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

從蒙古高原上刮來的強風呼嘯着掠過一望無際的草原,給人們帶來的絲絲寒意,亦送來了春之神的迅息。高地上赫然聳立着一座黑色的堡壘,與一旁潔白得猶如積雪一般的蒙古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城頭上一個年輕的軍官正雙手包臂,以冷峻的目光觀察着周圍方圓百里的情況。如果不仔細觀察的話,人們很難將這個皮膚黝黑,眼神銳利的青年,與數年前江南花前月下的那個脣紅齒白、面若銀盤的美少年聯繫在一起。草原上的疾風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將夏完淳身上殘餘的書生氣吹得一乾二淨。

毫無疑問,比起花團錦簇的江南來,草原上的生活無疑是枯燥乏味的。駐守庫布勒哲庫堡的夏完淳,既不曉得那逐漸流行與南京上流社會的抽水馬桶,也沒聽說到有關海外金山的傳奇故事。陪伴他的只有蒼穹、草原、以及每日例行的操練與巡邏。掐指算來他來庫布勒哲庫堡一年有餘,除了寫過四封家書回去外,便再也沒有同家人有過任何聯繫。無法對父母敬孝道,固然讓他覺得愧疚。可草原上太平無事的氣氛卻更讓他覺得焦躁。

當初夏完淳正是懷揣着封狼居胥的豪情壯志,主動要求來調來遼東的。可而今自己來庫布勒哲庫堡已經一年多了,別說是馬踏匈奴,就連周圍部落間的小摩擦都少得可憐。早年依附東虜的蒙古科爾沁部王爺更是在去年親自向朝廷納了貢,稱了臣。這一舉動讓中華朝不費一兵一卒便收復了整個科爾沁草原。而草原上各部落間的頭人們似乎也極其順從地接受了這一事實。沒有反對者,自然就不會有戰事。

夏完淳很快就發現這裡的蒙古人也像中原普通百姓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地的種地,放牧的放牧。而他所在的庫布勒哲庫堡與其說是要塞,不如說是個驛站、集市更爲確切。幾乎每天都會有來自各地的商賈、牧民、農民來此交易。茶、鹽、糖歷來都是這裡最古老的硬通貨。牧民們沒有茶不能解葷腥,沒有鹽就更不可能生存。而那些來自關內來的商人們在給草原帶來生活必須品的同時,亦在汲取着草原上最爲潔白的“金子”——羊毛。

或許是處於關內紗荒持續不斷的原因,關外的羊毛價格也隨之瘋長了起來。據說如今在關內不少地方三斤羊毛的價錢比一頭羊羔子還要貴。庫布勒哲庫堡地處偏遠,羊毛雖還未爲漲到如此離譜的價格。可比起早些年來的價錢那可真是翻了不止一倍有餘。鉅額的利潤不但驅使越來越多的商人出關收購羊毛。更讓蒙古各部落的王公們各個將羊毛看得比金子還重。而在他們當中賺得最狠,最多的人,莫過於科爾沁親王吳克善了。

原來,那日吳克善在南京納供歸來後,不僅得到了女皇賞賜的大量財物,還從漢地帶來了一大批綿羊。這種綿羊肉質並不鮮嫩,卻及極能長毛。起先草原上各部落的頭人並沒將這些“御賜綿羊”放在眼力。在他們看來,草原上有的是羊,漢人送來的羊誰稀罕。其實不僅是那些頭人,就連吳克善本人對此亦覺得納悶。直到半年多後關內的“紗荒”突然刮到了科爾沁草原。短短几個月內羊毛價格一漲再漲,很快就成了草原上比馬匹更貴重的商品。此時的吳克善這才真正明白了女皇賜他綿羊的用意。

而向吳克善提供綿羊的正是鼎鼎大名的香江商業協會。因此就像是早有準備的一般,他們不僅在第一時間與科爾沁部牽上了頭,還極其細心地爲這位王爺安排好了銷路。科爾沁部所要做的只是把羊毛收上來交給香江商業協會,然後收錢就行了。而香江商業協會則將收購上來的羊毛先集中到通遼進行粗加工。然後打包順着遼河一路運往瀋陽等城的紗廠,進一步將粗羊毛加工成可以用來織布的毛線。成品的毛線再流入燕京、天津、青島等手工業作坊發達的北方城市,通過紡織女工的巧手被織成一匹匹昂貴的毛織品。它們中的一部分會通過京杭大運河被銷往中原地區;一部分則通過天津、旅順等港口出口到朝鮮、倭國等氣候寒冷的國家。另有一小部分則悄悄迴流到了草原,成爲蒙古王公貴族身上鮮亮的衣裝。當然這時候它們的價值已遠遠超出了當初它們離開草原時的價值。

毫無疑問,羊毛交易就像是一劑強心針一般讓飽受戰亂蹂躪的北方地區迅速繁榮了起來,又像是潤滑劑一般緩和了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之前緊張的氣氛。而這條由香江商業協會與蒙古王公們聯手開啓的羊毛之路,也讓渤海自此有了另一個別稱——羊毛海灣。

當然,就夏完淳來說他並不十分清楚羊毛貿易對中華帝國的重要意義。只是隱約覺得無論是朝廷、商業協會還是科爾沁的蒙古貴族都十分重視這項貿易。自己在此駐守與其說是爲帝國護衛邊疆,更像是在爲羊毛商人們護衛自家後院的牧場。

正當夏完淳下意識地皺起眉頭之時,不遠處的高地上又冒出了一支長長的商隊來。通過望遠鏡,夏完淳能清晰地觀察到對方的人數和規模。顯然從他們的服飾來看,這應該是一隊來自北方捕魚兒海(貝加爾湖)的馬幫。雖然草原上秋季的剪毛節早就結束了,但依舊會有這樣的馬幫絡繹不絕地從北方陸續趕來。這些人大多是大漠深處小部落的牧民。消息閉塞,也沒有王爺、土司來管轄。一般部落都會選幾個代表將部落所產的羊毛、羊油、獸皮等物品運來這裡,與商人交換茶、鹽、布匹等日用品。既然沒了王公頭人們在中間盤剝,這些牧民的出售的物品自然會比市場價便宜許多。於是他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最受庫布勒哲庫堡商人們歡迎的人。

不過作爲庫布勒哲庫堡的守備夏完淳上尉,可不會因爲這些人受商人歡迎,便敞開堡壘大門大大咧咧地放他們進來。在他看來這些人不僅是“韃子”,還是野蠻而又未開化的“韃子”。誰知道一旦他們進了城還會鬧出什麼事端來呢。同往常一樣,出於安全考慮,夏完淳示意,堡內巡邏隊出擊,迎接馬幫(挾持?!)在堡壘外空地上安營紮寨。而他本人則在城頭上一路觀察對方的是否異常舉動。在看見馬幫接受命令順從地在堡外紮寨後,夏完淳這纔跟着放下了心來。不過,他的心頭卻又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悵。難道說塞北從今往後就真的太平無事了嗎?

當城頭上的夏完淳爲自己難有用武之地的軍旅生涯長吁短嘆之時,城外卻有一雙陰沉的眼睛正冷冷地打量着高地上那座戒備森嚴的城池。這目光來自於一個身材魁梧,批着灰色氈毯的男子。從他那堅挺的鼻樑、棕色的捲髮、以及那雙栗色的眼眸,似乎並不像是一個蒙古人。可那蓬鬆的大鬍子卻又將他的臉遮去了一大半,加之他總是微微地着頭,用氈帽遮住自己的視線。這乍一看還真難分辨他到底是那兒的人。

此時將心思花在檢察馬幫貨物上的巡邏隊似乎也沒有注意到這麼一個人的存在。在發現沒有違禁品後,他們禮貌地囑咐了幾句後,便調頭回了軍營。眼見通過了檢察,衆人立刻就開始卸貨的卸貨,搭帳篷的搭帳篷,生火的生火,像螞蟻一般忙碌起來。而那灰衣服男子雖然也在幫忙卸貨,可他的目光卻一刻都沒離開過遠去的騎兵和高地上的堡壘。心猿意馬的他僅搬了兩**草,便一屁股做在一旁的岩石上,抽菸歇息起來。對於他的偷懶舉動,周圍的人彷彿都視而不見,依舊各歸各地幹着自個兒的活。卻見此時一旁的另一個大鬍子男子點頭哈腰着湊了上來,壓低着聲音在那男子的耳邊報告道:“老爺,一簇毛從幾個土著口中打聽到高地上的堡壘名叫庫布勒哲庫。剛纔來盤查的騎兵就是堡壘裡駐紮的軍隊。”

“這我知道。尼索夫,揀重點說。”灰衣男子不耐煩的磕了磕煙鍋子道。

“是,老爺。土著們說堡壘是漢人造的。守衛並管理堡壘的是一個漢人百夫長。城頭上架有三門大炮。從剛纔騎兵的裝束來看他們不想是普通的韃靼騎兵,而且每一個人身上都別有火槍。”叫尼索夫的男子唯唯諾諾的點頭道。由於蒙古人沒有上尉一說,而庫布勒哲庫堡又有三百多駐軍。因此周圍的蒙古人想當然地便給夏完淳灌了個百夫長的頭銜。

“漢人?不是韃靼人?我看他們長得都差不多嘛。”灰衣男子不以爲然的說道。在他看來土著韃靼都長得一副德行。

“土著們是這麼說的。他們還說從這兒再往南都是漢人的土地,漢人有茶、有鹽、還有布匹。老爺,我看我們還是小心點的好。畢竟這裡的韃靼兵有火槍,應該不是那些土著可以比擬的。”尼索夫小心翼翼地告誡道。

“嗯,這我會注意的。”灰衣人低頭思略了一番後,又追問道:“那你打聽到哈巴羅夫少校的消息了嗎?”

“回老爺,那些土著說他們只聽說過有一支哥薩克曾在努亞姆卡冬營附近過出現過。據說他們備足了糧食、物資和船隻,往薩哈連烏拉江(黑龍江)下游去了。之後人們便再沒有得到過他們的消息。我還聽有些土著說數年前漢人與韃靼人曾在精奇里江下游的南方交戰過。我想那隊哥薩克應該就是哈巴羅夫少校所率的探險隊。不過,具體的情況得要進堡壘向來自南方的韃靼商人打聽才行。”尼索夫如實回答道。

“你的意思是哈巴羅夫少校他們或許捲入了土著間的戰亂。所以纔會同總督府失去聯絡的?”灰衣人皺着眉頭問道。

“可能吧。老爺,你也知道,這些韃靼人就像是一盤散沙一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空佔着充滿財富的草原,卻整日只知道互相搶劫,爭奪領地。他們即愚昧又殘忍。哈巴羅夫少校他們或許已經被韃靼人吃了也不一定啊。”尼索夫聳了聳肩,幸災樂禍的開玩笑道。

可那灰衣人卻一點兒都不覺得這個玩笑好笑。如果哈巴羅夫少校真的遇到這樣的不測的話,那自己的這次探險同樣也可能碰到相似的危險。不錯,眼前的這個灰衣人,正是沙俄雅庫次克總督府派遣來遠東的“探險隊”統帥——捷利亞寧。

1648年,爲了給沙俄尋找更多的資源,沙俄特使哈巴羅夫率領一支150餘人的探險隊深入了遠東腹地。可就從那一年起雅庫次克總督府便再也沒有得到過他們消息。起先沙俄政府對此並沒太在意。畢竟從雅庫次克到薩哈連烏拉江的路途遙遠而又艱辛。況且哈巴羅夫上一次深入薩哈連烏拉江時,也曾長達三年與雅庫次克失去聯繫。可如今都已經過去五年了,哈巴羅夫等人就像人間蒸發一般杳無音信。有關其被韃靼人打死的傳言更是在雅庫次克等地廣爲流傳。意識到問題嚴重的雅庫次克總督府不得不決定再次派遣一支“探險隊”前往遠東,一邊查找哈巴羅夫的消息,一邊繼續爲沙俄開拓遠東的資源。

然而,雅庫次克總督府的徵集令雖下了多次,問津的人卻寥寥無幾。顯然,有關哈巴羅夫被韃靼人殘殺的傳聞,讓那些早年熱衷於去東方“探險”的冒險家們對野蠻的遠東望而怯步了。直到一年半之前,才由眼前這位捷利亞寧先生接下了這項艱鉅的任務。爲了表彰他的英勇,雅庫次克總督府在他出發前便授予了他上尉軍銜,並保證事成之後會給予他更高的軍銜和獎勵。於是在一番認真準備之後捷利亞寧帶着一隊五十人的小分隊,以極其低調的態度穿越西伯利亞進入了漠南蒙古地區。

對於捷利亞寧來說,來東方探險固然是在搏命,但事成之後的好處更令他饞涎。從他的外貌上來看,他有着明顯的混血特徵。這種特徵來自於他那個身爲農奴的韃靼母親。而他的父親則是沙俄的一個下級貴族。貴族與農奴間的愛情故事聽起來浪漫,可現實卻很殘酷。他的母親終究沒能得到承認。他雖然依靠父親的血統得到了自由,但一個韃靼女人生的私生子終究是沒資格繼承家業的。在他看來,自己在沙俄勢利的社會中,想要得到上等人的認可唯一辦法就是成爲暴發戶。而來遠東探險無疑是一條成爲暴發戶的捷徑。想到這兒,捷利亞寧心中燃起了激昂的鬥志。卻見他把臉一沉囑咐道:“今天大家早點休息,明天你和一簇毛陪我進城裡逛逛。”

【……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 窺資源沙俄又探手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十一節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2節 貿易與私掠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三十八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3節 民惟邦本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節 藩王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30節 隆武皇帝(下)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二十八節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節 皇宮深院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三十二節第16節 前夜(上)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6節 盛宴(一)第8節 銀圓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2節 荷蘭人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5節 受禪大典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19節 再戰松山(下)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七節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4節 百舸爭流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6節 密談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1節 皇宮深院第三十六節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
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315節 武裝商船海峽立功 奧軍艦隊後撤求援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187 喬承雷立志做記者顧炎武不滿辭教案第十一節第313節 聞變局華軍擬計劃 追敵艦奧軍急行軍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2節 貿易與私掠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第三十八節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33節 民惟邦本69 羅剎鬼草原尋盟友蒙古王會聚那達慕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節 藩王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30節 隆武皇帝(下)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72 金鑾殿女皇造奇蹟禮賓司朝宗遇刁民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二十八節51 歷艱辛澳洲露面容面聖上船長獻寶物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1節 皇宮深院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三十二節第16節 前夜(上)第310節 憂股市兩士起爭執 見女皇將軍求幫助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第6節 盛宴(一)第8節 銀圓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2節 荷蘭人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13節 巾幗英雄第35節 決戰牧野(一)122 西北議員聯手謀利南洋總督出馬周旋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9節 玻意耳西喻東服衆 陳子壯一語驚四座 黑色柳丁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35節 受禪大典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19節 再戰松山(下)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第26節 東林鉅子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91節 種水稻遼東獲豐收 進忠言閣臣生間隙第14節 同氣聯枝(下)第七節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179 中華民西海岸定居托馬斯跨海尋同胞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第34節 百舸爭流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6節 密談40 精心炮製航海條例英吉利海狼煙四起第31節 皇宮深院第三十六節82 防未然蕭雲述警告爲殖民君臣生分歧第234節 爲勞力君臣齊謀策 發國債香江印債券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243節 見女皇來賀探聖意 上奏摺宗羲圖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