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

?

第五十五章吳氏兄弟

張軒雷厲風行。說走就走。不過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臨潁附近的治安,還沒有到可以白龍魚服的時候,故而張軒帶着自己親衛數十騎,再加上羅岱的百餘騎,一共一百五十餘騎。這一百五十騎,只要不面對大隊敵軍,想走還是走得了的。

一到城外,張軒立即感受到熟悉的感覺,一具具屍體在各個角落悄悄的露出來,有得已經白骨化了。不知道暴露在荒野之中多少時間了。

河南是一個將歷史浸透在骨子裡面的省份。有張素做導遊,每到一處,都有介紹,不管是城東的華嚴寺,城南的小商河,還有楊再興將軍墓,城西北的受禪臺。一一給張軒介紹。但是越是張軒心中越是荒涼。

不管之前是多麼輝煌的建築,但是現在只剩下廢墟,對,就是廢墟。。

野地裡面沒有什麼人煙,即便有什麼人影,也好像是動物一樣,看見大隊人馬就躲避,甚至還有一些,在偷偷的割屍體上的肉吃,張軒看見好幾句屍體,上面都有明顯的剔肉的痕跡。

凡是還有人煙的村落,都變成一個個塢堡。張軒只要一靠進,就遠遠聽見鑼響,無數百姓登上寨牆之上。用警惕的目光瞪着張軒一行人。

張軒望而興嘆,說道:“走吧。再遠的地方去看也沒有意思了。”

張軒能控制的,也只有縣府附近數裡之地而已,縣城之外的大片地方,都是處於無政府狀態,鄉民各自爲政。而且張軒所重視的冬麥種植,根本不多,甚至不足是十一之數,大部分都是野穗自己長出來的,少部分纔是有規劃的種植。即便張軒不怎麼懂種植,但也知道,明年又是一個荒年,沒有耕種,哪裡有什麼收穫啊?張軒心中沉甸甸的,再也沒有看下去的興致了。反正都是一個樣,千里荒蕪,早已深深印入張軒的心裡了。

“將軍。”羅岱忽然對張軒說道:“有人來了。”

比起征戰經驗,張軒遠遠比不上羅岱,他對羅岱的話最爲信任不過了,立即說道:“有多少人?”張軒得到羅岱的示警之後,也遠遠的看見了遠方有煙塵掀起。

“大概有不足千人,騾馬不足百匹,待我去看看。”羅岱二話不說,縱馬揚鞭,衝了出去。張軒根本就攔截不及。

羅岱是藝高人膽大,衝出一里有餘,就看見了這一支武裝。他幾乎貼着這支武裝,好像是檢閱部隊一樣,從最前面看到最後面,只到返回的時候纔有兩個人一人騎着一頭騾衝了出來,說道:“來將通名?可是闖王麾下的兄弟?”

羅岱信馬由繮,輕鬆的樣子根本沒有將這數百人看在眼裡,他在心中暗暗評價這些人,不過是一些烏合之衆而已。雖然張軒身邊只有一百五十騎,但是足夠擊敗這些人,他帶着一股輕蔑的意味說道:“我乃曹營張將軍麾下羅岱,你們是什麼人?”

領頭的人說道:“我叫吳來慶,這是我弟弟吳自蘭,聽聞義軍破了臨潁,正是要投奔義軍去。”

羅岱說道:“你們等着。”

張軒得了羅岱的彙報之後,問張素說道:“吳氏兄弟如何?”

張素說道:“吳氏兄弟也算是本鄉本土的百姓,實在沒有辦法活下去了,去年袁老九過境,他們帶着本家兄弟呼應袁老九,也拉出一批杆子。不過,被縣尊大人在黃連城大破之,斬首兩百級。現在有多少人也就不知道了。”

張軒說道:“快快有請?”張軒並不在乎吳氏兄弟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在乎張素所言的本鄉本土四個字。張軒想在臨潁站穩腳,必定要得到地頭蛇的支持才行,否則就是無根浮萍,一旦什麼風吹雨打,只能雨打風吹去了。

而被張軒視作地方上的根基,不僅僅是張家這樣的士紳世家,還有吳氏兄弟這些在貧民之中有威望的人。

“不。”張軒忽然想到讓羅岱做這些笑臉迎人的勾搭,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說道:“羅岱,你不要去了,秦猛你去。”

秦猛說道:“是。”

不過一會功夫,吳氏兄弟過來了,吳氏兄弟來到張軒的馬前,立即下馬,跪倒在地面之上,說道:“拜見張將軍。”

張軒立即下馬將吳氏兄弟攙扶起來,說道:“能見到兩位臨潁豪傑,是我張軒之幸,張軒也是豫人,都是一家人,何必多禮。”

吳來慶與吳自蘭兩人對視一眼,心中暗暗生出一分慶幸,他們如果不是走投無路,知道憑藉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在亂世之中生存下去,纔不會來投奔張軒,他們的本意是去郾城投奔闖王,不過,還沒有動手,就聽說臨潁被闖王拿下來了。

來了才知道,拿下臨潁的不是闖王,而是一個不出名的張將軍。也不是闖王嫡系,而是曹操的人馬,讓吳氏兄弟有一點失望。不過,已經來了,又不能再回去,否則就要重重得罪這位張將軍了。

如今見張將軍的態度很好,而且也是河南人,一時間心思親近了幾分。

張軒請吳氏兄弟上馬,他與兩人並肩而行,說道:“兩位手中還有多少人馬?”

吳來慶說道:“只有青壯千人,老弱數百。張將軍有所不知,只是冬日天寒,連野菜樹皮都沒得挖了,還請張將軍大發慈悲。給鄉親們一條生路吧。”

“張將軍,還請將軍大發慈悲,救救鄉親吧。”吳自蘭也眼巴巴的看着張軒,說道。

張軒此刻也看到了吳氏兄弟的手下,談不上個個骨瘦如柴,但是大體上看去,也是一羣叫花子的集合,這些人去當丐幫的羣演都不用化妝。看他們大部分有氣無力的樣子,大部分都沒有吃飽飯。

“好。”張軒說道:“請諸位兄弟跟我去縣城,有我張軒一口吃的,就有大家吃的。”

這一句話,是張軒咬着牙說得。

張軒也變不出糧食來。他手頭的存糧也是有限的緊,如果各方饑民投奔過來,張軒手頭的糧食估計連這個冬天都支撐不過去。但是張軒實在無法從嘴中說出來一個“不”字。

如果這是婦人之仁,這種婦人之仁恐怕要跟着張軒一輩子了。

“是時候想辦法弄吃的了。”張軒暗自想到。

果然吳氏兄弟的投奔,引發了臨潁饑民的暴動,聽說縣城之中有吃的,但凡有一口氣的饑民都投奔縣城而來。不過,唯一讓張軒感動慶幸的是,經過無數兵馬蹂躪之後,臨潁縣的饑民不多,不過是填了一萬張嘴而已。

再多就沒有了。這讓張軒鬆了一口氣。

如果按義軍裹挾的規矩來,張軒現在有三四萬之衆了,但是張軒絕對不會這樣做。

張軒一回到縣中,立即召集曹宗瑜,鄧和,羅岱,王進才,張質,張素,吳來慶,吳自蘭,等人一起商議,議題也很簡單,就是糧食問題。

“軍中雖然有糧食,但絕對不能浪費,故而所有人的糧食都必須定時定量。”張軒首先確定了基調,說道:“全城糧食全部收集起來,不管是誰家的,由縣衙統一分派,每一個壯丁都要編隊,按軍隊的規矩來。絕對不能讓一個人少吃一口,但也絕對不能讓任何人多吃一口。”

張軒的目光掃過所有人,最終在張氏兄弟身前,多停留了一段時間,說道:“也包括我張軒。”

“是。”衆人不敢抗命。齊聲答應下來說道。

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章 樊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三章 叔侄
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七十一章 湖口三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二十八章 大逃殺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十四章 以炮製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七十八章 舉火夜戰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二章 小別勝新婚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四章 舟山之變二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十五章 夜宿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九章 烽火崎山路三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一章 樊城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五十章 雜務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章 拷餉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斬盡殺絕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五十五章 前奏第一百二十三章 金華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三十一章 驅虎第一百一十一章 李信之死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十八章 紮營第六十三章 高一功的處境二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七章 樊城關之陷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七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三十七章 水戰一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七十五章 死士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六章 王度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三十二章 城中對策第八十三章 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