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

“輔臣好久不見。”張軒一見周輔臣,不由的說道。

十幾歲的年齡正是變化最大的年紀,張軒與周輔臣不過幾月不見,就有一種孩子長大了感覺,周輔臣乍一看好像是蓄鬚了,實際看卻是那些細細戎馬而已,這幾個月之來,幾乎白手起家將水師拉扯起來,身上多了幾分沉穩之色,少了幾分孩子氣的感覺。

“拜見大人,大人也好久不見了。”周輔臣說道:“這一次大王派我來是有事情的。讓大人你不惜一切代價,進攻鳳陽城,讓黃得功在壽州城之中待不住。”

張軒一聽就明白怎麼回事了。苦笑說道:“我倒是想給馬士英一個好看,只是眼前這一條河我就渡不過去。”

“大人,叫我過來,不就是爲了這個嗎?”周輔臣說道:“大人請安坐北岸,看我如何江上破敵。”

張軒說道:“那就看輔臣了。”

“事不宜遲。”周輔臣說道:“今日就是破敵之時。”

周輔臣等着一天,可以說等了很長時間了,自從張軒讓周輔臣坐上水師這個冷板凳之後,周輔臣就無時無刻不想證明自己,而現在機會來了。

上游大量船隻到來,根本無法瞞過官軍。

就在張軒與周輔臣商議的時候,官軍水師大營之中,也在商議對策。王心粹說道:“沈大人,今日賊人水師東來,就拜託沈大人了。”

沈廷揚微微一笑,說道:“本官已經派人看過來,區區漁船根本不放在本官眼裡,只是有一件事情,本官卻要先說明纔好。”

“大人,請講。”王心粹說道。

王心粹是路振飛麾下一員武將,身份並不高,這一次過來,僅僅作爲沈廷揚的副手,以及路振飛的代表而已,而沈廷揚的身份就不一般了。沈廷揚身上掛着太僕寺卿兼戶部事。

沈廷揚高升之路,非常具有戲劇性。他本是國子監一監生,因爲家在崇明,熟悉海事,被推薦給崇禎,因爲漕運受阻,故而派沈廷揚以海運帶漕運,沈廷揚用一月的時間,就將糧食運到了北京,可謂神速,讓崇禎大爲感慨,言:“居官盡如沈廷揚,天下何難治!”

洪承疇被困松山的時候,崇禎急命沈廷揚運糧到松山,也無失期。故而沈廷揚以國子監生,從中書舍人的位子之上,一路高升到了現在的位子之上。

這一次並不是沈廷揚的本職,但不得不給路振飛面子。

之前所言,大明北方最大的造船廠,不在別處,就在淮安,而淮安正是路振飛的治下。而這個船廠,雖然也造海船,但是生產最多的卻是槽船。運河屢屢有失,京師乃至遼東對海運的依賴越來越大,故而沈廷揚最近被崇禎命令,在淮安主持,槽船改海的工程,一時間造出大量合用的海船,不大可能,故而想將運河之中的槽船改成海船來用。

這一段時間沈廷揚都常駐淮安,不能不給地方上的大佬面子。

而且路振飛手中之中也沒有什麼水戰人才,不管怎麼說沈廷揚也是滿天下的亂跑,連遼東都敢闖,最少比運河之上這些運糧的漕兵強多了。

“你也知道,本官有皇命在身,不可能再此久留。”沈廷揚說道:“陛下催得急,本官說不定什麼時間就要出海。這裡的事情,還必須你們自己來處理。”

“末將明白。”王心粹說道:“路大人已經在召集船隊了,大人只需頂上一陣子便是了。”

“好。”沈廷揚說道:“你清楚就行了。既然賊人水師來了,我也不能坐視不理。今日就出戰。“

沈廷揚心中暗道:“剿滅這一夥賊人,也算是給路大人一個交代吧。”他固然知道,鳳陽不容有失,但是他的本職工作,還是海運,如果鳳陽保住了,他運糧卻失期了,就得不償失了。

雙方都下定決心,速戰速決。不過中午時分,淮河之上,戰鼓聲陣陣,號角齊名,一場大戰開始了。

張軒與身邊的各級將領在北岸尋了一個高處,等高望去。淮河也數百年不變的速度流過,風從東面徐徐的吃來,並不是多大,僅僅將船帆吹滿而已。

張軒暗道:“周輔臣據上游,順水,官軍據下游順風,這一站到底誰佔據優勢,我卻是說不清楚了。”

在大明這一段時間,張軒也沒有關注過水戰,此刻臨時抱佛腳,只能泛泛而論,更多的就看不明白了。不過片刻之間,雙方船隊也紛紛出場,張軒心中更是有一種不詳的預感,無他,兩方的船隻差距太大了一些。

周輔臣的船隻,大多都是汝寧收集的,這些船隻大多是貨船,漁船,而且是在汝河之中活動貨船漁船。先天之上體積受到了限制限制,之前沒有感覺,是沒有對比,此刻與沈廷揚的船隻一比,簡直是大人與小孩相比一樣。

沈廷揚所用的船隻並不是海船,而是槽船,但是沈廷揚麾下的船隻,都是精挑細選的船隻,基本是這些槽船也是等着改爲海船用的,被沈廷揚早就檢查過好幾次了。都是一等一的好船,否則經受不住海上的波浪。

而且船隻的出身也不同,沈廷揚的船隻都是清江浦造船廠出品,也是官方名門,而周輔臣的雜牌小船,根本不知道是那個河溝裡面造出來的,對於質量什麼的,根本不能做太多的想法。

張軒忽然看見,這一次官軍的船隻之上,沒有掛“漕”字,而是掛着一面“沈”字旗,張軒就問道:“‘沈’乃何人?”

一時間下面的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水也說不上來。

張軒也知道這年頭的消息流傳的相當慢,故而嘆息一聲,也就不在深究了。

就在張軒對周輔臣的船隻感到擔心的時候,雙方將領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沈廷揚嘴角微微一勾,說道:“記住,等一會兒交戰的時候,多用弓弩炮矢,不用跳幫奪船,他們那些船,我也看不上眼。”

“是,大少爺。”一個老頭笑道。

沈廷揚家中世代跑海,否則他區區一個國子監監生,哪裡有那個本事帶着船隊才海上來去自如,從來沒有一次出世,世上縱容有天才,但是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靠經驗積累,比如航海。

如果沒有家中留下來的跑海的老手,沈廷揚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而這個世代的海商與海盜根本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路振飛將這一件事情交給沈廷揚來做,是的的確確沒有找錯人。

沈廷揚家中跑海的老手,也是海戰的老手,海戰與水戰雖然不同,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有相通之處的。

官軍這邊輕鬆寫意,而周輔臣這邊氣氛就有一點沉重了。

水戰。戰船爲先。

而周輔臣這邊能與對面相比的大船,估計也就周輔臣本人的座船了,其餘的,船舷都比對面低矮了不少,即便是雙方接舷,義軍所面對的也是好像是一堵城牆的船舷,佔不了什麼便宜。

而船隻小,吃水淺,所用能裝載的火器就少,威力就輕,周輔臣除卻少數幾個大船裝備火炮了,其餘的都沒有裝備,不是沒有跑,而是不敢裝,恐怕將船底給震塌了。

而周輔臣也看到了沈廷揚船上大大小小的炮眼科是着實不少。由不得這些水師士卒心中沒有底氣。周輔臣自己對這一戰都沒有多少信心了。

不過,他萬萬不能表露出來。

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章 王度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六章 病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
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六十三章 凋零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六章 王度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七十五章 鳳陽地動五第二章 樊城二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十七章 汴梁豪傑立於此旗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五十六章 病第九十九章 舊事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四十六章 周黨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五章 取士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三十五章 此局已破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百零七章 張質的江南策第十章 裝備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十五章 夜宿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隆武元年第三十五章 誘殺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一百二十八章 郡主第五章 高鬥樞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