基業淺薄,任何一場關鍵戰事的失敗,都能讓大夏土崩瓦解。

而今雖然羅汝才病逝,大夏凝聚力下降。但是從襄陽之戰後,大夏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擁有大半個長江流域的大夏,根基已成。

有失敗的本錢了,一場大敗之後,還有再來此的可能了。

張軒細細想了一會兒,暗道:“或許,我可以冒一點險。”

“國公。”鄭廉說道:“胡先生求見。”

張軒從沉思之中驚醒道:“快請。”

張軒的幕僚班子,已經即便成型,機密要事由鄭廉來做。鄭廉跟隨張軒時間最長,兩人的關係,如兄如師,所以張軒對鄭廉很是放心。

至於戰場上的謀略,多爲胡澹。

胡澹的叔父胡以寧雖然是諸生出身,但畢竟是一員將領,胡澹雖然是讀書人,但是對兵事上見識不淺,當然行軍打仗,或許欠了一些火候,但是參贊軍務,卻是再合格不過了。

而官場之上很多事情,就是姚啓聖了。

姚啓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卻是浙江人,紹興師爺天下聞名,姚啓聖雖然不是紹興人,但是爲官之道上,耳濡目染。卻很是明白。

姚啓聖本人,更有一種不拘泥規則的任俠之氣。明白官場的條條框框,但從不拘泥。張軒要的目標,他甚至用非常辦法達到。

這三個人就是張軒的幕僚核心。

不過,張軒幕僚之中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在朝氣勃勃的同時,在很多地方,難免有些欠缺。張軒一直想找一個精通官場事務,又精通兵事。有實際經驗,最好還有一些名望的老成人來幫助他。

但是他想來想去,就找不到這樣的人。畢竟張軒的要求這樣的人,不管在清朝,夏朝,還是明朝都不好找。

高鬥樞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但是張軒能將人拉過來當幕僚嗎?

只能自己培養了。

胡澹走路帶風,一進來就說道:“國公情況有些不對。”

“怎麼了?”張軒說道:“可是長沙有消息?”

胡澹說道:“大人慧眼,最近長沙多有議論北伐之事。”

“北伐?”張軒說道:“我還沒有找他,隆武就想先動手?”

胡澹說道:“我之從故友之處,得到的消息,大抵隆武提前放出的風聲。”

這個情況,讓張軒一時間陷入沉思。

隆武登基以來,就一直在強調中興,強調北伐。這一次是不是真的,張軒有些懷疑,但是加上高一功受封的事,放在一起看。真相就有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了。

現在這個局面該怎麼辦?

“不能讓高一功安安分分的在湖南繼續待下去了。更並不能讓隆武繼續準備下去了。”

隆武登基半年以來,算是坐穩了位置,積蓄了力量。他所策劃的北伐,張軒並不是多看好的。他有信心挫敗隆武北伐之態。

畢竟明軍在湖口大敗之後,剩下的都是殘兵敗將,根本沒有多少精兵強將了,再加上南明小朝廷的家底幾乎都白光了,半年一年的修養,或許有作用。但是張軒並不認爲會什麼關鍵的改觀。

但是張軒卻不想讓明軍佔先手。

無他,大夏對長江中游的統治,並不是太穩固了,地方上有很多支持明朝的士紳百姓,有很多與大夏虛與委蛇的士紳百姓,真正鐵桿忠心的,幾乎沒有。

這樣的局面是經不起考驗了。而且張軒也不想考驗。一旦北伐。地方之上一旦動搖,就要見血,一旦見了血,就不好收場了。

任何站隊都需要付出代價的。張軒不想給他們站隊的機會,所以他準備先下手爲強。先行出擊打亂明軍的節奏。也順便離間大順軍餘部與隆武,張軒纔不相信,高一功與隆武之間,真正的君臣相知,合作無間。

只是,唯一的問題,是張軒手頭的兵力,守有餘而攻不足,如果進攻的,不加水軍,整個西京留守下轄兵力,最多抽出三萬,加上水軍,不過四萬出頭。必須向南京請兵。

不僅僅是兵力,連糧食以及其他的軍用物資都有所欠缺。畢竟襄陽一戰,幾乎將武昌附近地面給打空了。

否則南征之事,也不會放明年了。

而南京那邊也不是太充裕的,上奏之後,能不能批下來,張軒也不能保證,不過先上奏再說。

張軒沉吟一會兒。讓鄭廉研磨,用毛筆飽飲墨汁之後,在宣紙上下筆。

“西京留守鎮南將軍鄭國公,臣張軒。萬死以聞:”

在古代時間越長,張軒越發覺得前世就好像是南柯一夢。他已經習慣了毛筆字,他的毛筆字雖然並不是多好看,但也有自己的風格。

他的風格就是在毛筆筆風之中,用了很多硬筆的筆法,後世鋼筆字很多筆法都是從毛筆之中化出的,他又反過來了。

看上去別有味道。不敢說多好,但也算有自己的風骨。

至於各種文章,奏摺也習慣了。

畢竟時間越長,張軒越發覺得,雖然有所謂的白話文運動,但是實際上,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的隔閡,並不是想象的那麼深。

再加羅氏父子的學問也高不到哪裡去,他們的聖旨一般被暈色過,否則口語化嚴重,張軒在奏摺夾雜一些類似《三國演義》,這種古代白話文的寫法,反而效果更好。

“前番李過之叛與高一功合流,臣攔截不及,已入南明境內。臣觀之,南明兵勢大盛。湖廣之地,兩雄不併立,非我即敵,非敵即我。故臣請本年秋後,先行徵南。”

張軒所要的就是不給隆武整合的機會。

張軒寫了奏摺之後,立即送往南京。

張軒負手而立,推開窗戶,卻見不知道什麼時候雨已經停了,但是烏雲並沒有散去,反而壓得極低極低,似乎在人的眉毛之上,讓張軒感到壓抑之極。

忽然一陣風吹了,捲動空氣之中的溼氣,打了進來,一時間房間之中吊好的毛筆相互碰撞,沒有放好的書在自己翻着書頁。

鄭廉見狀,立即過來收拾。張軒一擡手說道:“不用了,將窗戶都打開。”

下人不敢怠慢,一扇扇窗戶被打開,帶着溼氣的風吹起張軒的衣袖,好像是鼓動的翅膀一樣。看上去有飄飄欲仙之態。

張軒感受一陣清涼,說道:“好風,好大風。”

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十章 萬石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二章 圍師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十六章 決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病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
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三十章 陰-門陣與陽門陣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十章 萬石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章 峽石城第九章 初戰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七十八章 李曹合營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十章 裝備第七十七章 黃得功之死二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六十六章 何人堪敵黃得功二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三十二章 圍師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二十八章 王良謨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五章 取士第四十八章 襄陽暗潮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章 吳王六部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七十七章 恪盡職守第六十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四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八十七章 夜談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十六章 決戰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病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