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進退兩難

烏雲更沉重地壓向地面,籠蓋了蒼茫的田野、道路。雪花先是小朵小朵,柳絮般的輕輕飄飛,然後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風絞着雪,團團片片,紛紛揚揚,迷漫了整個天地。

蘇克薩哈裹了裹貂裘,從蒼茫的雪野中收回目光,他的心裡也如同這景象,感到迷茫和寒意。

作爲殿後的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可以說是被委以重任,也可以說是被排擠冷落。因爲殿後固然重要,卻也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現在,這個危險已經是切切實實地存在着,並且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逼近,急迫到了關係生死存亡的嚴重程度。

剛剛得到明軍佔據榆關,切斷了東退之路的時候,蘇克薩哈雖然心驚,但還未到絕望的時候。在他看來,明軍利用海路運兵的數量是有限的,不過是打了己方一個冷不防,也是己軍分散開來護送東退族人的緣故。也就是說敵人看起來正擊中己方要害,卻多半是虛張聲勢而已。

況且,歸師勿遏,這是兵法上說的真理。急於回到遼東,回到安全地方的族人,面對擋路的敵人,勢必會爆發出強烈的求生慾望,個個拼死作戰,自然不難擊敗敵人,重新打通東退之路。

所以,蘇克薩哈在敵情並不明確的情況下,坐鎮遷安到處傳令,集結了七千多部隊,由都統葛褚哈、御前侍衛訥謨率領,前往撫寧交戰廝殺。

就在昨日,前方傳來急報,述說作戰失敗。明軍兵多將廣,戰陣嚴整,又有地利優勢,葛褚哈等人雖督師猛力攻打,損失慘重卻不得寸進。只得暫時退回盧龍縣,請求增派援軍,或者另示命令。

蘇克薩哈這才大吃一驚,知道自己判斷有誤,明軍不是偏師張勢,而是確實有重兵阻截。而這一番折騰已經過去了三天。他不知道追擊的明軍到了何處,是距離尚遠,還是很快將至。

同時,一個兩難的選擇也擺在了他的面前。是繼續調兵打通到山海關的道路,還是轉道而行。委實難以抉擇。依據目前的情報,明軍兵力很雄厚,單靠一邊的攻擊恐怕難以奏效。但訊息阻隔,要聯絡東面的友軍前後夾擊,便要派人間道潛越,等聯絡妥當,不知又要耽擱多長時間。如果轉道而行,便只能北走遵化。由邊牆入漠南蒙古,再轉道回遼東。

時值寒冬,又降下大雪。道路遙遠自不必說,漠南蒙古諸部是個什麼態度也值得憂慮。在東退的過程中,很多蒙古人已經表現出不善的態度,或不甘驅使,或劫掠後逃竄。更不要說察哈爾蒙古,早就有仇視清廷的跡象。有很大可能會趁機集結兵力殺戮劫掠一番。

蘇克薩哈有些舉棋不定,下面也是分成兩派激烈爭論。不斷向他施壓。葛褚哈和訥謨等人在與明軍交戰後顯然有些怯戰了,反正他們是騎兵。從漠南迴遼東,路途固然遙遠,但對他們的影響應該在可承受的範圍;而族人中的大多數卻還希望軍隊能夠奮勇作戰,打通就近回家的道路,使他們不必頂風冒雪,跋涉千里。

遷安縣內已經人滿爲患,從東面退下來的,從西面趕上來的,有滿人的官員、親眷以及普通族人,也有漢人的官員和家眷。天天因爲爭搶房屋、糧食、燒柴而吵鬧打鬥,一副亂哄哄的景象,告狀的讓蘇克薩哈煩不勝煩。

“大人,大人。”御前侍衛泰必圖喊叫着闖了進來,他是鰲拜的親信,留在蘇克薩哈身邊倒是監視多於幫助,“是東是北,趕快定出行止吧!都窩在這裡,等明軍追上來,可就全完蛋了。”

蘇克薩哈冷哼了一聲,往東是孤注一擲,往北則是九死一生,他下令倒是容易,可這後果也要他一個人承擔了。

沉吟了一下,蘇克薩哈沉聲問道:“現在又集結了多少人馬?如果兵不過萬,往東衝恐怕還是難有作爲。”

泰必圖仗着鰲拜的勢,對蘇克薩哈也不是很尊重,聽到問話不由得罵罵咧咧地發泄道:“甭提了。聽到前面有明軍擋路,我軍初戰不利,要增兵再戰的消息,那些蒙古混蛋連夜跑了大半,還搶走了不少馬匹和財物。現在啊,現在只有四千多人。”

“如果族人也拿刀拼殺,能湊出多少人馬?”蘇克薩哈咬了咬牙,眼中射出了狠毒的目光,“再加上那些漢人,讓他們打頭陣,浪費敵人的子彈也是好的吧?”

泰必圖心中一驚,不由得泛起一陣寒意,停頓了半晌,猶豫着說道:“蘇公,明軍兵多勢大,孤注一擲的話雖然有可能突破阻截,可大戰下來又能剩下多少人?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若是走遵化出邊牆,路途是遠了點,可也比硬往敵人槍炮上撞合算吧?”

“表面上看是這樣。”蘇克薩哈冷冷地說道:“但實際上可能更糟。蒙古諸部已有離心之勢,走漠南恐怕不得安寧。再者,冰天雪地,千里迢迢,族人不死於刀槍,也會大批倒斃於路。”

泰必圖想了想,說道:“咱們有數千勇士,再動員族人,總能得兵近萬,可保路途平安。帶的糧食若是不夠,可用財貨與漠南蒙古諸部交換。若決意東進,則是決死之戰,再無退路。無論怎樣,都要早作決斷,以免明軍追擊而至。”

蘇克薩哈心中暗自嘆息,泰必圖沒有直說,但話中的傾向性很明顯,那就是不希望拼個魚死網破。

“明軍阻隔,山海關肯定已經得到了消息,也肯定會派出軍隊前來救援。”蘇克薩哈思慮再三,決定再等兩天,等山海關的友軍行動起來,畢竟這是最近的回家之路,兩面夾擊的勝算也大大增加。

“把集結好的部隊調上去,準備與友軍配合,擊破明軍阻擋。”蘇克薩哈不可置疑地下了命令,“族人全部動員成軍,男丁與壯婦都發兵器,負責遷安的防禦,並彈壓混亂。”

泰必圖見到蘇克薩哈如此絕決,自己倒怯了,他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那好吧,我把漢人精壯者也挑選出來,讓他們隨軍前往盧龍縣。另外,將集結好的軍隊抽出兩千,前往豐潤縣駐守,蘇公覺得如何?”

“好,這是萬全之舉。”蘇克薩哈對這些漢人沒有什麼憐憫之心,族人都動員了,他們哪能閒着?至於豐潤縣,正是他們東歸不得,轉而後退並轉往遵化的要地,派兵防守也無可厚非。

命令一下,遷安城內立時一片混亂,哭嚎聲隨處可聞。滿人倒還好,沒有太多的粗暴手段,漢人則是強拉硬拽,稍不順從便是連踢帶打,甚至是皮鞭猛抽。

從京師撤退時,一衆滿漢官員雖是倉惶,但局勢亦未敗壞到如此的程度。家人僮僕跟隨,大車小輛行進,還算不上狼狽。現在前有阻截,後有追兵,衆人都有大難臨頭的感覺。如今家人僮僕被強徵而走,馬匹亦被從車上卸下,只剩下了老幼婦女,守着運不走的家財嚎哭無奈,與難民已經相差不多。

人剛被徵走,蘇克薩哈又下了一道命令,蒐集所有糧草,以後要統一分配食用。這一下子,可是把衆人的性命都捏在了手裡。冰天雪地之中,沒有吃食便是死路一條,想跑都跑不掉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些漢官有老有少,老的頗有些是明朝舊臣,賣身投靠後,成爲新朝新貴;少的則稟持“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信條,誰管民族大義,誰管何人當政?現在這些漢官僮僕全無,所攜糧食亦被搜刮,都覺苦不堪言,卻也是自作自受。

成天喊着“滿漢一家”,而到了現在卻形同狗屁。那滿人親貴眷屬雖被動員徵召,卻還留下幾個下人侍候,對漢人更是不屑一顧,管你是什麼品級,什麼官階,都不過是滿人的奴才罷了。所以,在爭搶房屋、燒柴的時候更加的跋扈無禮,很多漢官家眷被打罵而出,無房可住,只能一家人擠進柴房、牲口圈、窩棚,或是露宿於外。

……

車輪在積雪中緩慢滾動,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騾馬噴出白色的霧氣,在風雪中艱難前行。

範永鬥微微挑開車簾,寒風夾着雪花立刻撲面而來,瞬間讓他有種窒息的感覺。他急忙縮回手,只依稀記得那隻看過一眼的路旁搖晃的稀疏的小樹棵子。

離開祖地介休後,範家上百號人,二十幾輛大車便趕赴京師,準備先靜觀其變,再作是否退到遼東的打算。人多東西多,範家走得並不快,剛到京師便是滿清開始大撤退的時候。範家雖也想快逃,但此時皇商的名頭卻沒有了昔日的風光,滿人親貴、漢人高官比比皆是,這緩行於路的車隊正是阻礙,誰還對範家客氣。

所以,範家的車隊只好停在途經的一個小村鎮裡,先讓如狼似虎的滿人,和位高爵顯的漢官先行,便漸漸落在了後面。現在呢,車隊過了豐潤縣,正向盧龍縣前進。

一陣人喊馬嘶從外面傳來,範永鬥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敢再伸手打開車簾。過了一會兒,喧囂聲漸漸遠去,車輛竟慢慢停了下來。

“父親大人。”車簾一挑,伴着寒氣,範三拔跳了上來,一臉的惶急,“不好了,聽剛纔那夥人說,明軍在撫寧堵住了去往山海關的道路,清軍攻之不克,都被窩在了盧龍縣。”

範永鬥倒吸了一口冷氣,感覺置身於冰天雪地之中,冷得瑟縮起來。

………(未完待續)

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4章 再退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38章 反撲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30章 暗戰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9章 再提議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4章 再退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2章 會晉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83章 北望第15章 定情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73章 小朝會第2章 無題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3章 保寧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3章 小朝會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8章 廣國公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章 打壓縉紳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5章 天變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87章 水西局勢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5章 三鬼之謀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72章 無題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章 無題第160章 大結局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30章 暗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4章 封賞,臺灣第68章 正戰穩進第88章 毒蘑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45章 大反攻
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12章 命運的安排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14章 沿海遷界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8章 再戰新會(一)第54章 再退第45章 險地——灰坡第140章 戰局急轉第137章 廣東戰局推想第2章 鬥熊救美第11章 祖上榮光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138章 反撲第181章 賤民奴僕,攻陷梅州第230章 暗戰第177章 當兵吃糧?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9章 再提議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54章 再退第141章 敗局已定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62章 廣州戰役(八)第142章 會晉王第192章 戰爭年代的約定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83章 北望第15章 定情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73章 小朝會第2章 無題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56章 威懾重慶,王旗所至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77章 夔東十三家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74章 貪心不足第43章 保寧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73章 小朝會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38章 廣國公第250章 甘陝來攻,打擊土酋第13章 打壓縉紳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276章 勸進風潮第129章 縱橫家,中南海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5章 天變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87章 水西局勢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5章 三鬼之謀第63章 攻掠遼東第172章 無題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95章 難以逾越第2章 無題第160章 大結局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230章 暗戰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18章 天馬行空的設想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4章 封賞,臺灣第68章 正戰穩進第88章 毒蘑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45章 大反攻