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言諾在此起誓,必盡心盡力輔佐炎興帝,振興元西帝朝,絕無二心,天地可鑑。”
一大早,言諾拜完太廟出來,袁雪容和許陵樂在外面等着他,古法,女子是不允許入太廟半步的。而小皇帝則在重臣的簇擁下緩緩地走着。
“這回你可是滿意了?”言諾經過許陵樂身邊兒的時候低聲說道。
許陵樂渾身一顫,不知道言諾爲何這種語氣,擡頭看着他,突然發現他臉色格外的陰沉,不明所以,於是她也就沉默了。
武英殿上,羣臣列位,左邊兒第一個是靖王言諾,右邊兒第一個是宣王言泰,小皇帝言昱則安然的坐在大殿中央,因爲許陵樂交代過了,今天他可以不用背那些惱人的話,只要乖乖的坐在龍椅上就好。
“慶王言英,聽信小人讒言,誤認爲哀家是妖孽託生,經太醫診斷,慶王神智皆不清楚,乃是長期服用致幻迷香所致,經靖王詢查,慶王府幕僚何丹在慶王的補藥中私自添加曼陀羅香粉,其罪當誅。大理寺核議,何丹私用禁藥,斬立決。衆位卿家可有疑義?”
許陵樂這一番話說完,下面的人議論紛紛,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有疑義的,大概都是在說着何丹怎麼如此大膽罷了。
“既然衆卿家沒有異議,那就即刻執行吧。”許陵樂語氣淡然,可是卻透着一股殺氣,讓人不寒而慄。
“至於慶王,靖王,你怎麼看?”許陵樂點到了言諾那兒,其實這也是他們早就商議好了,看似是朝堂之上現商議現決定,可是實際卻沒有那麼透明,上層的意思纔是關鍵,這些朝臣們做官時間長了,自然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
“臣之見,慶王所作所爲等同於謀反,但是此事內情複雜,慶王乃是爲人逼迫,神志不清的情況下做出了有損皇室威嚴的糊塗事兒,臣請求,念在慶王對我元西的貢獻的份上,饒他不死,也顯得皇上慈悲。”
許陵樂裝模做樣的點點頭,今兒的這朝會,目的就是用一個正當的理由將言英保下來,而不是讓百姓覺得皇室判罪有失公允。
“嗯,靖王說的也不無道理,那大理寺卿呢,你怎麼看?”許陵樂問道大理寺卿,怎麼說這事兒都是得人家審的,問問人家的意見怎麼也不爲過。
大理寺卿也是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才混到今天這個位子的,對於察言觀色這種行當自然是瞭然於心。母后太后和靖王殿下的話都已經說的這麼明白了,他要是再跟着唱反調,纔是愚蠢。
“回皇上,兩宮太后,臣以爲靖王殿下所言極是,慶王雖是罪不可恕,可是畢竟是軍功卓著,加上其受奸人蠱惑,法不外乎情理,所以臣愚見,慶王殺不得。”
許陵樂側頭看了一眼言昱,發現他並沒有在做其他的,而是揚着頭認真的聽着。許陵樂會心一笑,果真是孺子可教。
“靖王和大理寺卿說的都在情在理,不知道衆卿家對於慶王的裁決可有異議?”許陵樂再次開口問道。
許陵樂的聲音擺明是不可置喙的,哪個傻子願意這個時候這個時候跳出來讓人當靶子?
“皇上聖裁。”羣臣高呼。
“着內閣擬旨,慶王言英罪同謀反,鑑於其受奸人挑唆,故免於死罪。革去王爵,於大理寺拘禁,嚴加看管,即可執行,不得延誤。”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還有一點,宣王言泰當時立於言英一旁,不僅不知護住,更不知勸誡,着即日起,革去總理王大臣之職。宣王,你可有異議?”沒有人察覺,許陵樂自己偷偷的在衣服下握緊了拳頭,言泰,不過是削了你一個職位罷了,若不是許了言諾,我必定不會放過你。衝動歸衝動,許陵樂也知道,若是不能一招斃命,那以後可就不好處理了。
宣王言泰臉上的表情可真是多姿多彩,他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會用這樣的緣由來撤了自己聽政
之權,剛想上前爲自己分辯,可是話到嘴邊兒,又好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一般,卻硬生生的嚥了回去,最後只得忍氣吞聲的回了一句“遵旨”。
其實許陵樂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私下找言泰,說清利害關係,讓他自己退出,這樣既顧全了他的面子,又爲他贏了名聲。可是許陵樂偏偏不!她會在意言泰的名聲和麪子?她巴不得言泰現在就下地獄贖罪。
許陵樂看着言泰吃癟的樣子,心裡暗爽,嘴角也不自覺的揚起。“三位總理王大臣,慶王因罪革爵,宣王不作爲,如今只剩下靖王一位。哀家以爲,皇帝年幼,正是賢王輔佐之時,靖王殿下人品貴重,對帝朝的貢獻絲毫不遜於已廢慶王,其已在太廟起誓,此生忠於皇帝,忠於元西。所以哀家與安恭太后、皇帝商議決議,加封靖王殿下爲攝政王,統領朝事。”
這下子下面的人可算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今兒說了那麼多,怎麼制裁言英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先替言諾樹立一個好形象,然後藉機扶其登上攝政王之位。
“臣等恭喜皇上,賀喜攝政王。”羣臣面色各異,有因爲跟對主子而竊喜不已的,還有因爲是言英的同黨怕被追究的,總之一個大殿之上,卻是冰火兩重天。
“臣言諾叩謝吾皇萬歲恩典,臣爲元西,必當竭盡全力,請兩宮皇太后監督。”言諾不徐不疾的說道。“皇上,可否容臣說幾句?”
言昱偏頭看了看許陵樂,只見許陵樂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攝政王請講。”
“謝皇上。”說着言諾轉過了身子,面向羣臣們,“首先,本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變動內閣成員,方案近兩日便會出臺。至於剩下的…”言諾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言英雖判處監禁,可其黨羽卻留不得。十日之內,若是牽連不廣的去大理寺自首,那本王許諾一概不追究,若是被本王親日逮出來的,則絕不留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