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渡江

羅汝才相當的大氣,一口氣將一百萬兩銀子砸給張軒了。張質忍不住說道:“殿下這不好吧。”

“有什麼不好的。”羅汝才說道。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消息要是傳出去,恐怕對張將軍不好。”張質說道。

雖然還沒有到江南,但是僅僅是江北,長江北岸也比鳳陽一帶富庶了不知道多少,一路走來,羅汝纔沒有少從下面撈銀子。不過,即便是數個府縣都聚集起來,也未必有一百萬兩之多。

如果揚州沒有鹽商的話,也未必能一口氣拿出來一百萬兩銀子。

“有什麼不好的。”羅汝才說道:“誰不高興,就告訴他們,江南就在眼前,到時候想要銀子還沒有嗎?”

張質一聽羅汝才如此說,心中頓時一緊,說道:“天下間士子半出江南,殿下萬萬不可得罪江南士紳,否則即便得了江南,未必能收取多少賦稅。”

“哼。”羅汝才冷笑一聲,對張質這個模樣,他是看不過眼的,不過,他也沒有心思多於張質糾纏着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說道:“孤知道了。”

“掌盤子大喜。”黑雲祥闖進來說道:“少主已經登上採石了。”

羅汝才一聽頓時大喜過望,臉上出現不正常的潮紅之色,顯得激動之極,重重一拍椅子說道:“好。玉龍不負我望。傳令下去,所有人都準備渡江。”

“是。”黑雲祥說道:“我這就下去吩咐。”

這一段時間,羅汝才也沒有閒着,將江浦一帶的船隻全部收集起來,足足有大大小小千餘艘之多,如果羅玉龍渡江不成,羅汝才就準備強渡了。不過此刻羅玉龍立下了渡江第一功。雖然開了一個好頭,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有一個好的開始,並不一定有好得結果,越是這個時候,越是不能放鬆。

“殿下,那揚州那邊也要動手嗎?”張質說道。

“不用了,傳令給張軒,他改任江北總督,總督長江以北府縣。看穩大軍的後路便是了。”羅汝才說道。

張質立即明白,羅汝才從一開始都沒有想讓張軒在渡江戰役之中立下什麼功勞,一百兩銀子,算是提前安撫了。

這一戰的主角是羅玉龍,即便是羅汝才也是一個配角。

滔滔的長江之上,數十艘橫渡而來,羅玉龍站在船前,一身盔甲,江風吹羅玉龍的披風,在不住的搖擺着。

羅玉龍只看見對岸越來越近,越來越近,整個大江之上,似乎沒有一艘船隻來阻攔他們。只是到了對岸,卻見對面並不是什麼準備都沒有,只見碼頭之上長長的木製棧橋此刻都被澆上了火油,正在熊熊的燃燒起來。

“靠岸。”羅玉龍大聲說道。他心中暗道:“沒有棧橋,我就登不了岸了嗎?”

隨即羅玉龍的座船第一個靠進長江南岸。

羅玉龍的座船都是商船,吃水比較深,靠不了江岸,只能用小船轉用。

羅玉龍身先士卒,坐在一艘小船隻上,就要靠近岸邊,卻見岸邊忽然一面旗幟揚起,數百士卒露出面來。

羅玉龍頓時心中一緊,只是此刻開弓沒有回頭箭。羅玉龍撲通一下,跳進江水之中,江水幾乎要淹沒羅玉龍,到羅玉龍的胸腹之間,羅玉龍一身盔甲,再家上武器也不輕,如果摔在水中,羅玉龍估計自己都站不起來了。

他衝在做前面,雖然腳下淤泥比較多,每拔一次腳,就很是困難。但是無所畏懼。

羅玉龍表現如此,他的親兵自然也如之一樣,一時間噗噗通通,就好像是下餃子一樣,江邊有不少人在水中折騰。

“咻咻”一根根弓箭射了過來,要麼落在水中大水漂,即便有偶爾幾枚落在人身上,也沒有什麼用處,羅玉龍也中了一箭,這一箭掛在羅玉龍的盔甲之上,羅玉龍伸手一抓,拇指與食指一壓,硬生生的將箭桿捏斷,隨即一扔,帶着箭頭的那半支箭,居然入水不沉。

“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輕的箭矢。”羅玉龍心中冷笑,頓時越發無畏,這樣偷工減料的箭矢,即便射在身上,也絕對射不穿盔甲,即便是沒有盔甲,也未必能穿透皮膚。

羅玉龍渾身溼漉漉的,一隻腳終於踏在地面之上了,雖然江邊有一點軟,但是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得很好。

隨即羅玉龍大喝一聲,向官軍衝了過去,還沒有衝上幾步,這些士卒就一轟而散,幾乎沒有一個人敢回頭看上一眼。

羅玉龍也大吃一驚。

只有更垃圾,沒有最垃圾,江南士卒的水平根本刷新了,他對官軍戰鬥力最低的判斷。

羅玉龍上了岸之後,立即整頓兵馬,奪了採石。

採石作爲長江之上,一個很重要的渡口,即便是放上一把火,但剩下的根基,也能省去羅玉龍很多功夫,而羅汝纔得到消息,也是羅玉龍站穩腳跟之後,才送過去的。

而這個時候,羅玉龍帶着千餘士卒,一路北上,入太平府

太平府根本沒有什麼抵抗

之前,羅玉龍還以爲官軍有什麼陰謀,但從採石沿着長江往東北,一路之上,幾乎沒有幾敢抵抗。羅玉龍橫下心來,幾乎將所有人都丟在後面,只有帶着千餘騎兵,向南京而去,一路上望風而降,羅玉龍連派人去接管都不派,只讓他們準備好伙食供應大軍,並給他留一下面曹營的大旗,讓他們與後面的人接納。

而這個時候,羅汝才也開始渡江了。

羅汝才自然不如羅玉龍這麼冒險。

第一波過江的不是別人,而是李汝桂。

無他,就是因爲李汝桂是步卒。

騎兵在曹營之中,是絕對主力,不管是從那方面來說,但是騎兵不適合水戰,步卒改改還能當水手用,但是騎兵又是帶着馬匹,到了水面之上,麻煩多了。

所以這個任務自然落到李汝桂頭上了。

李汝桂本來還有幾分戰戰兢兢的。但是來到江面之上,與操江水師交上手之後,頓時發現操江水師,比他們相信的要羸弱得多,曹營的臨時水師與操江水師居然噼噼啪啪打了個平手。

當然了打了一個平手,並不是說曹營臨時組建的水師很厲害,李汝桂是一個水戰人才,恰恰相反,李汝桂不懂怎麼打水戰,操江水師早已忘記了怎麼打水戰。

故而兩邊撞在一起,稀里嘩啦的如同菜鳥互啄,誰也奈何不了對方。

不過,這樣的好像兒戲一樣的戰事,很快就結束了,也不知道江對面到底出了什麼事情,操江水師,居然不戰而逃

沒有了操江水師的抵抗,李汝桂這纔派人登上了南岸,上了南岸才知道,羅玉龍居然在一日之內,從採石到南京,兵臨南京城下。而身邊僅僅有千餘騎兵而已。

李汝桂大驚,立即向羅汝才報告。

羅汝才也唯恐羅玉龍有失,二話不說,就派人開始渡江

而羅汝才帶着自己的親衛也在第一批渡江之中,羅玉龍早就在南岸等候了,好一陣子,纔等到了北岸的船隻過來,羅玉龍連忙迎上去,說道:“孩兒拜見父王。”

羅玉龍滿心歡喜,覺得他這一次打了一個漂亮仗,想來羅汝才一定會認同他的,卻不想他等到的第一句話說,卻是:“混賬東西,我派你渡江,是讓你當先鋒了?”

羅汝才見了羅玉龍簡直氣不打一處出,恨不得當即輪鞭子,狠狠的給羅玉龍一頓。讓他漲漲記性。

羅玉龍卻不懂羅汝才的心思,滿心委屈道:“父王,孩兒做錯了什麼?”

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章 填壕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章 雜務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
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章 攻城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四章 填壕第十八章 洞庭湖水戰二第八十九章 老對手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六十四章 備戰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一百零七章 田雄之死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十五章 鐵模?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四章 餌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九十五章 闖曹之間第五十四章 羅汝才的手段第十章 綠帽子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五十四章 火銃演示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十九章 年輕氣盛李郎君第三十五章 投名狀二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八章 勝負之數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如何反制第八十章 在臨潁二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殺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五十八章 象兵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四十八章 汴梁豪傑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六十七章 序章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三章 二攻開封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三章 玉帶編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十章 收兵第五十章 雜務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