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序章

鐵鞭帶着黃得功渾身的力道,夾雜着呼嘯的風聲,打着旋向羅汝才砸了過來。

羅汝才見狀,大吃一驚,但是這鐵鞭看似慢,實際上非常快,再加上黃得功是一等一的神箭手,縱然沒有擲過鐵鞭,但是準頭也不錯,這鐵鞭不偏不依,就向羅汝才砸來。

危機時刻,羅汝才下意思伏在馬身上。

這種都危險的反應,幾乎是羅汝才的本能。根本不用大腦反應,他的身體就自然做出來。

羅汝才只覺得頭上風聲嗚嗚做響。隨即聽到一聲清脆的木頭折斷之聲。

只覺得頭上一暗,有什麼東西砸了下來。好像一塊大布,將羅汝才當頭罩下來。

“殿下。”身邊的人紛紛大吃一驚。

羅汝纔將頭上的布扯下來才發現,原來是他的帥旗。

wWW ¤тt kán ¤¢ 〇

黃得功那一鞭,雖然沒有砸中羅汝才,卻砸在後面的旗杆之上,一鞭之下,居然就將這硬木旗杆給砸斷了。

羅汝才僅僅看了一眼帥旗,就看向黃得功,卻見黃得功已經撤退了,數路曹營騎兵也不敢追擊,居然也退了回來。羅汝才先是大怒,隨即也想明白了。

帥旗是全軍的指揮中樞,帥旗折斷,代表着整個大軍失去了指揮,羅汝才知道自己每事,不過是斷了一根旗杆而已,但是下面的人,卻不知道,估計這個時候正是人心惶惶,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

這些追擊黃得功的騎兵,自然不會繼續追下去了。

打黃得功固然重要,但是羅汝才的安危更重要。

羅汝才心中暗道:“便宜黃得功了。”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安撫軍心,黃得功的事情也只能放一放了。

“傳令,召集諸將來見我。”羅汝才說道。

安撫軍心最好的辦法,是將這些軍官招過來,見一見,罵一罵就行了。

這一戰,來得快,去得也快,黃得功打得就是一個快進快出。

此刻黃得功根本不停留,帶着數千人馬,向東而去。

不過,黃得功也不是毫髮無損的。

“有袴。”黃得功問道:“我這手臂,什麼時候能好?”

他這話一說出口,心中就有一絲黯然神傷,他哪裡不記得,任有袴已經爲了救他,死在曹營騎兵馬蹄之下,他身邊的不過是尋常郎中而已。

“大人。”這郎中說道:“大人,這傷並不重,賊人這一刀,雖然狠,但是被大人的寶甲給擋住了,不過有一些力道不好化解而已,將養十日上下,大人就可以完好如初了。”

將養十日就能完好如初的傷勢,的確是區區小傷,但是黃得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十天養傷的時間了。

大戰在即,無謂的兒女情長在黃得功心中一閃而過。

黃得功帶領大軍向東而去。

鳳陽府到壽州縣一路官道連接,大抵有二百餘里,此刻已經走了幾十裡了,眼前就要進入鳳陽地界了。

不過,這一戰還僅僅是開始。絕不是結束。

鳳陽城下。

“黃得功已經突圍了,正向鳳陽而來?”張軒說道。

“正是,殿下傳令,讓大人,一定要阻止黃得功入城。”這使者說道。

“我知道了。”張軒說道。

進攻鳳陽府這一段時間,張軒也看得出來,鳳陽府之中,缺乏良將,如果不是張軒手中的兵力不太夠。張軒如果有十萬之衆四面圍攻,這鳳陽城恐怕撐不了多久。

但是黃得功一到就大不一樣了。

現代時候,還不明白,什麼叫做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亡國。但是這個時候,張軒才明白一個關鍵人才,有多強大的力量,即便黃得功不帶士卒,僅僅一個人,有黃得功的鳳陽城,和沒有黃得功的鳳陽城,卻是兩個概念。

“傳令,金聲桓,楊繩祖,結束所有任務,西去阻攔黃得功所部。”張軒說道。

“是。”立即有人去傳令了。

張軒隨即調兵遣將,發動民夫,準備將專門留給鳳陽城南門給封鎖了。

這個消息通道,此刻已經是不需要要了。

張軒這邊這麼大的動靜,鳳陽城之中,又怎麼能看不到啊。

而且黃得功突圍之前,已經給鳳陽城之中寫過信了,只是歸期未定,一來戰場之上,變化多端,即便是黃得功也不能保證自己那一天回來,二來,黃得功也知道,這一條傳遞消息的通道,是專門留給他們的。

這書信失落的可能性也不小,黃得功也不敢說那麼清楚。

“父親。”馬鑾說道:“賊人動靜如此之大,定然是黃將軍來了。”

馬士英點點頭說道:“只要黃將軍一到,此賊不足爲慮。”

“大人,此事或許不能做如此之想。”楊龍文說道:“黃將軍忠肝義膽,勇不可當,這是自然的,但是勇衛營畢竟兵少,再加上臨陣撤軍,賊人定然會層層阻擋。到時候到了鳳陽城下,黃將軍麾下人馬能有多少啊。此事不得不慮。”

馬士英豈能不知道這一點,說道:“無妨,城中但欠一猛將耳,只要黃闖威名在此,賊人就不敢放肆,想來也會另尋他處吧。”

“父親。”馬鑾說道:“如此一來,豈不受制於人。”

“你有什麼想法?”馬士英說道,其實他也能猜得出來馬鑾想說什麼。

果然馬鑾說道:“父親,我等有戰兵近三萬之衆,其中有狼兵五千,劉良佐騎兵五千,這都是精銳之士,且黃將軍將至,賊人分派人們圍追堵截,城下雖然有近十萬之衆,但多爲民夫,賊人士卒不過三萬,這三萬之衆,老賊,不過張賊與袁賊本部人不過萬人,而且分列四門,已經犯兵家大忌。如果我等傾城而出,以衆臨寡,依城一戰,大破賊人,等黃將軍到了,就可以與黃將軍,鄭將軍合兵一處,整軍西向,將羅汝才逐出鳳陽。這正是大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日賊人進攻淮安軍那一日,就是一個機會,上次錯了,這一次如果再錯過了,有沒有下一次機會,就不一定了。”

“你這是孤注一擲。”馬士英說道。

“事到臨頭須放膽。”馬鑾說道:“爲將之道,膽氣爲先,這是父親您教我的。”

馬士英捏着長鬚,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但是馬士英依舊不想讓馬鑾這樣辦,無他,馬士英承受不住失敗的可能,將城中精銳孤注一擲,勝就不要說了,一旦敗了,鳳陽城就不可守了。

“大人,可聽屬下一言?”楊龍文說道。

“文驄,這裡沒有外人,想說什麼就說吧。”馬士英說道。

楊龍文與馬士英是姻親,馬鑾也要叫楊龍文一句舅舅。但是楊龍文卻非常有分寸,絕對不會因爲馬士英的客氣而失去禮數。

“大公子的意思,或許可行。”楊龍文說道。

“老大不知道輕重,你也不知道?”馬士英有幾分不悅道。

很多時候,無過就是功,只要守住鳳陽城,對馬士英來說,就是大功一件,他又何必去追求什麼破賊之功,勝不過錦上添花,敗就是萬劫不復。馬士英會怎麼想,也就很清楚了。

楊龍文說道:“大人,不要忘記盧九德,皇陵。”

馬士英不悅的表情,立即消散了。

盧九德是宮裡的人,他活着的時候,固然位高權重,但是一死,宮中不會爲一個死人大動干戈的,唯一讓馬士英感受棘手的是,盧九德是爲保護皇陵而死,而馬士英作爲鳳陽總督,保護皇陵,是他的職責所在。

現在多事之秋,或許不管,但是賊人一旦退走,恐怕秋後算賬就來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章 取士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
第一百二十六章 鄭經的瘋狂二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一章 阿濟格的決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章 高鬥樞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七十四章 臨陣第十三章 城陵磯之戰四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章 取士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五十五章 第一路援兵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五十章 平城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五十五章 羅汝才西進之心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三十七章 望長沙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二十四章 餌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十七章 洞庭湖之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十三章 馬踏開封城二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章 黑夜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一章 鐵第一章 我爲魚肉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九十八章 甬道之戰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五十章 雜務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一百零四章 襄城之戰一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四十七章 天下鋒銳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六十一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二章 家事二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