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餌

張軒不用鄭廉給他說了。幾乎是奪過來情報之後,細細看了過去。不過片刻之後,張軒就笑了,心中暗道:“羅岱就是羅岱,腦回路與別人不一樣。”

鄭廉說道:“羅將軍都求援了,大將軍如何迴應。”

“迴應?”張軒說道:“既然是釣魚,也要讓魚咬緊一點再說,急乎哉?不急也。”

鄭廉聽不出張軒的惡趣味,不過此刻的羅岱也鬱悶的緊。

正如張軒之前推測的一樣,羅岱落入這個地步,是他自己自找的。

羅岱之前,一直在汨羅江北活動,而何騰蛟就以汨羅江作爲天然屏障,阻擋羅岱。羅岱滑不溜秋的同時,也並不敢在一個地方停留的太長,唯恐被何騰蛟抓住了。

騎兵與步兵的速度差,再加上羅岱所部非同一般的戰鬥力,讓何騰蛟不得不結大隊前行,如果分兵堵截的話,很容易被羅岱吃掉一部,揚長而去。

但是羅岱得到張軒大軍南下的情報之後,心思就變了。

羅岱的胃口向來就大,膽子也從來不小,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怎麼一口將何騰蛟所部給吞了。

他這才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因爲堵截他,何騰蛟所部,分佈在一條狹長的陣線之上,也就是大軍即便突然突擊,一時間也不能將何騰蛟所部,給一口吞了。最多僅僅吞下來一部而已。

羅岱就想如何將何騰蛟所部聚集起來。

他想到的就是以身爲餌。

於是他冒險渡過汨羅江,與何騰蛟在汨羅江南岸對峙。在對峙之中,何騰蛟將各部人馬全部調過來,一時間羅岱面對人馬,大抵有五萬上下,幾乎是何騰蛟所部的全部人馬了。

人一多,羅岱的壓力也就大了。

羅岱雖然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將何騰蛟所部聚集起來,還選擇了一個靠近洞庭湖的地方,讓張軒援軍過來之後,能夠直接上岸,踹何騰蛟的屁股,前後夾擊之下,自然能得大勝。

不過想法很好,但是如果撐到張軒過來,卻是一個問題了。

羅岱站在望樓之上,他身後就是有名的汨羅江,就是屈原跳進的那個汨羅江,要吃糉子那個汨羅江。而前方卻是數座大營的嚴密封鎖。

何騰蛟在張軒看來,也不過爾爾。那是張軒打仗多了,見識多了。自然看不上何騰蛟了。但是何騰蛟也算是知兵文臣了,看陣勢什麼,也是四平八穩。毛病不多。

而此刻何騰蛟正在督促各部猛攻羅岱。

羅岱所部雖然是騎兵的,但是並不是騎兵就不會放守了,與之相反。羅岱所部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大都是曹營老人,打着仗阿里經驗豐富之極,縱然在包圍之中,依然不慌不忙的。

有一股好整以暇的氣質。

見明軍攻來,根本不爲所動,等他們衝到寨下,就以火銃弓箭反攻。一時間壓制明軍攻不過來。而羅岱眯着一隻眼睛,細細看着,似乎在觀察明軍的士氣。

明軍自然沒有在腦門上刻着士氣數值。不過,是根據具體的細節,還有明軍作戰的堅韌程度,結合羅岱本人的經驗來判斷這一點。

大約交戰半個小時有餘。羅岱心中一動,暗道:“夠火候了。”

他立即下了望樓,帶着身邊千餘騎,一聲呼哨,將一段寨牆放倒。猛地衝了出去。

就羅岱本人來言,他雖然已經統兵萬餘,但是他指揮最好的,依舊是千騎左右,甚至更少一點的騎兵突擊戰。他本人也最喜歡打這樣的仗,他幾乎不用怎麼指揮。幾乎是放飛自我。

千餘騎就好像是一把利刃一樣,在明軍戰陣之中翻過去。所過之處,紛紛擊破。何騰蛟甚至派出一些僅有的騎兵過來攔截。羅岱先作勢撤退,引起來追,而後忽然殺一個回馬槍。徑直將明軍騎兵給打崩了。

羅岱與張軒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指揮風格。

張軒按部就班,事先收集情報,幾乎要求事無鉅細,面面俱到,然後指定計劃,一步步的來,環環相扣。大部分情況張軒都有預案。他在戰場上所處理的,大抵都是一些意外情況。

而羅岱,從來是沒有固定計劃,打起仗來,從來是性之所致。信手爲之。感覺在決策之先。但是他在戰場之中,偏偏有敏銳的嗅覺。很多時候,都能一眼看出端倪來。

簡直揮灑如意。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他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

不過,羅岱的這種感覺也限制了他的能力。羅岱的能力讓他在小規模的戰事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戰事擴大的一定範圍之內,人的六感不足以感受整個戰場所有信息的時候。

也就成爲他的負擔。

所以羅岱這麼長時間,所統領的人馬雖然很精銳,卻一直不多,這就是原因所在。

他並不具備統領大軍的能力。

不過在這個戰場之上,還算夠用。

羅岱的反擊,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但每一次所抓住的時機都很好,讓明軍根本沒有辦法。或許是何騰蛟作爲文官領軍,在臨陣指揮之上有天然缺陷,面對羅岱這樣的戰術大師。自然是縮手縮腳。

只能鳴金撤退了。

一場戰事就這樣緩緩的落下了帷幕。

雖然這一仗算是打贏了,但是羅岱並沒有多高興。他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做錯了。他即便挫敗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是敵強我弱的局面,根本沒有改觀。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讓羅岱很不習慣。

以羅岱的性子,從來是他打別人的分,沒有別人打他的時候。

他能高興纔怪了。

“將軍,國公派人來了。”一個軍官到羅岱身邊說道。

羅岱的眉頭一挑,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暗道:“我這被動挨打的生活要結束了。”問道:“誰來了。”

“我。”一個人說道,羅岱一看,不是別人,正是鄧和。

羅岱大喜道:“老鄧,怎麼是你?”

鄧和說道:“怎麼並不是我?將軍派別人來,唯恐你信不過,只有派我來了。”

雖然張軒已經是鄭國公,徵南大將軍。但是在老部下嘴裡面,還是願意用將軍稱呼。

鄧和與羅岱是老相識了,當初兩人是作爲羅玉嬌的陪嫁一起來到張軒軍中的。這麼多年過去,都身居高位了。交情還算不錯。

羅岱說道:“好了,將軍什麼時候派人過來,我都有些堅持不住了。”

鄧和說道:“將軍說你,既然自願當餌。就要有些耐心,魚沒有咬緊,是不會拉桿的。”

羅岱聽了,往明軍營地方向一指,說道:“這還不算緊嗎?再緊一點,我就被吞了下去。”

鄧和說道:“放心,將軍不會讓你被吞了。不過,將軍想要動手的不僅僅是這裡一地,故而要多準備一點。”

羅岱聽了眼睛一亮,說道:“將軍看中臨湘?”

“對。”鄧和說道:“將軍準備兩邊一起動手,一舉將臨湘拿下來。所以準備時間要長一點,明天晚上,我過來幫你,你要準備好了。你不會連一夜也支撐不住了嗎?”

羅岱說道:“怎麼會?沒有問題,不就是一夜嗎?”

鄧和說道:“還有將軍讓我給你帶一句話。”

“哦?”羅岱說道:“什麼話?”

鄧和咳嗽兩聲,模仿張軒的語氣說道:“羅瘋子大有長進,也懂的動腦子了,這一仗打完,就可以獨擋一面了。看來,他的瘋病好了不少?”

羅岱一聽,也不由大笑起來。

張軒或許不覺得,他在他部下的心中的地位已經大爲不同,一句之褒貶,就讓人爲之歡喜。

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四章 餌
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八章 放賑之議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章 天下震動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九十八章 渡江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渡河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零三章 李自成的心態第六十章 河南之屠二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十六章 廢衛所授田策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五章 臨湘之戰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七十一章 信得過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關公廟中第十四章 臘八宴邀請二第三十四章 投名狀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四章 張青天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三十章 以走制敵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三十五章 攻閩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發現樑以樟第二章 徐州之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汝才之心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五十六章 吳氏兄弟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二十六章 沙河北岸夜戰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章 誅逆子三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五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十五章 舊朋成新鬼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七十章 論功行賞第九十六章 小姐姐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八十二章 常國安四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二十四章 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